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77|回复: 0

罗列思维:俄乌打仗,掐住的却是欧洲的脖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9 19: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陶宛硬刚俄罗斯

  5月下旬,立陶宛能源部宣布,北欧电力交易所停止与俄罗斯电力集团的交易,由于此前立陶宛还切断了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至此成为欧盟第一个彻底对俄进口能源说不的成员。

  面对公众,立陶宛能源部长代纽斯·克雷维斯得意地表示:这不仅是立陶宛走向能源独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们与乌克兰团结一致的表达。我们必须停止资助俄罗斯的战争机器。

  和其他几个被俄罗斯通知中断能源供应的国家不同,立陶宛是主动与俄罗斯断绝联系的,为什么立陶宛有这个底气对俄罗斯说不呢?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实际上,立陶宛总共不到280万人口,相当于我国一个地级市的规模,能源消费总量不会太高。对俄罗斯来说,立陶宛市场就像大年三十的咸菜,有你过,没你也过。所以说立陶宛的行动对俄罗斯微乎其微,真正的目的还是在美国面前表现一下,希望捞到更多好处,那它为什么要亲美反俄呢?其实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此前立陶宛与中国交恶,其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就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时至今日中立关系依然处于几乎决裂的状态。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

  兰茨贝尔吉斯可不是一般人,他本人一直执行极端亲美的外交政策;他的外祖父在二战时期就为纳粹德国服务,他的祖父则一手策划了立陶宛“独立运动”,第一个脱离苏联。

  小布什曾说:任何把立陶宛当做敌人的人都会成为美国的敌人。独立之初的立陶宛当时就表示,即使没有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也能活一百年。果真如此吗?

  立陶宛曾高度依赖核电,后来为了加入欧盟才废止。改用天然气后又发现高度依赖俄罗斯,于是开始兴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进口来自美国的高价液化天然气,可以说是牺牲民众的利益来讨好美国。

  在国际事务中,立陶宛努力讨好美国,在各种敏感问题上向中国发难,甚至希望从中方的制裁得到来自美国的好处。结果立陶宛在受到中国制裁后,美国并没有伸出援手,反而把皮球踢给欧盟国家,可以说是辜负了立陶宛的“一片真心”。

  所以我们说立陶宛的自信是迷之自信,底气也是迷之底气,年轻的外交部长无视国家关系,一意孤行,激怒了中俄,不顾本国人民地反对,最终失去了朋友,只换来了美国的空头支票。

  欧洲离得开俄罗斯的能源吗?

  立陶宛极力反对进口俄罗斯能源,可偏偏有的国家就是不想搭立陶宛这出戏,匈牙利、马其他、塞浦路斯、捷克、希腊、保加利亚甚至龙头德国都在对俄能源禁运上讨价还价,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还公然批评匈牙利绑架整个欧盟。

  为什么许多欧洲国家始终不同意全面对俄制裁呢?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尤为依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传统依赖,积重难返

  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管道设施比较完备,双方长年合作,关系紧密,不可能说断就断。俄罗斯的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约37.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首位,天然气出口同样位居全球第一。那么欧洲各国对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到底如何呢?

  (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整个欧洲对俄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为41%,其中10个国家依赖程度达到100%。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龙头国家德国(49%)、法国(22%)、意大利(48%)也有相当一部分需求依赖进口,至少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可以说俄罗斯的天然气已经深入到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价格便宜,供给稳定

  俄罗斯建有7条天然气管线(本来还有一条“北溪2号”在建,但受到美国的制裁,很可能被无限期搁置),欧洲30%的天然气需要从这里输送。与其斥巨资修建码头接收站和新的管道,不如使用现成的设备更加高效、便宜。欧洲和俄罗斯合作多年,可以用相对实惠的价格购得能源,其他任何舍近求远的买卖只会徒增成本,再加上俄罗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能够保障长期而稳定的供应。

  三、地缘博弈,互惠互利

  乌克兰和俄罗斯巨大的实力差距摆在这里,战争不会持续太久就会结束,双方还是得继续做买卖,现在就把路子堵死,岂非互断财路,损人不利己吗?虽然在历史上俄罗斯对外扩张搞得邻居们不得安生,但近邻毕竟是近邻,虽然有矛盾,但也是相互依赖的。反倒是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长期挑动欧洲与俄罗斯的对立,德国和法国就看得比较长远,不会任由美国摆布,而是在欧盟追求独立自主的路上越走越远。虽然目前欧洲国家是在谴责俄罗斯的,但他们最终会回归自身利益,趋于理性。

  自俄乌冲突持以来,不愿卷入战火的欧洲国家为了政治正确,只能在经济上断绝与俄罗斯的联系,可普京大帝也不是吃素的,强迫欧洲诸国用卢布购买天然气,可人家哪有那么些卢布啊,如果冬天来临前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恐怕大部分欧洲人取暖要靠抖的了,显然欧洲在短期内是离不开俄罗斯的天然气的。

  除了天然气,国际原油价格也在不断飙升。2020年疫情爆发导致石油过剩,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发起史上最大规模减产,2021年逐步解封后石油的供需才由过剩转为平衡。直至俄乌冲突爆发,油价在半个月内从90美元/桶暴涨到130美元/桶。

  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和沙特的全球第三大产油国,2020年占欧盟石油进口的26%,随着各方对俄制裁升级,俄罗斯石油出口受限,欧洲能源问题势必会雪上加霜。

  俄乌争端为什么会引发欧洲能源危机?

  其实早在2006年欧盟就商量着建立共同能源政策。2006年初,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天然气争端,欧盟各国始终担心能源供给中断,于是引发关于能源独立的讨论。说到这里,再结合时事,我们不得不着重讲一下乌克兰在俄欧能源交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天然气是没有任何依赖的,实则不然,或者说乌克兰的情况比较特殊。有资料显示乌克兰天然气储量匮乏,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剑桥能源咨询公司数据显示,乌克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排在欧洲第三,但大部分在黑海海底气田(60%),和苏联分家后流失了大量技术人才和工业设备,导致开采困难,但每年3/4的消耗都需要进口,对俄罗斯依赖很大。

  我们知道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输送是通过陆上管道实现的,而其中80%的路线穿过了乌克兰,这样你就明白为什么乌克兰很重要了吧,俄罗斯天然气过境是要交过路费的。当时俄罗斯念在昔日“兄弟情分”上,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把天然气卖给乌克兰,在2004年前两国的关系还算不错。

  乌克兰境内天然气管道铺设路线

  直到2004年底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亲西总统尤先科上台,追求加入欧盟和北约的乌克兰开始和俄罗斯龃龉不断。忍无可忍的俄罗斯在2005年要求将供给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从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到230美元,乌克兰也要求提高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费。2006年双方谈判破裂,俄罗斯切断对乌天然气供应,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断气风波”,但这次还好,没断两天就恢复了,但此事仍让欧盟心有余悸,此后便开展了长达数年的谈判。

  因为乌克兰亲西反俄,和俄罗斯矛盾不断,最终还是殃及到了欧盟。2009年元旦,俄罗斯再次切断对乌供气,乌克兰同样也切断向欧盟送气的管道,而此时正值欧洲的冰天雪地,多个国家出现取暖用气短缺的问题,此次断气对欧洲诸国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迫于国际压力,两国才达成协议恢复供气,但这次争端为两国本就恶化的关系再次蒙上阴影。

  最终乌克兰在2013年宣布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2015年彻底清除所有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商,这才成为对俄气零依赖的国家。了解了俄乌天然气争端后,我们就更能理解欧盟对能源独立的执着。

  欧洲有底气对俄罗斯说不吗?

  俄乌冲突爆发后,能源安全问题再次触动了欧盟的神经,也让欧盟与俄罗斯能源“脱钩”的态度更加坚决。今年3月8日,欧盟委员会提出能源独立计划,欲在2030年前逐步摆脱对俄化石能源的进口依赖,并将长期通过气源多样化、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及提高能效来加速能源自主进程。但这份愿景真的能够如期实现吗?我看难,如同上文分析到的,欧盟短期内与俄气脱钩将付出昂贵的代价,连今年冬天都难以熬过,甚至在明年冬天无气可用。

  虽然近年来欧盟一直倡导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但在其能源消费中,化石燃料仍是大头,由于传统能源产业跟随政策转型,反而导致化石燃料产量下降,高度依赖进口。这就产生了矛盾,因为要自主,但又被迫要依赖。

  按照欧盟的计划,寻找新的气源能解决对俄依赖吗?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是欧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占欧盟进口量的26%,其次是卡塔尔(24%)和俄罗斯(20%),2022年1月,美国份额增至5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如果俄罗斯彻底断气,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能填补缺口吗?显然是不能的,不同于其他化石燃料,天然气输送严重依赖管道设施,液化天然气的输送和接受更是复杂的多。

  图3:深蓝色代表第已建成投运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

  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压缩冷却后形成的,相比于气体走管道,液体则要通过海运实施运输,这就意味着接收国必须建造港口接收站,这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办到的事,除了地理因素,投资大,周期长也是限制液化天然气市场的重要原因,更不必说内陆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即使欧洲加大本土产气和储存,加上从非俄国家进口,也难以应付冬季高峰期的缺口,反而会加大非清洁能源的使用,相较于高成本长周期的替代选择以外,烧煤是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事实上欧洲也的确是这么做的,然而,这也与其一直倡导的无碳能源背道而驰了。

  综合来看,欧洲能源供给紧张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并没有和俄罗斯完全脱钩的底气和能力。

  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政治局势的紧张造成了能源危机的加深,能源危机反过来又激化了国家之间的矛盾,此次能源危机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各地的方方面面,说明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并不契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新能源成为主流体系。

  202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73%,天然气为45%,高度依赖进口势必影响能源安全。我国半数石油进口来自中东,中东出口又主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我们知道中东从来都不是一个稳定的区域,一旦发生地缘冲突,该区域的油气出口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不仅要从不同国家进口,还要通过多种线路运输,一带一路就是很好的开源手段。

  吸取欧洲杯俄罗斯断供的教训,靠别人始终不如靠自己,能源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国目前正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虽然仍高度依赖煤电、气电,但这是我们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否则就会遇到欧洲那种本土产能不足的情况。

  《“十四五”规划》就提出: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主要提升煤炭储备,增强煤炭自主供给能力;加大油气资源勘探,推动增储上产。

  在能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稳定供给的前提下,逐步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向更低碳、更清洁、非化石能源占比更高的方向有序衍化。总体来说没我国能源转型十分迅速,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比如在储能技术和电网调配上存在瓶颈,在这些方面需要借鉴欧美的地方还很多。

  总之,作为后发国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跟西方国家一样的困难,但也具备他们没有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追赶者,要大踏步前进,也要谨防栽跟头,随着新能源技术日趋成熟、普及,再有序、坚决地将传统能源转出、淘汰,目前来说就是要坚持一句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9 01:13 , Processed in 0.0937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