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182|回复: 2

山人点评: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引发的一些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 09: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为在昆明火车站“恐怖暴力事件”中逝去的生命与亡灵默哀与祈祷!!!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引发的一些反思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引发的一些反思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引发的一些反思

  对在公共场所针对无辜平民实施恐怖袭击的暴徒极其幕后操纵势力表示最严厉谴责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引发的一些反思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引发的一些反思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引发的一些反思

  事件发生后,今天一早大家通过微信转发有关遇到类似事件时的有关“防范”与“应对”知识,其中包括主流媒体如“新华视点”、“人民日报”,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为此,笔者特意百度搜索有关关键词,看到了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发了有关遇到恐怖袭击事件时公民应该如何“防范”与“应对”方面知识,印证了微信上传播的有关内容的真实性。笔者不妨在这里摘录部分内容:

  《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遇到恐袭怎么办?
  来源:中国网时间:2014年03月02日
  据中国网报道,为提高公民反恐防恐能力,公安部反恐怖局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曾组织专业力量编写印制《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该手册指导公民如何及时发现涉恐嫌疑迹象,在面对恐怖袭击时采取正确措施规避危险,掌握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互救知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
  其中包括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如何识别可疑车辆、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遇有匿名威胁爆炸或扬言爆炸怎么办等39个问题。
  另据@人民日报:【遇到恐怖袭击如何应对?】1.面对突发事件不要围观。2.如果正处在公共场所暴力事件当中无法逃避时,找大型遮蔽物遮掩自己及卧倒,对于爆炸和毒气事件可减少伤害。3.切勿激怒暴力事件实施者,更不要惊恐喊叫。4.尽量稳定情绪,观察现场情况,时机成熟时迅速撤走,远离现场。5.不要拿出手机拍照发微博。

  除了对人民日报的“五条应对举措”的第五条表示异议外,针对此次事件,我们不得不提出以下一些问题供我们进行反思,或许这正是我们从这次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中应该吸取的沉痛教训,也是我们有关部门亟待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为什么在2008年就组织专业力量编写印制的《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此前一直鲜为人知,直到这次严重事件发生以后大量的民众通过微信才知道有这么样的一个手册?有关职能部门与文宣部门此前干什么去了?是不是因为担心大肆宣传造成民众心理恐慌而导致这本《手册》“养在深闺人朱识”?如果是因为这种担心的话,那么笔者认为有关只能部门就是严重的“失职”与“渎职”!!!

  如果有人对笔者的质问提出异议的话,那么笔者提议不妨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一次全国性的“民调”:

  1、在昆明火车站恐怖暴力事件发生前,你知道中国政府曾组织专业力量编写印制过一本《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吗?

  2、在昆明火车站恐怖暴力事件发生前,你知道中国政府什么时候编写过一本叫《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

  3、在昆明火车站恐怖暴力事件发生前,你是否接触过《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

  4、在昆明火车站恐怖暴力事件发生前,你是否接受过有关部门或单位向你发放过《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这本册子?

  5、在昆明火车站恐怖暴力事件发生前,你是否接受过有关部门或单位向你宣传过《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这本册子?

  6、在昆明火车站恐怖暴力事件发生前,你是否详细了解或者《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这本册子的内容?

  笔者在此敢大胆预测,结果应该有90%的被调查对象的回答是“不”或者“没有”。如果结果真如笔者的预测,那么就只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政府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组织编写的这个《手册》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应景的“花瓶”罢了。如果没有这次严重的事件发生,只怕这本《手册》早就被人遗忘了。

  二、早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昆明就曾发生过严重的公共汽车爆炸事件,但是由于当时信息传播方式与工具比较落后,因而当时直到的人并不很多,但是最后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以至于在坊间流传着各种说法。由此可见,昆明是个恐怖袭击事件多发的城市,但知情的民众却并不多,这又是什么缘故造成的?

  三、对于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民众是否有知情权?也许有人出于各种考虑,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尽量人为控制消息传播范围,也许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信息控制”也必然伴生另外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民众对恐怖袭击的“麻痹意识”,以至于这次在困火车站遇到这种突发的事件时,根本不知如何应对而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难道这不值得那些刻意控制负面信息传播者的反思吗?

  四、政府应该在“恐怖袭击”这方面相信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与理性对待的成熟度。昆明事件发生以后可以发现,民众中不但没有出现恐慌情绪,相反所有的民众“同仇敌忾”一致谴责暴徒的凶残行径,微信里传播的是相互提醒、相互关爱的正面信息,彼此间传播的是正能量。由此可见,我们的民众在面对这样残暴的事件时心理的承受能力、行为上的理性成熟是值得信任与信赖的。相反,此前那些一味以为“控制信息传播”就可以“控制局面”的想法完全是一种想当然的片面认识。

  五、我们的“情治”机构与部门是否存在严重失职?如上述所言,最近几年,昆明已经发生过多起程度轻重不同的“恐怖暴力袭击事件”,而且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具有鲜明的特点,大多事件发生是在国内举办大型活动或者重要活动比如奥运会、世博会、两会开始之前或者期间,尤其是这次事件,人数如此众多的犯罪团伙从新疆远距离移动并集结在昆明,明目张胆的在火车站这样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实施暴力恐怖袭击犯罪活动,而我们的“情治部门”却毫无察觉,且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算不算我们“情治机构”的严重失职呢?

  此次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值得我们从政府到民间、从反恐职能部门到普通民众的一次深刻、全面的的反思与检讨。

  首先,必须将“反恐”问题在全社会整体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应当让全民认识到我国“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与长期性。

  其次,必须要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在反恐问题上也要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群防群反”,走“专业机构(部门)”与“群众”相结合的“反恐路线”,在“防恐”、“反恐”领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作用。

  为此,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与过分依靠“专业机构”、“专业部门”的“防恐”与“反恐”的思维方式,扭转“暴力恐怖袭击”逐渐呈现出来的蔓延趋势,改变“反恐领域”出现的不利局面。只有让广大民众提高对恐怖行为的认知能力、对恐怖分子的识别能力、对恐怖分子的盯防能力,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形成“全民防恐”、“全民反恐”的社会环境与气候,才能建立起“全民反恐”的长效机制,才能遏制住恐怖袭击活动蔓延的范围,才能将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频率降至最低水平。

  三、强化有关部门的责任与意识。除了要建立“情治部门”、“治安部门”、“专业反恐机构”的责任机制与问责制度外,还应强化文宣部门的宣传教育责任与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 10:17: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治部门是什么意思,港语,台语用法?   破除专门部门反恐,走群众路线是对的,必须的,光靠几个特警,特工而离开广大人民群众是不行的,要纠正,习大大群众路线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 16: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群防群反让恐怖分子无路可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06:01 , Processed in 0.2031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