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6|回复: 0

何加盐:谢裕大:一个徽商家族的6代沉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9 20: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有很多名茶。

  大多数名茶都是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由人民群众集体发明和改良的,极少和一个单一的发明者挂起钩来。即便有,往往也是附会到传说中的神仙、高僧。

  但也有个别名茶,可以明确追溯到某一个真实存在的创始者。例如,祁门红茶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祁门人胡元龙,黄山毛峰的创始人公认是徽州人谢正安。

  其中,黄山毛峰可能是所有名茶之中,唯一一个能追溯到明确的创始人和创始字号,并且该字号一直传承至今的。

  据历史记载: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清光绪年间,由谢裕大茶庄创制,创始人为谢正安。

  一个人和一个茶庄,开辟了中国茶的一个全新品类,并成为中国名茶,而且该人的后代,在一百多年之后,还传承着这份事业和名号,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个故事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一些启迪和借鉴。例如,家族财富与事业的传承,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品牌的打造与营销推广等等。

  因此,我们在这几个月时间里,仔细研究了黄山毛峰与谢裕大的故事,同时与谢裕大公司的人深入交流,了解了谢裕大茶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写成此文。希望对你有些启发。

  1

  在黄山的东南麓,有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子,名曰漕溪村,古时属于徽州府歙县,现划在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

  富溪山水/图源:百度百科

  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谢正安即出生在这里。

  当时,清王朝还是“天朝上国”,谢家的家境也还比较殷实。但时代的剧变已经在酝酿之中。

  正是这一年,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务。此事看起来和谢正安没什么关系,但是其隐含的时代大趋势,却极大地影响了谢正安的一生及其后代的命运。

  谢正安两岁时,鸦片战争爆发,清军一败涂地,“天朝大国”被拉下神坛,从此走向衰落,并在十几年之后酿成了太平天国运动。

  战火很快就烧到谢正安的家乡。由于徽州正处在太平天国往南京进军的路上,兵锋所指,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人口因战乱而减少大半。

  当时,17岁的谢正安正在外地学做生意,弟弟在家侍奉双亲。谢家所在的漕溪村,屡遭战火蹂躏,虽然谢正安的父母和弟弟侥幸活了下来,但是家业却损失殆尽。

  好不容易刀兵平息,又来了瘟疫。谢正安同族的叔伯病死了一大半,弟弟也不幸早逝。

  由于家产已经全部被毁,为了操持生计,谢正安到隔壁呈坎村一位名叫罗三爷的老板家里帮工。

  罗三爷是开茶栈的,谢正安在这里主要也是学着制茶和售茶。后来谢正安的妹妹嫁给了罗三爷,他更是有了极好的条件学习与茶有关的一切。

  不久,罗三爷去世,其后人因抽鸦片而败光家业,茶栈也倒闭了。谢正安便回到了漕溪村,自己做起了茶叶生意。

  黄山的茶自然是好的,但是光本地人消费不了多少。为了给茶叶找销路,谢正安一路北上,渡过长江到马鞍山的运漕、巢湖的柘皋等地,开设“谢永馨”、“天成”等字号,卖起了黄山茶。

  由于茶叶品质好,而谢正安做生意又讲究“积善存仁、谨身节用”,所以很快就积累了一定的家业,并进一步将茶叶生意拓展到常州府的靖江(现属泰州)。

  2

  1870年代,英国、法国借鸦片战争战胜的余威,在上海开辟租界,已经二十多年。在中国正式向外敞开大门的背景下,上海凭借卓越的地理位置,仅用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当时的上海滩,商贾林立,百业振兴。而茶叶正是西方从中国采购商品的大宗。在1870年代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超过了一亿两千万斤,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从上海出口的。

  在安徽和江苏做茶叶生意风生水起的谢正安,把目光投向了离靖江只有140公里远的上海。

  那时徽州在上海已经有一些茶商,主要卖的是屯溪绿茶。谢正安认为,如果他要进入上海,如果仅靠原来的屯溪绿茶,没法打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得独辟蹊径。

  于是,他在漕溪村冥思苦想,不断试验各种茶叶和工艺,终于有一天,他在当地茶叶的原有工艺基础之上,独创出来一种后来叫做“箔篮一罩”的新工艺,做出了一种此前从未存在过的全新绿茶。

  所谓“箔篮一罩”,主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复烘工序,使得茶叶的毫毛更明显地显现出来,制出来的茶叶白毫披身,呈现出一种象牙般的颜色,煞是好看。冲出来的茶,汤色透亮,香气清幽,味道鲜爽甘润,回味悠长。

  谢正安大喜过望,按照该茶叶出自黄山之麓,又白毫披身、芽尖似峰的特点,将其命名为“黄山毛峰”。

  此刻的谢正安并不知道,他单枪匹马创造了历史。

  光绪元年(1875年),谢正安携初制成功的黄山毛峰,在上海开设了“谢裕大茶庄”。

  由于该茶形制特别,色香味俱佳,很快就征服了上海租界的英国商人,被热销到全世界。其后,连远在俄国的茶商都慕名而来采购,谢正安又专门在辽宁营口开了分号,将黄山毛峰销往俄罗斯。

  当时的英国是世界霸主,英国人的消费风尚在全球都具有引导性,所以谢裕大的黄山毛峰,成为了当时国际市场热销的茶叶。而在中国内部,随着崇洋之风日盛,洋人喜欢的茶叶,也被国人接受为珍品,因此其销量也非常可观。

  当时,谢裕大的黄山毛峰是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出现了很多仿冒品。谢正安采用了每盒茶叶里都附带一张盖有独特“和”字印记的“信誉单”的方式来防伪,这有点类似现在我们看到的“合格证”。同时,他还不得不雇佣了三位上海著名的商业律师来维权。

  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谢裕大发展为徽州排名第一的大茶商,谢正安也积累了巨万家资,并给自己捐了个“诰封奉政大夫”的四品头衔,成为不折不扣的“红顶商人”。即便是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地仍然流传着很多谢家的财富故事。

  3

  巨富家族财富的传承,一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在时代大转折的时候,更是如此。

  谢正安活到73岁(按现在算法为72岁),于1910年去世,留下4子4女和一大堆的屋宇、店铺、股本、山林、田地和现金,还有最重要的,谢裕大茶庄的金字招牌。

  在去世之前,他立下遗嘱,分配了家产,并叮嘱儿孙:“力图上进,光大门闾”。

  但可惜,时代的变迁以及事业继承人的不争气,没有给他的后人留下“光大门闾”的机会。

  在谢正安去世的时候,中国茶外销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印度的大吉岭、阿萨姆和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的红茶,已经风行全球。欧美等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剧减,以外销为重要支柱的谢裕大茶,也随着一落千丈。

  而与此同时,在上海操持茶庄生意的谢家某公子,也染上了抽大烟、斗鸡走马的不良习气,所以上海的生意逐渐衰败。到1924年谢正安夫人去世时,家族最终分崩离析,谢裕大茶庄也终于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

  谢家的子孙分散在各地,各有自己的命运。混得比较好的是谢正安的长孙谢育华,他中过秀才,并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现东南大学)这样的现代学校求过学,当过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还做过几任县长。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行知”这个名字,还是谢育华给起的。(见陶行知《行知行》一文)

  在革命大潮中,谢家子弟有的加入国民党,有的加入共产党,其中包括参加新四军为国捐躯的烈士。

  而留在漕溪村务农制茶的后人,由于外失上海市场渠道,内又有种种变故,有的还能保持小康,有的却逐渐致贫,土改评定成分时,被评为了“贫农”。

  从巨富到巨贫,也就是相隔三十多年,经历了三代人而已。

  4

  不幸中的万幸是,虽然谢裕大茶庄的生意衰败了,但黄山毛峰的制作工艺却传承下来。

  民国时期,知名书画家黄宾虹尝到谢育华托人带来的茶,专程回信致谢,称:“品质甚好,确赛龙井,你祖上不愧为黄山毛峰第一家”,后来又专门为谢育华题写了“黄山毛峰第一家”的牌匾。

  黄宾虹给谢裕大题写的匾额

  除了谢家自己传承黄山毛峰茶艺之外,漕溪村乃至周边的村子、县域的人,也都慢慢学会了其做法,黄山毛峰遂成为当地一种主流的茶品种。

  1959年,在新中国第一届名茶评比中,黄山毛峰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后来历次重要的名茶评选,黄山毛峰从来没有掉出过中国十大名茶的行列。

  但在那时,茶叶基本上都是由公家的茶场专营。私人即便能做一点茶,一般也就是自己喝,最多加上送送亲朋好友,既没有产量,也没有渠道去市场上销售。

  谢家的后人,想起过往谢裕大的辉煌,只能叹息一声。

  谢裕大的招牌继续埋藏在尘埃里,等待着某一天被人重新发现和擦亮。

  转眼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后,对商业的种种限制开始松动。谢家人的心思,也开始活泛起来。

  某天,这个已经沉寂了几十年的家族开了一次大会,长辈们向小辈们详细介绍了黄山毛峰的起源和谢裕大茶庄的往事。

  其中有一个16岁的少年,是第一次如此详细地听到了自己家族的历史,不禁为之心潮澎湃,悠然神往,心中暗暗憧憬,什么时候,谢裕大能够重现昨日辉煌?

  这位名叫谢一平的中学生,暗暗把一个梦想埋在了心里。

  谢一平是谢正安第四个儿子的后人,属于谢正安的第5代孙。其父亲早年参加革命,是县委的一位基层干部。但谢一平本人很多时间是在乡下茶山里度过,从小就跟着采茶、制茶。

  1981年,19岁的谢一平高中毕业,进入歙县茶叶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品茶员,不久又专门到安徽省屯溪茶业学校(现安徽省黄山茶业学校)进修了两年,提升制茶水平。

  谢一平在茶叶公司很快成为了茶叶专家,但是他却主动要求调离备受尊敬的品茶岗(品茶员负责评定茶叶等级,对茶叶收购价有直接影响,因此是茶农万分尊敬的对象),而转到四处求人的销售岗,成为一名茶叶销售员。

  原本性格内向的谢一平,并不是喜欢干销售,而是他觉得,要实现重新光大谢裕大的梦想,他必须要具备销售的能力。

  从那以后,谢一平开始仿效当年的谢正安,走南闯北,结交各方人士,把茶叶卖往全国各地。

  1990年左右,随着国营茶叶公司的效益下滑,谢一平开始自己收茶、制茶。

  由于他是漕溪本地人,加上多年的茶叶公司品茶员身份,对当地哪片茶园出好茶了如指掌,与当地茶农的关系也不错,给出的价钱又好,很快就掌握了村里优质茶园的资源。

  当时谢一平手头现金不多,收购茶叶都是凭着村民对他的信任,先开收条,等茶叶卖掉再付钱给农民。由于他的信誉好,后来这些收条在村里甚至可以当成现金直接流通。

  到1993年,谢一平办茶厂的收入早已远远超过在茶叶公司的工资,于是他便“裸辞”下海,开始专营茶厂。

  5

  90年代初期的黄山毛峰,尚处于有名气,没名牌的阶段。人人都知道黄山毛峰好,但是却不知道哪家的好。市场上卖的黄山毛峰良莠不齐,甚至很多其他地方的杂牌子,都拿来充当黄山毛峰。而正宗的黄山毛峰,被“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伤害,也卖不起价钱。不管是茶客还是茶农,都深受其害。

  由于谢一平的收茶价格比别人高了很多,很快,当地好的茶叶纷纷流向谢一平的厂房。几年下来,谢一平把当地优质的茶园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了好茶,还需要好的制作工艺。这点难不倒谢一平,他们家本来就是祖传的手艺,而他本人又经过正规的学校培训和多年的从业熏陶,早就是制茶高手。

  谢一平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在当今的工业化时代,小规模的手工产茶,肯定是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必须建立高标准的规模化生产厂房。

  因此,谢一平投资了几百万,建立了现代化的茶叶保鲜库和生产流水线,使得茶叶的品质具有了普通作坊式生产所不具备的稳定性。

  谢裕大富溪生产基地/图源:谢裕大官网

  但是,尽管原材料供应和生产加工都控制了,最头痛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就是如何把茶叶的品牌打出去,把好的茶叶以合适的价钱卖出去。这就涉及到品牌化和营销能力了。

  谢一平首先想到的是重拾“谢裕大”的牌子,但是有同样想法的不是他一个。谢氏家族已经有其他人把谢裕大的牌子注册了,如果谢一平想要用,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证明他能够带领这个品牌重新光大才行。

  最开始,谢一平的茶厂主要是给人代工,虽然也有“漕溪”这个品牌,但是出了当地,到外地就无人知晓,于是只能作为别人的供应商,利用别人现成的渠道卖出去。

  好在他的茶叶品质极佳,所以很快就做成了几笔大生意,甚至把茶叶打入了北京市场——虽然是以别人的牌子。

  1999年,谢一平做的茶叶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当年,朱镕基总理率团访美,江泽民主席委托他给自己的老师顾毓琇先生带去一份礼物,其中就有谢一平茶厂出产的黄山毛峰。《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对这一历史场景如此记载:

  记者:朱总理,你带了江主席的什么信息给顾毓琇先生啊?

  朱镕基:我带了江主席送顾老的茶叶。

  记者:什么茶叶?

  朱镕基:黄山名茶。

  (见《朱镕基答记者问》,人民出版社,2009年)

  这一事件,给了谢一平极大鼓舞,也让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分量迅速提高。

  此后,谢一平积极为黄山毛峰申报原产地保护、安徽十大名茶等,同时继续坚持掌控优质源头茶园,做好工厂的标准化生产等,逐渐把漕溪茶厂做成了当地龙头企业。

  2005年,安徽商评选“十大历史徽商”,黄山毛峰创始人谢正安入选其中,谢一平作为谢氏家族代表,上台领牌并发言。

  显然,不管是从经营能力,企业实力还是名气来讲,谢一平已经成为谢氏家族的代表性人物。

  2006年,谢一平创建的漕溪茶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家族长辈的同意之下,“谢裕大”的品牌由谢一平及新组建的股份公司运营,从此公司旗下茶厂统一到了“谢裕大”这块历史招牌之下。

  2007年,谢裕大迎来了又一次高光时刻。那年俄罗斯举行了“中国年”活动,并举办了盛大的“中国国家展”。胡锦涛主席出席了开幕式,并给俄罗斯总统普京赠送了国礼——来自胡主席家乡的四款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黄山绿牡丹。其中的黄山毛峰,就是由谢裕大茶庄所提供的。

  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谢一平也把2007年定为公司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并专门设计了一款名为“国耀2007”的特级茶。

  2008年4月,谢一平大手笔设计的“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开馆。这是安徽省第一家专门的茶文化博物馆,很快成为黄山市徽州区的人气景点,尤其是爱茶之人到徽州的必游景点。

  目前,该博物馆已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每年接待几十万游客,给谢裕大的文化、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带来巨大的推动。

  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图源:谢裕大官网

  6

  如今,谢裕大公司是黄山毛峰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黄山毛峰茶国家实物样标准的制作单位,也成为国家级的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茶业最受消费者认可10强企业”、“全国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并于2014年登陆新三板,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茶业企业。

  可以说,谢裕大已经成了黄山毛峰当之无愧的代表性品牌。说起黄山毛峰,必说谢裕大;而说起谢裕大,也必让人想起黄山毛峰。

  而谢一平本人,也成为了首批中国制茶大师(绿茶类)、首批国家农业农村创业导师、杰出中华茶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传承人、并作为惟一茶行业代表入选“安徽改革开放40年风云人物”。

  从1875年到2022年,这个国家走过了147年;从谢正安到谢一平,这个家族走过了六代人。

  147年的时间里,黄山毛峰已经成为世间珍品,受到无数饮茶人的喜爱;而谢家的六代人,经过了沉沉浮浮,依然坚守着茶道与商道,在新的时代续写着百年的传奇。

  在中国企业界,我们常常听到企业家们谈起要创建百年公司,百年品牌,做百年老字号,谢裕大茶庄从兴起到衰落,再到重新崛起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好的研究样本。

  这个品牌和公司走过的历程,恰好印证了一位长者说过的话:一个人、一家公司或一个家族的命运,是由个人的奋斗和历史的进程两方面决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9 13:01 , Processed in 0.0936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