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46|回复: 0

鉴茶院:经济复苏,中国还有七张底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7 19: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能不能保住5.5%的经济增长率,是今年中国经济的全球猜想。

  毕竟在上海疫情后,半个长三角都处于哑火状态,等4月清零5月回过神来6月开始努力,半年都过去了。

  然而别担心兄弟,看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精准扶贫等大工程,你就知道我们真想保的东西,目前还没有保不住的。

  一个点的GDP增速,就是200万新增就业与1000万岗位稳定,必须不容有失。

  而且,我们还有七张底牌好打。

  第一,是房地产。

  虽然九次危机十次地产,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对经济和就业的稳定作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带动120多个产业的发展,占GDP的比重为14.5%,链条上有5000多万就业。

  从1998到2020,中国的房地产业了一个完整的库兹涅茨周期,上面也定调泡沫和杠杆挤差不多了。能拔脓就是好膏药,勿带有色眼镜看壶。

  在所有的刺激手段中,来劲最快的就是房地产,不要觉得它低级,日本的城市化93%以上,西欧是80%,中国才64%,还有能拉升的空间,给默克尔和马克龙,他想拉也找不到人买房啊。

  然而地产刺激并不意味着放开调控,房住不炒的基调是不会变的,大王早说了,这一轮地产,90%的开发商没机会,90%的城市也没机会。

  这一轮的地产靠3亿新市民拉动,所有的剧本在:

  《未来十年的脉络:3亿新市民与合格贷款人》

  第二,是基建。

  如果说货币刺激手段,最快最猛的是房产,那么财政刺激手段,力度最大的就是基建。

  2022年,中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65万亿,已经是历史第二高,而且央行还上缴了1万亿利润充实国库,加上往年结余,今年的实际赤字率将是历史新高的4%。

  合计8万亿左右砸下来,基建是要大干一场的。

  别看数字吓人,但能干的事其实不多,关键是现在材料人工都贵了,200块的小工都很难找。

  所以大规模的传统基建,修桥铺路是干不大动了,地方债利率再低,那也是要还钱的,产业基建,如修电站车站东数西算等会有机会,但受限原材料上涨,仍在博弈。

  大机会在能产生收益率的地下管廊、水利建设、防灾减灾设施等。

  国内的地下管廊和雨污分流早已饱受诟病,青岛下水道油纸包的荒唐谣言满地都是,中国城市的面子搞完了,是时候搞点里子了。

  同样,从1969年红旗渠竣工后,全国性的水利大会战就没有再开展了。

  教员那个年代,水利设施折合现在的GDP可达240万亿,趁刺激的时候大修水利设施,饭碗能端的更牢。

  基建看着没有技术含量,但全球能搞的国家也并不多,欧洲的多瑙河各搞一段修不了,非洲和东南亚等一众穷国,水泥都没有,修不起。

  第三,是城乡统筹。

  有人曾说,我们现在还这么稳定,是因为农村有地,几千万号人是有退路的,他们如果后路不稳,那就麻烦大了。

  那些没有户口在城市里打工和艰难度日的,在乡村还有二亩薄田可以养家糊口作为最后的底牌,这种经济结构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

  印度人卖了地进城,最后城没进,地也没了,美帝的那些灵活就业城里待不住乡下更去不了,最后变成了零元购。

  乡村振兴既然是后路战略又事关饭碗,那么我们要关注能带来利润而不是纯做公益的,众多的科目里我们看好中药很久了,尤其带种植的,上游药材不长个3倍,对不住这PPI时代。

  第四,是新产业。

  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各国的经济结构和特色基本已经定型了。

  美帝叫做金融霸权,日本叫做贸易起家,而中国呢?制造立国。

  中国的工业,从学苏联的156工程到今天,70多年来搞出了什么像样的东西呢?一只手数的过来,高端装备、新能源、半导体、生物药、大数据。

  产业增长才是经济的终极目标和动力,工业增加值在所有领域排第一,然而因为美帝加息、新冠干扰等种种客观原因造成了一路下跌,很多人并未意识到,稳增长,是只有增长打开了经济才能稳住,工业带动的就业、体量、稳定性远不是那灵活就业的领域所能比的。

  过去我们培养的工人基本是初中文化,所以要大兴地产和代工,但现在几十年教育下来,满地都是985、211和普通本科,过去那条简单粗暴的路,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全国产业第一城上海如今处于疫情当中,高景气和上海,都只能等春天来过。

  春天什么时候来说不准,但是不看好春天的但斌,已经被禁言了。

  第五,是降费减税。

  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就非常关注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地摊经济、房租减免、降费减税,每年都在1万亿以上的规模。

  困难的时候必须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粥插筷子不倒。

  对中小企业和疫情复苏板块当然是有利的,但长期看更有利于一体化的科技大巨头,举个简单例子,某龙头公司,供应链A-B-C-D-E,过去日子紧巴不能砍价,现在有了税费减免,可以多少每个环节压1%的利润出来,整体就多了5%的毛利。

  哪怕你是做盒饭的,因为有补贴打底,给大厂每份便宜1毛钱,他30万人一个月也多出百万净利。

  这当口能大规模搞降费减税,仍然只有中国别无分号,美帝的负债表早爆到了天上,拜登因为没钱,已经对美国富豪要下手了。

  第六,是促进出口。

  我们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你手里拿的人民币,相当一部分的抵押物都是美元,因为上海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影响,海外的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因此我们很多的低端产品的长期订单在被取消,而这种客户一丢再也回不来了。

  好在RMB还有贬值的空间,1亿多人是靠外贸吃饭的,这块必保无疑。

  这张牌,也就外汇储备充足、国防腰杆够硬的中国能打,别看东南亚制造业搞的如火如荼,他们根本没有抗系统风险能力,我们派条船到争议岛礁转两圈,越南就得外资流出,汇率歇菜。

  第七是发消费券。

  以上6个手段,都是增加了广义货币M2,老百姓手里的零花钱和活期存款,M0M1不会增加,那就不会去消费,很多人已经学会了预期你的预期,你越降费减税,人们越去存款。

  只有直接给M0里面充钱,发各种优惠券消费,刺激消费,把CPI拉上来。

  这牌全世界只有中美日欧能打,后三者已经发不动了,中国还没正经开始发呢。

  CPI上涨和普通人的薪酬收益正相关,所以物价是必然要上去的,在恰当的时间关注猪肉。

  以上,就只中国经济的七张底牌,看似都普通,但能干的玩家没有几个,大家都很难,就看谁能挺住了。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俾斯麦也说,对于一个大国,最妙的是“选择保留权”。

  2020年3月底,纽约发布了居家令开始封城,然后物价不振,消息四起,美股和经济都跌成了狗,然后一番痛苦博弈后暴力拉起,涨了什么,跌了什么,中间经历了什么,故事你都知道。

  2022年3月底,东方某大国某大市似乎正在经受同样的遭遇。

  你说,历史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螺旋式的上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2:56 , Processed in 0.6095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