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64|回复: 0

一棵青木:能影响未来房价的一些真实数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 11: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聊房价,但只放数据,让数字来说话。

  刚改革开放时,中国的人均住宅面积是5平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21年4月,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面积为39.8平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8.9平方。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对比下亚洲其他地方,香港的人均住宅面积是7.1平方,日本是15.8平方,韩国是19.8平方。

  再对比下欧洲的人均住宅面积,西班牙是25.8平方,英国是35.4平方,法国是35.2平方,德国是39.4平方,荷兰是40.82平方。

  不管你是不是觉得中国缺房,中国的住宅数量实际上都已经到了发达国家的天花板附近,更是暴打日韩等亚洲地区。

  即便人均住宅还有提升的空间,也真不多了。

  如今全球70多亿人,中国只有14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20%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9亿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9.8亿平方米。

  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呢?

  2021年,全球其他80%的人口合在一起,新开工面积是20亿平米,和中国一样多。

  中国以全球20%的人口,修了全球50%的房子,在人均住宅面积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基础上。

  根据黄奇帆说的数据,中国这20多年卖到老百姓手里的商品房共有300亿平米左右,其中60亿平米闲置。

  在房价平均每年上涨10%,20%的大牛市里,这些闲置的房屋无所谓,开发商卖不掉房子也无所谓,甚至都不算坏事,因为过几年可以卖的更多。

  所以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开发商都会把价格定的很高,卖不掉就慢慢卖,反正不管定多高的价格过几年都算是低价,总能卖得掉的,暂时卖不掉的就放着,拿来当资产做抵押贷款呗,无所谓的。

  但只要房价真的不涨,这种闲置就变成了库存,在经济规律的引导下不可能无期限的闲置。

  不涨,那就是跌,因为资金有成本,哪怕存银行理财都有收益。

  哪怕开发商不降价,从一手房源头控住销售,这放在老百姓手里的60亿平米闲置商品房忍受不了每年5%以上的失血决定出售,那都会给价格造成重大压力。

  这些房要是抛出来,接不住的。

  维持房价不涨不跌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现在全国各地陆续松绑,只是托住房价,力图实现软着陆而已。

  这种不涨就是跌的失血对维持整体房价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金融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截止2021年底,中国居民住房贷款余额为71.1万亿,按5.33%的利率粗算,每年付息3.8万亿元。

  这个数,接近中国每年GDP增量的40%,也就是中国每年新增GDP的一半都拿去给银行当房贷利息了。

  因为不少买得早的人已经还清房贷,所以中国住宅市场的总体市值为400万亿,这些人的房子自己住着,但实际上不涨也是亏。

  如果按这个400万亿去算,那就会算出一个很离谱的数值。

  所以暂时不算了,他们还是好好住着房子吧。

  现在中国房子的回报率极低,低的吓人。

  随便在网上截了个图,福州市阳光城,单价4.1万每平米。

  租金呢,不到40元/平/月。

  算一下,每平米每年租金不到480元,需要花4.1万元去买,租金回报率1.1%,这还只是账面租金,扣掉空置期之后回报更低。

  正常省会城市,租金回报率差不多也就是1.5%左右,靠租金刚好70年回本,和住宅土地使用年限一样长。

  这到底是是房价过高,还是房租过低?

  很多人说,中国房价暴涨是因为房子太少,供不应求。

  我的观点则恰恰相反。

  衡量房子多还是少,看的绝不是房价,而是房租。

  一个人在城市里生活是一定要有房子住的,所以租房是刚需,但买房并不是刚需。

  只有房租涨,才代表你这个城市的房子真的是供不应求。

  一套新房入市,不管是被人拿去自住还是被人拿去出租,都至少有一个家庭住进去了,那租房市场就会少一个买方或多一个卖方,这些都会压制房租的上涨。

  中国的房价乱的一塌糊涂,但几乎所有城市的房租都是平稳的,平稳的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平稳的房租,代表城市的新增人口恰好和城市规划局规划出来的住宅数量相匹配。

  新建的房子是绝对够用的,所以房租才会被压的那么死,让租金涨幅和工资增长相匹配。

  很多人说租售比无所谓,租金再低都不耽误买房赚钱,甚至还有什么所谓租售反着买,别墅靠大海的说法。

  短期来看,你怎么炒房价都无所谓,当年一文不值的郁金香还能被炒成天价呢,房子怎么也比一株郁金香更有价值吧。

  你把房子炒到50万一平都是有可能的,只要资金游戏更疯狂,没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可持续的。

  一套房子如果都没人愿意租,怎么可能有人愿意买?

  这套房子真那么好,真那么值钱,别人为什么不愿意每年花50万租这套房?

  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你不能一边说这套房子没什么居住价值,大家都不想住,所以租不上价,一边吹这套房子将来肯定会有大批有钱人想住,所以一定高价卖的掉。

  这不精神分裂嘛。

  一套房要是连使用价值都没有,谈什么投资价值呢。

  也别说什么不是自己的房没有安全感,老是要搬家,日韩大部分年轻人都租房,没人觉得搬家很麻烦。

  你直接下半年租金当押金,直接签五年八年乃至于十年的租约,买卖都破不了你的租赁,房东要赶自己走可以,先把双倍赔偿金给我。

  一年搬这么一次家,年收入能蹭蹭的涨。

  如果真住满了十年再搬家,你好好想一想,那些买房的人自己搬家是什么频率,有几个人能十年不搬家的?

  中国二线城市的房价有巨大差异,单价从一两万到三四万不等,但租售比都差不多。

  南京的房价明显超过武汉长沙,但租售比差距不大。

  这说明中国房价的泡沫化是按投机度来的,租售比依然是房价的锚。

  房价一两万的二线城市是通过大量住宅供应把房价给压下去的,但压低的首先是租金,然后才是房价。

  城市越发达,前景越好,租售比越低。

  南京1.5%租售比,你武汉发展前景差不多,所以也应该是1.5%租售比,差距可以有,但不应该过大。

  但你武汉明显房租很低,所以投机客按1.5%租售比反算后,得到了一个房价,这就导致武汉的房价明显低于南京。

  如果全国所有资金都涌入武汉,不管你武汉有多少房子都会被买成天价。

  为什么炒房客买到一定程度就不买了,去买合肥南京等城市?因为当武汉房价租售比跌到一定程度时,炒房客觉得其他城市更有“投资价值”。

  所以租售比这个数据是有用的,只不过不能和外国的数据比,而应该在中国内部进行横向对比。

  差不多的城市,互相对标的城市,如南京合肥武汉长沙等,房价可以差距很大,但租售比差距不会很大,发展速度快的城市略多一点,慢的略低一点,整体极其接近。

  所以房价要跌,到时候也是一起跌,不存在房价低的城市少跌,房价高的城市多跌这一说,直接按百分比进行下跌。

  如果互为对标城市,房价低的城市房租一定低,住宅供应量一定大,人均住房占有面积一定高。

  你只能说这样的城市居住舒适,幸福感高,但房价泡沫破裂时一样会跌的惨不忍睹,因为整体住宅持有量太高。

  现在中国所有的城市,我认为没有所谓的刚需。

  什么叫投机客,全款买房的人算投机客吗?一个人特有钱,买了5套房,但一分钱银行贷款都没背,算投机客吗?

  不算,大家默认的炒房投机客都是那种杠杆打满,无所不用其极,背负超高贷款,不自量力去买房的人,这些人无法承受房价的任何波动,房价略跌他们就爆仓。

  那请问,那些先背首付3倍贷款,然后连首付都掏空六个钱包拿出来甚至去借来的人,到底是刚需,还是投机客?

  房价真大跌,这样拉满杠杆的人输的丢盔弃甲,房子被法拍,自己几家人的积蓄化为乌有,大家能鼓掌说活该吗?

  欧美那些国家的房租回报率,账面数值一般都在6%以上,这才是正常的数据,中国早晚也会达到这一水平。

  以目前的房价,要达到这一租金回报率几乎不可能,要么租金涨4倍,要么房价腰斩再腰斩,无论哪一个都不可能。

  但怎么说呢,早晚会达到的,价格可以短期偏离价值,但不会永久偏离。

  价值从哪体现出来?

  深圳湾一号,豪宅中的豪宅,每平米价格达到三四十万元,被深圳市指导价后还报了30万单价呢。

  每平米30万元的单价很不接地气,但你再看中介给的信息表,深圳湾一号的物业费每平米每月4.5元。

  哎,这就很接地气了。

  你说深圳湾一号这到底算不算豪宅呢?

  从单价30万以上来看,肯定算,但从物业费来看,好像和中产的房子也没啥区别。

  你说哪一面才能体现出这套房真正的价值?

  这些年来,很多人买房就能赚钱,是借了房价持续暴涨的大势。

  同样的房子,你肯定卖不过开发商。

  开发商为了卖房子,准备了大量的广告费,准备了业务能力极强的销售专家,准备了富丽堂皇的售楼部大厅,还给你准备了大量的免费饮料和甜品。

  所以他们才能把房子卖到这个价。

  那你的,你为了卖房准备了什么?

  你给你的买房者准备了哪怕一杯开水和一把瓜子吗?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准备,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你应该对买房者和中介笑脸相迎,那开发商都卖不掉的东西,你凭什么敢说自己能用同样的价格卖掉呢?

  你要真那么厉害,不如开发商把销售工作都外包给你算了。

  在同样的背景下,同一套房,普通人能卖的价格一定比开发商低,而且要低得多,这一点毫无疑问。

  那些买房赚到钱的人不是因为自己有本事,而是命好碰到了风口,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但风口总会停的。

  坊间传闻,1993年1月,潘石屹以五斤桔子和一条烟的代价,看到了规划局的内部资料,当他发现海南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50平的时候大吃一惊,因为当时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米。

  他觉得风向不对,跑了,然后逃顶在了最高点。

  一年后,海南房价跌幅达到了85%,脚踝斩,当地的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烂尾房和天涯海角成为了当地的两大特色。

  那堆积如山的烂尾房,海南一直到2007年才处置完毕,花了整整14年的时候,还是借助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大势。

  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没有零几年那么快,那处置烂尾房的时间可能会拉长到三十年乃至于五十年。

  今天说这么多没啥意思,就是给你看看一些真实的数据,能影响未来房价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17:31 , Processed in 0.5158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