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41|回复: 0

虚声:经典孟良崮,战争史上的奇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2 18: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所以说孟良崮战役是一个奇迹,原因有三个:

  其一,军事角度说,它是一个杰作,精美的艺术品,本身就是奇迹。

  其二,广义上讲,它应该算是国共“中原逐鹿”的开端,时间点算一个奇迹

  其三,它发生在山东,地理空间上也算一个奇迹。

  咱就围绕这三点分析一下孟良崮战役。

  01

  先说下山东的地理空间。

  华夏文明起源的主体部分在黄河流域,主要围绕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分布。

  地理意义上讲,黄河进入河南之后,一马平川东下,但是到山东大地时被山脉阻隔,入海口在南北摇摆。整个黄河下游,或者说华北平原,只有山东地界山峦起伏。
  华夏大地上,山峦很多;但如山东这般在历史上占据如此显赫地位的,极少。因为山东是整个华北平原的战略制高点。

  再看看中国大历史走势:不论是宋之前的东西走向,还宋之后的南北走向,山东都在大历史的轴线上,扮演着通道角色。

  山东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在整个帝国史上,却极少出帝王、极少有国都;不仅仅是因为孔孟之道讲如何做臣子,更因为通道文明不适合宏图霸业,类似的地方还有江西。孔孟也没教大家好勇斗狠,但山东发生的决战,不比任何地方少。
  逐鹿中原,很多时候都是从山东开始。

  理解了这些之后,再看孟良崮战役就比较容易一些。

  它是一场发生在适合诞生经典战役的地理、历史空间中的经典战役。

  话说蒋介石全面进攻失败,开始搞重点进攻。

  国军的两个拳头,一个伸向陕北,这个容易理解,因为中央在那里;另一个伸向山东,其实就是山东的地理和历史空间决定的。

  02

  所以从广义上说孟良崮战役,也是国共逐鹿中原的起点。

  国共决战中原,实际上是从孟良崮战役拉开大幕,到淮海战役决出胜负。

  孟良崮战役前期酝酿有一个过程,持续一个多月。

  国军重点进攻山东的总兵力24个整编师(军)中,集中17个整编师(军)进攻鲁中山区。国军分3个兵团:

  汤恩伯兵团主力共六个师,从临沂向蒙阴、沂水方向进攻。

  王敬久兵团在占领泰安后向莱芜方向进攻。

  欧震兵团从泗水向新泰方向进攻。

  这三个兵团对华野呈半弧形包围的态势,其中以汤恩伯兵团主攻。张灵甫的新74师为汤恩伯兵团的拳头。从3月底到4月中旬,国军逐步推进,打通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和兖州至临沂的公路,并占领鲁西南地区。

  解放军从4月初结束整训,分路南下,出击郯城、马头、新安镇等地,扰国军侧后。但国军随即调集部队,加强防御,解放军改变决心,北上另寻战机。4月20日,解放军瞄准从汶上、宁阳地区北进泰安的国军整编第72师,定下围点(泰安)打援的决心。72师在泰安呼救数日,邻近泰安各路国军始终按兵不动。解放军在4月26日攻克泰安,歼灭了72师主力,俘师长杨文泉。

  ——其实泰安这仗和后来的孟良崮战役类似。只是72师名气小而已,只是师长杨文泉是被俘而不是自杀而已。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探,解放军充分利用根据地腹地作战的有利条件,时南时北,或东或西,有进有退,既打又撤,用高度机动回旋的方法调动或迷获国军,调引他们往返行军的里程在一千公里以上。陈毅形容为同国军“耍龙灯”,即我挥舞彩球,逗引敌军,像长龙一样左右回旋,上下翻滚。这些战术犹如当初朱毛红军在反围剿战斗过程中的翻版。当时士兵顺口溜“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的脚板扑扑扑。”

  ——从军事角度看,解放军这番动作犹如出色的猎人狩猎,在耐心等待猎物暴露弱点。

  国军将帅都是正规军出身,对山区捉迷藏深感无奈,而且凡事又得听蒋介石命令,搞得疲惫又浮躁,逐渐失去耐心和冷静。他们只想痛痛快快地干仗。尤其是张灵甫,脾气火爆,立功心切。粟裕最初的作战目标是汤恩伯兵团右翼,狡猾的桂7军和48师。
  就在粟裕准备动手之时,张灵甫跳出来了。

  5月11号,张灵甫带着74师向鲁中地区挺进100多公里,他的右翼是李天霞的83师和桂7军,左翼只有黄百韬的25师。国军的40万大军被甩在后面。

  03

  5月11日晚,解放军情报部门获得汤恩伯兵团的具体作战部署:命令以整编第74师为中心,第25师、第83师分别为其左右翼。又以第65师保障第25师翼侧;桂7军和第48师保障83师翼侧,限于12日(后又改为14日)攻占坦埠。同时,又查明敌王敬久兵团之第5军,欧震兵团之第11师等部,亦已由莱芜、新泰向东出动。

  ——国军把中央突破的矛头指向坦埠(华野指挥部所在地),将华野逼压至胶东一隅或赶过黄河。

  后人说张灵甫犯下孤军深入的大忌。其实这是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以74师的装备和战斗力,再配合左右两翼的国军,协同作战的话,实力不弱。1947年之前,解放军和国军作战,都是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多半是智取,极少正面硬抗。

  但这次不同,面对局势变化,粟裕决定立即改变先打敌桂7军和48师的计划,迅速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纵队,从国军战斗队形的中央楔入,切断威胁最大的中路先锋敌74师与其友邻的联系,相当于来一招黑虎掏心。

  粟裕的逻辑是这样的:

  其一,解放军只有9个主力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总体兵力对比处于劣势;但相对于74师却处于绝对优势。局部强弱态势,是可以通过战争艺术扭转的。

  其二,74师虽然是美械装备,硬件设施一流,也经历过战火考验,号称国军王牌;但是进入山区之后,重装备不能发挥威力,甚至成为拖累;机动性受限制。

  其三,国军虽多,但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如果围歼74师,又能坚决阻援,其他国军不会舍命相救。打掉74军,就能扭转全部战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谋略水平影响整个战局,决定战争走向。

  古往今来,但凡治军有方、深谙用兵之道的将帅,都把精谋略、出奇兵奉为上策。诸葛亮凭“空城计”不战而胜;孙膑“围魏救赵”大败魏军;韩信“背水列阵”奇袭赵营。共军开国将帅中,粟裕算是奇谋迭出之人。而孟良崮战役,算是奇谋中的奇谋。

  04

  粟裕把思路向陈毅汇报。

  陈毅赞同:“好!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

  5月11日和12日,中央军委两次来电指示说:敌人已进犯,可选择好打的,歼灭其一两个军。究打何路为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实施,我们不遥制。

  在华野陈毅支持下,在中央支持下,粟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华野主力布局。

  五个纵队主攻: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担任围歼74师任务。其中第1、第8纵队从74师左右两翼迂团穿插,抢占芦山;并会同由鲁南兼程北上的第6纵队断敌后路,封闭合围口;第4、第9纵队正面出击。

  四个纵队打援:第2、第3、第7、第10四个纵队阻击前来救援的国军。其中第10纵队阻止莱芜国军第5军南援;第3纵队阻击新泰国军第11师南援;第7纵队配属特纵榴炮团阻击河阳国军第11军和第48师北援。
  战场态势就是华野5个纵队,在局部地区以优势兵力围住了张灵甫的74师。

  张灵甫也看出了粟裕的意图。他决定将计就计,用74师为诱饵,拖住华野主力,等国军前来夹击,给华野来一个里外开花。尤其考虑到83师、25师、桂7军就在旁边。

  于是他杀上孟良崮,为抢占制高点,74军的重装备丢了不少,活力进一步削弱。

  此时的张灵甫虽然只是一个师长,却站在一个统帅的角度通盘考虑整个战役问题。其实粟裕也一样,不是统帅却经常站在统帅的位置上通盘考虑问题。区别就在于,解放军这边,从毛泽东到陈毅,都给粟裕创造发挥他军事天才的空间。张灵甫就比较悲催,不论是蒋介石还是汤恩伯,都没有给他创造通盘考虑战争全局的条件。

  74师原番号为第74军,其前身是补充第1旅,在之前的谭家桥战斗中曾经让粟裕刻骨铭心。在谭家桥崭露头角后,升级为第51师,王耀武为师长;后来升级为第74军,王耀武升军长。74军在抗战阶段战绩辉煌,几乎经历了抗战中所有重大战役,以它为作战核心的就有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战绩都不错。它是从战火中成长为王牌的军队,纯美械部队,除配备山炮、迫击炮、战防炮外,还拥有相当数量的美制冲锋枪、卡宾枪和春田步枪,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

  然而张灵甫还是失算了。

  05

  虽然蒋介石严令各路援兵,一齐向蒙阴东南急进;但是国军增援不给力。张灵甫能做的就是依托孟良崮高地反击。

  对华野将士来说,孟良崮及其周围山地,山峰陡峭,主峰海拔在五百米以上,岩石累累,土质坚硬,易守难攻。争夺每一个山头、高地,要从下向上仰攻,每个据点都要往往经过数次、十数次的冲锋,反复争夺,直到刺刀见红。

  对74师来说,孟良崮地区地形复杂,石崖层叠,怪石林立,根本无法修筑有效防御工事和掩体;一颗炮弹打过来,炸得乱石横飞,对裸露在地表的国军官兵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他们只能各自为战,龟缩在山坳山涧之处,无法有力反击。孟良崮高地极度缺乏水源,74师配备的大量水冷式机关枪(枪管极粗,其实里面有两层,最中间的是枪管本身,外面一层装的是水,用于冷却枪管)如果没水,使用到一定程度枪管就会发热变形,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最要命的还是援军总是不来。
  首先右边的桂7军,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只是对营救张灵甫兴趣不大。桂系和蒋系本就是死对头,斗了二十多年了。蒋系损失越大,对桂系的优势就越小。张灵甫战死,桂系也不太在意。所以桂7军,就是象征性做做样子。

  真正有可能营救张灵甫的,只有李天霞的83军和黄百韬的25军。

  但是李天霞也不会真心救援张灵甫:于私,李天霞和张灵甫是死对头;于公,李天霞的83军在苏中战役中被粟裕揍得满眼星星,看见粟裕的队伍就没自信。黄百韬倒是真心想救援张灵甫,但是力量有限。

  如此这般情况下,张灵甫的结局,唯有饮弹自杀。

  06

  王耀武表示,“对七十四师之失,有如丧父之痛”。

  蒋介石表示,“真是空前的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战役结束之后,李天霞和黄百韬受处分。后来黄百韬在淮海战役兵败自杀。李天霞倒是嗅觉灵敏,带着部队一路跑到台湾。由于其人是富商出身,带了很多金条走,晚年在台湾狂吃烂赌,作了好一阵子。

  最惨的当属汤恩伯,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兼浙江老乡,对孟良崮战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之责。蒋介石对他也不客气,让他当众下跪,举起手杖劈头盖脸一顿打,打得汤恩伯满头是血。当然这就是蒋介石的风格,打完还会继续用。尤其是戴笠,不挨打就皮痒,每次被蒋介石打完,心中都是美滋滋的。

  孟良崮战役之后,国军再也没有大规模主动进攻的实力和胆量,开始依托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进行防御。但是从整个国共对决的态势上来说,整个中原逐鹿刚刚开头。随后华野从山东一路向南……

  1948年5月,淮海战役决战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粟裕,讨论战争事宜。那是两人在1934年分别之后第一次见面,两人进行了一番豪情满怀的对话。

  毛泽东:“去年,也是在宜人的五月,你们在山东打一仗。”
  粟裕回答:“是在孟良崮。”
  毛泽东:“战果如何?”
  粟裕:“全歼74师,击毙张灵甫。”
  毛泽东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
  粟裕脱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毛泽东:“还有一个人呢?”
  粟裕:“陈诚?”
  毛泽东:“不足挂齿。”
  粟裕:“何应钦?”
  毛泽东:“何足道哉。”
  粟裕:“白崇禧?”
  毛泽东:“离题千里了。”
  粟裕:“那么是谁呢?”
  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虽然两人都是没想到,但内容却绝对不同。

  毛泽东没想到,可以如此艺术性地胜利。

  蒋介石没想到,竟然会如此艺术性地失败。

  此后华野向南攻克济南、攻克徐州、攻克蚌埠、攻克徐州,把从北向南统一中国的路线走了一半。另外的一半被东野走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16:3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