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29|回复: 0

酷玩实验室:当代“猛士”:为了出一口气,愿舍2000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3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0年3月,72岁的香港钟表大王庄静庵回到老家广东潮州,为他独资捐建的绵德小学第一座教学楼落成剪彩。

  随后,在潮州地方人员陪同下,庄静庵夫妇游览了厦门名胜古迹。

  一行人心知肚明,游览只是礼节,真正的目的地是位于厦门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

  在瞻仰了周总理亲自赠送的陈嘉庚铜像之后,庄静庵获赠了两本《嘉庚集》。

  此时,清明刚过。

  走到陈嘉庚墓前,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前来吊唁的男女老少,庄静庵被震撼了:“为人子女,也难得如此!”

  后来,庄静庵专程转赠一本《嘉庚集》给自己的女婿李嘉诚,并告诉后者:“人生能像陈嘉庚一样,足矣!”

  1986年,由李嘉诚带头捐建的汕头大学一期工程(12.6万平米)正式竣工。

  同年6月20日,李嘉诚在北京受到邓小平和赵紫阳的分别接见,对李嘉诚捐建汕头大学的义举大加赞扬。

  1987年2月10日,汕头大学第一届校董会成立,李嘉诚为名誉主席。

  此后,李嘉诚不断注资,誓将汕头大学建设成为全球一流高等院校。

  后来有媒体报道,李嘉诚坚持不以自己的名字和先祖的名字命名学校,堪称高风亮节。

  李嘉诚为慈善做出的贡献,不可否认。

  不过,李嘉诚坚持不以自己名字命名学校,其实和一个人有很大关系——汕头大学第一届校董会副主席庄世平。

  客观上来说,没有李嘉诚,汕头大学的建设不会这么顺利。但是,没有庄世平的话,就没有汕头大学。

  然而,正如叶剑英女儿对他的评价,此人是一个“很大的幕后英雄”。因此,不论同时代还是后来,了解他经历的人一直都不多。

  即使了解了他的经历,也很难给他定义,有资深媒体人这样评价:

  “我这一生,写过众多人物,包括政界、企业界领袖;包括作家、教师、社会贤达;也包括科学家、劳模、工人、农民,以及商贾小贩,三教九流,但没有一个人像庄老,令我心仰神驰,久久不能忘怀。”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我愿意称之为“真的猛士”。

  01

  “我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切肤的国耻之痛!令我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庄世平在晚年回忆起数十年前的经历,仍然义愤填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整个东北很快沦陷。

  这一年,20岁的庄世平正在北平读大二。尽管手中没有枪,庄世平还是站了出来:

  “我们组成学生募捐演讲团,每天背着募捐箱,走上街头,募集衣物,支援爱国将领马占山出关抗日,并到火车站为出征将士送行。”

  事实上,“百年世家”出身的庄世平,即使不起来反抗,也能在荣华中度过一生。

  庄世平的祖父,从晚清时期,就在经营批馆。批馆,是福建、广东地区一种常见地负责邮寄的民间机构,海外华侨通过批馆给家乡寄钱寄信。

  庄氏一族生意做得很大,尤其是到了庄世平父亲这一代,更是空前繁盛。

  庄世平的父亲庄锡竹不仅在家乡普宁经营“协裕批馆”,他的批馆还与庄氏族人经营的潮顺兴批馆、胜裕兴批馆、增裕银庄等形成联网经营,几乎垄断了广东沿海及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产业。

  侨批,人们凭此支取汇款及信件

  按理说,“超级富三代”庄世平一生都能优渥顺遂、无忧无虑。

  然而,1927年,战火改变了一切。

  这一年,粤系军阀和桂系军阀在广州夺权。整个普宁县化为焦土。16岁的庄世平被迫逃到上海。

  然而在上海,他又看到租界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

  自己的国土,自己的国民却不能自由出入!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他在北平目睹了东北同胞流浪入关的场景。

  1937年8月13日,日军入侵上海。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庄世平堂弟就是在此次战役中,为国捐躯。

  此时,国恨家仇让庄世平的抗日意志更加坚定:

  不雪此国恨家仇,何以立世?!何以面对中华民族和自己的先祖?!

  庄世平毕业之后,由于他既不满国民党政府默许的不抵抗政策, 又因长期组织学生运动在国内难以容身。在爱国人士黄声的邀请下,他去往泰国崇实中学任教。

  在校任教期间,庄世平仍旧继续宣传爱国抗日思想,动员学生和华人青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并在泰国《中原日报》上发表大量抗日文章。

  庄世平等人的行为,很快就引起泰方不满。半年后,崇实中学被迫关闭。庄世平便辗转泰国新民学校、中华中学任职,白天教学,晚上继续组织爱国活动。

  旅居泰国的七年里,一边教书一边进行动员工作的庄世平,还被推选担任泰国华侨抗日联合工会常委。他也从思想宣传,转为“实战”。他开始为八路军、新四军、东江纵队筹措物资。

  不曾想,杀身之祸正向他逼近。

  庄世平的文章和举动引起了日伪势力的注意,日伪势力开始四处缉捕他。他辗转逃亡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各国。

  即使是逃亡,他也没有放弃战斗。

  当时,滇缅公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两大战区,担负着运送援华物资的任务,被誉为“抗战输血管”。

  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上运输物资的景象

  逃亡期间,他一边为滇缅公路的运输问题奔走活动,一边操办合盛商行掩护夏衍、欧阳予倩、郭沫若等爱国人士。

  当得知公路缺少司机,他甚至甘冒风险亲赴马来西亚向侨领陈嘉庚先生求助,并发动华侨司机支援公路,保证物资运往内陆。

  不仅如此,这期间,他还将自己经营合盛商行赚来的各种外币兑换成硬通货——黄金,连同急需药品直接供给国内抗战队伍。

  直至抗日战争末期,他一直是一名“一线”战士。

  02

  1945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庄世平的小学老师、30年代就蹲国民党监狱、党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找到庄世平,进行了两次彻夜长谈。

  此时,许涤新任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经济组组长,受周恩来董必武直接领导。

  许涤新跟庄世平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局势,“德意日法西斯已成强驽之末,必将彻底失败。”

  国内抗日战争结束后,仍将面临新的挑战,许涤新向庄世平传达了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名民党派,包括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建立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

  庄世平也担负了新的历史使命——团结东南亚爱国华侨,最好能带他们“回家”搞建设。同时,也要保护他们免遭国民党的迫害。

  庄世平欣然领命。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此时,他的身份是商人。正是这段经历,让庄世平的经济才能得到进一步体现。

  当时,许涤新告诉庄世平,苏联想通过我方在东南亚建立的“后勤体系”销售苏联影片、轻工、化工等商品。

  在与苏联驻重庆贸易代表接洽之后,庄世平与杨少任,就成了苏联影片放映权在东南亚的总代理,以及苏联轻工、化工、医药、食品等商品总经销商。

  第一站是越南。

  当时,经过漫长旅程,庄世平开着新购的小轿车,带着5部苏联影片就开进越南河内。

  到了当地,庄世平与翁向东、许子奇、陈复礼等一批爱国者,成立了“安达”公司。由于爱国热情高涨,公司很快拿到大笔融资,迅速在上海、美国、新加坡等地开设了子公司。

  公司成立后不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南亚人民,万民兴奋。庄世平带领同仁,快速上映《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攻克柏林》等恢弘悲壮的苏联影片,迅速在曼谷、泰国掀起红色电影浪潮。

  半年之后,红色电影热度下降。庄世平又与国内中国新联影业公司签定了代理《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8部影片放映权。很快又在东南亚刮起一股中国电影风。

  这里还要提到一群人——中国歌舞剧艺术社。

  抗战时期,周恩来、郭沫若组织了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分赴各抗日战场,进行宣传演出,鼓舞军民同心抗日。

  抗战结束后,这些人也接到新的历史使命,宣传和平、反内战、团结建国。因此也遭到国民党的逮捕。

  其中一部分转移到香港,就被安达公司“吸收”,然后转战到了东南亚。

  这批“战士”也不负众望,在东南亚的表演也大获成功,场场爆满。其中,最受欢迎的《英雄儿女》连演11场,观众达1.3万人次。

  由于庄世平等人的努力,让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方针,传递给了东南亚华人。

  与此同时,庄世平等人的棉纱、生猪等生意也越做越大,又迅速创办专营侨汇兑换业务的“宝通钱庄”。

  也是在这个时期,这个又懂经济、又懂政治、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庄世平,就成为了东南亚华人心目中“值得信赖的人”。

  然后,庄世平又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创办银行。

  国民党当政时为了搜刮资金,曾实行法币政策。这一政策就是先把人们手中的真金白银换成法币,再不断印发钞票,降低法币的购买力。这一政策让人民穷困潦倒。

  面额为一千元、五百元、一百元的法币

  眼看着金融市场逐步崩溃,国民党政府又发金圆券、银元券来挽救经济,更是饮鸩止渴,通货膨胀日益恶化。

  马寅初对此深恶痛绝,他曾大骂国民党政府:

  “人民正在为抗战而牺牲,但是有人却利用战争而大发其国难财。真是猪狗不如!”

  面额为一万元的金圆券

  在南方解放区流通的货币尤为混乱。直到1949年7月,华南地区不仅同时流通着金圆券、裕民券、新陆券,就连被英资银行垄断的港币也趁虚而入。

  为了统一货币,特别是避免港元流入,华南解放区着手创建南方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南方券。

  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南方券

  内地的货币问题还好解决,但是,香港岛作为全球知名的贸易“自由港”,其金融体系被英国资本垄断着。

  要想稳定、要想发展经济,就要有属于自己的金融系统。

  时任中共香港分局书记方思琼告诉庄世平:

  要打经济仗!这场仗就是建立我们自己的银行!

  庄世平当即接受任务,奔赴一线,去往香港创办银行。然而,庄世平带去香港的,只有向组织借来的一万美元以及方书记的嘱托:

  这一万美元不仅要开家银行,还只能赚钱,不能赔本。

  庄世平抵达香港时,英资银行正合力封锁大陆,限制华侨向内地汇钱。庄世平盘算着,我们的银行没有资金优势,那就从其他银行不做的业务着手。他提出“便利侨汇,服务侨胞”的业务宗旨,主营侨汇。

  侨汇业务顺应了广大华侨给家乡寄信汇钱的需要,南洋商业银行很快被华侨们称为“华侨之家”。

  当然,庄世平能够做成此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本人,在东南亚华人眼中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庄世平将在国外收来的侨汇汇往南方人民银行,再向内地来支取的人兑付市值稳定的南方券。

  在“地下”运营将近两年后,1949年12月15日,南洋商业银行终于正式挂牌,宣告成立。

  开业当天,庄世平冒着风险在银行楼顶升起了全港第一面五星红旗。

  别忘了,当时的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距离回归还有48年。那时,香港的自由和开放都是给别人的,就连李嘉诚、包玉刚等人还没有拿到经济产业的权柄。

  香港人在当地既不能做官,又不能做大生意,只能给英国资本家打工、做苦力,或者干点小买卖。

  有了自己的银行,让自己人做大事,才更有资本。

  看着五星红旗在南商楼顶缓缓升起,庄世平心头的石头落了地。对于他本人来说,他打胜了这场经济仗,为国家攻下一块阵地。

  为进一步打破金融封锁,第二年6月,庄世平在澳门创办了澳门南通银行,该银行就是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的前身。

  南通银行成立一周年纪念照,1951年6月拍摄

  至庄老退休时,南商银行在港已有分行39间,总资产达219亿港币。而澳门南通银行也已发展分行15间,总资产约100亿元。

  只是有了自己的金融系统还不够,还要让港澳台的经济与大陆连成一体。因为,香港澳门回归,不能只是空间上统一,更应该血脉相融。

  港澳华人企业家,就是联通这一切的纽带。

  1978年,67岁的庄世平,已经退休。但是,改开号角吹响,越来越多的华侨们希望能参与大陆的发展。他们首先想到的“桥梁”就是庄世平。

  按照庄世平自己的话说,人家每年把几千万、几亿交给你,你退不下来。

  03

  1978年9月,60多位港澳知名人士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在那个时代,能进入观礼团,随便一个人,来头都很大。要么做出突出贡献,要么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只需简单翻看人物履历,就能发现,观礼团的普通成员,都值得被请上观礼台。

  比如,利铭泽,他曾被称作是“邓公的老朋友”。

  早在港英政府时代,利家就位列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利铭泽在英国念书期间,其监护人就是那个带领英国度过至暗时刻的丘吉尔。利铭泽能站到观礼台,是中国向外资释放了一个“大力拥抱”的信号。

  当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邓公甚至当面安抚利铭泽:“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关系太多而是太少,这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

  利铭泽肖像

  再比如,有"香港金融大王”之称的胡汉辉。

  抗战时期,他参与创办“中国新华通讯社”,撰文抗日。香港沦陷后,他秘密往返香港与湛江之间,把日军情报输送给抗战后方,被日军通缉。日寇投降后,他便投笔从商,向金融业进军。

  当年的观礼团中,另一位成员李嘉诚还不是华人首富。面对团中大佬,他选择谨言慎行,一路恭顺随行。他为本次观礼特地赶制了中山装,以此向大陆示好。

  他在观光团里公开表示“少出风头,不谈政治”,私下里却勤勉地拜访邓公。

  观礼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做出重大贡献,或者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

  要想把这些人同时邀请过来,必须有一个能够镇得住场的“大人物”。

  这个人,只能是担任此次观礼团团长的庄世平。

  改开之后,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侨,不少人都是通过庄世平“这道桥”,陆续来到大陆投资。

  包括上海希尔顿饭店、北京假日酒店、杭州黄龙饭店、广东浮法玻璃厂、大连富丽华酒店等一批改革开放之初的标杆项目,背后也都有庄世平和南商银行的推动支持。

  在尽自己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时,庄世平也认识到:“我们国家要富强起来,不是一两个人有钱的事。”  “只要有个良好的开端,会后继有人的。”

  海内外华人也热切希望潮汕地区能够建一所国际一流的大学。1978年,邓小平、廖承志对此表示了支持。

  1980年汕头大学筹委会成立,吴南生任筹委会主任,庄世平任筹委会副主任。

  虽然,当时庄世平已迈入古稀之年,为了教育,他还是不辞辛苦,主动承担起建校繁琐的事务。

  他先是仔细选择校址,又请来知名的设计师,反复审核图纸,不厌其烦地修订规章制度,引进师资人才,细致到对厕所提出具体的卫生标准。

  但是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庞大的办学经费从哪里来?

  说起汕头大学的投资者,人们最先想起李嘉诚先生。

  有人说,是李嘉诚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出资。

  不过,1980年代左右,李嘉诚正忙着布局全球性的商业版图。他先暗中争夺香港最大货运码头九龙仓,又收购英资老牌商行和记黄埔、青洲英泥,并瞅准时机进入原油市场,于1986年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的股份。

  上世纪80年代,李嘉诚在加拿大考察赫斯基石油

  十年时间,李嘉诚已涉足房地产、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零售行业等,缔造出一个大型综合性财团。

  此时,李嘉诚必然分身乏力。

  然而,不论真相究竟如何,不论名声归谁,最重要的是,汕头大学建成了。

  如今,汕大作为省部共建高校、广东省“211工程” 建设学校,在化学、临床医学和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行列。截止2020年1月,汕大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有人说:“潮汕每两个医生,就有一个是汕头大学的毕业生。”

  就像汕头大学的校歌里唱的:

  “美丽的校园,孕育着我们求知报国的情感。前辈的情操,向导着我们搏击长空的罗盘。”

  尾声

  庄世平含着金汤匙出生,一生都在和财富打交道,却是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

  他一生都在战斗,正面战场、后方、金融,每一个战场他都堪称“猛士”。

  退休前,他将南商和南通银行无偿交还给国家,更是捐出自己的全部资产。

  庄世平去世后,有人统计,他一生为国捐款、公司股份、资产,累计价值达到2000亿元。

  然而,他一生过得都十分清苦。从未购置任何房产,住的一直是银行分配的不足百平米的宿舍。

  每天上下班不是坐公交就是挤地铁,没有买过贵重的衣服、首饰。

  他经常出差要用的行李箱,已经破旧不堪,别人都劝他换个新的,太掉价了。

  晚年,妻子患上了老年痴呆,由于他没有香港医疗保险,住院费太贵,他就带着妻子在深圳治疗。

  他的儿女们没有继承父亲的任何资产,全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几十年来,他的长子一直靠开出租维生。

  对此,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何对自己家人如此“苛刻”。

  我想,他的家人一定理解。因为庄世平曾说:

  "资本的力量很强大,但如果没有了国家和民族,你再有钱也就是买办。"

  "我16岁就追随共产党,既不为官也不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气,希望争口气,让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强盛,有地位、有尊严。

  据庄世平的家属透露,弥留之际,庄老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

  "金瓯尚缺,老骥未甘伏枥,仍求一统神州。"

  庄世平病逝于2007年。

  那一年,千禧年出生的人,开始上小学了,五六年之后,他们上初中,就会开始学习历史。他们长大之后,在自己的国土上,不再看不到战争的残酷,不再听到人吃人的残酷。

  然而,历史并没有在庄世平身上“断代”,终其一生,他都在战斗。

  他见证了日本战败、大陆全面解放、港澳回归,然而,神州还未一统。

  不论别人怎么想,作为一个战士,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到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4 23:52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