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49|回复: 0

路财主:中国降准的效果这么好,为什么美欧日却不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7 2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央妈叕降准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于那些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额外再多降0.25个百分点。

  根据央妈答记者问的说法,本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300亿元,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

  自2015年年初以来,中国的央妈已经连续15次调低准备金率,并通过这种方式,为金融体系释放了大量的长期资金,合理放水,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存款准备金的最初含义,顾名思义,就是金融机构用来应对储户取款的准备资金。假设中国只有你在开银行,大家都在你这里存款和贷款,张三在你这里存了100万,这个时候李四来贷款了,你能贷出去多少呢?

  如果准备金率是10%,你就能贷出去90万;

  如果准备金率是20%,你只能贷出去80万;

  ……

  另外的10万或20万,要留着应对张三的取款需求。

  问题在于,李四拿到了贷款,不管是支付货款还是人员工资,其他人从李四这里得到钱的话,他们绝大部分还是会存到你这个银行里来——假定准备金率是20%,那就意味着你贷出去的80万元又会回到银行变成储蓄。假定这80万由王五持有,那么王五的80万,只有64万元能再次被放贷出去,然后,这64万元又回来……就这么循环下去,本来社会上只有100万元的钱,在你的银行账户上显示出来却是:

  100+80+64+51.2+……=500万元。

  显然,准备金率非常影响一个社会整体信用松紧状况。100万元的基础货币,如果准备金率是20%,整个社会广义货币扩张极限就是500万元;如果是10%,整个广义货币的扩张极限就是1000万元。你说影响大不大?

  更重要的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作用这么大,还不需要额外增发基础货币,不涉及额外印钞的公平问题,几乎是最合理的放水方式。

  然而,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总听说中国的央妈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却几乎没有听说过美国、欧元区、日本或者英国的央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新闻……

  为啥西方各国的央妈,都这么傻?

  宁愿去搞什么千夫所指的“量化宽松”疯狂印钞,也不知道采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种高效的放水方式?

  其实,一个小小的准备金率,背后隐藏着西方与中国的央妈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根本差异。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中央银行制度(银行的银行)的国家。为了避免发生银行挤兑,早在18世纪,英格兰银行就规定,所有加入中央银行体系的商业银行(当然早期很多银行选择不加入,现在也有不加入的),必须准备一定量资金来应对储户的取款需求——这就是准备金率的起源。

  不过,美国才是世界上最早将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要求写入法律的国家。由于1893年和1907年美国都发生了严重的银行挤兑危机,所以1913年美联储成立时候的《联邦储备法》,就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全球主要国家的金融机构几乎全部遭到挤兑。各国普遍认识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重要性,凡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纷纷仿效英美等国的做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并授权中央银行按照货币政策的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以前的中央银行是不能随便规定利率的,利率是由市场根据对资金需求的紧缺程度而决定的。历史以来,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通过三个工具来实现:

  公开市场操作;

  准备金率调整;

  再贴现。

  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再贴现使用得最少。因为再贴现的使用条件,是银行因为缺少流动资金主动提出申请,用自己所持有的票据抵押申请央行给予资金,所以利率较高,带有惩罚性质。除非迫不得已,很少有银行主动找中央银行来做,因为这意味着你银行经营不谨慎、信用不好,名声传出去可不大好。

  公开市场操作则是最常使用的工具,包括回购、逆回购,乃至各种方式公开透明地在市场上购买资产。我曾经谈到美欧日英在2008年以来大量印钞,其印钞的方式全部都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大笔购入相应的债券,从而实现了货币扩张。

  准备金率呢,西方国家原来也经常使用,但1970年代以来,使用越来越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早期西方国家央行,是不给存款准备金付利息的(我们中国支付利息),相当于一笔钱白白地在央行放着,准备应对危机到来。你想啊,商业银行肯定很郁闷。所以在1980年代以前,很多银行所谓的金融创新,其实就是躲避准备金率规定,一些小型银行,其选择是干脆退出中央银行体系——1970年代末期,因为存款准备金率的问题,加入美联储系统的银行占总存款比例降低到了只有65%左右。

  为了应对商业银行不愿意承担准备金的利息损失,美联储曾经想改变这个政策,要给准备金支付利息,但没想到被国会否决了。既然如此,美联储就在1990年代将准备金率逐步降低降低又降低……

  1980年,美国通过了《货币控制法》,强调交易性存款的准备金率为12%,而每家机构最初的2500万美元存款资金的准备金率则为3%。1982年又规定,200万美元以下存款准备金可以豁免;到了1992年,又将交易性存款降低到10%,其他的全部变为0;2004年12月,美国最后一次规定存款准备金:

  最初700万美元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为0;700万至4760万美元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为3%;4760万美元以上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为10%,从那时起到现在,美联储再也没有调整过准备金率。

  欧洲、英国和日本对准备金率的要求都基本与美国类似,都是越降越低,一直低到象征性的存在。

  比方说欧央行的前身德国中央银行,1970年前后,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4.65%,和今天的中国差不多,但此后就开始一路下降。到了1993年,长期负债的准备金率就已经降到了2%,而活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也仅为5%。欧央行成立之后,多次协商准备金率。协调的最终结果是,2年以内的存款、债务证券及货币市场票据法定准备金率为2%,而长期的准备金率是0,即便是那个需要支付准备金的部分资金,还有10%的资金是豁免的;2000年又将豁免资金扩大到30%,然后就再也没有变过。

  日本央行在1957年才开始实施准备金率。最初规定存款超过200亿需要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率约为5%。197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降低准备金率。到1991年最后一次调整准备金率,规定200亿日元以上资金,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0.5%,其他存款为1.5%;小于200亿日元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0.25%和0.75%,可以说是聊胜于无。

  至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等国家,更是彻底取消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由银行自行决定存款准备金。

  理论上说,最高的准备金率,可以达到100%,这时候金融机构相当于储户的保管员,根本没有任何放贷的能力;最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设置为0,这意味着银行可以将手头所有的钱全部贷出去,一分钱也不留。

  现在可以回答了,西方国家的央妈为什么都这么傻,不知道降低准备金率?

  首先,因为是中央银行强行规定市场上的商业银行(国外的商业银行一般是私有的)按照比例缴纳存款准备金,而且这种规定对于商业银行本身的市场经营活动是有负面影响的,所以准备金率规定也被称为“最具权力色彩的央行货币政策”。既然,西方国家都号称央行是独立的,连政府都不是很关心,也不干涉市场主体的经营,所以准备金率规定在西方央行管理者眼中,本身就是介入市场太深,所以,能不用就不用。

  其次,关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倡议成立巴塞尔委员会进行监管,并且在1983年形成了对银行有广泛约束性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此后,这个协议不断更新,对商业银行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比方说,最新的《巴塞尔协议III》,对于银行扩张资产有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要求最低资本充足率达到8%,而银行的核心资本的充足率应为4%;而且规定了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和金融机构自身信息披露要求,这种管理比准备金率规定更有效。

  最后,西方国家经历二战之后长时间的经济发展之后,目前信用扩张和社会整体债务扩张进入到了稳定阶段,准备金率一降再降、降无可降,但广义货币量的增速却始终很慢(正因如此,2008年以来欧美日三大央行才大肆通过QE印钞),由此导致西方国家的货币乘数都相当低,强行规定一个准备金率,纯属多余。

  所以,西方国家的央妈并不是傻,而是它们的货币、债务和经济发展,到了某个阶段,不再需要准备金率这个货币政策工具而已。

  某种程度上说,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如果有可能的话,当然也想使用准备金率调整这种政策。但问题在于,它们的准备金率已经降无可降,但整个社会的信用扩张却依然难有起色。这个时候,还怎么调整准备金率?

  就像俄罗斯、印度、巴西、土耳其等新兴国家,其货币基准利率动辄能达到10%以上,随便降息一点儿,就能让整个社会的信用高速扩张;但像日本央行、欧央行和美联储,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大多数时间里,都维持着0利率甚至是负利率,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让它们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来扩张信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0年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在20%以上。但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整体信用和债务扩张到达稳定阶段(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很可能再也不会经历过去40年那样显著的经济增长),而且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全面执行最新的《巴塞尔协议》,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持续下降,最终可能降到和西方国家接近。到那个时候,中国也就不会再提什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09:37 , Processed in 0.2656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