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88|回复: 0

罗列思维:疯了!要和中国翻脸,德国想好代价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3 19: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股妖风吹遍德国政坛。

  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发出惊人言论,说不管德国选民怎么想(对能源价格暴涨有何怨言),德国都要向乌克兰人民承诺会继续支持乌克兰。

  网友群嘲,这到底是德国外长还是乌国外长,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无独有偶,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最近一次的公开演讲中也亮明了态度:德国对乌克兰的经济、财政、政治、人道主义以及军事援助需要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

  听了朔尔茨的话,才知道德国外长“和乌克兰站在一起”的言论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德国政府一众官员的共识。

  但德国民众不是傻子,自然是以抗议回敬这些政客,这不,朔尔茨演讲过程中还被人扔了鸡蛋。

  从俄乌战争初期的畏畏缩缩、犹豫不决,到现在的坚定援乌,欧盟领头羊德国彻底沦为了美国的附庸。

  而最近,德国政客的又一举动,让德国企业界倒吸一口凉气,那就是说朔尔茨政府准备收紧对外投资,目标很明确,主要就是中国市场。

  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企……电价涨了十倍的德国,其制造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若与中国市场脱钩,德国制造恐怕要遭受惊人的损失和代价。

  面对如此不负责任的政府,德国民众开始怀念默克尔执政时期。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经济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如果德国强行与中国市场脱钩,甚至扬言要制裁中国,那么,德国的经济危机会进一步恶化和加剧。

  置民生于不顾,朔尔茨政府真的想好了和中国“干架”的后果了吗?

  德国政府计划干预对华投资的导火索,是今年上半年德国对华投资额再创历史新高——1月至6月,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额达到百亿欧元级别,而之前最高的上半年投资纪录仅为62亿欧元。

  这使得德国政界一些人士开始发出“与中国关系过于紧密”的警告。据德国《商报》报道,超过6名德国联邦政府高级官员透露,德国经济部希望大幅收紧对德国公司在海外投资的国家担保规则,“我们必须采取对策,以防投资过于集中在中国的风险加大”。

  朔尔茨政府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对德企在华投资下手呢?

  这是因为德国的整个地缘政治战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美国的唆使下,德国已经踏上了反俄又反华的道路,而德国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要“彻底改变欧盟”和欧洲的政治秩序,成为国防力量强大的国家,甚至如朔尔茨所言,德国坚持将欧盟打造为一个军事上强大的世界“大国”。

  德国想要在政治、军事上主导欧盟,而不仅仅是做经济上的领头羊。看似“人畜无害”的朔尔茨却藏有巨大的政治野心,他其实是把俄乌战争当成了德国摆脱“战败国”军事限制的机会,而成为“能战国家”是比一切经济利益都重要的目标。

  因为俄乌战争,德国可以把自己的军费提高到GDP总量2%的水平,可以源源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德国尖端武器,而武器的消耗可以加速德国军事研发的进程。因为附和美国把中国当成假想敌,德国战机有了在亚太秀肌肉的机会,这可是二战后的首次。

  所以,整个德国外交和军事政策的右转,和日本军国主义回潮,有极其相似之处。在美国的纵容之下,德国和日本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两个国家。

  朔尔茨在最近的公开演讲中,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8月29日,在布拉格查理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朔尔茨主张将欧盟转变为“具有全球政治能力的地缘政治欧洲”。

  一方面这需要经济层面的“欧洲主权”,例如拥有自己的高科技生产设施,这样在争端升级的情况下,在经济上就不依赖任何对手。此外,朔尔茨还要求在欧盟外交政策中引入“多数赞成制”,这样就不再需要考虑较小成员国的不同利益。另外,朔尔茨还重视在欧盟建立军事结构以及进一步整合军工企业。欧盟的长期目标是建设一支能够独立于北约进行干预的强大的欧盟武装部队。

  这不过是借欧盟的名义,为德国摆脱军事限制进行军事扩张张目而已!好久不提的“欧洲军”又在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嘴里复活了,而且看上去是要和法国争抢这个领导角色。

  德国要领导欧盟成为军事一极,那么,他的对外政策必然会重新洗牌。首先是稳住美国,通过死心塌地的跟随,换取美国放松限制;其次是拼命对抗俄罗斯,通过援乌武器找存在感;最后把中国当成战略竞争对手,从而可以将手伸向亚太乃至更多区域。

  政治军事上的对立,自然会引发经济手段上的疏离和切割,这就是德国政府想要和中国市场脱钩的内在原因。

  ▲德国联邦政府计划改变对华政策

  那么,朔尔茨为什么首先要拿德企对外投资担保开刀呢?

  因为这是德国制造独步全球的根基,也是干预德企对外投资的僵绳。

  德国政府于1993年制定的《对外投资担保条例》,是一项旨在支持德企国际化经营,为跨国德企提供投资风险担保的政策。当由于所在国的政治事件或者政治措施,致使德企在当地的投资受损时,德国政府会根据分摊比例,与接受担保企业共同承担投资损失。

  目前,德国政府已向德企发放了291亿欧元的担保金,对在华德企提供的担保金为113亿欧元,占比约38.8%。

  如果对担保金予以限制甚至取消的话,这其实相当于对德国制造“釜底抽薪”,德企对外投资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在华德企。

  我们都知道,德国制造特别是汽车产业是德国经济的命根子,而中国市场又占据最大的份额,如果德企从中国市场撤出,德国经济必然会雪上加霜。

  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德国制造特别是德国车企并不是必然所需,因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在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面前,德国仍以燃油车为主打的车企,即使是BBA这样的高端市场份额,都在不断被蚕食。所以,现在是德国企业依赖中国市场,而不是中国市场依赖德国企业。

  从中德双方的贸易情况来看,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德贸易占中欧贸易的比重达到约30%。1990年,对华贸易额在德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还不到1%;2021年,该比例已经上升到9.5%。

  而且今年5月德国进出口出现了罕见的逆差。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德国5月出口大幅增加11.7%,进口增加27.8%,但在环比方面,德国5月出口依然萎缩了0.5%,进口环比上涨2.7%,贸易逆差达到10亿欧元。这是自1991年即德国统一后第二年以来,德国单月进口额首次超过出口额。

  要知道德国是一个以工业品出口为经济增长点的国家,就业岗位高度依赖出口。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是德国经济健康的证明,而如果进口大于出口,这就意味着德国经济开始放缓甚至熄火了。

  德国外贸出现罕见的逆差,也是朔尔茨政府考量调整对外投资政策的重要原因。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台海局势持续升级后,德总理朔尔茨曾向媒体表示,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已经成为德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出口问题,都不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朔尔茨真的想好“脱钩”所要承担的代价了吗?

  前段时间,德国知名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一份报告警告称,若欧盟与中国脱钩,德国损失比英国脱欧时还要惨六倍。

  根据报告,如果欧盟与中国单方面“脱钩”,尽管没有受到贸易壁垒的直接影响,德国从中国进口总额仍将减少95.84%,对中国出口额也将下降17.73%。如果欧盟与中国同时“脱钩”,即发生贸易战,德国从中国进口额将下降96.44%,对中国出口额的下降幅度将猛增至97.19%。这几乎是要清零的节奏。

  其中,如若“脱钩”,德国受到最大冲击的将是汽车行业(盈利损失8.47%,约为83.06亿美元),制造运输设备企业和机械工程公司。而医药和化工行业也同样不会好过。

  中国可以没有BBA,但BBA不能没了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德国车企的在华销量显著下降。大众公司相比去年同期下跌20%,宝马和奔驰的销量则比去年少了19%。而尽管销量下降,但中国市场对于德国车企仍然至关重要。仅2021年,大众就在中国卖出330万台新车,几乎占其年度总销量的半壁江山。所以德国车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考虑,都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转变对华态度,与中国脱钩,显然是德国政客为了政治野心和附和美国而采取的非理智行为。而其实朔尔茨上台后不久,就开始表现出与前任总理默克尔截然不同的外交立场。

  德国自二战后很少介入地区冲突。上一次乌克兰危机时,德国发挥了劝和促谈的作用,与法国、乌克兰、俄罗斯共同议定了《明斯克协议》。但这一次,德国并没有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反而和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军援乌克兰,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在反思德国侵略历史上,朔尔茨也玩起了模糊策略。不知是否有意为之,朔尔茨在二战结束纪念日发表讲话时并没有就纳粹德国的罪行道歉。而且还和日本走到了一起,朔尔茨的亚洲首访只去了日本一个国家,和岸田文雄相谈甚欢,并表达对亚太事务的关注。

  除了在前不久的17国军演中,德国是二战后首次将战机飞往亚太地区,而且最近德国联邦国防军总监察长佐恩还明确表示,计划派遣部队参加明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军演。德国海军也将于2024年派遣更多军舰至印太地区。

  前段时间台海局势紧张的时候,德国政客扬言称,中国大陆若敢武力“收台”,德国将立即发起制裁。甚至表示,制裁中国,德国也会受到重创,但这是为了捍卫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朔尔茨治下的德国政府这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自俄乌冲突以来,德国跟随美国一起制裁俄,搞得俄天然气和石油无法正常供应,这导致德国经济缺乏动力,很多民众生活都受到影响——不敢开空调,洗澡水温、路灯照明都受到限制,就这样德国电力价格还上涨了10倍,连火葬场都要“拼多多”了。见此,德总理朔尔茨居然呼吁民众用柴火做饭。

  受能源危机,通胀高企,失业率攀升等因素刺激,德国国内爆发了抗议,德国政府压力剧增。为了减轻国内危机,德国有意通过中国话题转移国内视线——准备拿中国市场开刀。这么做的后果,必然是进一步加剧国内危机。

  从对乌克兰立场的彻底转变,到和日本走近,再到限制对外投资将矛头指向中国,德国的外交政策相比默克尔时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其后的驱动因素,除了美国对其的控制和渗透,根本还是因为目前的朔尔茨政府想摆脱二战后的军事限制,实现自己在欧洲地缘政治中的主导和霸主地位。

  都说危机是民粹的温床,德国这是想借经济危机重走法西斯之路吗?

  朔尔茨全盘推翻前任总理默克尔的外交政策,正在成为一名危险的政治人物。

  为了满足自己军事扩张的野心,跟随美国打击中俄抱团,不惜以经济制裁为手段,在没了能源供给后,又欲牺牲掉“德国制造”的最大市场,置民众生活水深火热于不顾,朔尔茨政府真的做好撞南墙的准备了吗?

  想和中国翻脸,先要掂量掂量自己是否输得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14:49 , Processed in 0.1562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