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20|回复: 1

方炼:人们应该有以暴制暴的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9 0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昆明暴力恐怖血案的最新消息,8名暴徒中,3名其实是外围接应人员,在现场持刀行凶的只有5名,其中两个还是女的。我不由得叹一口气。

  开始的爆料是10余名,后来8名,现在确定为5名,也就是说短短12分钟内,29人死,143人伤,暴徒平均每人砍杀近35人,这几乎是砍柴的节奏;何况根据新闻报道,他们一度被警察围堵牵制。人山人海的火车站,一个人丢一件行李过去就能把暴徒淹没吧,可是人们只是溃逃,拖着自己的行李溃逃,然后,像鸡鸭一样地被宰杀。云南省委书记总结两个教训:一个是反恐意识不强,另外,铁路系统的整个保卫体制也有一些问题。然而我认为还有第三个更重要的教训是:人们以暴制暴的能力严重缺乏。

  在广场旁一家重庆餐馆,老板娘接纳了200多个逃命的旅客。据报道:“饭店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悲戚的气息。许多小孩子和妇女在哭泣,男人们也迷茫而无助。”这是当时火车站附近众多的避难点中的一个。男人们也迷茫而无助,而外面,5名暴徒的如入无人之境更放大了紧张而又悲戚的气氛。我又一次明白,为什么当年10余人的日军宪兵队就能够控制中国的一座县城,而10余支三八式步枪就能够驱赶上千人的中国人列队走向长江的滔滔激流。缺乏以暴制暴的能力,使每1个中国人都把自己畏缩成0.00001个人,哪怕死亡的刀锋已经迫在眉睫,也选择坐以待毙。

  我想,人们还是应该有以暴制暴的能力。

  一、警察更多的只是一种震慑作用,危难时刻的自救还要靠自己

  昆明血案中,5个暴徒都被后续增援的一名特警开枪击倒,1伤4死。而此前出警的几名警察,铺天盖地的报道在宣扬他们“打光了子弹,用肉挡”,且皆身负重伤,可是对暴徒们并没有产生有效打击。其中一名叫谢启明的警察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警察就六发,弹夹里就六发子弹”,引发网民狂吐槽:六发子弹都打到哪里去了?

  为了保证弹闸的可靠性,怕弹簧受压时间过长弹性减弱、和弹闸顶部长期受压变形而产生供弹故障,手枪一般都会比满弹闸容量少装一发子弹,我由此推断谢启明他们的佩枪应该是弹容7发的警用制式枪械六四式手枪。这种手枪的杀伤力并不弱,有效射程50米,在25米距离能够射穿2毫米厚的钢板和7厘米厚的木板,一发命中立即能使目标失去抵抗能力,而当时在场警察自述他们和暴徒之间只有两三米的距离,这么多子弹打出去,一无所获,确实令人难以置信。然而现在的宣传机器大肆开动,赞美这些不能制敌、反为敌制的警察为“打光子弹又肉搏”的正面英雄,又确实是猪一样的宣传逻辑。

  作为业余枪械爱好者,我知道依靠本能瞄准的手枪,击中移动中的生物目标的难度;又作为相对熟悉基层警察工作状态的人,我了解绝大多数警察缺乏射击、格斗、体能、心理等基本训练,绝对谈不上什么弹无虚发的神枪手。其实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作过程中,警察的力量主要集中于事后破获刑事案件,惩治犯罪,至于事前维护人民的日常生活安全方面,更多地只能体现一种震慑作用。道理其实很简单,警力做不到无微不至,暴力却往往无孔不入。所以,要靠自己。

  二、以暴制暴的能力包括:意识、勇气、技能

  1、意识:未雨绸缪

  “戛剑生”是1898年鲁迅以文入世而用的第一个笔名(《戛剑生杂记》)。戛,击也,此名意即舞剑、击剑之人,表现渴求战斗之情。都说鲁迅的文字如匕首,其实,他的枕头下确实常年藏着一把匕首,他给许广平的信中承认“短刀我的确有,但这不过为夜间防贼之用”。

  台湾文人李敖出门上街,身上必备“五小件”:笔记本、照相机、小刀、电棒、防狼喷剂。5件东西里面,3件是用来战斗的。他上街装备数十年如一日,如今行年八十,一如既往。

  他们一介书生,却枕戈待旦,常备不懈。未雨绸缪的武备意识很重要,只有家里厨房的切菜刀水果刀远远不够,卧室、客厅、汽车的驾驶舱和后备箱、办公室,触手可及之处应该放置利刃和棍棒;家里的桌椅不必追求牢固,最好购置自己组装的那种,组装时候并非每一颗螺丝都需要拧得那么紧;出行尤其野外出行必须贴身携带军刀或者野营刀;男人只系金属头的腰带,平时熟悉一下如何快速地解、抽、挥;不要拖着行李逃命,折断拉杆箱的拉杆握在手里,就是武器。等到突发事件来临,才发现自己身无长物,那时候悔之晚矣。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对于一个好人来说,武器能够增强你对抗坏人的勇气。

  2、勇气:向死而生

  勇气可以帮助你,第一,镇定;第二,判断;第三,行动。

  除非你训练有素,或者跟我一样做过街头小混混,你只是常人,我不赞成你随时随地去做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英雄,暴力来袭,如果逃更有利的话,你的第一选择就是安全逃脱。逃无可逃,身处绝境,那么,战斗吧。

  电影《激战》中有一句台词:怕,你就输了一辈子。在暴力面前,怕,你就死了这辈子。其实别怕,像这次昆明血案中经过冷兵器杀人特殊训练的暴徒毕竟极少,绝大多数暴徒并非三头六臂,武功高强,甚至往往处于胆怯恐慌之中,你的奋起反抗,能够使他们方寸大乱,进退失据,从而扭转危局。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时候,胜负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鼓足勇气,殊死一搏。

  3、技能:拳不离手

  你不必去进行常年的专业格斗训练,但基本的技能还是要具备。平时没事,少泡几次吧,少搓几晚麻将,选择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长期坚持下去,哪怕只是跑跑步,你的体能、力量、预判力、反应速度、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就会与众不同,这些都是在激烈的对抗中所必不可少的身体素质。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适度戒备的习惯,特别是到任何陌生环境,第一是观察周围人群,第二是寻找防身武器,第三是预设逃生路线。最后,你要学习掌握一点格斗实用技术,比如盯牢对方的眼睛,随时膝微屈,以前脚掌支撑身体重心,始终保持以侧面对敌的姿势,不要轻易起腿以免失去重心,手臂一直抬起,护住头部面部颈部,敌不动你不动,敌一动以更快的速度压制,击打路线以直线为宜,抡圆了打,那只能是最后的必胜一击……很多。

  插播:下面复制一段去年9月我写给一个小朋友的信,强化一下我的意思表达,容我偷个懒:

  绝大多数人走出校门就告别运动了,沉湎的是麻将、钓鱼、洗脚之类会让身体更快地走下坡路的事。其实,我上面说的物质积累固然重要,但涉及的只是生命的附属物,而身体和灵魂一样,才是真正的生命力所在……而且他们热衷于运动的都是社会精英人士,但和我一起混迹于健身房的却大多数是左青龙、右白虎、中间纹个米老鼠的混社会人士。别的不说,论打架吧,咱们这个社会能邪不压正吗?一把手术刀就能把一座学校变成屠宰场,一个歹徒就能让一车人抱头鼠窜,一个行凶杀人者就能让两个警察呆若木鸡,大众普遍羸弱不堪,奥运会上拿再多的金牌也还是病夫之国。文明精神,野蛮体魄,两者应并行不悖。

  致敬:当年美国911事件中,四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几乎被同时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了世界贸易中心,一架袭击了五角大楼,第四架被劫持飞机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据调查,在失事前该机乘客试图从劫机者手中重夺飞机控制权。因为涉及到整机人员的生命,他们通过民主表决作出了行动决定,使劫机者未能够完成对预定目标的袭击,最终和恐怖分子同归于尽。在万米高空之上,这几个勇敢的男人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就是:“Let'sGo”。

  三、防恐的措施必须修正

  这些天沿着省委书记的总结教训思路,各地加强了公共交通场所的安保,火车站出现了荷枪实弹的武警,地铁站对每个旅客实行安检,但我觉得这些最多也就是个震慑作用,确保不了对暴恐活动长期有效的压制。须知,恐怖分子不会鸡蛋碰石头,你荷枪实弹了他们还挥舞冷兵器冲上来,偌大社会,总有警力覆盖不了的薄弱环节存在,那里的人们将首当其冲,成为下一个被袭击目标。

  所以我觉得防恐的措施必须修正,从以下两点开始:

  1、允许并鼓励人们随身携带适当的防身武器。

  我在一年前的《我拿什么抗衡你》中就吐槽过:

  可以在训练场真枪实弹,可以在枪械商店自由购买,可以在自己家拥枪自雄,以及保障这些可以的政府和法律,都足以构成一个强悍的人群和国家。咱们呢,同时持有两支气体动力的仿真枪都会面临牢狱之灾,手狗控打啤酒瓶都只有躲躲藏藏,买几包塑料BB弹都像在毒品交易,去年居然还有个脑残的教授大声疾呼要降低定罪门槛,把追究刑责的标准调整为持有一支气体动力仿真枪。一群玩塑料枪长大、长大后还是只能玩塑料枪的人,如果能形成强悍民风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了。太平盛世是打造出来的,不是打压出来的,打压只能出来一群胆小如鼠且手无缚鸡之力的东亚病夫。我说的不是历史。

  再吐槽下去的是另一个意思了。欲知另一个意思,请阅去年3月21日鄙文《我拿什么抗衡你》。这里的意思只是:为了以暴制暴,与暴力抗衡,让人们随身携带刀具等武器应该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隐藏在暗处的暴徒身怀利器,明处的人们却手无寸铁,那么不允许在公共场所携带管制刀具的规定,实质后果竟然就是促使这一反差的形成了。若不修正,这种规定就是暴徒的帮凶。

  2、公开相关信息,让人们了解真相

  虽然受到了首都网警的警告,但李承鹏引用的那段话还是有意义的,“盲目地仇恨,莫名地恐惧,稀里糊涂地活,不明不白地死”,让人们知道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在此声援大眼,顺便鄙视一下那什么警,有这闲工夫,你丫还是赶紧去练练枪法吧。

  一国之内,很多事情却扑朔迷离,让我雾里看花,连那些名词都显得陌生,什么热比娅,什么“东伊运”,什么三股势力,仿佛火星语,不知道他们代表什么,不知道他们有什么诉求,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隐藏真相其实会增添恐怖气氛,也是帮凶。

  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吧,告诉人们,已经发生了什么,可能将发生什么,使人们有更充足的心理准备来强大自己和保护自己。

  最后我想说的是,以暴制暴只能是人们的一种自救方式,不能是政府的执政模式,如果政府对类似暴力恐怖事件的反思还一味停留在打击不够严、防控不够细、安保不够强,那么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专制逻辑思维。为什么涉维涉藏的恐怖事件愈演愈烈?这跟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真心没有太大关系。根源就在于,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已经激化为难以调和的民族仇恨。可见,原来你们认为正确的政策,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再不修正政策,恐怕刀下冤魂将越来越多。

  省委书记们,惨痛教训,望好好总结。

  二0一四年三月八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11: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拥枪绝对是个馊主意!如果枪支泛滥,那么昆明暴恐事件的死伤就不会只是这些人了。文中也提到警察子弹都打到了空处,试问,普通市民拥枪后,对着拥枪的暴徒,胜算几何?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05:48 , Processed in 0.1875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