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47|回复: 0

黄汉城:房地产靠不住,那就给老百姓直接发钱吧!不能再等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4 18: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家有饭吗?我都四顿没吃上饭了……”

  这一幕,竟然发生在2022年。

  4月20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热传,把许多人整破防了。

  辽宁鞍山一位大爷找不到工作,

  已经四顿吃不上热饭,站在一户店家的玻璃窗外无奈询问,

  拿到热心大哥给的一袋馅饼和500块钱之后,

  突然跪地道谢,看了一眼店名回头抹泪去了……

  这个视频只有19秒,但我每一秒都是忍着眼眶的泪看完的。

  寒风凛冽,吹过大爷瘦削的身板,摇摇欲坠。

  唉!这点馅饼也不知道能帮大爷撑多久。

  这样的场景可能不是孤例!

  如今,广西东兴、云南瑞丽、辽宁营口……30多个城市,疫情封锁已经超过一个月。

  这些城市的人民,正在与上海人一起,等待推开门撞进春天怀抱的那一天。

  现在的中国,既要动态清零战胜疫情,又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两手都要抓。

  央行,左右为难。

  你说不刺激吧,一季度GDP增速4.8%,已经低于全年目标的5.5%左右,

  经济形势的变化,部分正在超出预期;

  但又不可能搞大水漫灌,步子迈得太大,

  稳物价是关键任务,还得坚持“房住不炒”的底线不动摇。

  破局点,到底在哪呢?

  按我说,货币政策的时代恐怕已经过去了,现在得发挥财政政策的空间了。

  最好的刺激,就是直接给中小企业和老百姓发钱!

  办法可能简单粗暴,但实用!

  为什么说,给老百姓直接发钱很有必要?

  三个理由。

  第一点,信心和预期比什么都重要。

  最近俩月,中国正面硬刚奥密克戎,至少3亿人的生活节奏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广西东兴,与越南芒街仅一河之隔,境外输入病例压力大,大半年来都是断断续续地封着。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当地一位货车司机黄师傅表示,自居家隔离以来,已经50多天无法外出工作,一家老小6口人,吃饭已成困难,“前段时间借了一千多块钱吃饭,现在已经快吃完了。”

  如今他8岁的大女儿白天在家上网课,上幼儿园的小儿子因为疫情至今未开学,“打电话到幼儿园退费,结果幼儿园说没钱了退不了,等有钱再给我。”

  浙江杭州,有一位货车司机7天没有吃过米饭,拿到盒饭和八宝粥的那一刻突然爆哭,心里的无奈和苦闷再也防不住了。

  货车外边贴满了封条,根本出不去,跑了一辈子长途居然要用尿盆解决生理问题。

  有人自嘲说,2022年对抗病毒,饭碗可能没有保住,爱人也许没有留住,唯一值得骄傲的是,体温依旧36度!

  保住普通人的生活,稳住中小企业的经营,提供现金流至关重要。这才能对生活有信心和预期。

  疫情下,大家关注的早已不是诗和远方,而是粮食和蔬菜,车贷和房贷。

  直接发钱很有必要的第二点考量是,旧政策手段受到的掣肘太多了。

  最近的货币政策,看似行动频频,密集发力,但效果似乎总是不及预期,满足不了嗷嗷待哺的市场,也满足不了急需现金流的中小企业和老百姓。

  本周,万众瞩目的降息又落空了;上周,全面降准也是弱于预期。

  这周一(18日)下午,央行又发布消息称,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利润给财政,已经超过计划一半,速度明显加快。

  关键是,央行专门提到,这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降准0.25个百分点,等于说补上了市场对“弱式”降准的预期缺口。

  但既然想放松,为什么降准的时候不一口气搞定,反倒藏着掖着呢?

  政策手段从外围看,受到了主要经济体货币紧缩潮的压力。

  坦率地说,中国当然不能轻易地放松了。

  要知道,美联储下个月大概率就要加息50个基点,还要启动缩表,把全球的美元回流美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已经妖过一波了,未来要是大放松,中美一松一紧之间,人民币还会不会更妖,不好说。

  (最近的汇率大起大落)

  更关键的是,中国现在根本就不缺钱,要是大放松,钱都会在金融系统里空转,水漫银行间。

  不打通货币传导的渠道,钱流不到当前最需要的中小企业和老百姓手里,再多的宽松手段,效果都是有限的。

  第三点考量是,消费这架马车必须跑起来了。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中国面临供给冲击、需求不足、预期转弱三大风险。

  2022过去四个月,好不容易供给有大起色,又再一次受到了疫情防控的冲击,二度承压。至于需求和预期,也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

  随着欧美各国经济回到正轨,外需对中国进出口的拉动作用会变弱,外循环受到影响。

  国内多地因为疫情封控而减产,供应链产业链突然被打乱,内循环也面临超预期压力。

  投资方面,一季度基建提前发力,成了最亮眼的仔,但二季度能不能继续稳基建,不好说。

  至于房地产这个夜壶,是越来越不好用了。

  在接近70城松绑楼市的背景下,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同比增长0.7%。全国商品房均价甚至还同比下跌了10.3%,跌破万元大关,为9252元/平米。

  最大的希望,落到了消费这里。

  然而,这架马车也有不听话的迹象。

  中国2022年前两个月的社会零售都仍然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到了3月末就突然变成了同比下降3.5%,金额为34233亿元。显然3月份的疫情封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在种种掣肘下,给社会发钱,刺激消费,不能再等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呼吁:“刺激市场需求,可以给老百姓发钱。”

  转型鸡汤博主的任泽平,高喊给生育发钱,实在是喊得太早了。

  祖先都告诉我们了,吃饱饭才能有生娃的欲望啊!

  那么,该怎么发钱呢?

  德国是给企业发,企业能活得下去,就能给工人继续发工资;美国是给有需要的个人发,个人肯花钱,很多的商家也能继续运转。

  过去一年,美国人在报复性消费。

  2021年美国消费迎来了一轮15%幅度的飙增,今年3月美国零售总额为6657亿美元(约4.25万亿人民币),同比去年增长6.88%……

  背后的关键因素,就是发钱。

  在疫情期间,美国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每一个人发放了累计3200美元(约20805元人民币)的现金!

  前后分别为1200美元、600美元、1400美元。同时在2021年9月之前对于失业者给予每周300美元的救济金。

  最近从疫情中复苏的中国香港,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消费券发放。

  香港政府将总共向每一名有资格市民发放总额10000港元的消费券。

  第一阶段是在4月7日利用2021年消费券计划的登记资料,向符合条件的市民先行发放5000港元消费券。预计措施可惠及约660万人。

  香港不愧是“购物天堂”,血液里那股冲动没有被疫情磨灭。

  拿到5000港币消费券的香港市民,已经迫不及待蜂拥上街头“买买买”了。

  有的人集齐家人的消费券豪买10万元金饰;

  有的人目标明确买电子产品,有一大早“等开门买野”,也有入夜还在旺角的电器店大排长龙的;

  有的人迫不及待保养自己,美容院喜迎报复式预约,6月前都被约满了。

  前几天“复活节”,香港的商场人山人海,特别是丰泽﹑百老汇﹑Apple这类数码家电商户生意大爆。

  有商家表示,这是第五波疫情以来最旺的假期!

  隔壁的澳门也在行动。澳门计划将派发电子消费优惠,每名市民将获发8000澳门元,当中有5000澳门元为“启动金”,另外3000澳门元是付款的时候立即扣减的额度,预计最快6月开始使用。

  特区,又一次跑在了前面!

  至于内地城市,不需要像美国那样一个人一个月发600到1000美金,也不用学香港一下子发一万港币。

  中国有6亿人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不到1000块钱,他们就是最好的发钱对象。

  央行今年上缴了1万多亿的利润。

  根据七普数据,中国15到64岁人口有9亿,按一个人一个月发1000块钱,也就是9000亿。

  一万亿,足以覆盖9亿劳动年龄人口。

  央行,拥有让全国人民吃上一口好饭的超能力!

  通过消费券来直接发钱,

  真的能刺激消费吗?

  是否科学?

  会引起通货膨胀吗?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有用,拉动消费的效果十分明显。

  我们不妨重温下2020年的五一黄金周假期。当时疫情刚刚得到控制不久,就有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190多亿元。

  公开报道显示,温州截至5月4日核销2.64亿消费券,拉动消费金额18.9亿,拉动效应7.2倍!

  五一期间郑州核销2702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金额2.25亿,拉动效应8倍!

  广东省5月1日至5月3日带动消费5.1亿,拉动效应11倍!

  去年8月,香港开始分批次发放消费券后,香港零售当月同比增速迅速扭转了此前的下行趋势,并始终保持在7%~12%左右的较高位置。

  数据显示,发放消费券行业支付数量反弹幅度是未发放行业的3.11倍,金额反弹幅度则是未发放行业的5.15倍。

  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发消费券增加了家庭消费的可能,还能根据各地受影响最大的行业类别来设计消费券的使用方向,直接帮助到中小微企业,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以后别说餐饮萧条、旅游业寒冬、零售业冰点了,发了消费券,刺激居民消费,中小微企业有业绩,地方政府不就有税源了吗?这不就是内循环嘛。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还真有一定的科学性。

  京东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提出,可考虑安排5000亿元左右的中央资金专项用于发放消费券。这一数字约占2021年中央财政收入的5%。

  林毅夫、沈艳此前对国内实施消费券计划的36个城市进行了统计,乘数效应(关联消费金额/消费券核销金额)多分布在3.5~17倍之间。如果我们按10倍来算,那5000亿能撬动的消费竟然有5万亿之多!

  这个数据,是中国全年GDP的二十二分之一左右。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首先,消费券核销比例就不是百分百,像去年湖北国庆派的消费券,核销比例也就59%。

  换句话说,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用消费券。手头暂时充裕的人可能先存一部分,而急着要花钱的人,就肯定赶紧用掉了。

  其次,消费券使用期限又不是拿到手后的一两天,所有拿到消费券的人,不会都同一天跑去消费,买同一种产品,几乎不会对物价产生剧烈冲击。

  不过也要看到,疫情以来,中国始终未在中央层面出台消费券计划,都是以各地市为单位发放,而发放形式也都以电子消费券为主,需要拼手速、拼运气“抢”,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人就有可能依旧是拿不到消费券。

  如何精妙设计、大局考虑,还需要更多的智慧。

  通过消费券直接发钱刺激消费,当下似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迫切性和正确性。

  还有不到一星期,就是五一黄金周假期了。

  唤醒消费活力,扭转形势的关键战役就要打响。

  这个时候,在种种掣肘下,通过消费券来给社会发钱,刺激消费,不能再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21:02 , Processed in 0.1563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