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63|回复: 0

半佛仙人:美国“罗诉韦德案”的前因后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9 20: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最近全美都在关注一个案子。

  当然不是枪击。

  那东西太常见了。

  是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罗诉韦德案。

  这是一个与个人堕胎权有关的案子。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随着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罗诉韦德案,美国各州可能会出台不同的法案,有些州可能会立法禁止女性堕胎。

  支持堕胎权的一方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灰暗的一夜,美国妇女丢掉了掌控自己身体的权利;

  反对堕胎权的一方说,这是美国建国以来最光明的一天,我们拥有了反对堕胎自由的自由;

  支持堕胎的一方出来顶嘴,说我们失去了反对你反对我堕胎自由的自由的自由,套娃都看傻了。

  这一切的开始,来自于一次经典的文件泄露事件,美国的文件就是这样,需要保密的时候做的比谁都要好,需要泄露的时候总能找到渠道冒出来。

  这份5月2日刊登的最高法院内部文件,显示美国最高法院已对推翻罗伊诉韦德案判决形成多数意见,算是内部达成了肯定要推翻的共识了。

  刊登这份泄密文件的,是美国政治新闻网,这里暗含了一条线。

  在堕胎问题上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而是两党的对决。

  看起来大家关心堕胎权,实际上都只是更关心对方党。

  在2020年,美国一共有93万零160件堕胎案例,相当于20.6%的怀孕都是以堕胎告终,量级和占比都是很厉害的。

  这场号称比黑人白人大战更能撕裂美国,比禁枪还是用枪牵涉更多博弈,比可口可乐好喝还是百事可乐好喝更能调动起全国参与的大戏,要看懂,还要从近49年前左右的那场判决说起。

  2

  【1973年的那一战】

  这里首先要说明,美国是个海洋法系的国家,和大陆法系形成了对比。

  区别是什么呢?

  大陆法系更看重法律条文,也就是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而海洋法系更看重过去的判例,也就是之前的案子是怎么判的。

  简单的说,大陆法系看条款,海洋法系重先例。

  在海洋法系里面,上级法院的判决书,对下级法院今后的判决是具有一定约束能力的,所以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会反复被后人使用。

  往好里说,这叫提升效率。

  往坏里说,这叫一步错,步步错。

  于是1973年罗诉韦德案,开启了今后美国人拥有堕胎权利的先河,只要有人反堕胎,直接最高法院的判例骑脸就行。

  那么,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罗诉韦德案是指简·罗起诉德克萨斯州地方检察官亨利·韦德。

  简·罗这个名字,是个化名,在美国警察用语里面经常用来指身份不明或未经确认的尸体,在需要保护当事人隐私的情况下也经常使用。

  类似于中文中的,受害人张三。

  简·罗在1969年怀上了第三胎,但是她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抚养孩子,就考虑堕胎。

  她当时在德州。

  当时德州的法律规定只有在孕妇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才允许堕胎,所以简·罗最后还是生下了孩子,但是她的遭遇让两位女权律师看到了希望,当时这两位律师正在寻找合适的原告来把德州政府告上法庭。

  地方法院裁决,德州禁止堕胎的法律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注意,这里法院说的是,禁止堕胎侵犯隐私权,不是说禁止堕胎这件事有错);

  州政府不服气,闹到了美国最高法院。

  1973年,也就是孩子已经出生而且4岁之后,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赞成2票反对的票型认定,

  得州限制妇女堕胎权的规定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正当法律程序所保护的“自由”。

  这里的正当法律程序指的是,除经过正当法定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财产。

  看起来很正常对吧?

  但是,这里面留下了争议,埋下了问题。

  首先,当年没有明确,堕胎这件事,本身是不是有问题。

  这也是这次最高法院推翻的核心理由之一,说的是宪法没有一个地方提到堕胎权,而当第十四修正案通过的时候,美国四分之三的州都认为在怀孕的任何阶段堕胎都是违法的,那第十四修正案立法的精神,也不可能是要保护违法行为嘛。

  按照这个逻辑推演,如果只要是自由不考虑是否违法都可以保护,抢劫、吸毒、杀人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自由。

  最高法院这次给出的判决书里面,花了大篇幅,又是聊历史又是讲文化,又是谈法条又是讲判例,从各个角度来论证,堕胎不是第十四修正案本意要保护的自由。

  也就是,要把【自由】,做一个分层。

  其次,当年判例是保护了母亲的权利,那未出生的胎儿,是否也受到第十四修正案正当法律程序的保护呢?

  这里最高法院举了一个例子,说的是在1732年,有个叫埃利诺·比尔的坏人,被宣判摧毁另一个女人子宫内的胎儿,最后这个坏人被判3年监禁。

  这个判例的精神,就是认为杀害了胎儿,哪怕是还没有胎动的胎儿,也是犯罪。

  如果杀害胎儿有罪,那就代表胎儿有人权。

  那这坏人换成胎儿的母亲,也不能免罪;

  当然换成是堕胎的医生,更是一种犯罪。

  当然,最高法院详细的论证还很复杂,毕竟被网站刊登出来的泄露草稿就有98页,但是可以看出,罗诉韦德案虽然对后世影响很大,但确实是留下了被推翻的空间。

  罗诉韦德案在当时被认为美国第二次内战,而现在,第二次内战重燃战火。

  美国最高法院在文件泄密以后,顶着重压,在6月24日,以5:4的票型,彻底推翻了罗诉韦德案。

  美国已经有13个州准备好了激活法案,只要罗诉韦德案一推翻,立马就能触发堕胎违法;

  还有11个州预计会在1个月之内也让堕胎非法化。

  判例一翻,一瞬之间,半壁江山变色。

  当然还有一个副作用。

  就是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开始接受安全保护。

  就在决议草案泄露之后,一名持枪男子在一位偏保守派的大法官家门外被逮捕,这位枪手说的也很直白,被裁决草案给气到了,要给法官开开脑洞。

  那美国堕胎法律的左右横跳,冲锋在前堵枪口的就是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们,这帮人是怎么回事儿呢?

  3

  【干到死的9人团】

  这里,要解释一下美国最高法院,以及大法官的机制。

  美国最高法院是美国所谓的三权分立中的一环,和总统、国会齐名,最高法院拥有对所有联邦法院、州法院和涉及联邦法律问题的诉讼案件的最终上诉管辖权。

  最高法院也是由人来运作的,现在是由9位大法官组成。

  这些大法官都是由美国总统提名,然后在参议院投票通过之后任命。

  一旦任命,任期就是终身,干到死或者自己选择退休为止。

  既然是总统提名,那这九位法律天团成员自然就带有了很浓的政治色彩。

  CNN出来搞事情,做了一个直观图解,把投票支持堕胎和反对堕胎的大法官列出来。

  五名支持推翻罗诉韦德案的大法官,全都是保守派,和川老师一派的。

  对,虽然川老师骚出天际了,但他其实是保守派。

  德州红脖子们,也是保守派,老传统美利坚了。

  五名保守派大法官中的三个人,是川老师在任的时候认命的,川老师作为共和党总统,代表的自然是共和党的三观。

  在美国驻丹麦大使馆的网站上,直接就把美国两党的立场放了出来:

  共和党,标志是一头大象,总体上来说是保守主义倾向,“支持生命”反对堕胎的权利,强调未出生婴儿的生存权;

  民主党,标志是一头驴,强调自由意识和宗教自由,普遍支持女性自由堕胎的合法权利。

  所以,看似大家是聊堕胎,本质上是美国政党之争的延续。

  川老师在这方面从来都不藏着掖着,他在和希拉里竞选的时候就直接出来说,

  如果我当选,我就往最高法院里面塞人,通过认命最高大法官来推翻罗诉韦德案。

  我们都知道,川老师虽然嘴上骚,但他是罕见的骚完之后真敢干的人。

  虽然他暂时只干了一届,但是天选之子就是不一样,任期里面居然出现了3名大法官的空缺。

  尤其是最后一位大法官,来的非常巧。

  2020年9月18日,美国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她是由偏自由派的民主党总统克林顿任命的,本人也是持有坚定的自由主义立场。

  老人家前脚一走,一个小时之后,共和党在参议院的领袖就发声明,

  特朗普提名的继任者会在美国参议院的会议上接受投票。

  一副趴在老人家病床外面等着断气的着急模样。

  为什么这么急呢?

  很简单,当时距离美国大选只有45天了,而最高法院大法官从总统宣布提名到最后参议院确认,平均时长是67天。

  时间紧任务重,赶快加速办理。

  川老师一番操作,让新任大法官从被提名到参议院通过再到宣誓就职,只用了29天。

  其实从2018年开始,最高法院里面保守派已经具有优势了,有5位保守派大法官,而自由派只有4人。

  接着又去世一位自由派,川老师再补位一个保守派,那就更加稳固了。

  最后,埃米·科尼·巴雷特火线上岗,成为川普任内第三位就职的大法官,她反对LGBTQ权利、反同性恋婚姻、反对堕胎,和川老师的画风一模一样。

  她也是唯一对推翻罗诉韦德案投赞成票的女性大法官。

  一梳理票型,就可以看出,堕胎不堕胎,成为了保守派和自由派表达身份政治的舞台。

  先看支持推翻罗诉韦德案的五位大法官:

  克拉伦斯·托马斯,保守派,共和党老布什提名;

  塞缪尔·阿利托,保守派,共和党小布什提名;

  尼尔·戈萨奇,保守派,共和党特朗普提名;

  布雷特·卡瓦诺,保守派,共和党特朗普提名;

  艾米·康尼·巴雷特,保守派,共和党特朗普提名。

  那投反对票的四位大法官:

  斯蒂芬·布雷耶,自由派,民主党克林顿提名;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自由派,民主党奥巴马提名;

  艾蕾娜·卡根,自由派,民主党奥巴马提名。

  唯一有点变化的,是反对票法官里面乱入了一个约翰·格洛佛·罗伯茨,他作为首席大法官,是共和党小布什提名,但他也是出了名的温和保守派和摇摆票。

  不过这波他的站位也不重要了,保守派已经占据了优势,他的票与其给保守派增加分量,不如给自由派一个面子,结局反正是确定的。

  党派之争对最高法院的渗透,已经基本完成了,所谓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就是个笑话。

  大家屁股说话吧。

  4

  【双方的屁股】

  既然最高法院嘴上说着是独立于美国党派之争的独立第三方,但是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在努力的往里面插人,那在两党撕X拓展到最高法院的同时,最高法院的判决必然会延伸到两党之间的争斗。

  拌嘴,那是基础。

  这波落了下风的民主党牌面人物拜老师里面出来说,这是美国历史悲哀的一天。

  拜登政府的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德直接在司法部网站发上声明说,

  一方面司法部会继续不遗余力的保护和推进生育自由,一方面对最高法院的裁决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民主党表演完了,已经退休但是非常想再就业的川老师自然不会沉默,对最高法院的裁决表示“非常兴奋”,当然也非常自豪的把这次最高法院判决归功于自己力推三位保守派大法官上位。

  当然川老师还不忘总结一下。

  你看,我当年竞选承诺的事情,我都兑现咯,就差把下一句说出来了,那各位看官,下次选举要不要顶我一下啊。

  连带着川老师当总统时的副总统彭斯也公开发声,

  呼吁反堕胎者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州进行战斗。

  一副川老师你冲吧,小弟下次还和你一起玩儿的样子。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他们的态度很清晰了?

  不不不,你太天真了。

  你怎么会相信他们嘴上的话呢?

  跟着屁股的位置喊完了口号,私下大家是怎么想的,就很有意思了。

  《纽约时报》就出来扒皮,说特朗普私下给朋友说,德州已经开始着手禁止堕胎,实在是“太蠢了”;

  并且告诉自己的政治顾问,说这项激进的裁决会对共和党不利。

  别的不说,川老师不愧是商业大佬出身,进入政坛也如鱼得水。

  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自己的政治表演,完全是两个相互独立互不打扰的概念。

  咱俩各论各的,你管我叫爸,我管你叫哥。

  那思考一下,为什么《纽约时报》这样给川老师拆台呢?

  因为纽约时报自己也有屁股,和公认保守派喉舌的《华尔街日报》相比,《纽约时报》就是美国亲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屁股,决定一切。

  拜老师的除外。

  其他西方世界领导人,瞅着美国炒的热闹,也抓住机会找自己的屁股。

  毕竟这背后是实打实的选票。

  这时候不秀,脑子生锈。

  比如英国首相就批评美国最高法院的决定是退步,然后强调,我自己一直都是支持女性选择权的;

  法国总统也说,我要和那些受到美国最高法院裁决伤害的女性站在一起;

  加拿大总理也对失去堕胎合法权利的美国妇女表示同情。

  闹得最凶的还是新西兰总理,说你看我们这边,那是刚通过立法把堕胎合法化了,虽然晚了美国几十年吧,但是我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只有梵蒂冈,坚守自己的基本盘教义,说堕胎就和纳粹德国的暴行是一样的,坚决赞赏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

  5

  【谁是泄密的内鬼】

  既然是美国党派之间的屁股斗争,这时候我们回头看5月2日那份最高法院内部泄露文件就很有意思了,98页的文件草稿全文都放出来了,肯定不是一不小心扔了个便签纸在废纸篓里被记者给发现的。

  有人,故意泄露。

  那么,目的,是什么?

  要知道罗诉韦德案已经存在了快50年,而川老师把保守派的大法官送进最高法院从而让保守派占压倒性多数也已经过去了2年。

  之前不做动作,这时候才把堕胎权拿出来做个大热点,为的就是马上要到来的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

  不论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是纽约时报,都认为堕胎权会成为中期选举的核心议题。

  虽然共和党在最高法院占多数,但是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都是民主党具有多数席位的。

  根据媒体跟踪公司AdImpact的调查,

  共和党在最高法院判决下来之前,就已经在堕胎问题上花费了2100万美元来进行广告宣传。

  现在判决下来了,想必投入会几何倍数继续上涨。

  每一个参加竞选的人都必须回答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你支持这个翻案么?

  这对共和党竞选人来说很有优势,我非常支持啊,最高法院都判了,我给你背一段判词怎么样;

  而对于民主党竞选人来说就很难受,屁股决定了自己是不可以支持的,但是如果不支持又是违反最高法院的判例,玷污三权分立的原则。

  而且,红脖子们当年能抬着川老师进白宫,还能在川老师败选以后冲击国会大厦,这么有战斗力的群体一旦被共和党调动起来,中期选举显得更靠谱了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共和党通过泄露文件制造冲突,实现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绝地反击,实在是漂亮。

  但是这也不是唯一的切入角度,主要是拜老师,实在是太拉胯了。

  4月份,美国通货膨胀率同比达到8.3%;

  5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8.6%,是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6月份,汽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9%。

  而且,根据密歇根大学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

  美国已经跌倒了197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拜老师在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创造了一个奇迹,911恐怖袭击和2008年金融危机,都没这么拉胯过。

  虽然严格意义上这一切不是他的错,属于趋势问题,换谁上都一样拉,但拜老师倒霉,刚好赶上,拉他身上了没办法。

  有了这些逆天数据,盖洛普调查了美国国会的民众支持率,很惨淡,只有18%,达到了1974年以来中期选举前的最低值。

  换句话说,民主党现在占据的多数席位会拱手让给共和党。

  弗吉尼亚大学政治中心给的数据就非常细了,

  预测共和党人会获得214个安全或者可能的席位,而民主党人获得193个席位。

  在剩下的28个摇摆席位里面,只要共和党人拿到4场,就可以获胜。

  怎么办呢?

  拖!拖他妈的!

  民主党把堕胎法案的战线拉的越长越好。

  提前泄露引发年轻选民和女性选民更积极的参与投票,对民主党守住自己的底裤,冲淡拜老师的拉胯治理,非常有帮助。

  这事儿魔幻的地方就在于,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有把堕胎权利拿来炒作的理由,都为了自己的屁股费劲了心力。

  大家心照不宣的,演了一场闹剧。

  6

  【台上谈帮派,台下谈实力】

  两党打架热闹,但日子还是要过的。

  在司法部不支持最高法院决定之后,还有其他的部门跟进,比如美国传染病学会和HIV医学协会都谴责了最高法院的决定,可惜这些部门都是闲职冷衙,说话也没人管。

  在这时候,司法部之外的另外一个大部门参与进来了。

  美国国防部。

  国防部面临的问题很直白,各州有各州的法律,有的支持堕胎,有的反对堕胎,这他们管不着。

  但美军,他们要管。

  美军的部署是分散的,可能是纽约州的人驻扎在得克萨斯州,那这时候是看属地原则,还是看驻地原则呢。

  按照之前刊登泄密文件的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最大的挑战在于,军队里面的女性想要旅行,需要获得主管的许可。

  而主管,不一定是支持堕胎的。

  于是国防部长发表了一份声明说,

  我们正在认真研究政策,好确保我们能继续给服役士兵提供生育健康服务。

  这话基本就是挑明了,要帮助女兵继续保持堕胎权。

  这也算是美军的特色了,美国国防部自己做过调查,采访了7000名服役女兵,发现有11%的人报告说在前一年意外怀孕,这比例要高于美国平民50%。

  当然国防部长还是留了口子,说是,

  要在联邦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供不间断的生育健康服务。

  给了声明,但又留了口子,支持堕胎的骂,反对堕胎的也骂,但是国防部长压力也大。

  现在放在台面上的解决方案,就是把需要堕胎的士兵运到可以堕胎的州去堕胎了再运回来,算是个临时解决方案。

  不过司法部和国防部的抗争,内核还是在于,台面上政客按自己的屁股说话,台面下的技术官僚还是要按自己的思路来才行。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这次堕胎之争暴露的不光是两党对轰,也显示了拉选票的和运营国家的两拨人的各行其是。

  大家的利益和成本不同,演出效果,自然也不同。

  7

  【一切都是选票问题】

  最高法院对罗诉韦德案的推翻,明面上是法律问题,真正的驱动力却是政治问题;

  而美国的政治问题,说到底就是个选票问题。

  既然是选票,那么能影响选票的力量,就都是强大的。

  这时候,宗教就出现了。

  别看美国整天看起来开放的不行,本质上美国是个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国家。

  根据福布斯的统计,

  美国有63%的人自我身份认同是基督教徒,门阀复杂的新教占比最多,而最大的单一教派,也就是天主教,占总人口的20.8%。

  虽然天主教人口数量看起来不多,但是力量很大,不光是每个城市和村镇都有的教堂,还通过教义的讲解和灌输,深入教徒内心,从而影响教徒的家人和朋友。

  天主教,是坚决反对堕胎的。

  这就导致了罗诉韦德案被推翻以后,虽然有很多人上街游行,但是沉默的多数美国人是个黑箱,不知道他们具体是个什么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有罗诉韦德案在前,美国这么多年反对堕胎的人战斗力依然很旺盛的原因,基本盘够分量啊。

  记住,不是声量大,就是大多数。

  甚至于,在美国,支持禁止堕胎的女性数量要比想象中要大。

  皮尤研究中心刚好在泄密事件之前,也就是大众还没有被广泛引入讨论中的时候,做过一份民意调查。

  调查的结果显示,

  美国成年人中,女性认为堕胎在所有或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合法的可能性略高于男性,女性是63%,男性是58%。

  虽然数据显示的是女性比男性更加支持堕胎合法,但是也显示了依然有将近4成的女性对堕胎合法化有自己的考量。

  举个小例子,有的美国人觉得因为暴力性侵犯导致的怀孕是可以堕胎的,不能让一个错误导致另一个错误;

  而另外一些美国人觉得,我们应该从头杜绝暴力性侵犯,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怀孕之后再次谋杀一个生命,悲剧从一开始就应该禁止,而不是让悲剧上演两次(侵犯一次,堕胎一次),能少一次就少一次。

  如果把宗教这个因素给套上,反对堕胎的比例就更大了。

  很多调查机构都不太敢对受访人群进行宗教划分,怕引来麻烦,但是宗教组织自己就不怕了。

  宗教组织哥伦布骑士会赞助马里斯特民意测验机构进行了一次民调,显示,

  福音派新教徒中认为堕胎应当被认定为非法的比例达到了77%。

  这里为什么单独把福音派拎出来说呢?

  因为福音派力量太大了,不比天主教的差。

  在美国白人福音派信徒只占人口的17%,但是他们曾经让民主党和共和党互相换皮。

  现在来看,民主党是支持堕胎的,共和党反对堕胎,不过回溯到1980年,共和党选民只有29%认为堕胎非法,相反,民主党选民反而有61%是这样认为的。

  换句话说,30年时间里面,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换立场了(屁股啊屁股)。

  诱因是什么呢?

  关键人物在于演员出生的里根总统。

  里根在当时的选战里面是不占优势的,但是他发现,有一个被两党都忽视的群体还没有被挖掘,那就是福音派。

  里根为了舔福音派,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

  我知道你们不可以拥戴我,但我想让你们知道,我拥戴你们。

  姿态这么低,福音派也是给足了面子,用自己的选票仓全力支持里根当选。

  当选之后,里根在自己执政的8年里面提出了非常清晰的保守主义议程,邀请福音派基督徒与共和党结合,推动了共和党的转型。

  就这样,原本支持堕胎的共和党,变成了反对堕胎的共和党,也让共和党知道,基督教右派才是共和党最忠诚的票仓。

  福音派对里根,就如同红脖子对川老师一样,平日里面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总能创造点惊人事迹。

  只要看美国新任总统宣誓的时候,按着的是圣经而不是宪法,参加选举的时候都要反复强调自己基督教徒的身份就知道,宗教,在美国是个重大的政治筹码和社会影响,任何人都绕不开。

  因为真的影响选票。

  8

  【焦头烂额的拜老师】

  作为大统领,在最高法院的“失败”不可能笑一笑就过去了。

  拜登要做反应。

  而拜老师的反应,很有可能对美国带来长远的影响,甚至要比各州开始立法禁止堕胎更加严重。

  第一种可能的反应,是行政命令。

  在最高法院的判决下来之前,因为泄密的问题,已经有25位民主党参议院给拜登发了联名信,要求拜登签署一项总统行政命令,在联邦的层面维护堕胎权利,包括让堕胎药更好获得,给堕胎妇女提供财政援助,使用联邦土地在禁止堕胎的州提供堕胎服务等等。

  总统其实签署行政命令不是什么新鲜事,拜老师进入白宫第一天,就签署了15项行政命令,想用最快的速度扭转之前四年的联邦政策,把川老师整的活都推倒重来。

  总统行政命令的特点是,不需要经过国会批准。

  所以很多手段厉害的总统都签署过大名鼎鼎的行政命令。

  比如林肯的解放奴隶宣言,比如罗斯福的罗斯福新政,比如福特总统给CIA的不准搞政治暗杀(乐宗大怒)。

  而且根据白宫发言人25号的声明,拜老师正在权衡以行政命令来对抗终止美国堕胎权的“极端”裁决。

  看起来很完美对吧?

  一个力挽狂澜支持自由的总统!

  但是缺点在于,最高法院可以审查总统颁布行政命令是否违宪。

  这事儿就比较尴尬了,前面说了,推翻罗诉韦德案就是最高法院干的。

  你拜老师这时候用行政命令的手段绕过我们的判决,这不是打最高法院的脸么。

  用这招,最高法院的权威性就是个笑话了。

  总之就是,如果用了,双方必须有一个拉了。

  第二种可能的反应,是釜底抽薪。

  最高法院作出这样的裁决,说到底,就是里面保守派势力太大,民主党提名的大法官人数不够。

  虽然换人是不好换人。

  但可以加人来稀释。

  美国历史上大法官的数量是在波动的。

  比如最高法院在1789年建立的时候,只有六名大法官;

  而在美国内战的时候,是十名;

  等到国会在1869年通过了《司法法案》,才把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人数确定在九人。

  美国国会是立法的地方,立法决定司法最高权力的人数,是不是有点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拜老师在去年4月的时候,就宣布成了一个36人组成的委员会,对美国最高法院的成员数量规模进行研究。

  然后,民主党占多数的国会提出了把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从9人扩张到13人的法案。

  所以之前就是有铺垫的,准备给共和党占多数的最高法院松松土。

  借着这波堕胎问题的风波,给拜老师的填塞法院计划又带来了新的契机。

  看起来是不是有一种曲线达成目的的感觉?

  这招比较难的地方在于,会直接摧毁美国最高法院的独立性和合法性。

  这一手一出,美国三权分立也别谈了,丢人。

  虽说两党往里面塞人,都已经把独立性破坏的差不多了,但是好歹大家都还是按着规矩来的,多少还要点脸。

  拜老师如果扩大大法官人数,就相当于说好的三局两胜要改成五局三胜。

  那下一任总统如果是共和党的接任,一看,共和党从原本的多数变成少数了,那我也往里面塞,从13人变成17人,再多过几任总统,最高法院就变成加强排了。

  卷,往死里卷。

  所以不论拜老师怎么做,都会导致最高法院这个美国三权独立口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成党派斗争的标杆。

  但是什么都不做的话,民主党基本盘对拜登又会失望,拜老师这是被卡BUG了。

  就像牛老师进男澡堂,左右为难。

  实际上,拜老师考虑的不是哪个正确,而是怎么做才看上去体面。

  9

  【实质撕裂的美国】

  在美国,有几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种族、枪支、堕胎。

  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庆祝的有,发脾气的有,几乎没有中立派。

  两党的撕裂,政客和政府部门的撕裂,联邦和各州的撕裂,民众的撕裂,这一切,都契合了美国人自己的认知,堕胎法案引发了美国的大讨论。

  美国民间已经出现了“堕胎移民”的口号,支持堕胎的民间团体表示要搬家到还允许堕胎的州去,这样会导致具有相同认知的群体更加聚集。

  比如纽约总检察长发推特明确的表示,

  纽约州会是任何寻求堕胎的人的避风港。

  可以说开启了美国版的抢人大战。

  不过,导火索不止一条。

  就在上个星期,德州的共和党展现了传统艺能,拒绝承认拜老师的总统地位,再次提议在2023年对脱离美国举行全民公投,顺手,宣布同性婚姻在德州无效。

  而在川老师任上的时候,加州州长也宣布过加州是独立的国家。

  宣布独立,居然也成了传统艺能。

  不过从现在的局势上看,貌似没有党派和政客关心这种分裂的扩大。

  毕竟,他们都认为,混乱才是上升的阶梯。

  并且,他们都自信自己不会是这个代价。

  那就,战个痛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8 22:32 , Processed in 0.1250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