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4|回复: 0

王鼎杰:解决“毒教材”问题,需要一个系统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30 09: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几天,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的配图问题,成了一个热度很高的网络话题。境外势力的阴谋论,市场经济的先天缺陷……各种火热评论,一时俱来,迅速填满多个朋友圈。

  对此,有朋友留言,问我怎么看这件事。

  对这个问题,我确实有几个比较大的感触。

  首先,问题存在了近十年。这十年间,早有很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提出了各种质疑,光是我的朋友圈里,就沉积了很多相关的讨论和意见。但是,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就这样一用就是十年。直到这个话题变成了一个带有上纲上线性质的网络火爆话题,才开始受到重视,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系统的反馈机制出了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注定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小修小补。这个洞堵上了,更多洞依然存在。

  其次,配图的美观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教科书不是娱乐书。教科书的配图,是服务于教学的一种手段。在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和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想清楚图本身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发挥文字不便于发挥的作用,进而结合不同科目自身的特点,真正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学习,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否则,一味追求美观,也是本末倒置。

  所以,目前的教科书问题,我觉得,比好不好看更糟糕的是,根本缺乏深度的教育思考。原因就在于,美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出版编辑的深度结合不够。但此类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多领域知识和专业人士的合作和破圈。这又说明,我们的编纂机制也出了大问题。

  包括这两天,网上各种晒美图。其实都忽视了,像数学这种课程,虽然也有生活数学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但总的来讲,理解数学思维的人都知道,数学属于并不要求学习者一定要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学科。数学之美,首先是数与图本身的抽象之美和思维之美。所以,数学教科书的配图,是不是需要出现这么多小朋友,这么多闹闹腾腾的具像场景,这本身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就像上面这些不同数学教材的对比。是不是我们把小朋友们画漂亮了,三观正确了,就是好的数学教科书呢?

  从这一点上说,审美问题、思品问题,都不能替代数学教学自身的需求问题。

  也可以说,目前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其实是:给数学教科书配图的人,明显是一群对数学教学和数学思维都一窍不通的人,早已在根本理解上背离了这个学科的核心需求。甚至文字内容本身就存在很大先天缺陷。就算解决了目前的配图问题,烂书还是一本烂书。

  如果看不清这一点,揪住美观问题和价值取向问题,说到底,还是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无助于我们从算术大国向数学大国的转型。

  再进一步,就人文学科教材的配图来说,美观确实很重要,但这里的美观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画的好不好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给教科书配图是政治任务,又是极大荣誉。所以,配图的画家,甚至可以是刘继卣、王叔晖这样的国宝级大师。

  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相关作业流程和工作机制,并没有系统性进行及时调整。归根结底,我们其实对配图这个事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一些大家心里都清楚的问题,反而滋生了很多腐败,出现了很多倒退。但这与市场经济本身无关。

  所以,无论哪个问题,都不可能靠单纯的呼口号和诛心之论来解决。

  最后,我尤其担忧的是,动不动请出境外势力再加上纲上线的阴谋论分析的方式,也许能一时解决一个问题,但副作用太大。因为它会掩盖更深层的问题。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带偏我们的关注点。以至于,所有问题都会变成政治性问题。甚至不变成政治性问题,就无法激起重视,这种舆论惯性一旦形成,将极不利于我们的发展。更将极大提升做事的成本和门槛,让身在一线的工作者更加无所适从。

  这就是我的几点感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5 10:08 , Processed in 0.0781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