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78|回复: 0

北风:微博CEO手撕顺丰,背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阴险骗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5 19: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微博CEO王高飞手撕顺丰的事件闹上了热搜。

  如果只看简短新闻,就是顺丰给王高飞发了一个“一千多元的到付快递”,王高飞都拒收过一次,结果继续派送,王高飞手撕顺丰“诈骗”!

  无论是微博CEO,还是顺丰快递,一个是互联网社交平台的顶流,一个是国内快递行业的高端一哥,这两家撕起来,而且是超千元的到付快递。

  绝大多数普通人看到这个新闻的“简介”就划走了,内心还要吐槽一句“千元到付,贵圈真会玩~”

  这是大家被“新闻简介”忽悠了,王高飞的“个案”虽然金额特殊,但这背后反映的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或者已经“被诈骗”过的阴险陷阱。

  壹,千元“到付诈骗”并不高端

  微博CEO王高飞这次在网上嗮出的订单,绝大多数信息没有隐藏,让我们能比较清晰的推算“诈骗链条”。

  快递底单显示,这个快递的寄出地是“华强北街道华强北桑达工业区”。

  大家对“华强北”都有个心理标签,本能的会以为是“高端电子产品的水货和假货”。

  王高飞收到的产品重量1公斤,备注“高端旗舰款i13”,快递到付收费10元,代收货款为999元,收件方王高飞累计需要支付的总金额高达1009元。

  只从这个快递单来看,顺丰只获利“一单到付快递”的10元钱,真正涉嫌诈骗的是“货款999元”的那家在华强北的“电子贸易商家”。

  如果大家在网上搜一搜,就会发现“高端旗舰款i13”一般代指苹果13的水货或者假货。

  许多人认为,自己的月收入不过几千块,这种“上千元的快递骗局”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贰,普通人难逃诈骗陷阱

  实际上,王高飞遭遇的“到付快递诈骗”,和我们普通人遭受的“快递到付诈骗”没有本质差别。

  要说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户画像”不同,这表明哪怕贵为微博CEO,王高飞的个人信息在“诈骗分子”眼里也是不设防的。

  诈骗分子根据不同用户的“网购习惯和金额,产品档次”,来给用户准备不同的“诈骗产品”。

  王高飞显然属于动辄网购几千元电子产品的“高端用户”,所以针对他的“网购诈骗”就是上千元的到付快递。

  如果王高飞真和其他“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富豪是一个圈子,那他真有可能不会费心思去查什么快递,一千块而已,分分钟付出去了。

  我们距离千元“到付快递”很遥远,但是北风我就被骗过,问了周边,居然几十个亲朋好友同事里,遇到“快递到付诈骗”的高达80%,而付款的比例居然高达一半。

  北风之所以称这种到付诈骗很阴险,是因为很多诈骗最终受害的是“亲属代收”或者“同事代收”。

  比如北风四年前的那次上当,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因为那是“帮妻子收快递”。

  妻子的一个快递到付,结果寄到了我手里,产品标注是“运动套装”。

  我在电话里和妻子确认时,她说一家人要买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让她代买,她也记不清谁买的东西。

  既然人名,电话地址都没错,又只几十块钱,肯定没错,就让我签收了。

  到付签收后,拆开包装发现是“一套羽毛球拍”。

  原本一套羽毛球拍几十块并不算“吃亏”,可是这是一套很劣质的羽毛球拍,成本估计不到十块钱,我们家人也不可能用这种拍子打球。

  这次“到付上当”,难免让我和妻子互相埋怨,因此几年过去,我还记忆犹新。

  当然,我和妻子也没闹很大矛盾,就用“人家监督你多做运动”的玩笑把这个事揭过去。

  夫妻和亲属间代收“到付快递”,被骗了相互包容下都能过去,同事和同学间的“代收诈骗”才是对关系伤害最大的。

  比如我就见过两个同事,就用张三李四的化名好了,一次张三出去办事,快递员送了个“一百多元到付”的网购快递过来。

  张三人在外面开车,李四打电话过去询问求证,那种简短沟通下,又发现金额不大,人家快递员急着走,当然让李四垫付签收。

  等到张三忙完回到公司,打开快递盒子,发现不是自己买的东西,而且东西明显价值不到“十块钱”。

  最终张三的“一百多元”快递款,还是要给李四,因为李四只是代收,不能让同事背锅,但内心深处,张三是埋怨的,认为如果自己在现场,就不会有这样的“上当”,埋怨李四把关不严,不上心。

  李四对于这个一百多块收不收,也很纠结,推拒了几次,也承诺过“承担被骗”的责任。但是内心,李四也很埋怨张三,认为自己“无妄之灾”,还要在同事间背一个“智商低”,“做事不仔细”,“坑同事”的骂名。

  这次事件之后,原本关系不错,经常相互帮忙的张三李四隔阂很大,彼此不相往来。

  这种因为“代收”而让诈骗受害人变得更复杂,破坏亲近关系,因此我称这种“快递诈骗”很阴险。

  叁,快递大数据其实和“电信圈”一样有办法

  在这次王高飞被“千元到付诈骗”推上热搜之后,我们再搜网络案例,会发现这样的诈骗已经很普遍。

  最近几年,我和妻子朋友还收到过类似到付快递电话,我们都是“拒收处理”,因为金额较小,对取证流不熟,没有采取报警。

  从网络案例来看,有人收到“几十块的到付快递”,结果发现产品也就几块钱,“较真之下”,选择报警。

  结果报警之后,警方根据快递单号前后几百单都出自同一公司,就进行侦查,发现这个公司仅仅几个月,就寄出18万份这样的快递,每个快递的成本和收入差50元以上。

  案件没有披露18万份到付快递最终多少人签收,但是根据“其他案件的规律”,20%~30%的签收率是有的,也就是几个人的小团伙,通过几个月盲发到付快递,就得到5万左右的签收,获利250万元以上。

  我今天将“到付快递”诈骗写成文章,是希望所有读者和身边人,首先是提高警惕,不受骗。如果被骗了,无论金额多小,一定要选择报警,因为你的“小金额被骗”的背后,是“无差别的批量犯案”。

  同时,我认为十年前有这样的“零星诈骗”还情有可原,今时今日,快递物流平台的大数据这么发达,这些诈骗团伙都是“数十万到付诈骗快递”的无差别派送,大数据平台不可能检测不到。

  唯一的解释,就是“快递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表面上一个“千元到付诈骗”,快递平台只收费10元,没赚到什么钱。

  可是这些“到付诈骗”都是几十万到付快递这么大批量的寄出,在快递平台,到付比寄付的金额和利润更高,因此我们合理怀疑快递平台哪怕明知道“有诈骗嫌疑”,也会赚这笔钱,将“是否被骗”的责任,交给用户自己。

  这种现象和前几年电信服务商全部在“诈骗电话”泛滥的背景下“不担责”只赚费用的行为很类似。

  最近几年电信运营商都在“反电信诈骗”的集中整治中套上了枷锁。那么举一反三,当“到付诈骗”成为新型诈骗模式,快递物流平台,必须承担“更大平台责任”。

  请大家将本文转发给身边每个人,让大家都避开“到付快递诈骗”的陷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8 22:2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