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51|回复: 0

博索:《隐入尘烟》,苦难与悲情后面藏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5 20: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择一片足够扭曲的树叶,编织一个足够虐心的剧情,叠加一个足够渲染情绪的滤镜。

  这是很多冠以“苦难”的中国电影作品成功的密码,也是《隐入尘烟》的表达方式。

  还是孩童之时,在电影院里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当小男孩的哭声在电影院密集中的观众人群中,在四面环绕的音响冲击之下,在阴暗封闭的观影环境中,每个人都哭的稀里哗啦,只恨自己没多带一条手绢。

  重新找来那部电影再粗粗浏览一下,我确信当时并没有看懂那部电影,关于剧情的记忆已是空白,唯一能记住的,是电影的催泪效果,还有电影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那个图书与影音资料匮乏的时代,与很多同龄人一样,能清楚地记得外婆讲过的很多故事,能复述那时看过的电影中的人物情节与台词,比如《英雄儿女》、比如《闪电行动》、《高山下的花环》。

  在记忆力最好的年月,在集体观影的电影院中看过的体验最深的电影,却忘记了情节,这多少有些让人匪夷所思。毕竟那是一部以催泪效果良好而获得口碑与市场的著名影视作品啊。

  突然想起《史记》中窦皇后姐弟相认的一段故事。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

  窦皇后姐弟失散多年后重逢,需要营造一种喜极而泣的气氛,来烘托姐弟情深的亲情。看到皇后“泣涕交横”,侍御左右非常配合地伏地而泣,“助皇后悲”。

  窦皇后姐弟失散重逢,他们的情感是发乎于内的,但是“侍御左右”这些带节奏的氛围组,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么?在皇权的威压之下,他们只是技术性的工具人。

  那么,在剧情、场地、音响等诸多催泪工具的叠加之下,我们在记得自己飙泪时刻的时候也记入了电影的名字,电影的主题曲,却唯独遗忘了剧情。

  因为不是自己的故事,借助影视技术的催化剂,借助影院的情绪高压锅,《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以亲情为主题的早期商业电影借助观众的泪水而记住电影名字与主题曲,已是难得的成功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影视作品借助技术工具操弄人心比起过去更加娴熟。

  通过塑造悲剧人物,展开虐心的剧情,渲染绝望的情感。一个特定的故事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被爆炒之后,它对观众视角、情感与心理的冲击是尖锐而激烈的。

  但是,所有尖锐与深刻都是有意义的么?

  看完《隐入尘烟》,有观众说,“这片子太上头,好久都缓不过来。”

  小说也好,影视作品也好,它要呈现给观众的信息是多层次的,只有认清了故事与故事背后的生态,才能真正理解这些作品。

  故事,连同故事背后的社会生态,故事承载的价值取向,才是一个作品的全部。

  《小时代》、《女人三十》等作品之所以让人心生厌恶,在于它脱离现实的精英化表达,外企高管、名车豪宅,十里洋场的感情戏,不食人间烟火狗血剧情……

  《隐入尘烟》走的是另一个极端,绝对的被社会排斥的小人物、绝对的冷漠、绝对的资本秩序……而这些“绝对”的叠加,是为了渲染一个“绝对的绝望。”

  都市豪门的贵族生活是真实存在的,以豪门生活为题材,丑小鸭式的童话故事甚至成为无数打工人失去理想后慰藉贫瘠现实的寄梦黄粱。

  《隐入尘烟》刻意渲染的马有铁与贵英所生活的冷漠社会,却是创作者别有用心的主观臆造。

  世间纷繁事,唯有悲剧动人心。

  在《人性的秘密》一文中,笔者曾谈及当今文学艺术的流行标准:

  当代人评价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往往遵循一项重要的标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人性之恶的展示,探索的越深入,展示的越扭曲,就越有深度,就越优秀。

  在文学、艺术标准被西方主导的当下,中国的作家与导演所塑造的扭曲的人性有着超越作品自身的价值。因为种族、文明、制度等原因,扭曲的人性、冷漠的社会所塑造的悲剧,往往会塑造为体现种族、文明、制度优劣的文艺证据。

  如今,《隐入尘烟》已顺利入围柏林电影节,与其他17部电影角逐金熊奖,它会如愿么?

  《隐入尘烟》的故事随着马有铁与曹贵英的婚事而展开,第一个出场的是一头驴子,它是任劳任怨的马有铁的象征,曹贵英则是一个患有尿失禁的残疾人,是家里急于脱手的累赘。

  两个人就这样成了家,从相守到相爱,从寄人篱下到自己造坯建房,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然而喜尽悲来,农忙时,贵英给马有铁送饭时落水身亡,马有铁失去牵挂,他们辛苦建起的新房也被老三为了拆迁款而夷为平地。

  作品最末,在鸣谢单位之后,剧组别出心裁地用小字打出 “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这是想让人看到,还是不想让人看到呢?

  一个心如死灰的人,活着怕是更残酷的事吧。既然刻意塑造了一个冷漠的世界,这样的结局实在过于讽刺。

  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很耐人寻味。过段时间就是影响历史的重要会议,而10年前的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10年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与历时10载的脱贫攻坚战相伴的,是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脱贫一线。

  在这期间,笔者有幸见证了皖南山村驻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夏天山洪暴发,这些基层干部要跑到每家每户进行灾难预警、人员转移、灾后统计,脚上是黄泥,手上是血泡。可以确定地说,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大多数基层干部,是负责任的,是和群众在一起的。

  用一片刻意塑造的叶子,来否定一个森林。或许这正是西方上层社会想到看到中国的样子吧。

  故事之所以揪心,在于故事背后的社会生态。

  新地主与新佃农,巧取豪夺、截流国家的扶贫红利的马有铜,却是被资本秩序格式化后农村的真实场景,使人心与亲情变得凉薄的,正是市场化主导的价值观。衡量人的尺度不再是人,而是创造财富的能力。曹贵英被家人视为负资产,马有铁被安排婚事,在资本秩序主导的社会中,却有着现实的土壤。

  再回到导演和编剧这里,他们创作这么一个冠以“艺术作品”的电影,一个送去柏林电影节参展的电影,究竟要传达怎样的价值理念呢?

  《隐入尘烟》显然不是赞颂最近10年中国的扶贫成果的,也不是展现健康的社会生态的,这从导演在字幕最后遮遮掩掩的那句话中也能看出其扭曲的心态。

  它的人物形象,它的故事情节,它的画面都在用极化、绝对化的方式来放大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而在两个被社会排斥、冷落的小人物这里刻意营造一种人性的光辉。

  这种叙述方式是《悲惨世界》式的,巴黎圣母院里,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罗德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才是善良的守护神。这或许正是导演和编剧想告诉观众的,马有铁与曹贵英相濡以沫的人间温情死了,而他们之外的那个金钱社会,才是真正的悲惨世界。

  对镰刀,麦子能说个啥?对麻雀,麦子能说个啥?对磨,麦子能说个啥?对被当成种子,麦子又能说个啥?

  马有铁的语录,充满着浓浓的宿命论的色彩。这是那个“与天斗争、与地斗争、与人斗争”充满抗争精神,教员希望看到的人民群众么?这是那个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吗?

  在剧中,编剧与导演把悲剧人物,从社会中,从集体中抽离,成为孤立于社会之外的散沙,成为与社会对立,被社会吸血,被社会抛弃的绝对存在。但是,在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组织与制度之下,这样绝对的孤立悲剧人物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么?

  在我们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的今天,谁需要向世界呈现一个贫穷的、落后的、愚昧的、社会撕裂的中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在乡村振兴的问题上不遗余力。除加强基础建设之外,经济发展重心向“内循环”切换。在疫情长期化,国际局势复杂化的形势下,美西方重塑其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对中国长期奉行的外向型经济的影响是致命的。城市产业凋敝、税收减少、消费降级都是这一变化的外在表现。

  在中国主导的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秩序取代旧动能之前,以乡村的资源、环境、生活为基础,合理配置人才、产业与资本,重建新时代人民公社式的产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从产业、组织与文化上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需求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离不开制度与组织的保障,而人的发展,个体的进步,则需要文化的发展,只有从思想文化上认同自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平等一员, 不享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这个社会才会真正享有文明的秩序。

  沉舟侧畔帆不进,病树枝头一叶悬。

  我们的乡村,我们的家园,在新时代的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与文化振兴之后,必定是更美的南泥湾,更美的塞罕坝,更多的人间桃源。

  隐入尘烟?冷漠,绝望的黄土地?河殇式的黄色文明?

  都什么年代了,有些人还在变着法子为“丑陋的中国人”的橱窗里创新,上新。

  趁还能讨到狗粮的时候,多吃几口吧。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华夏文明的田园山水,比西方更优秀的新中国,柏林的评委们未必想看,拍了也未必得到旧贵族的奖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06:4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