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62|回复: 0

云石:中考降维,高考升维——教育和房地产的双重暴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5 20: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中高考,大家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差异,就是很多省份中考难度大大降低,高考难度则大幅增加。尤其是数学这类拉分的学科,这种中考降维和高考升维可以说是特别明显:高考全国卷的数学考完后,据说各大考场外哭声一片,各学校班主任纷纷临时心理按摩;而中考,很多省份的考生则反应太过简单,根本拉不开差距。

  为什么会这么改?这实际上还是跟教育改革的方向息息相关的:

  教育改革怎么搞?无非两个对象,一个是学生(家长),一个是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尽量避免过度竞争,尤其是校外培训。对于学校来说,则是打击名校,争取教育平权。而这两样,总结为一点,就是教育资源平均化,避免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而非能力,来获得成绩的提升。

  所以我们去年以来,看到了取缔教培,也看到了多校划片。

  这些措施有用吗?有用!但单有这些还是不够。教培机构你取缔了,教培行业就不存在吗?他依然会存在,只是从公开转下地下,从机构变成单兵作战而已。而且取缔教培,同样会造成不公平——教师的子女,部分政府官员的子女、富商的子女,依然可以凭借财富、身份和地位,购买或者交换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甚至是体制内在编优质教师,为自己孩子所用。毕竟这些人职业体面,资源丰富,既不缺钱也不缺关系,有身份和关系做保障,一般情况下不仅收益丰厚,老师被检举的概率较低,就是检举了很多时候家长也可以帮老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老师们也乐得给他们孩子补课。

  多校划片也一样。多校划片是原则,但原则要贯彻下去,则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落实。每个层级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都有抹不开的关系情面。全国这么多省市县,他们每个都暗箱操作,留一些机动名额,照顾一下子弟、关系户和亲朋好友。

  这种状况想都不用想,肯定会存在,中央也不可能都管的过来。

  如果放任这种情况持续,那就会造成教育资源进一步向上层集中——以前普通中产和平民,还可以通过公开的教培机构来刷题赚分争名校;现在这个公开渠道没了,私下的渠道,却又因为国家严管而难以触及——或者价格大大提高。但各个城市的权贵、富商和教师子弟,却能凭自己的先天优势,不受取缔教培和多校划片影响。这样一来,城市内部中层和下层之间是教育平权了;可上层与中下层的教育资源差距却反而因此扩大!

  这就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

  那怎么整?

  光三令五申禁止暗箱操作肯定是效果有限。那就只有在考试规则方面做文章。

  这就有了中考降维、高考升维的改革。

  随着中考难度降低,考试的侧重点就从难度拼比,变为基础知识和细心程度的比拼。而在基础知识传授环节,绝大部分学校水平其实都是差不太多的。至于细心程度,这个全凭学生个人天性和学习习惯。这样就极大程度的削弱了优质教育资源——也就是名校名师对学生中考成绩的影响。

  而且,这也确实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高指挥棒。中考如果重难度,那就只能逼着学生去刷题,逼着学校去超纲教学——进而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但回归基础以后,熬夜刷题和超纲教学就变得没有意义,教育方面,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就会更加侧重于对夯实基础,侧重于学生心理的关注和习惯的培养。

  最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中学校各梯队的固化藩篱;弱化了社会对少数高中名校的执念。

  长期以来,各个城市的高中,可以说是层级分明——示范名校、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可以说是壁垒分明,高考成绩也有天壤之别。所以家长和学生必须竭尽全力,以求挤进更高层级的高中。

  但是,高中的教育资源,与考生成绩,真的有这么强的关系吗?

  其实真不一定。搞教育的都知道,教育这个东西,三分靠老师、七分靠学生。所谓名师出高徒固然不假,但更大程度其实是高徒出名师——尤其是在以既有知识接受而非未知知识探索的高中阶段,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其实更多的是依赖自身努力,老师其实很大程度只是一个辅助作用。

  但话虽如此,长期固化的高中格局,强化了学生和家长的惯性认知;再加上同一的学生集中到相应层级的高中,也会使得教学小环境和学习氛围圈层化,这对顶级高中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则基本上从进校起,就丧失了通过三年奋斗来逆袭985、211的主观欲望和客观环境。

  而中考的难度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固化现状。中考难度降维,使得考试成绩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原有难度比拼模式下,可以进示范名校的顶级学霸,有可能会因为考试规则改变滑落到重点高中。而原先模式下差一点的,也有更大概率机会进入原有的重点高中甚至示范名校。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在大家进入高中,开始新的比拼时,又做了一次调整平衡。名校和重点高中之间,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之间,因为生源壁垒的打破,其差距就不会像以前那么明显。大家可以站在相对公平的赛道,重新进入比拼——这样落后者有了追赶的动力,先进者也更加有紧迫感。

  当然,有人会说,这样会不会影响选拔质量?毕竟教育不光要讲公平,还要讲选拔。为国抡才,才是考试的终极目的。如果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优质学生因为中考降维的关系沦落到低档学校,进而无法在高考中进入好的大学,这岂不是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首先,虽然中考的难度降维,确实有可能导致尖子生滑档,但这种滑档通常是有限的。你一个原本可以轻松进示范名校的超级学霸,只要正常发挥,再怎么着也不可能滑落到低几个层次的普通高中——一般进个重点高中,甚至好点的重点高中,还是没问题的。而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重点高中与示范名校之间本身的差距会缩小;所以,虽然短期内冲击难免会有一些,但中长期看实际影响并不大。

  何况,还有高考难度升维作为补充。义务教育阶段讲究公平,必须尽可能排除外部教育资源不公平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所以中考予以降维。而且降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不同等级学校之间的圈层固化,增加了不确定性,让所有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开始时,能尽可能公平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时候,再用更大难度的高考,对学生进行选拔,这样如果你一直是学霸,你依然可以通过在三年的公平比拼中脱颖而出;如果你不是学习这块料,就算你靠着中考降维混进了传统意义上比较好的学校,最后在难度增加的高考中你依然得跌下来;而对于很多天资不弱但开窍比较晚的人才,这就等于是给了他们翻身逆袭,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们不至于因为开窍晚,而只能进一个圈层化的垃圾高中,然后在固化的较差学习氛围中沉沦。

  这就是中考降维,高考升维的意义。它的改革,弱化了小学初中阶段的校外刷题补课的价值和意义,尽最大可能,规避了小学初中阶段,因难以禁止的教育资源暗中操作,对学生中考带来的影响。同时,因为不重拔尖而重基础和学习习惯,所以也有助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负。至于高中,这不属于义务教育,其本身存在价值就是为国抡才,而且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接近成年,心智已经比较成熟,已经能够承受较大程度的学历压力,所以在高考升维,既保证了挑选人才的需求,也给了开窍晚的学生后发制人的机会。

  不过这样一来,传统的学区房,就会丧失其意义。毕竟高中是没有学区房一说的。至于中小学学区房,鉴于中考指挥棒已经转向基础知识掌握和学习习惯培养——后者更多的是靠学生和家长,至于前者,绝大部分学校和老师都可以做到,拉不开差距。如此一来,传统的中小学名校,在应试教育这一块的优势就将逐渐褪色。而当传统名校不再在中考上有优势,学区房最大的价值支撑也就轰然倒塌。

  但这也不意味着学区房会消亡。实际上,未来一种新的学区房会应运而生——既城市中产集中居住的区域,这些地方的中小学,极有可能会成为新学区房。

  这里面逻辑很简单:虽说学生的成绩三分靠学校七分靠自己。但天才和学渣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都是普娃,所以他们的水平,大多又与家长的学识、认知以及教育重视程度息息相关。而孟母三迁的典故也告诉我们,良好的学校氛围,也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大有裨益。

  如此一来,城市中产集中的地区优势就会显现——这些城市中产主要以机关、事业单位、垄断国企以及高科技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为主,学识、认知都不错,对教育也足够重视。这类人群集中片区所在的学校,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最终形成新的学区房。

  不过,这种学区房,跟之前的学区房,终究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毕竟以前的优质学校,是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这种学区房,只是家长学生一方的优质促成,学校和老师本身能发挥的超额助推效应并不大。所以这种学区房,虽然不可避免的也会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具有一定超额价值,但整体而言,其价值远不如以前那么大,对教育公平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总而言之,教育平权化势在必行,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必须坚持。各方平衡之下,中考降维,高考升维,就成为这种思路在现实中的体现。既压制了地方权贵富豪的特权,也降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和家长负担,降低了社会焦虑,也给晚开窍学子提供了翻身的机会,最后还打击了学区房。这也许不是最完美的办法,但已经是当前条件下,所能摸索到的最大社会公约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01:1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