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18|回复: 0

井底望天:内陆中国和海洋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0 1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伴随古代农耕文明的贸易文明

  大家都知道,人类历史发展是从部落开始,然后到城邦的出现。中国在先秦时期,也是众多城邦国家不断兼,逐步根据地缘地理环境形成的地区性国家,比如战国时期的七国。

  历史书上面记录得比较多的,有各种政治军事事件,更有各国之间的攻杀。但被历史书写得比较少的,是各国不同地区之间长期的贸易。

  编者注:2021年出版的《商贸与文明》(张笑宇 著)一书从贸易的角度,对文明演进有较为精彩的论述

  秦统一中国之后,各种文字、度量衡标准和道路的标准化,不光是简单的政治需求,也很大程度上是形成共同市场、降低贸易成本的措施。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无法理解汉代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突然一下就变得如此强大,从而引发汉朝和匈奴争夺贸易通道控制权的战争。

  因此简单把中国历史上定义为单一的农耕文明,而忽略在这个农耕文明的同时还有一个颇为强大的贸易文明以及工业的逐步规模化,那么思考中国问题的时候是会掉坑里的——就是简单地认为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

  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就是和农耕文明互为攻守的北方游牧文明,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要么被中原朝廷分而治之给治理得服服帖帖,要么在类似于成吉思汗的豪杰带领下,整合游牧各民族,然后入主中原。

  在这两种状态下,其实游牧文明一直都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外挂系统,因此可以将华夏文明看成一个农耕文明加贸易文明外挂游牧文明——这样的话,中国的国家治理从来都是“一国多制”。

  编者注:关于文明之间的关系的著作,小编推荐《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赵汀阳 著

  中国的扩展不是来自向外扩张行为的红利,而是来自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心卷入旋涡核心的礼物。

  汉族是现代民族观念所追认的界定,可问题是,中国从来不是民族国家,而是不断生长的弹性存在,其伸展度取决于逐鹿游戏的规模,凡是进入游戏旋涡的地区和族群都是中国的共同创造者。

  张沛,公众号:沛文沛语Frank【读书笔记】《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

  内陆中国和海洋中国

  从南宋开始,中国的海外贸易路线,从由长安向西,变成由沿海向南(明朝部分是由大同向北)。而因为西晋的衣冠南渡开发了东南地区,和跟随来的五胡汉化形成新一代的北方汉文明,之间大致以江淮为界。

  因为海外贸易以海洋为主,结果就是中华文明版图出现了明显的内陆中国和海洋中国的双核兴起。以前的“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变得并不准确。无论是朱元璋还是蒋介石,都是立足于得江南先行。

  因此中国靠狭窄的一条京杭运河,大致维系北方和南方的一体。但是从明朝的情况来看,东南沿海的繁华和西北内陆的凋弊,显然不是长治久安的法子。在明朝的时候,关于东南贸易的税收政策,而引发阉党和东林党的恶斗。

  因此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并非是啥抛弃黄土农耕文明拥抱海洋贸易文明的简单思维。本身海洋中国就是很拥抱海洋文明的,只不过是多年国际政治地缘的对垒,导致了中国被屏蔽在国际海洋贸易之外而已。

  一旦当中国用对越战争作为投名状敲开了海洋贸易体系的门,中国人的海洋贸易热情根本无需担忧,这样海洋中国从军事前沿变成了国际贸易前沿。

  这个时候沿海省区人民拥抱海洋贸易的热情极为高涨,哪里需要你担忧参与不足。反倒是因为“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内陆中国唯一的贡献,要么是黑尘滚滚、一路向东、奔向秦皇岛的煤炭车皮;要么是少壮东南飞,老幼守空房的劳动力大军千里奔袭。

  海洋中国繁荣,无法解决内陆中国的凋弊,两个中国经济的有机联系割裂,就会再重演明朝故事而已,所以我才会是1987-88年就提醒西部发展的少数人。

  编者注:关于提醒西部发展的这个细节详见《令人讨厌的井底望天》一文,井英俱乐部会员知识库中有备份

  内陆中国的发展机会

  在海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间,海外企业提供了技术、市场和半成品原材料;沿海省份提供了土地资源、政府税收政策和社会环境;内陆中国提供了高级技工(国企下海和倒闭)、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能源。

  因此西部的资源优势已经被提前放空,东部沿海依赖土地价格不断高估的土地财政,用大基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那么,西部的机会在哪里?

  要说明一下,简单说内陆中国对应海洋中国,或者西部中国对应东部中国,都是太粗旷了点。或者可以更细分为中部(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北部(陕西、内蒙西、甘肃、宁夏、青海)、西南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和西域(新疆)。

  从民间投资来说,虽然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但是至少函谷关、娄山关、夔门关和嘉裕关,都并不被民间资本抵制。从产业基础来说,毛泽东时代留下了三线工业多与军工国防相连,如果能够实现军民融合,应该有一定潜力。

  以前中国有一个“孔雀东南飞”的说法,说的是一方面各种人才从沿海向东去日本和美国;向南去比如香港、新加坡和澳洲等等;另一方面,各内陆人口大省,农民工去珠三角和长三角。

  而现在主要是两个海归潮流:一个是海外人才归来,在深圳、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开创高科技创投企业;另一个是沿海劳动力回归,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开了眼界、累积了经验、学会了商业经营的前劳动力队伍,开始返回内地的家园,开启这些地方的商业活动。

  未来一二十年的时间,恋乡土的老人们会相继离世,农村的村庄一级会逐渐消亡,农村人口会积聚进入市镇而成为城市人口。而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会导致向二线城市的省会城市聚集,开始产生一线半城市。

  目前除了杭州和天津这类已经是一线半城市之外,其他的武汉、重庆、成都、南京、济南、合肥、郑州和西安等等,都会出现比较大的人口流入。

  美国历史上西部的开发,尤其是太平洋海岸加州的开发,起源于1840年开始的淘金热。想金子发财红了眼的人群蜂拥而至,导致旧金山从居民人口500,一下膨胀到了15万人。

  之后就是引进中国广东的移民来开发加州农业,后面又靠了中国人和爱尔兰人的苦力修建了跨大陆铁路,将加州前沿和美国东部的制造业联系起来。

  之后再依赖与亚洲的贸易,加州逐渐开发起来的。

  内陆中国也会类似,依赖海洋中国的资源和多维度的人才聚集,逐步发展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5 11:30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