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97|回复: 0

一棵青木:贫富分化,一代人就可以达到极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5 2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我在思考贫富分化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对传统的认知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

  人们常说贫富分化是由于财富一代代积累而成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在王朝末年形成巨大的足以颠覆社会的力量,用这个来解释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

  但我思考之后,发现好像不对。

  正确的事实,应该是贫富分化会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达到极致,然后固定不变。

  中国改革开放前几乎没有贫富差距,全国大锅饭,到如今也就区区40年,但实际上20年左右的时候贫富差距就已经达到了极点,然后几乎固定不动,到如今也没什么事,国力还蒸蒸日上。

  美国那边,一百年前贫富差距就很大了,这一百年过去,贫富差距不仅没有持续扩大,反而还缩小了不少。

  如果说中美两国是现代化国家,把原因解释为政府对贫富差距的打压,那我们就把观察的素材换成古代封建王朝,一个连贫富差距是啥都不知道的朝代。

  我前几天聊地主话题时列举过史料,给大家统计过明清时期的长工年薪,土地价格以及租金。

  以华北平原地区普通土地举例,一亩地在王朝初期和灾年售价2~3两,在王朝末年和丰年售价10两,租金率约为5%,一年0.5两。

  而长工的年收入约为一年5两左右,大概2年收入可以买一亩地。

  人人都说地主通过不断的土地兼并最终夺走了贫农的所有土地,只需要每年拿土地租金去买地就可以了。

  耕地年租率5%并不高,但只要时间足够长,效果就会很恐怖。

  假定一个只有100亩地的小地主把财产传给了儿子,假定儿子不知道灾年便宜买地,只会傻乎乎的每年固定买,那么儿子每年的租金可以再买5亩地。

  假定儿子没啥本事,也不是败家子,每年在外随便做点什么事,不求给家里积累财富,能养活自己就行。

  那么只需要20年,家族土地就会膨胀到200亩,这还是不考虑这20年利滚利的情况。

  40年,家族土地膨胀到400亩。

  60年,家族土地膨胀到800亩。

  80年,1600亩,100年,3200亩。

  区区100亩地的小地主,生几个中庸的继承人,100年后居然能拥有3200亩土地,成为一方大地主。

  再过100年,还能翻32倍,那就是10.24万亩。

  但实际上,良田千亩的大地主还见得到,良田万亩极其罕见,那都是能上县志的人。

  至于良田十万亩,除皇族之外,基本只有史书上才会出现这样的人物。

  曾经引发热议的四川超级大地主刘文彩,实际占有的也就一万亩土地而已。

  清朝持续268年,灭亡后民国又持续了37年,加起来接近300年。

  四川怎么就轮到刘文彩当大地主了?

  三百年前那群100亩地的小地主哪去了?刚才算的结果不是他们用200年就能每家良田十万亩以上吗?

  要是100亩地的小家族能持续把租金买地买个300年,占有的土地面积应该再翻32倍,达到320万亩。

  但事实上,建国前我们压根就没看到过这样的宇宙级地主,占一万亩地的刘文彩都能被当成超级地主对待。

  这个事实说明了一个情况,有清一代财富传承非常困难,根本没有几个地主能把财富传承下去。

  哪怕只要求财产继承人把自己养活就行,每年固定把租金拿去买耕地,如此简单的要求他们也做不到。

  要么三代,要么五代,必出败家子,崽卖爷田心不疼,把祖辈传下来的耕地变卖一空。

  因为这些人持续变卖耕地,才能把清朝的地价死死压在10两以下。

  要是所有人对耕地都只买不卖,那地价早就被炒上天了。

  清朝99.9%的地主,都随着时光彻底消散,后代坠落到了贫困阶级,并没有出现那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

  以超级大地主刘文彩为例,他虽然最顶峰时占有了万亩良田,但这些地其实并不是祖辈传下来的。

  刘文彩的父亲只有几十亩地,连地主都不算,最多算个富农,把这些地传给了刘文彩及其兄弟。

  1921年,刘文彩的弟弟升任川军旅长,刘文彩借此勾搭上四川军阀后代为敛财,对四川横征暴敛,各种巧取豪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暴富,成为了一方大富豪,大地主。

  刘文彩的万亩良田是一代人的时间里买出来的。

  事实上纵观明清历史,绝大多数大富豪的财产都是一代人打下来的,前三代还管得住,能守住家业稍微添点地,等富一代闭眼入土后那就完全失控了,短短时间里财富都会被挥霍一空。

  能传承百年乃至于两百年的家族,有,但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且后代绝无可能把所有租金都拿去买地,顶得住自己花销不卖地勉强维持祖辈耕地面积的,就已经算家教有方了。

  代代都努力攒钱的家族,哪怕初始资产只有100亩地,每年膨胀5%,那300年下来占地面积也达到320万亩之多。

  如果初始良田千亩,那300年之后应占地3200万亩,400年后应占地10亿亩。

  这样的地主家族,纵观整个中华文明史,我在史书上都没见过。

  中国全国耕地加起来好像总共就18亿亩把,你400年就买光了?

  事实上,这种燕子衔泥的模式根本积累不下土地,几乎所有的地主家族后代财富都是在不断缩水。

  富一代都不傻,都会把不准卖地写入族规,但就是会在某一代生出个败家子。

  这种特性导致了人类的贫富分化是有极限的,而且基本上一代人就能达到极限,后面很难持续扩大。

  解放初期统计地主土地的时候,发现全国接近2~3成土地都是族田、义田、学田等,也就是富一代免费送给家族的田,所有土地产出用来给本族人口抚养小孩,照顾老人,以及让子弟读书,事实上起到了基层社保基金的作用,只不过不照顾本族之外人口。

  这种族田不归任何人所有,还能稳定基层,起到给社会托底的作用,性质是半公半私。

  因此清乾隆二十二年制定律例,盗卖族田照“盗卖官田律治罪”。

  这种族田的数量并不多,很多就几百亩,一口气捐赠给家族千亩地的极其罕见,都是范仲淹级别的大人物才有钱这么做。

  这些族田大部分的产出也消耗在了本族人口上,极少数才会拿出来添置新地。

  但仅仅是因为产权不归属于所有人,没有任何人能卖这块地,随着时光的积累,占地面积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了清朝占地面积最大的地主。

  这些族田,实际上介于公私之间,虽只能为一族所用,但做的事基本上都是政府本应该承担的义务,为国家解决了很多问题。

  这是好的一方面。

  当然也有坏的一方面,因为这些族田总归是需要有人管理的,管理权通常都在族长手里。

  虽然产权不是族长的,虽然租金分配要受到族规的制约,但这个管理权还是很大。

  因此解放前的基层权力,稳稳的掌握在这些族长和族老的手里,他们说话在当地是一言九鼎,比法律还好使,他们的力量归根结底就来源于族田。

  同时,他们占据的耕地还是人类最本质的生产资料,和土地公有制相冲突,所以解放后全都没了。

  但他们曾经存在并留下的一些数据,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富豪要传承自己的财产的非常非常困难的,难到几乎不可能,后代一定会把他的财产慢慢缩水,倒霉生出败家子的还会直接崩塌,只有族田才能永固。

  贫富差距基本都是一代人打出来的,并不是靠租金积累出来的。

  那为什么王朝初期贫富差距没那么大,到了末期农民起义不断,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呢?

  我的看法,这确实是土地兼并的问题,但并不是代代积累财富导致的土地兼并,而是人口飞速膨胀带来的土地兼并。

  土地就那么多,不管给谁都只有那么多,产出的粮食是固定值,只能养活那么多人。

  结果人口膨胀了2倍,3倍乃至于5倍,这怎么养活?

  不管怎么协调,都一定会有很多人濒临饿死边缘。

  不想被饿死,就只能造反起义,没有任何办法。

  解放前,江西全省共有100万亩族田,但这是由6739个家族设立的,族田的平均值才不到每个家族200亩地。

  这是积累了整整一个清朝的族田规模。

  你说这是土地兼并没问题,但你要说这么点规模的土地兼并就导致农民活下去了,我觉得解释不通。

  但你要是说在土地承载极限的基础上花20年时间多生了50%的人口,所以导致50%的人口活不下去了,我觉得解释得通。

  人太多,粮食不够分,所以内乱。

  现代几乎所有国家都陷入了人口衰退的局面,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这个,但几乎所有王朝最后都是因为这个原因灭亡的。

  虽然人口情况不一样了,但人性是一样的,现代人和古人不会有本质区别。

  古代几乎所有的地主家族最后都亡于败家子之手,四川那么多地主传承了整整一个清朝,最后居然被刘文彩用一万亩地夺走了最大地主的称号。

  而这一万亩地,只是刘文彩用十几年的时间弄出来的。

  刘文彩确实巧取豪夺,确实勾结军阀赚带血的钱。

  但清朝那么多封建官僚,赚钱速度不比刘文彩低,巧取豪夺不比刘文彩差,留给后代的土地一点都不少,后来都没了。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存钱不如存人,贫富分化不会无穷扩大,所有中产都有跃升为富豪的可能,而富豪也很难传承过三代。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富豪基本都还活着。他们只要不停的经商,总有一天会踩雷完蛋,不金盆洗手赚的钱永远只是纸面的钱。

  如果上岸了,把财富传承给孩子,那最多三四代人,一定会冒出败家子挥霍一空。

  古代喜欢多生孩子,每代光男孩就生五六个,就这还是会遭遇败家子。

  现代社会很多富豪连男带女总共就1个孩子的比比皆是,这要能传承3代以上那简直就是做梦。

  富豪真想传承财富,我建议仿照族田,把自身财产转化成半公半私的性质,剥夺子女变卖祖田的处置权,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后代能长期处于中产的位置。

  如果想让后代持续富豪,那最终结局可能连中产都保不住。

  这种半公半私的性质究竟怎么体现出来,欧美的家族慈善基金是一种形式,但中国可能也有另外一种形式,现在没有,但等过几十年我觉得肯定会出现。

  中国还缺一个现象级败家子,改革后的富豪忧患意识还没那么强,人也都还活着,对后代还有约束力,但实际上他们的财产是早晚要被败光的。

  贫富分化,一代人就可以达到极限,从古至今几乎所有富豪家族的财产都是一代人赚到的,在此之前基本都是富农或小地主。

  因此可以判定,未来一定是中产的,富豪一代更比一代富这是不可能的,哪怕在古代那么简单的吃租买地都做不到,更别提现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09:38 , Processed in 0.6095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