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88|回复: 0

姚尧:上海何以至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5 18: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3月18日(周五)下班回家以来,我已经在上海的小区里被封了整整四个星期。封控之初,我的情绪是淡定的,甚至开玩笑说又放了个小长假。可是随着疫情数字的快速飙高和封控时间的无限延长,我的情绪亦不免有时会变得焦虑、烦躁和困惑起来。像我原本就是长期深居简出的宅男,连我都会觉得受不了,想来其他人就更加苦不堪言了。

  对于此次上海疫情,人们表达最多的情绪就是“失望”。原本,人们是对于上海寄予极高期待的。过去两年多来,每当兄弟省市爆发疫情时,人们在诟病其管理失当之余,常常不免会顺带一句:“如果是上海,肯定就不会管理成这样!”可是随着此次上海疫情爆发,人们无不摇头叹息:“上海也不过如此!”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兄弟省市的疫情大抵都管控住了,唯独上海的染病数字依然居于高位,这更是让人们指责上海:“连抄作业都不会!”于是,各种各样的阴谋论就应运而生了。

  对于阴谋论,我是不置可否的,因为我既无法证明,亦无法证伪,故而只能半信半疑。我以为,阴谋论之所以盛行,必定有其盛行的土壤。凡阴谋得以产生,通常都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聪明人,二是要有大利益。或者反过来说,当聪明人和大利益结合在一起时,迟早都会有阴谋。因此,对于经济繁荣的上海,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阴谋一直都会存在,阴谋论也一直都会存在。我们所需要探讨的,或许不只是有没有阴谋,而是阴谋,或者说广义的阴谋,何以能够持续发展,何以能够造成破坏。过去的上海,未必就没有人对它动过阴谋。只是这一次,为什么就会失控至此呢?

  1842年,清朝因鸦片战争战败而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第二条是清政府向英国开放五口通商。1843年,上海作为通商的五口之一正式开埠。1845年,英国在上海设立租界。随后,法国和美国亦相继在上海设立租界。由于清朝的腐朽和衰败,租界范围屡次扩张,且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区。从民族独立的角度来说,这固然是对于中国主权的严重侵害。可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带来的政治制度和契约精神,使上海得以相对免受封建政治和官僚资本的桎梏,这对于经济贸易的繁荣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既有政治制度的因素,又有地理位置的因素,更有文化传统的因素。所谓海派文化,原本就是江南士绅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相交融的产物。因此,上海的基因中原本就有华洋交融,亦中亦西的成分。上海固然不可能脱离中华文化,但亦不可能完全类同于内陆城市。好的时候,你会夸它“海纳百川”;坏的时候,你会骂它“假洋鬼子”。可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它就是这个样子。文化层面的东西,原本就是有利有弊,而不易改变的。你之所以会对上海“失望”,或许不是上海变了,而是时事的变迁导致上海展现在你面前的那个景象变了。今年一月中旬,那个将疫情防控精准到一间二十平米的奶茶店的上海,和今年三月中旬,那个坚称上海目前没有封城也不必封城的上海,原本就是同一个上海。他们的底层思维都是一样的,即不要因为行政管控而影响到了商业的繁荣和生活的精致。至于阴谋,如果说真有的话,那也是因为上海对于繁荣商业和精致生活的追求,才为阴谋的得逞提供了土壤。

  时至今日,人们都在指责上海在疫情爆发之初的傲慢自负。可实际上,傲慢自负与霸气自信原本就只有一线之隔,通常都是以结果论。你成功了,人家就会佩服你霸气自信;你失败了,人家就会批评你傲慢自负。无论自负还是自信,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由过去的成功经验和世人赞誉所逐步累积起来的。虽然早在疫情爆发之初,就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了上海疫情管控的漏洞疏失,预判将来会出大事,但主流舆论还是一面倒地夸赞上海。实事求是地说,由于过去两年的防控太成功了,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导致不但上海人自我感觉极其良好,上海以外的人也丝毫不吝溢美之词,以至于社会上竟然出现了一种“上海例外论”,即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故而可以采取与众不同的防控措施。其实,我们在金融市场上待久了的人都知道,当某种事物被追捧到不合逻辑的地步,却又只是简单地以“这次不一样”“这个不一样”为由来搪塞解释时,往往都是崩溃的前兆。为什么既定的防疫政策在兄弟省市就能顺利得到贯彻执行?为什么在上海就会有所谓的路线之争?这又何尝不是“上海例外论”的思想在作祟?

  我们说,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这句话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上海所有的成绩和光荣,都源自全体中国人的支持和建设;第二层涵义是,中国人所有的缺点和迷思,其实上海都有。如果不是拥有那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不是拥有那么多举世称赞的荣誉,上海不会觉得自己例外,别人也不会觉得上海是例外。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任何一个城市拥有上海这样的优势和荣誉,只怕也很难不觉得自己有那么一些与众不同。

  打仗,最怕的就是会打成添油战术,这是人所共知的。既然道理大家都懂,那么为什么还是有许多战争最终打成了添油战术呢?其原因就在于战略上对敌情的估计不足,战术上对经验的因循守旧,后勤上对管理的杂乱无章。此次疫情防控,上海可谓是三方面的错误都犯了。

  首先,是战略上对待奥密克戎的传播性估计不足;其次,是战术上拘泥于过去行之有效的精准防控。当精准防控已经被证明无效时,又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只是将“精准”的区域逐渐扩大,由封在小区扩大至划江而封。其结果是不但军心混乱,而且失信于民。既然决心封城,那就是放弃速胜论而意在持久战。既然是持久战,那么后勤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可是浦东既已决定3月28日起封城,却又在27日晚上放人出去抢购粮食,这不但使得之前十多天的封控成果付之东流,而且极大程度地加剧了民众之间的密切接触。原本说好浦东浦西各封四天,故而民众就只会准备四天,或者稍微多一点的粮食。之后不得不延长封控时间,那就必须提前统一筹划好对于被封控居民的粮食供给。在承平时期,市场化的运作有助于提高效率。在战争时期,则需要依靠计划的方式统筹安排。可惜上海狃于行之多年的市场化传统,直至现在,后勤依然是在依靠社区团购这种市场化的方式在运作。既然是市场化,那就是价高者得;既然是价高者得,那就会导致不公。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如果是承平时期,富人锦衣玉食,穷人饱暖无忧,那么贫富差距大也就算了。可现在防疫如同作战,再搞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局面,就必定会导致怨声四起而民心不稳。一旦民心不稳,则敌对势力必定会趁虚而入。原本没有阴谋的,这时候也会有阴谋了。

  《淮南子·原道训》上记载:“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也。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越王翳逃山穴,越人熏而出之,遂不得已。由此观之,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意思是说:善于游泳的人,会被水淹死;善于骑马的人,会落马摔死;这都是他们因为自身的爱好特长,却反而招致灾祸。因此,放纵情欲的人,没有不伤及自身的;争名夺利的人,没有不走投无路的。当初共工力大,头撞不周山,致使大地向南倾斜。与帝喾争夺帝位的结果,是被潜入水中,宗族被灭,后代死绝。越王翳当太子时,曾因不愿继位而躲进山洞,结果被越国人用火熏出,不得已而成为越王。由此看来,欲有所得,靠的是合乎时势,而不是人力争夺。欲有所治,靠的是合乎道义,而不是领导圣明。士处低位而不争高,所以安全而没有危险;水向下流而不争先,所以迅疾而不迟滞。

  2003年,上海确定其城市精神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八个字。2007年,总书记在主政上海时,又为其增添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八个字。前八个字,是上海固有的优点,是上海之所以成长为上海的内在动力。后八个字,是总书记对上海的期许,又或者看到了上海的有待改善之处。我们都知道,疫情终究会过去,而疫情过后的上海,依然还会是那个商业繁荣而生活精致的上海。只是希望下一次,上海再度面临艰难挑战时,能够吃一堑长一智,真正做到“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不至于让这次所遭受的苦头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2 00:1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