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13|回复: 0

刘晓博:20年未有之大变局:他趴下了,她诞生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1 18: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4月21日,一个全新的概念或者说行业诞生了。而另外一个行业,则趴下了,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暂时没有了。

  诞生的,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也就是被中央文件称为“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趴下的,是房地产行业。

  先看趴下的。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

  大家最关心的GDP,一季度增速是4.8%,距离全年目标5.5%有不小的差距。

  那么,到底是哪个行业拖累了经济?谁是最大的“拖后腿”因素?

  或许有人会说,是消费。

  的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指标不太好看,3月为“-3.5%”,是过去12个月以来仅见的“负增长”。

  而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9.3%,进出口增长了10.7%。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里,只有消费最差。

  但消费不是一个行业。

  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分行业的增加值,就是下面这个表格。

  可以看出,两个行业为负值,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住宿和餐饮。

  房地产一季度产生的增加值是18930亿元,同比下降了2%。住宿和餐饮增加值是3861亿元,同比下降了0.3%。

  很显然,房地产是更为主要的原因,它的块头更大。

  仔细研究一季度主要行业的GDP总量,可以发现,房地产是仅次于工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金融业的第四大行业。

  但你要知道,建筑业是单独统计的。而建筑业的订单,大部分来自房地产行业。

  由于房地产低迷,一季度建筑业的增加值只有13029亿元,同比增长1.4%,是房地产、住宿餐饮之后,增长最差的行业。

  “房地产+建筑业”的增加值,一季度为31959亿元,超过了金融、批发零售,仅次于工业(制造业)。

  一季度“房地产+建筑业”的增加值,占全部GDP的11.8%。正常年份,“房地产+建筑业”的增加值,占全部GDP的比重为14%左右。

  下面三张图,分别是一季度新房销售(金额和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企资金到位情况:

  一季度的楼市的确非常冷。

  财政部公布的一季度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1、全国契税收入1581亿元,同比下降22.4%。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958亿元,同比下降27.4%。

  契税是在办理房产证的时候缴纳的税,代表着二手房、新房的成交量。数据会有些滞后,其中新房成交滞后比较多,二手房滞后比较少。

  卖地收入也会有所滞后,但不算太久。

  下面我们看一下,自1998年全面房改、国家启动房地产市场以来,每个季度房地产行业对GDP的贡献。

  可以看出,过去20多年里,只有6个季度房地产对GDP的贡献是负值,其中2008年的三四季度,是因为全球金融风暴;2020年1季度,是因为疫情爆发。这三个季度,都是不可抗力。

  去年三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房地产的断崖式下滑,有疫情的因素,但主要是人为调控的结果。

  而且连续三个季度对GDP贡献为负数,史无前例。至少是20多年来没有遇到过的。

  为什么我最近一直建议,对存量房贷利率打折?因为这次房地产面临的形势,超过了2008年三四季度的严峻程度。

  今天多家媒体报道了,曾担任过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的盛松成近日建议,“适当调整三道红线和贷款集中度考核要求,为行业应对疫情争取时间。”

  具体做法包括:对于三道红线不达标的房地产企业,监管部门可考虑按当前的指标维持6个月不上升的前提下继续提供贷款;贷款集中度管理对于各银行的达标时间也可以考虑往后推迟半年或一年。

  而我的建议是,参照2008年10月23日公布的政策,对存量房贷打折,减轻供楼人的压力。存量房贷有1亿笔,打折可让3亿人受益。

  展望未来,相信未来政策会不断发力,以支持楼市、支持居民消费、支持经济发展。

  按照往年的惯例,4月末会有一次以研究经济工作为主的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将进一步给今年的经济工作定位,或许会有新的提法或者新的大招放出。

  再看新诞生的。

  今天还有一个重磅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

  这就是之前我多次在文章里分析过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它是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应对人口红利终结问题的一个大招。

  “第一支柱养老保险”,是指五险一金里的养老险,对于很多人来说,仅靠第一支柱养老,不足以安享晚年。

  第二支柱,是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中国只有几千万人有,是效益好、规范的企业给中高层员工缴纳的。

  由于各国面对经济下行周期的时候,往往使用刺激政策,也就是印钞。所以各国的货币总量都膨胀得很快,养老金的购买力不断下降。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延缓退休(比如日本等),或者让大家多交钱。多交钱,就是建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也就是商业性的养老保险。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金汇聚起来后,就可以长线投资股市,锁定股市里的蓝筹股,让股市牛长熊短——美国就是这样的模式。

  上图:各地股市机构投资者比重,A股是最低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占比最高,其中三分之一是各类养老金,他们长期锁定了很多蓝筹股。

  所以,中国建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想学美国一石三鸟:

  第一,解决第一支柱无法让大家真正安享晚年的问题(也就是养老金亏空),这其中包含着人口红利终结的问题。

  第二,给投资选择较少的中国内地居民提供全新投资渠道,避免过分流入楼市、炒高房价;

  第三,给股市制造一个超级长期投资者,带动中国从“印钞票的时代”向“印股票的时代”转型。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文件,新的“个人养老金”的玩法如下:

  从上面表述来看,个人养老金投资什么金融产品,不是第三方机构(比如基金公司)代劳,而是个人决定。但投资清单里没有股票,也就是说只能通过购买公募基金的方式参与股市。

  购买个人养老金的好处是,可以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比如个税减免等,未来可能还有遗产税的减免。

  代价是,不能自由存取,取的时候要符合一定条件。

  为了防止大家多买,还设定了每年1.2万元的上限。

  要不要参加?

  我的建议是:有条件还是要参与的,毕竟将来会有不少税收优惠。

  仅靠每年1.2万元上限的个人养老保险,再加上第一支柱(极少人有第二支柱),你就想安享晚年吗?

  恐怕还是不宽裕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有几套位置好、容易出租的房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21:05 , Processed in 0.2031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