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36|回复: 0

西西弗:道不同,要乘桴浮于海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 19: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一个物体,需要正面看,侧面看,上面看,才能了解他的全貌。不管最终选择如何,既然出身在中国,还是要正面看,侧面看,各种角度了解这个国家,了解和理解这个国家里面形形色色不同的“道”。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论语 - 公冶长》

  1、

  中国的远景目标,应该是什么?我们做到什么程度,就算是中华民族真正复兴了?

  老实说,人均gdp超过美国确实很难。美国是真的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比我们大,而人口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但是,同是东亚国家,日本韩国也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资源量不比中国多。

  中国人均gdp达到日韩水平,超过美国的50%,这完全有可能做到。2021年,韩国GDP3.47万美元,日本应该3.9-4万美元。人均GDP达到日韩水平,应该是我们中国应该努力,而且有可能实现的长期远景目标。

  当然,这个难度非常大。物体质量越大,推起来需要的力就越大。14亿人,人均gdp达到3万多美元, 比1亿出头人口的日本,5000万人口的韩国,难度大了不知多少倍。

  人均GDP达到日韩水平,意味着什么?

  就按3万美元算,GDP总量42万亿美元;按3.5万美元,就是49万亿。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G7,美日德法英意加,七个国家2021年的GDP总和,也差不多是这个规模。而世界上所有西方国家,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加起来也就是五十多万亿美元的GDP。

  中国人均GDP达到日韩水平,意味着中国GDP总量超过G7总和。这个如果还不算复兴,就不知道啥算复兴了。

  如果未来中国人均GDP每年增长5%,日本增长1%,保持这个速度,中国人均GDP超过日本,还需要31年的时间。

  2、

  不可否认,最近一年,确实很多人有怨气。打算乘桴浮于海的人不少,已经走的人也有不少。

  这个问题,我自己和很多朋友交流过。

  确实有些人怨气很重,但是不管是否打算走,大家都还是希望中国能变富强,也都希望中国有朝一日能达到上面人均GDP达到日韩水平的目标。

  走了之后就希望中国完蛋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一个都没碰到过。网络上肯定有。我现实生活中认识的,对政策和体制最不满的人,也是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好。当然,什么是经济上的“好”,大家有共识,什么是政治上的“好”,观点有区别。

  我相信,99%的中国人,最终的目的都是基本一致的。希望国家更强,人民更富,社会更自由开放包容稳定。

  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应该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中间会碰到什么样的障碍和挑战,不同人的观点就截然不同了。

  目的同,但“道”不同。

  比如,我认为美国是绝对不能接受中国GDP总量达到G7总和的,会在这个过程中,用一切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这个阶段,中美矛盾会是主要矛盾。

  有些朋友认为可以我们继续韬光养晦,可以一直苟到gdp总量超过美国,甚至超过G7总和。

  因为道不同,有些朋友就很郁闷,有怨气,决定乘桴浮于海了。这个能理解。

  道路千万条,每个人头脑中的正确道路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 ,认为国家的道路和自己心中的“道”不符合,都会郁闷。

  2019年,我写了一篇《新世纪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中,我写了中美持久战中,中国一侧很可能会出现,需要避免三个问题。

  现在看,当时说的三个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发生了,虽然程度还不严重。这件事老实说我也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回过头想想,当时写这三个问题,也是认为这三个问题在中美对抗的紧张环境下,大概率会出现。现在出现也是预期之中的事情。更何况来了一个谁也预测不到的疫情。

  所以,也没什么太郁闷的,该来的总会来。来了又怎么样呢?

  3、

  道不同怎么办。求同存异呗。

  《新世纪的论持久战》那篇文章,写了中国在中美对抗中的最核心策略之一应该是搞“统一战线”。

  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所以,不要太纠结“道”是不是一致。只要最终目的是一致,就可以算是朋友。

  虽然大家心目中的“道”不一样,但只要希望中国富强的目的是一致的。道不同就求同存异。什么样的“道”是对的,需要用实践结果来检验。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浮于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管在哪里,甚至不管是不是中国人,只要大目的一致,希望中国变得更好,就应该是统一战线的一员。

  确实,今天的世界,不同群体相互理解越来越难。这个问题不仅仅发生在中国。

  政府不理解企业家,企业家不理解政府;老板不理解员工,员工不理解老板。

  我和企业家朋友交流时,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给他们解释政策背后的逻辑。企业家对很多政策有意见,很正常,毕竟立场不同,利益受损。我每次都建议他们换位思考一下,把自己放到政府决策者的角度,想想政府在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面对什么样的不同利益纠葛。如果一定要牺牲,谁的利益要被牺牲?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然,不同人的立场肯定不一定。但做为企业家,可以反对政策,但要理解政策背后的立场,原因和逻辑,了解为啥政府为制定这样的政策?政府也是一群聪明理性的人,做事是有逻辑和目的的。

  有时,看到不理解的事情,可以读读历史。

  比如,一个朋友看到最近几条新闻,感到非常郁闷,不可理解。

  我建议他去看看1966年5月18日,林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以及一个多月后的1966年7月8日,毛教员的那封有名的信。

  林讲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什么目的,毛教员心里很清楚,对林庸俗化,简单化,粗暴化,封建化毛泽东思想,是非常不满的。但为啥教员还是没公开反对林的那些讲话?

  这个话题,遗憾只能点到即止。

  4、

  和体制内朋友聊天时,我反复给他们解释企业家的心态,希望他们能理解企业家是怎么想的,理解企业家的焦虑和郁闷。

  举个例子,我家人前不久做了一个手术。手术最终是成功的,但中间过程不是特别顺利。在手术室外面等待的时候,我心中充满焦虑、不满、愤恨。如果手术最终不太成功,纵然我知道不是医生的责任,我肯定也非常愤怒,说不定也可能做出啥过激的事情。

  创业者做企业,就是十多年甚至数十年心血。自己的企业因为政策做不下去了,就像自己的孩子死了。怎么可能没有怨气?没有愤怒?

  但他们的大方向,他们终极目的还是没有变。对政府不满的人肯定有,但因为企业的困境,就诅咒国家未来的企业家,现实中我真没见过。

  对选择走的人,我不赞同他们的选择,但能理解他们的选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想走就走呗。孔子一边说“君子和而不同”,一边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不也精神分裂吗?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许是两面派行为。

  但我自己希望做的,是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因为,无论是人是鬼,都要了解和理解另一方。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逻辑,才能够和谐相处。

  写这个号的目的,也是尽我所能让读者理解这个体制,理解这个不完美的社会,了解和理解不同立场的群体。

  看一个物体,需要正面看,侧面看,上面看,才能了解他的全貌。不管最终选择如何,既然出生在中国,还是要正面看,侧面看,各种角度了解这个国家,了解和理解这个国家里面形形色色不同的“道”。

  今天,相互理解也许是最难的。硅谷的进步自由主义民主党,完全无法理解亚拉巴马的红脖子保守共和党。

  怎么办呢?能做多少做多少,尽微薄之力呗。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6 04:51 , Processed in 0.0937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