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937|回复: 0

匹夫老牛:苏联末代总统去世,是谁埋下了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4 20: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30日的晚上,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91岁。

  这位亲手拆解了苏联、埋葬了苏共、结束了冷战,受到西方国家无数鲜花、掌声和荣誉,却在本国大部分民众心中不受待见的苏联末代总统,在全世界都争议极大的政治人物终于走进了历史。

  他的死,有人欢呼雀跃,有人唏嘘不已,在西方世界包括俄罗斯国内,大部分的政治领导人得知戈尔巴乔夫去世以后,都不吝赞美之词。而在俄罗斯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造成20世纪末最后十几年,把自己带入动荡深渊的罪魁祸首。

  在国内,网友们都调侃他为“地图哥”(因其秃顶上的胎记而得名),“享有”共产党的叛徒,苏联掘墓人等称呼,在我们这个仍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堪比汪精卫式的历史形象。

  其实,戈尔巴乔夫本人没那么重要,不管他是“伟大正确”也好,还是“十恶不赦”也罢,他的上台以及后面推动的自杀式改革,都是结果。

  他之所以万众瞩目,不是他本人干得多么杰出和优秀,而是他背后的那个苏联,闪耀夺目,不论是苏联的同志还是敌人,都无法忽视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他走了,一个时代的最后一块碎片也被时光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但是,戈尔巴乔夫留给世界的许多问题还需要后人来探索和解答。

  对于很多老一辈的中国人来说,苏联老大哥的情节根深蒂固,对于很多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来说,有关苏联激情燃烧岁月的点点滴滴同样令人痴迷。

  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我们可以这样看待这个曾经的“同志+老师”:苏联的成立给还在黑暗中摸索救亡图存之路的中国革命家送来了马列主义,帮助我们最终走向革命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倾尽全力,以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规模和力度帮助我们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学习了现代化管理国家的方式;而苏联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当中,也用自己的悲剧警醒了中国,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第一部分:到底是谁杀死了苏联?

  1991年的12月25日,早就是强弩之末的苏联终于走到了尽头。当天,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坐在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克林姆林宫的领导人办公室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这一年的这一天,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收到了来自争霸了近半个世纪、冷战对手“最好的圣诞礼物”。

  至此,这个曾经幅员近2200万平方公里,拥有全世界最恐怖的毁灭力量,令西方国家领导人寝食难安的红色巨人分裂成了大小不一,至今仍然矛盾重重的15个相互独立的主权共和国。

  苏联是靠着超越民族主义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而存在,当它在意识形态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也就意味着离死亡不远了。

  现在一般认为苏联解体的祸端起源于苏联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后所做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了前任斯大林在历史上的贡献,造成了苏联以及整个共产主义世界的意识形态混乱,最终因为内部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错失改革良机,同时因为与美国争霸,过度透支了国力,因为一系列政策失误与西方世界推动的和平演变政策,多方因素综合作用下,苏联最终自我瓦解,按照西方观察家的说法,走向了“历史的终结”。

  其实,苏联解体的祸根比赫鲁晓夫做的秘密报告还要早,可以说是在苏联成立之初,革命先驱们在探索无产阶级执政掌管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就犯了错误,在后面的历届最高领导人未能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苏联走向解体。

  1.苏联的缔造者为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祸根

  不可否认,列宁是伟大的革命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的先行者,在马克主义信仰者的眼中,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但是,在国家治理上,作为革命者的列宁却犯下了大错,以理想主义治国终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存续埋下隐患。

  1917年俄历二月革命爆发,腐朽没落的沙俄被推翻,苏维埃俄国建立,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各自建立了政权,国家尚处于混乱之中。

  1919年俄历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列宁以巨大的威望成为了苏维埃的主席,逐渐让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政府唯一的执政党,推动苏俄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此过程当中成功组织和领导了苏俄红军联合无产阶级一起挫败了白俄余孽与帝国主义列强的联合进攻与阴谋颠覆活动,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1922年12月30日,在列宁的领导下,东斯拉夫三国、外高加索三国进行了合并,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这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从此,各国的劳动人民有了共同的祖国与精神寄托,甚至逐渐成为人类文明的灯塔之一。

  但是,列宁当时在组建苏联时做出的2个重要决定成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第一个决定就是在创建苏联之前,摆在列宁面前的有两大选择。

  选择一,为了实践革命当中“各民族完全平等,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国”的承诺,列宁比较推崇各国以平等主权国家的身份共同组成国家联盟。在国家联盟内部,各加盟共和国、各民族是平等的。并且,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是以民族区域来划分的,这就造成了每个加盟共和国民族和文化差异巨大,难以有效融合,使得地方难以真正做到和谐统一,并对中央言听计从。

  选择二,当时已经是总书记的斯大林提出了另一个方案,即每个国家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俄,然后再组成苏联,形成一个以中央集权制为主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方案比后来新中国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民族自治区所给予的法律和政治地位要高一点,但远不如后来苏联真正实施的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平等,以松散的联邦制组成国家联盟要好很多。

  这就是列宁与斯大林的分歧,国家的组成形式到底是选择松散的国家联盟还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决定了苏联未来的国家命运。

  第二个决定比第一个决定更为致命,那就是列宁提出各加盟共和国有“无条件选择退出的权力”。当苏联强大富庶的时候,这不是一个问题,可是当苏联的政治经济体质僵化,在领导人各种骚操作下,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社会经济陷入全面动荡,国家危机近在眼前的时候,各加盟共和国便有了各立山头的小心思。而由于苏联在成立之初,就没有相关的约束性条件,使得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在选择脱离中央自立门户的时候,几乎毫无法律负担,政治代价也低于一般的民族主权国家。

  所以,在西方国家一顿洗脑和忽悠之下,在戈尔巴乔夫这个虚伪、愚蠢、自私而不自知的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的主动投降之下,苏联解体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当然,列宁只是苏联的开创者,如果他的继任者有雄才大略,能够及时修补这个苏联成立之初就自带的原始BUG,那或许还能改变苏联的国运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

  但是,历史不容假设,列宁走后,斯大林在获得一系列政治斗争的胜利后掌管了苏联。

  2.斯大林的铁腕式统治制造了很多国内外的矛盾和冲突

  作为继任者的斯大林,他个人能力突出,也是苏共的元老。作为从底层摸爬滚打一路打拼出来的实干家,他有足够的政治声望,也有足够的政治手腕,只是由于方法太过简单粗暴,犯了很多错误,更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当然,站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当中,斯大林可以选择的空间也不大。

  斯大林从列宁手里接过的苏联依然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作为当时全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列强环伺,全世界的资本家都要联合起来绞杀苏联。

  并且,由于苏联所处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很容易被敌对势力从东西两个方向联合夹击——当初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及其仆从国就是按照这个路线干涉苏俄内战的。

  由于一战遗留下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尖锐,各大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纳粹在德国的崛起以及英美法等国的对德绥靖政策,都让斯大林变得十分焦虑。

  所以,当斯大林成为苏联国家领导人之后,最急迫的任务就是保证国家的生存,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站稳脚跟并获得较为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为实现共产主义打好物质基础。

  为了完成这个战略目标,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主要实施了两大策略。

  策略一,直捣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老巢,成立并领导共产国际,支援各国的共产党和左翼政治力量,有条件的就发动革命,没有条件的就培养共产党的战斗力,待时机成熟再发动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样,苏联通过对外输出革命,领导各国共产党和左翼政治力量与本国的资产阶级斗争的方式,建立了战略缓冲区,也为苏联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策略二,快速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建立强大的国防,随时准备应对外国的武装侵略。

  为此,政府和人民,包括党员干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建设祖国,完成工业化指标。在此过程当中,任何异议以及任何的干扰力量都要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能影响苏联工业化的进度和方向。

  于是,凡是反对斯大林的党内同志,凡是反对当时苏联各项政策的各阶层的持不同意见者,都被“慈父”斯大林发配到西伯利亚挖土豆或者直接去见马克思了。

  就这样,原本的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在极端残酷的政治斗争、地缘政治博弈和接下来的战争当中异化成了一言堂,斯大林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摧毁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他执政时期发生的乌克兰大饥荒以及“大清洗”运动都是这种简单粗暴而又铁腕血腥执政风格所催生出的历史悲剧。

  从保卫苏维埃政权,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角度来看,斯大林的举措是必要的,但是从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国的角度来看,无疑给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抹了黑。

  由于苏联举国之力推进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大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工人兄弟们在政府制定的高额奖励下没日没夜地生产劳作,在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可以说包括斯大林本人在内,都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

  有投入就有回报,到了二战前夕,苏联已经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而由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使得苏联避免被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所拖累,甚至利用此次经济危机,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剩的产能、资本、技术、工业设备和人才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所服务,大大加快了苏联崛起的速度和质量。

  而这一切,都在后来的二战苏德战场上验证了这些措施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由于斯大林本人的战略判断失误以及“大清洗”运动极大破坏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导致苏联在战争初期吃了大亏,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整体来看,苏联的卫国战争过于惨烈,让苏联军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军民伤亡高达近2700万,与另一个同样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重大伤亡代价的中国(3500万)成为二战当中贡献最大的2个国家!

  战前,苏联总人口有1.94亿,战后锐减到1.53亿。这场战争让苏联拼光了一代的青年,当时适龄阶段的苏联男青年(18到22岁)有80%战死沙场,为了保卫祖国,妇女同志们也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还有更多的老弱妇孺在后方成为生产骨干,为前线支援一切必要的物资。

  更重要的是,战争让苏联政治干部的培养也出现了断档,导致后来苏联的干部梯队青黄不接,以至于后来的苏联“老人政治”无以为继以后,只能选择政治头脑还不够成熟,政治锻炼还不够到位的戈尔巴乔夫一代赶鸭子上架,再加上斯拉夫和高加索民族特有的蛮憨与激进作风,加速了苏联的自我瓦解。

  可以说,戈尔巴乔夫之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苏联的权力中枢,并因为“年富力强”而获得党内元老的一致认可,客观原因还是苏联的政治人才出现了断档,让并不太稳重和靠谱的戈尔巴乔夫获得了权力,并开始了自杀式改革。

  回到二战结束冷战初期,强大起来的苏联在斯大林执政的中后期已经有了一些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各国的共产党只是碍于斯大林的个人政治威望以及维护共产主义阵营团结一致对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大局,才选择了隐忍。但这仅仅是暂时的,在未来,当苏联堕落成为苏修,一切矛盾终将爆发并彻底埋葬已经修正主义的苏联。

  1953年,苏联的最高领导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去世。斯大林去世后,经过苏联政府的调查,发现他只留下了存款为900卢布的存折,两双靴子和两套军装。一套军装是日常穿的,另一套是正式场合的礼服,他喜欢靴子,因为父亲是鞋匠,小时候经常给他做靴子。

  斯大林至死都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功绩不可磨灭,他的错误也不能忽视。而他的继任者们,已经越来越脱离共产主义信仰,越来越脱离人民群众,并最终在意识形态竞争当中输给了美国领导的西方“自由世界”。

  那么,斯大林的继任者们又是如何搞出各种骚操作并最终走向末路的?我们下一篇接着分析,敬请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8 15:5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