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37|回复: 0

时晨晨:残酷的悖论:只有炒房才能拯救楼市 才能拯救中国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3 21: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统计和感受背离,外贸就能能不能撑起今年的经济?

  疫情确实影响了外贸订单,不少企业外贸订单腰斩,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出口相当强劲。

  2、总体和结构背离:企业只想着活着,不想着发展。

  社融数据总体相当强劲,主要靠政府债券拉动,企业短期贷款增加,但是企业长期贷款下降,居民中长期贷款也上不来。

  3、悖论:只有炒房才能拯救房地产,才能拯救经济。

  如果按照“房住不炒”理念,普通人根本没法托起房地产市场,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储蓄。

  能够拖得起房地产市场的,还是那2%的有钱人。这部分人买房的目的只有一个:炒房。

  01

  统计和感受背离 外贸靠得住吗?

  1、疫情确实影响了外贸订单,不少外贸订单担忧国内物流中断,无法正常生产交货,于是就把订单转移到了东南亚其他制造业国家。

  所以,3月份,我们的外贸企业都在困惑,怎么外贸订单突然减少了一半?不仅没有新的订单,就连合作了七八年老客户的订单也没了。

  2、另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出口仍然两位数增长,并且连续7个季度正增长。

  海关公布贸易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出口5.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2.9%。

  统计数据向好的理由无外乎:外部需求好转、内部产业链韧性强,以及各种外贸合作增加等等。

  问题是,为啥有些企业感到订单腰斩了呢?

  2020年3月份,国外疫情大爆发之后,国际上的订单就全部转移到了国内,外卖订单一下子爆棚了。

  江浙一带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他们并不关心订单能不能持续,立马扩大产能。他们的想法是,先把钱赚了再说,哪怕以后这些机器当废铁卖,最后一起算账也不会亏。

  现在呢?一季度出口增速确实高达13.4%。但是,去年一季度出口增速多少?29.2%。

  也就是说,相对于去年数据来说,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速也腰斩了。

  由于我国外贸企业数量庞大,多大43.2万家,出口增速的腰斩,落到个体头上,就是订单腰斩。

  未来,随着国内外疫情差的消失,尤其是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制造业国家疫情的常态化,我们的外贸订单将回落至水平。

  因此那些产能增加的,以及新设的外贸企业,将体会到痛苦。

  一个问题是,出口转内销可以么?

  或者说,经济增长,能够从出口拉动,转为内需拉动么?

  02

  我之前给消费类企业做营销策划的时候,会从宏观的角度提一个概念: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

  坦白说,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因为,中国人一生只干两件事:

  第一、拼命的工作,为国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挣来的钱就拿来储蓄,然后这些储蓄被银行贷给开发商来建房子。

  第二、买房。

  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创业成功挣钱后,中彩票发横财后,还是炒股赚钱后,最后的统一行为就是:买房。

  只要跟房地产不相关的行业,基本上啥都搞不好。所以我们看到,做终端消费的企业,特别难,消费升级都是空谈。

  我们看一下,我国的储蓄率数据。

  从官方的统计口径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都在上升,从2000年的35.6%飙升至2008年的51.8%,增加了16.2个百分点。

  我们的国民储蓄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15%-20%。

  中国人挣钱不花,居民消费率自然就很低。

  2019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只有39%,相比之下,印度为60%、越南为68%。

  所以说,中国人只懂工作,不懂生活。

  前些年萌生的消费主义思潮,还没发展壮大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

  我们的储蓄率还有一个特质,国民储蓄率在2010年达到顶峰,2010年以后开始下滑,从51%下滑到不足45%。

  放在大背景中看,2008年四万亿大刺激之后,房地产突飞猛进,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居民,都把钱投到了房地产行业。

  我们的国民储蓄率逐步下降,换来了一座座钢筋水泥大厦。

  随着房价飙升,中国的净资产规模全球第一,甚至超过欧美国家总和。

  钱只有花了,才是自己的。商品只有消费了,才是自己的。除此之外,都是假象。

  关于净资产,有人给中西部城市提了一个建议:

  从现在开始,大家用1万元/平方的价格赶紧买房。一年以后,出台限购限售政策,并把房子指导价格提升10万/平米。

  这样一来,这个城市一年之内就超越了北上广深,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房地产的游戏还能玩下去么?我们从金融的角度,看一下当前房地产市场。

  03

  总体和结构背离:国进民退

  3月份,我国的社融总量、增量、增速均大超预期,总体数据非常好。

  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长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7万亿元,同比10.6%。

  但是,从结构上看,情况相当差。

  1、一季度经济增长,全靠地方政府投资拉动。

  2022年一季度,新增社融结构中,政府债券是绝对主力,超过50%。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政府债券增加1.6万亿,按照分项来看,几乎增加的都是地方政府专项债。

  这意味着什么?地方政府还在一己之力宽信用,一季度经济基本靠政府投资拉动的,比如基建等等。

  以往新增社会主力都是新增贷款,也就是靠企业投资来拉动,比如扩大生产等等。

  也就是说,3月份信用扩张的质量并不健康,社融全靠政府债券拉动。

  2、企业只想着活命,没想着发展。

  3月份,企业短期贷款从1.2万亿飙升至2.23万亿;与此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从4.47万亿下降至3.95万亿。

  再看长期贷款占比,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仅为54%,远低于2018年以来78%的平均值。

  企业短期贷款,目的就是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确保现金流不断,企业能够活下去就行。

  企业长期贷款,目的就是扩大生产,扩大产能,确保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现在,企业短期贷款增加,长期贷款下降,意味着企业只想活着,没想着发展。

  3、民众不买房了。

  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在2月罕见地出现了当月收缩,3月份继续同比少增的趋势,同比少增约2500亿元。

  这说明,居民真的不买房了。

  看房地产销售数据,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3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31.29万平方米,较2月环比上升22.53%,较去年3月同比下降47.33%,同比降幅较2月扩大20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32.44万平方米,较去年一季度同比下降36.22%。

  从季度增量的视角观察,票据融资,企业短期贷款、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这四项的同比增量是仅次于2020年5月的最高值,但是另一方面,居民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加总后的季度同比增量则几乎是201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从金融数据看,宏观经济仍然相当脆弱。

  04

  悖论:只有炒房才能拯救房地产!

  我们前面文章已经说过,当下全国各地都在放松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但是,房地产数据还如此差。

  一个关键问题是,大家是没能力买房子了,还是只是没有意愿买房子了?

  首先,我们的国民储蓄率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什么?

  银行仍然可以有足够的钱借给开发商,让他们继续盖房子。

  也就是说,只要有需求,房地产投资仍然没有任何问题,钱还多着呢。

  但是,我们的居民还有钱买房子么?或者说,我们居民中长期贷款还能再起来吗?

  我们细分解一下居民储蓄率,它有三个统计口径:

  1.居民储蓄增加额/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100%;

  2.居民储蓄增加额/GDP*100%;

  3.(国民总收入-消费总额+净转移收入)/GDP。

  我们上面那张图,用的词叫国民储蓄率,也就是说,它的储蓄包含居民端+企业端+政府端。

  如果剔除企业和政府端,只看居民端,也就是只看消费端的能力,又是什么情况呢?

  一个数据是,从26%下降至12%,另一个数据是,从10.59%下降至5.56%。

  两个数据都显示,居民储蓄已经腰斩了,民众兜里实在没钱了。

  考虑到结构问题,情况更差。

  银行存款数据显示,5%的储户占个人储蓄总额的40%,余下的60%又95%的人口贡献。

  再具体看招行的数据,1.9%的储户占据了招行82%的存款,平均存款236万元,其中超高净值储户平均存款为2775万元;高净值储户平均存款152万元)。

  另外,98%的低净值人均存款多少?1万元。

  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不是大家不愿意买房子了,是兜里实在没钱买房子了。

  从结构上看,98%的人已经耗光了存款,他们没有能力买房了;只有2%的高净值人群还有钱,但是这部分人早就拥有了不止一套房。

  于是悖论出现了:

  如果按照“房住不炒”理念,普通人根本没法托起房地产市场,因为他们没钱。

  能够拖得起房地产市场的,还是那2%的有钱人。这部分人买房的目的只有一个:炒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2:49 , Processed in 0.1563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