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55|回复: 0

正解局:“我们是不是最白痴的国家”:德国能源战略,为何走入死胡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2 19: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德国经济部长呼吁德国民众减少取暖、桑拿和沐浴次数。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德国正在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

  这进一步将德国的能源战略逼入死胡同。

  德国能源战略,给中国带来什么警示?

  01 骚操作

  一位德国的网友,历数了德国在能源上的各种骚操作,并发出灵魂拷问:

  我们是不是最白痴的国家?

  德国网友的灵魂拷问

  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在能源上的几个骚操作:

  一是关闭了所有的核电站。

  作为原子能技术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德国也是全球建设核电站最多的国家之一。

  巅峰时期,德国共建造了17座核电站,贡献了德国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

  2001年,德国通过《核能法》修正案,规定“禁止新建任何民用核电站;现有运转中的核电站在投入使用的第32个年头要停止运转”。

  2011年,德国议会高票通过《核能法》第13次修正案,进一步明确,核电站运营商必须逐步在2022年前永久关闭剩余核电站。

  德国放弃核电计划 图片来源:新华社

  也就是说,今年底,德国境内的核电站,将全部关停。

  二是关闭了燃煤电厂。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境内共有84座燃煤电厂。

  2019年1月26日,在长达21小时的激烈谈判后,德国煤炭委员会正式对外宣布,达成淘汰燃煤电厂的时间表的共识,确定德国最晚将在2038年年底结束煤电。

  2021年,德国新政府再放大招,决定2030年之前淘汰煤电,这比此前提前了8年。

  三是建造天然气发电厂。

  关闭核电站和燃煤电厂,德国寻找的替代品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

  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不大稳定,建设天然气发电厂,便成为了德国的重中之重。

  四是建设北溪2号,然后立即关闭它。

  建设天然气发电厂,首先需要天然气。

  德国的天然气主要从俄罗斯进口,为了保障天然气供应稳定,德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极力推动“北溪-2”项目建设。

  具体细节,可以看《》这篇文章。(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就在2022年2月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暂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评审程序。

  五是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更绝的是,德国宣布将在2024年前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02 缘由

  德国能源战略,看起来有点前后矛盾,却也有其内在的逻辑:

  第一,环保是主线。

  清洁能源,是全球能源的大方向。

  一向重视环保的德国,更是要走在前列。

  关闭燃煤发电厂,便是实现清洁能源的必然之举。

  建设天然气发电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了弥补燃煤发电厂关闭后出现的空缺,最终让可再生能源占主导地位。

  第二,安全是底线。

  德国本来是大力发展核电站的。

  1986年发生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让民意发生逆转,反对发展核电站的人数占比一度达到了69%。

  2001年,德国通过《核能法》修正案,宣布要废除核电。

  彼时,这一修正案,争议很大,德国也没有100%下定决心。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灾,给了德国核电以致命一击。

  福岛核灾

  德国在福岛核灾发生的2个多月后宣布,关闭境内一半的核电站,并在2022年前实现全面废核,得到了超过80%的支持。

  第三,经济是前景。

  能源是个大产业,清洁能源则是未来产业。

  德国希望,通过在本国淘汰传统能源,刺激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德国希望凭借在新能源技术上的优势,引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成为欧洲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所以说,德国的能源战略,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03 死胡同

  现在看来,德国的能源战略,越来越走入了死胡同。

  一方面,德国大力兴建天然气发电厂。另一方面,又禁止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

  这让发电厂失去了天然气的来源。

  一方面,德国禁止煤炭发电。另一方面,由于担心能源断供,德国人纷纷抢购和囤积木柴。

  新闻报道

  燃烧木柴比煤炭更清洁?这两种行为自相矛盾。

  德国的能源战略,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德国政府全面废核电,被多家能源企业联合诉讼。

  十年纠葛,最终德国政府补偿24亿欧元,以“双输”结局收场。

  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德国通过电费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费(EEG附加费)。

  这也让德国的老百姓,承受全欧洲最高的电价之一。

  可再生能源附加费(EEG附加费)

  核电的减少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继续推高电费,进而不断挤压消费者,推高通胀。

  废除核电站,也遭到德国工业界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放弃发展核能所导致的电价上涨,将削弱德国制造的竞争力。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是能源的来源。

  有研究机构警告,若俄罗斯能源供应中断,德国恐面临2400亿美元的产值损失。

  这个代价,就太大了。

  那么问题来了,德国能源战略,为了落得如此田地?

  其一,被环保组织忽悠,步子迈大了。

  发展清洁能源,大方向没有错,关键在于达成目标的时间和路线。

  从2020年德国发电结构看,德国煤炭、核能占比合计超过了三分之一。

  2020年德国发电结构

  众所周知,水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不太稳定。

  彻底关停核电站和燃煤电厂后,如何弥补空下来的电力缺口,需要一个稳健的行动路线。

  然而,在环保组织的宣传下,德国已经形成了一股环保风暴。

  社会上的最新民调显示,90%的人反对造新的核电站,62%的人同意用太阳能和风能取代核电和煤电。

  在这种环境下,德国政客自然不会冒着自己政治生命断送的风险,去支持核电和煤电。

  德国的核电和煤电,被迅速判处了“死刑”。

  其二,生不逢时,政治化作祟。

  德国的能源战略,有点生不逢时。

  按照德国的计划,关掉核电和煤电后,靠天然气发电厂补位,最终顺利过渡到可再生能源。

  然而,这两年赶上了全球能源供应紧张。

  特别是俄乌冲突。

  受制于立场,德国不得不决定暂停进口俄罗斯能源。

  能源问题政治化,这完全打乱了德国的战略布局。

  04 启示中国

  在我看来,德国能源战略之所以走入死胡同,是核心出了问题。

  一国之能源,核心是什么?

  不是环保,而是安全。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能源安全,对保障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从战略优先级上看,安全要大于环保。

  环保、清洁固然是能源发展的大方向,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应该循序渐进,千万别像德国那样冒失激进。

  特别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激荡,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

  一味地追求清洁环保,可能会牺牲掉能源的独立自主。

  能源安全无法保障,再好的战略也会走入死胡同。

  在能源政策上,中国不能学德国,不要犯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4 14:49 , Processed in 0.1094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