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66|回复: 1

陈思进:海龟vs.海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5 09: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发了条围脖:“#海归增幅是留学八倍#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比2012年增加3.58%,但归国人数增加29.53%。留学服务中心宗华伟副处长昨天在2014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发布会上说,“海归”增幅是出国留学增幅的8倍以上,与中国经济实力快速上升有关;同时,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世界难题,在国外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引来好多点评。不知道这些网友在欧美生活过没有,生活过的话,是长期(10年以上),还是不过短短几年,甚至只有几个月而已。找到一篇我8年前的旧文《海龟vs.海鳖》,贴在此和大家分享吧。)

海龟vs.海鳖
文/陈思进

《读者》2007年12期首发
《海外文摘》、《特别关注.爱你》、《民族文汇》等10多家报刊杂志转载

  想当年在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在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国度里,西方是我们梦中的天堂。多少学子拼命地追求着那条通往天堂的路。在美国、加拿大,很多朋友都曾与我探讨过当初为什么要出国。那时候,人们为了出国,拼命地嫁出去、派出去、带出去、走出去。可现在,那些好不容易出来的人都叫嚷着要回去!

  2002年10月,我第三次回国探亲,小住两周,对同学发出如下感概:

  你若是物质主义者(拜物教),绝对应当生活在当今中国。你若是清教徒,那么北美确实是天堂。你要是没有什么欲望,北美是一个好去处。否则还是呆在中国,在那里你可以实现任何欲念。

  多年以前,我从中国去到北美,那里物质的充裕令人咋舌。可今天由北美回到中国,这里物质的丰富让你震撼。

  在北美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在中国可以充分享受人气。
  在中国我容易吃成胖子,在北美很容易喝成肥仔。
  在北美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在中国可以享受生活的内涵。
  在中国生活你极容易忘记自己,在北美生活时常为自己担忧不完。
  年轻人应在北美磨炼,中年人应在中国发展,老年人要在两地轮住。
  美国给人一片自由的蓝天,中国给人一个坚实的大地。(唐师曾语)

  ……

  中国是岸,美国是海。回去的成了海归,演变成“海龟”;留下的憋在美国,也就成了“海鳖”。海龟们在奋斗着,在岸上热火朝天;海鳖们心存不安,在海边跃跃欲试。

  很多从中国探亲或者出差归来的人都说:“回去的感觉真好!”一回来就感到压抑甚至沮丧,要经过很长时间心才能收回来。而对北美平静如水的生活,回国仿佛是刚刚做了一个梦。讲述起回国的见闻,他们便眉飞色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雄心尚存的人会羡慕地说:“国内的机会真多!”见到往日的同学和朋友正在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向往的心便会高高悬起,仿佛人家中了奖,而自己只能眼巴巴地旁观。

  巨变的时代诱惑着“海鳖”们。中国在快速地变化着。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在那里,外来投资纷纷涌入,庞大的市场让人垂涎欲滴。中国给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惠条件,渴望着“海鳖”们能将先进的技术、管理带回来,在中国与世界架起一座座桥梁。对于雄心尚存的“海鳖”们,都梦想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如果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就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我的一个好朋友本来在美国有一个好位置,但他辞职了。问他辞职的原因,对方仰望着天花板,反问我:“天空多美,你说我们能飞得多高?”我迷惑地摇头。他说:“我们是一群鹰,美国的天空很美,可是面对这层玻璃的阻挡,我们只能在这片狭小的空间中飞行,却永远进入不了这片蓝天白云。美国的天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是回到中国,我们可以自由翱翔,那天空是没有边界的。”

  我与昔日同窗相聚在雅致的餐厅里,久别重逢,相聚甚欢。他们既有无穷的怨言,也有成功的自豪。接过名片,“老总”和“高官”让人震惊一阵。遥想当年,现在的“海鳖”们并不比这些“土鳖”们差。人家可是春风得意,而“海鳖”则生活如死水一团。在十几个出国的同学中,我好像已算是最“成功”的一个。但是和留在国内的老总,CEO,CTO,企业家,“大款”甚至“高官”们一比,感觉到“差距太大”。好几个老同学谈了他们出国考查的观感,说知道我们在外面不容易,很辛苦的,能“混”到我这样就算不错了。接着他们聊起了其他话题。一听,一串串我似懂非懂的词语从他们的嘴里冒了出来,什么“资产重组”,什么“分红送配”,什么“争取先上二版”。我不禁想起我们北美同学朋友们聚会时的话题:不是换了辆新车,就是买了栋新房;不是儿子上“公文数学”(北美一家韩国人办的数学补习学校),就是女儿钢琴考级。真是大不相同。和他们提到我想回国发展,大家分析了我的情况,好像又一时找不到合适我的位置。

  又过了几天,开了家“猎头”公司的老同学云霞介绍的几个IT业的朋友聚会。从他们那里了解了中国软件业,特别是金融软件的大致情况,得知一则金融业和国际尚未接轨,北美绝大多数金融产品在国内还没有,我在北美的那套在国内尚无“用武之地”,估计只要还要等个5到10年;二来在国内超过四十岁的再搞IT技术的已不多了,早都转到了管理。看来除非我回国再从头开始,另起炉灶,否则真是“有家难回”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既然现在这么多‘海鳖’想回国,当初又何必要出国呢?”一个朋友问。于是引出了出国与不出国的区别的话题。

  “出国与不出国当然有很大区别,出国是有很多收获的。”我说。……
  出国排在首位的应该就是眼界的开阔、视野的拓展。出国后发现,原来自己过去对国外的了解是那么有限。

  出国后,对美国、加拿大的现代化,物质上的富庶没有感到惊诧(相反,我最初倒是最奇怪这里怎么不像我想像的那样“西方”,那样“资本主义”)。但是,这里的很多软件类的东西,比如社会的运行机制、人们的价值观、集体性格以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各个民族所经历过的历史路程,乃至全球的变化多端的心态、思潮和格局,所有这些都是我不置身其中就难以领会得到的。

  在这里,由于资讯的全面,对世界其他文化的认识不见得就是最正确,但起码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甚至全方位出发的,有时也是更直接更快速更丰富的。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了一个反观的再认识,这一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学识不够渊博、思想不够成熟的人来说,很重要。

  我留学美国的感受,很有点像1979年第一次读到“朦胧诗”时的感受。当时我想:“噢,诗还可以这么写!”到了美国后,我的感受是:“噢,人也可以这么活着!”

  这里,并不是在讨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也不是在比较东西方文明的优劣。假如要争论何方的月亮更圆,就如同小儿辩远近,智者也是说不清的。我们讲的是更为基本的东西──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美国是一个发展完备的国家,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海鳖”们的生活犹如一汪平静的湖水,一阵风吹过,只激起浅浅的波纹,极少掀起狂波巨浪。宁静让人向往跳动,永恒让人憧憬变化,诱惑涌动着渴望的心。人总是向往动感,而且是向上的动感。如果永远生活在一种静止的环境中,慢慢地会变得麻木。生活在美国,真的有“鳖”的感觉。而中国则是波浪翻滚,在这个变革的社会里,“海鳖”们都想去冲浪,他们的心在剧烈地跳动着:回去吧,我们要做“海龟”!海归呀,已经成为我们这些海外学子挥之不去的梦……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留学生具有和我相近的感受,但我相信,好几十万足迹遍布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留学生,从各自不同经历中学到和带回中国的许许多多东西中,将包括一种基于对人类社会多样性的认识而产生出的更为宽容的社会生存意识。

  也许,倒转去十年或十五年,对绝大多数旅美华人和留美中国学子来说,回去,还是留下,并不是个问题,因为那时候,中国和美国完全没有可比性,中国在各方面都大幅度落后于美国,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差异都相当大,只要有可能,谁都会想办法留在美国。然而现在情形不同了,中国和美国有了可比性,“海鳖”们有了选择的余地,是否做“海龟”?什么时候归?他们在等待最佳时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5 16:1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时移势易,还是要看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了。但是中国人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会在你年纪越大的时候愈加折磨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9:14 , Processed in 0.7042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