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37|回复: 0

戎评:真相!俄军表现为何如此拉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 08: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一直就有人对俄军的表现相当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主动出击,居然还能打成持久战?按大家的设想,俄军收拾乌克兰这样的国家虽不说有多么宽裕,但总不至于变成你来我往的样子吧?这一问题我们戎评曾在上个月27日的文章进行了简要分析,不过受限于篇幅并不全面。因此我们决定在这篇文章里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彻底解释读者心中的疑惑。

  长期以来,对俄军的刻板印象不光是我们有,国外也是一样。对绝大部分不太关注军事的人来讲,俄军是一支仅次于美军的军队,麾下百万雄师随时剑指英吉利海峡,一声令下钢铁洪流便可踏平欧洲,达瓦里希们喊着乌拉喝着伏特加就冲进了香榭丽舍。但这种事情只有苏联能做到,俄罗斯是做不到的,俄军现在的表现,其实在30年前红旗落地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预料到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苏联的军事力量实在太过强大了,以至于“汉承秦制”的俄罗斯,即便常年维持着远低于苏联的军费投入,也能靠着苏联遗产维持着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的架子,从而让许多人误解了俄军的真实水平。我们这里不谈苏联的军力有多么强大,只谈苏联解体后俄军的发展就可以了。

  苏联解体后的俄军

  和大多数人印象中不同的是,俄军这支军队其实相当“年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俄军虽然继承了苏联军队的绝大多数装备,却没能继承苏军绝大多数的人才,这些人才才是部队战斗力的主要来源。

  苏联时期军队的部署并没有考虑到日后解体时该怎么“分家”,最终给俄军带来了极大的问题。1988年苏联陆军人数大约为400万,分布在苏联境内16个军区里,而这16个军区里面只有大约一半在俄罗斯境内。在苏联解体之后,独立出来的各个国家都把苏联时期部署在本国境内的军队独吞了,连装备也没让出去,结果就是叶利钦在1992年5月7日宣布成立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时候,总编制其实就一百多万人。

  而另一方面,这些人的战斗素质绝大多数还不怎么样。苏联时期的部队建设十分有特点,当时苏联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带来人力的极大消耗,光是维持一支短小精悍的常备部队是不行的,但是和平时期又不可能维持这么多的部队,数百万人不从事生产专门搞军事,古往今来哪个国家也支撑不住。苏联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起了独特的“分级动员”体制,苏军将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齐装满员的部队,另一部分是需要补充新兵和装备才能有战斗力的部队,这便是我们常提的“满编师”和“架子师”。等到真打仗的时候,再把预备役补充到架子师里面就好了,不耽误平时的生产生活。

  这种体制无疑就是为了打世界大战准备的,却给俄罗斯埋了一个大雷。设身处地想一下,满编师作为随时都可投入战斗的部队,当然要派在一线顶住北约可能的进攻,然后架子师在后方趁着前线战斗的功夫抓紧补充新兵。苏联时期的满编师几乎都部署在一线,部署在东德的驻德集群、部署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中央集群、部署在匈牙利的南方集群、部署在波兰的北方集群、部署在蒙古的驻蒙集群都是苏联最好的部队,这些部队在苏联解体后还能回到俄罗斯吗?想想也不可能。

  (苏联最大军演——西方81)

  这就导致叶利钦虽然搞出来一支百万大军,但是这基本上都是苏联时期的架子师和预备役,正儿八经有战斗经验、服役了多年的老兵,基本上要么不参军了要么干脆就没回俄罗斯。在这种背景下,新成立的俄军能有什么战斗力呢?

  基层骨干士兵流失严重,而中层负责实际指挥的军官也同样有这个问题,而这些军官在30年后本来应该成为俄军的高层了。这一点我们不详谈,读者们自行搜索一下近期出现在报道里的俄军高层,看看他们的履历就明白了。

  尽管装备没有流失太多,但是兵员素质的疾速下降实打实地影响了俄军的战斗力,爆发于1994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俄方这边事前根本没有完成整编工作,最高指挥官从莫斯科出发一路走一路收集军队,兵员绝大多数都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老兵还真就不多;车臣方面的部队主力要么是苏联老兵,要么是阿富汗游击队锻炼出来的游击队,战斗经验不知道比俄军高到哪里去了。最后俄军实在打不下去了,不得不撤出车臣,有一部著名的战争电影《炼狱》详细描写了此次战争,其战况之惨烈令人不敢直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说光是兵员素质不行的话,那么新兵经过培训,几年时间也该形成战斗力了,慢慢地也能变成老兵独当一面,但是俄军不光有兵员质量下降的问题,还有军队经济条件差这个大难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情况一落千丈。本来苏联的经济是内循环的,各个加盟国之间互通有无,统一靠苏共来协调分配,但是解体之后谁还管你这一套呢?想要产品拿钱来,还得是美元,因为这时候卢布已经贬值得不成样子了。普京自己就曾这样讲过:“我们九十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一半,这大概是俄罗斯近两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或三流国家的的风险”。叶利钦在这时候还“天才”般地搞出来一个休克疗法,彻底破坏了俄罗斯的经济基础。

  军队向来是一个不怎么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其开支全部需要国家的拨款。然而俄罗斯政府都没什么钱了,俄军又能有什么办法?普京在这段时间内甚至还开过出租车来补贴家用。许多士兵连津贴都领不到,军官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了维持生计许多人要么脱离了军队,要么干脆偷窃军用品拿出去卖钱,级别越高卖的东西就越离谱,连核潜艇反应堆上的贵金属都有人拿出来卖。从1991年到普京上台之前,从俄罗斯销往海外的军火无法计数。

  军队缺钱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因为军队处处都要花钱:装备购买、维护这些要花钱,人员培训、生活也要钱。这也是上文提到的新兵难以形成战斗力的答案,因为当时俄军本身就处在发展停滞的状态,许多飞行员一年都飞不到50小时,坦克手打不了几发炮弹,这叫新兵怎么能形成战斗力?再加上克扣津贴、老兵虐待新兵,当时俄军内部可以说是一团糟了。

  另外叶利钦对俄军的态度也有问题。穷不是搞不好军队的理由,俄军如果想节省开支,装备至少是很多年不用更新的,维持住人力资源静待时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起码得把士兵和军官的待遇搞好吧,这样还能收拾人心。但是叶利钦时代连这一点都做不好,以至于人心思变。军队不稳定国家怎么能稳定呢?

  朝鲜虽然经济条件不是那么好,但是军人待遇一直是比较好的,三八线的战士们能吃上肉和水果。反观韩国,虽然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士兵待遇极度恶劣,伙食条件居然连韩国监狱的水平都达不到。前些年三八线上的朝鲜士兵把吃剩的骨头扔到韩国那边去,嘲笑韩军伙食差,现场的韩国士兵把这当成奇耻大辱,差点闹出来哗变,最后迫使韩国政府提高了前线士兵的伙食待遇,当然后方的韩军还是原样。

  第一次军改

  本文的第一部分讲了俄军刚成立时的乱象,第二部分则主要讲了下叶利钦时代俄军为什么发展不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俄军也终于迎来了转机。

  普京上台之后大力整顿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终于遏制住了经济不断下滑的势头,从2000年到2005年,俄罗斯的GDP实现了正增长。再加上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俄罗斯终于算是富起来了,有能力开始对军队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俄罗斯的两次大军改,也是直接影响这次俄乌战事的军改。

  2008年,只当过一年兵的谢尔久科夫被任命为俄罗斯国防部长,这个长期就职于税务系统的官员雄心勃勃地对俄罗斯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摆在谢尔久科夫面前的问题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士兵虽多但无战斗力,装备多年没更新,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宋朝时期的“冗官、冗兵、冗费”。

  谢尔久科夫对未来战争的判断是,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器库足以让那些对俄罗斯有非分之想的大国退缩,未来俄军的主要目标是恐怖主义活动和针对一些小国的干涉作战。于是,谢尔久科夫决定裁撤掉大量不满员的架子师的编制,放弃苏联时期的动员体制不准备打世界大战了,将人员充实到其他部队里面去,降低人浮于事的程度。针对传统的军师一级编制过于庞大的情况,谢尔久科夫的想法是搞师改旅,提高部队合成化的程度,让俄军反应更加迅速,能够很好地参与进反恐作战和干涉作战里。

  不得不说,谢尔久科夫对局势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俄乌战事进行了这么多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还是不敢亲自下场和俄罗斯作战,世界大战的确没打起来。但是谢尔久科夫的改革最后撞上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俄罗斯又一次变穷了,又一次拿不出钱来进行军队改革了。谢尔久科夫的改革虽然裁撤了俄军的编制,但是“师改旅”和“合成化,职业化,快反化”都需要花很大一笔钱来购买装备、维持训练,结果这次俄军的改革基本上算是半途而废。

  同时因为裁撤编制得罪了太多人(据称俄军当时清退了数万名少校),谢尔久科夫的改革也给他本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后谢尔久科夫以贪污罪被判刑。

  总的来看,谢尔久科夫虽然是出身税务系统,但是对军队的弊病看得相当清楚,其改革其实继承的是苏联元帅奥加尔科夫的思路,然而改革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这两点谢尔久科夫都没能抓住。不过,这次军改虽然失败了,但是它象征着俄军在新时代环境下对未来军队发展的探索,绍伊古的军改也是从谢尔久科夫的思路延伸出来的。

  第二次军改

  一个人倒下另一个人站起来,国防部长这一职位总不可能空缺下去,2012年,绍伊古被任命为国防部长,接了谢尔久科夫的班。同样,他也对俄军展开了一次全面的改革,力求能在花小钱办大事的基础上提高俄军的战斗力。这次改革直接影响了俄乌战争的局势,近期我们广泛在各种军事报道里听到的“BTG”就是绍伊古军改的产物。

  绍伊古军改都干了些什么呢?大的方面其实就两点,一是搞出来一个营级战斗群——BTG,二是对谢尔久科夫全面师改旅进行拨乱反正,又把一些部队改回师团的编制。

  我们先谈下绍伊古重新恢复师团的想法。当时谢尔久科夫认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存有那么大的部队编制没什么用,现在来看这句话前半部分是对的,但是后半部分不对。北约的逐步东扩和中东、中亚地区的动乱近些年来不断涌现,俄罗斯的外部环境和08年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势必要维持一支大规模的部队以应对局势,这就是绍伊古恢复部分师团编制的主要考量。虽然这些师一级的部队还是没什么战斗力,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关键时刻还是能拉上去比划比划的。

  接下来我们谈谈BTG,这个在俄乌战场上被广泛关注的俄军名词。一个典型的俄军BTG由以下编制组成:一个坦克连、一个侦察连、两个防空连,以及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相对传统的营来讲,这个BTG其实是严重超编了的。解放军在军改之后,一个合成旅大概由九个合成营组成,从双方装备数量和人员对比来看,如果不讨论质量的话,一个俄军的BTG大约相当于解放军小半个合成旅。

  众所周知,军队搞合成化是要花很大一笔钱的,购置新的装备、演练战法和部队编成、培养指挥人员等等一系列项目都是吞金巨兽,这也是当今世界只有中美两国大规模搞合成化的原因,这种军事体制改革的花费不必造几艘航母便宜。但是我们也能想到,俄罗斯自从克里米亚事件后被西方广泛制裁,军费最多时候也就600多亿美元,还要维持庞大的核武器库,俄罗斯哪里有钱搞军改?

  这里就是绍伊古的智慧之处了,俄军这次军改实际上没花什么大钱。绍伊古自然明白合成化是未来军事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俄军的问题一是没钱二是兵员素质参差不齐,搞合成化是难以为继的,于是绍伊古想出来这个办法:精兵简政。其实际的做法是,把原本一个军里面的职业士兵(合同兵,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单独列出来,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一个整旅的技术装备都加强给他们,这就是营级战斗群了。绍伊古的这个做法非常巧妙。俄军内部大量的义务兵训练时间只有一年,这一年根本无法掌握太多的军事素养,本来也打不了仗,绍伊古也就不指望他们能有什么表现了,干脆提高合同兵的待遇,让合同兵打头阵。而一个旅的装备这么一搞也空出来不少,干脆都加强给这些合同兵,充分发挥其战斗力。

  从中也可以看出来,虽然BTG表面上是一个营的编制,但是他集中了俄军一个旅里面所有有战斗力的士兵,原本旅乃至军一级的侦查、指挥系统也被加强给了BTG,这使得BTG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旅的精华。据外媒报道,美军曾做过一次兵棋推演,结果就是美军的团一级部队压根没办法对抗BTG,即便给这个团增加装备也不行,因为对面的BTG的侦查能力远不是美军一个团可比的。

  牵出来溜溜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到了讲俄军为什么在乌克兰战场上表现如此不力的原因了。前面几部分讲了俄军的历史包袱以及绍伊古军改的产物——BTG,这次的乌克兰战场就是对绍伊古军改的考验。BTG这个产物实际上交出了一份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答卷。

  首要的问题就是半吊子合成化带来的后勤与补给的问题。解放军的合成化是正儿八经的合成化,集团军——合成旅——合成营这三个级别除了战斗部队之外,都配备了完整的后勤补给部队,一个集团军里有专门的勤务支援旅,一个合成旅里面有专门的后勤保障营,一个合成营里面有专门的连队保障后勤补给。和解放军相比就能发现,俄军的BTG压根就没有后勤保障部队的存在,那后勤工作怎么办?俄军的选择是全扔给上级。这种做法在战争烈度不高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上级还顾得过来,但是烈度一旦提高,上级马上就会面临极大的后勤压力。这便是俄军在3月份大规模挺进乌克兰时大规模遗弃装备的原因,即后勤实在跟不上了,不光来不及维修,就连回收都做不到,只好就那么扔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BTG太过金贵,承受不起损失。我们可以看到,BTG其实是俄军一个旅的精华,如果一个BTG被打残了,那么这实际上意味着俄军一个旅丧失了战斗力,因为武器装备和合同兵都在这个BTG里面。而且BTG是旅一级的军官下沉指挥,这些人还要站在一线,难免出现问题。即便装备能补充上,那军官和有经验的老兵能是那么容易补充起来的吗?目前的数据显示,俄军一共才136个BTG,这就是俄陆军所有可战之力了。

  (西部战区支援疫情严重地区)

  这两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发挥。俄军第一阶段的行动即全面出击的过程中,BTG表现十分英勇,一个空降旅在机场硬顶乌军数天的攻击而不退,其战术水平和作战意志都堪称完美。但是随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因为后勤补给的问题,BTG无法扩大战果,大量损坏的武器装备得不到补充维修,打下来一个地方又守不住,面对乌军零敲牛皮糖战法根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同时BTG的数量又不足,136个BTG听起来很多,但是因为人数太少乌克兰国土太大,BTG很难给乌军包饺子。这就让俄军陷入了乌军的不断消耗之中,无法彻底消灭乌军的有生力量。

  除了BTG的问题外,俄军另一个问题就是它在不该省钱的地方省钱,我们举两个例子吧。第一个例子是俄军的T80坦克竟然还在使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炮弹,这并不是杜撰,而是乌克兰民众从俄军被击毁坦克里面拿出来并直接拍摄的。第二个例子是乌军检查被击落的俄军飞行员随身物品时,这位飞行员的上级居然给他打来电话问落在哪里了。还有让苏-34战斗轰炸机扔无制导炸弹的。飞机坦克的钱都有了,为什么不用点好弹药呢?为什么不配齐通讯设备呢?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我们在这篇文章讲了下俄军的历史沿袭和包袱,这些情况导致了俄军的两次军改,同时又让这两次军改再度出现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一支和苏军完全不同的俄军,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也因此让人大跌眼镜。

  而从俄军暴露出的问题不难发现,军队建设有投入才有回报,而且是“一分钱一分货”,花小钱办大事这种捷径很难大规模推广开来。想要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钢少气多”这种想法放到现在是绝对不可取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解放军近些年来的军费以一个相当稳定的速度上升,现在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新装备的服役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如果说此次俄乌战争给我们在军事上带来了什么启发的话,那恐怕就是打仗就不要怕花钱这句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5:1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