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9|回复: 0

姚尧:精读《商君书》第21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4 17: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境内第十九

  【题解】

  境内,即四境之内。本章的题目是从首句中摘出的两个字,并无提纲挈领之效。在本文中,商鞅阐述秦国的一系列军政制度,包括户籍制度、服役制度、爵位制度、晋升制度、建军制度、赏罚制度、考核制度、丧葬制度和攻城方略等。虽然内容显得零散,却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19.1】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白话】在国家的四境之内,无论男女都要在官府的户籍上登记名字。新生的就写上,死了的就注销。

  【19.2】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①,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军。

  【白话】有爵位的人可以申请让无爵位的人充当其庶子,有一级爵位就可以申请一个庶子。当没有战事的时候,庶子每月为其大夫服役六天。如果遇到战事,庶子就需要随军为其大夫做饭。

  【姚注】

  ①庶子:家臣、仆人。

  【19.3】爵自一级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出公①;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②。其战也,五人来簿为伍,一人兆而轻其四人③,能人得一首则复。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白话】爵位的第一级是公士,自第一级向下直至小夫,分别任命为校、徒、操。自第二级上造上至第四级不更,任命为卒。在战争中,五个人编为一个名册,称为一伍。如果其中一人逃跑,则其余四人受刑。如果四人中有谁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则可免除刑罚。每五人设一屯长,每百人设一将。作战时,将、屯长若不能斩得敌人的首级,那就斩将、屯长的首级。如果斩得敌人首级的数量在三十三个以上,就算达到了标准,赐将、屯长升爵一级。

  【姚注】

  ①出公:始于公士,意即爵位从下到上的排序是从公士开始。秦自商鞅变法后为奖励军功,实施二十等爵制。这二十等级分别是: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②卒:先秦时期的军职。《周礼·地官·司徒·小司徒》记: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夏官·叙官》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由此可知,不同于后世常用来指称一个普通的士兵,“卒”在先秦时曾被用来指称一支百人的队伍。

  ③一人兆而轻其四人:兆(táo),通“逃”,逃跑。轻(jǐng),通“刭”,刑罚。《说文解字》记:“刭,刑也。”此句意指五人连坐,一人逃跑则其余四人受刑。

  【19.4】五百主,短兵五十人;二五百主,将之主,短兵百。千石之令,短兵百人;八百之令,短兵八十人,七百之令,短兵七十人;六百之令,短兵六十人。国封尉,短兵千人。将,短兵四千人。战及死吏,而轻短兵,能一首则复。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行间之吏也,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故爵上造,就为簪袅;故爵簪袅,就为不更;故爵不更,就为大夫。爵吏而为县尉,则赐虏六,加五千六百。爵大夫而为国治,就为官大夫;故爵官大夫,就为公大夫;故爵公大夫,就为公乘;故爵公乘,就为五大夫,则税邑三百家①。故爵五大夫,就为大庶长;故大庶长,就为左更;故三更也②,就为大良造。皆有赐邑三百家③,有赐税三百家。爵五大夫,有税邑六百家者,受客。大将、御、参皆赐爵三级④。故客卿相⑤,论盈,就正卿⑥。

  【白话】统领五百人的长官,配置持短兵器的卫兵五十人。统领两个五百人的长官,是统领将的长官,配置卫兵一百人。俸禄为一千石的县令,配置卫兵一百人;俸禄为八百石的县令,配置卫兵八十人;俸禄为七百石的县令,配置卫兵七十人;俸禄为六百石的县令,配置卫兵六十人。国尉,配置卫兵一千人;大将,配置卫兵四千人。如果长官战死,卫兵要受刑罚;如果卫兵中有谁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则可免除刑罚。在围攻城邑的战争中,能斩得敌人首级的数量在八千颗以上的,就算达到标准。在野战中,能斩得敌人首级的数量在两千颗以上的,也算达到标准。这样,全军自操、校以上直至大将的各级官兵都能获得奖赏。军中的官吏,原爵位是公士的,升为上造;原爵位是上造的,升为簪袅;原爵位是簪袅的,升为不更;原爵位是不更的,升为大夫。受爵的官吏升为县尉的,赏赐六个奴隶,另加五千六百钱。原来的爵位是大夫而担任国家治理工作的,升为官大夫;原来的爵位是官大夫的,升为公大夫;原来的爵位是公大夫的,升为公乘;原来的爵位是公乘的,升为五大夫;赏赐可以收税的封邑三百户。原来的爵位是五大夫的,升为大庶长;原来的爵位是大庶长的,升为左更;原来的爵位是左更的,升为大良造。他们都能获赏完全隶属的封邑三百户和可以收税的封邑三百户。原来的爵位是五大夫,又有了六百户可以收税的封邑,就可以收养门客了。大将、御者、骖乘都赏赐爵位三级。原来是以客卿身份为相的,达到标准后就能升为正卿。

  【姚注】

  ①税邑三百家:以这三百家的税收作为卿大夫的俸禄。

  ②三更:即左更、中更、右更,位于爵位的第十二至第十四等级。

  ③赐邑三百家:将这三百家完全赏赐给卿大夫。前文所提的“税邑”和后文所提的“赐税”,只是将征税权赏赐给卿大夫,不包括土地和人口的统治权;而“赐邑”则是将土地和人口的统治权都赏赐给卿大夫。

  ④御、参:御,御者,车夫;参,骖乘,陪乘。古代乘车之法,以尊者居左,御者居中,骖乘居右。御者和骖乘因随侍在尊者身旁,故而论功行赏时获益极丰。

  ⑤客卿:别国的人在本国做官,其地位是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客卿。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秦昭襄王)乃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

  ⑥正卿:国家最高军政大臣,权力仅次于国君。

  【19.5】以战故,暴首三①,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夫劳爵,其县过三日有不致士大夫劳爵,罢其县四尉,訾由丞尉②。

  【白话】停战之后,将所斩获的敌人首级拿出来展示三次,然后予以核实。经过三天,将军确认没有疑问,就对士大夫们论功行赏,赐予爵位。如果县令过了三天还没有将相应的功劳爵位赏给士大夫们,就罢免那里的四个尉官,具体事宜由该县的县丞和县尉来审核。

  【姚注】

  ①暴(pù):通“曝”,曝露,展示。

  ②訾(zī):衡量,计量。

  【19.6】能得爵首一者①,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白话】能够斩获敌军中有爵位者的首级一颗,赏赐爵位一级,增加田地一顷,增加宅地九亩,给予庶子一人,这样就能在军队或者官府担任官吏。

  【姚注】

  ①爵首:有爵位者的首级。盖前文所述,皆斩杀敌军士兵的首级;本段所述,为斩杀敌军有爵位的军官首级,故获得的奖赏更丰厚。

  【19.7】其狱法,高爵訾下爵级。高爵罢,无给有爵人隶仆。爵自二级以上,有刑罪则贬。爵自一级以下,有刑罪则已。

  【白话】刑法规定,由爵位高的人审判爵位低的人。爵位高的人被罢免后,不再给他配备有爵位者才能享用的奴仆。爵位在二级以上的,犯罪后降低爵位;爵位在一级以下的,犯罪后就取消爵位。

  【19.8】小夫死,以上至大夫,其官级一等,其墓树级一树。

  【白话】自小夫以上直到大夫,官爵每高一级,死后的坟墓旁就多种一棵树。

  【19.9】其攻城围邑也,国司空訾其城之广厚之数。国尉分地,以徒、校分积尺而攻之,为期,曰:“先已者当为最启,后已者訾为最殿。再訾则废。”内通则积薪,积薪则燔柱①。陷队之士,面十八人。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不能死之,千人环②,规谏,黥劓于城下③。国尉分地,以中卒随之④。将军为木台,与国正监、与王御史参望之⑤。其先入者,举为最启;其后入者,举为最殿。其陷队也,尽其几者⑥;几者不足,乃以欲级益之。

  【白话】在围攻城邑时,国司空负责测算城墙的宽度和厚度,国尉负责划分攻城的位置,让徒、校分别承担各自需要挖掘的体积,然后约定期限,命令道:“最先完成的列为头功,最后完成的列为末等。如果两次被列为末等,那就不要他了。”挖通到城墙底下后就堆积柴草,堆积柴草后就焚烧木柱。每个准备攻击的方面,都安排十八个冲锋敢死之士。这些冲锋敢死之士,都知道要拼死力战,如果不成功,就会被斩首。一个冲锋队如果能斩得五颗首级,则每个队员都能赐爵一级。如果队员中有人战死,则可以由家里的一个人来继承他的爵位。如果不能拼死杀敌,就在上千人面前将其车裂;如果有人出面劝谏,就在城下对劝谏者刺面割鼻。国尉划分攻城的位置后,让中军的卒官带着队伍跟随冲锋队。将军让人搭建木台,与国家的正监和君主的御史一同观望战事。先攻入的,列为头功;后进入的,列为末等。那些冲锋队员,全都是由自愿申请的士兵组成。如果自愿申请的人不够,就用想要晋升的人来补足。

  【姚注】

  ①燔(fán)柱:焚烧木柱。古代筑城时先在泥土中打下木柱以作为基础,然后再垒砌城墙。若将木柱焚烧,则城墙极易倒塌。《通典·兵十三·攻城战具附》记:“凿地位道,行于城下,用攻,其城往往建柱,积薪于其柱,圜而烧之,柱折城摧。”

  ②环:通“轘”,古代一种用车分裂人体的酷刑。

  ③劓(yì):古代一种割掉鼻子的酷刑。

  ④中卒:中军之卒。古代行军时常将军队分为左、中、右,或者上、中、下三军,其中主将居于中军,故中军通常都是三军之中实力最强的。

  ⑤参:一同。

  ⑥几(jì):通“冀”,希冀,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7 04:11 , Processed in 0.1875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