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820|回复: 0

顾子明:全球的三大泡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7 16: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从国际地缘到资本市场,出现了好多我们这辈子都没见过的情况和决策。

  周末就不聊新闻了,跟大家聊聊一些政府的决策逻辑,寻找其中的相似之处。

  美国的股市、日本的债市、中国的房市,一直被公认为全球的“三大泡沫”。

  不过存在即为合理,三大泡沫都是在各国国情的基础上,把国内的民众聚集为国家的合伙人(LP),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国家意志的方向。

  这三个巨头就像五年前不断扩张的互联网平台,利用巨大的经济泡沫大肆收购,并对一些势力范围内的国家进行“赋能”,推动这些国家的泡沫和增值的过程中,为国内的合伙人带来巨大的收益。

  而这种收益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泡沫,又增强了三个国家继续入股与赋能的能力,可以继续扩大和争夺实力范围,提升自身与集团的综合实力。

  因此,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泡沫很大,但各国政府都要不惜代价维系着泡沫,尤其是大变局出现之际。

  美国需要不断的在全球煽风点火制造恐慌,需要不断的提升美联储利率以提升套利的利差,用“大棒加胡萝卜”驱动全球的资本回流美国,以稳住美国的资本市场,以维持获取不断投资的资本。

  日本需要顶着日元持续贬值,不断抛售美债,国内通胀暴涨等一系列压力,发动日本央行的印钞机不断购买日债,以将数倍于日本GDP的日债维系着近乎于零的利率,保持着日本债务不断扩张的能力。

  形象的比喻一下,面对危机,美国的套路比较像房地产老板,用高收益的商票从下游供应商,用高息的P2P从员工手中忽悠钱过冬,日本的套路比较互联网思维,用遥遥无期的期权白嫖,驱动员工们多加班多产出,同时降低公司福利和成本支出玩996和007。

  我们也是同理,越是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就越是需要通过房地产汲取足够的资本变成国家的股本,以在三强争雄的局面下战到最后。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天财政部下令,禁止地方政府通过国企购地的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因为站在募集股本的角度,这属于花了巨大的成本,只搞了个左兜换右兜,一分钱没有募集到手。

  当然,国企不能购地不代表国家不救房地产。

  参考日本央行印钱去买国债以维持国债利率,美国政府印钱给企业补贴以维持企业利润率,在政事堂推测,这套思路延续下来,中国虽然不会让国企举债去买地,但是却会印钱让国企去买楼,以维持房产的投资收益率。

  对应9月社融数据的超预期激增,对此政事堂判断是银行把钱大规模的贷给了央企和国企。沿着上面的思路下来,未来拥有央企、国企、高校等各类官方法人机构,会逐步从金融机构手中获得廉价的资金,用于从开发商手中以极低的价格扫货本城市的房产,就像日本央行扫货日债。

  未来,国企不买地改买房,会导致市场上房产的供求关系改变,有利于城市维持住房价,也有利于地方政府高价卖地以获取财政收入,而国企向房地产行业注入的巨额资金,也会解决一大批困扰各地的民营房企保交房难题。

  这个思路是行之有效的,但跟美国的股市、日本的国债引发的资本中心化类似,这种市场化的国有资金只会集中在一二线的主要工业城市,地方国企实力越强,越是能够稳住房价。

  而这些房产中的很大一部分,最终很可能会转变为国企代持的廉租房,就像美国资本的全球虹吸,为东部城市以低廉的成本向中西部汲取人口。

  同时,参考新加坡的公屋,这也意味着未来很多位置不好的小户型房产,将跟日本国债一样,永远丧失投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17:4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