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88|回复: 0

缓缓君:俄乌冲突的来龙去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0 18: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普京授权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战火爆发。

  就在俄军行动前的几小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在电视讲话中称,乌克兰“并不孤单”,获得了很多国家支持。

  一天之后,泽连斯基在25号的演讲中悲愤地表示,乌克兰在反击俄军方面没有获得西方“实质性的行动”,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美国)就在远处观望。

  泽连斯基还称,他不害怕保卫国家,也不害怕与俄罗斯展开谈判,包括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问题和“中立地位”问题,都可以谈。

  泽连斯基的这一表态,被相当一部分人解读为“求和”的信号。

  俄军起初确实势如破竹。

  战斗打响的14小时后,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就宣称,当天分配给俄武装部队的所有任务都顺利完成。

  24小时内,俄方称摧毁了83个乌克兰军事基础设施,并占领了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一处机场,还有大批乌克兰士兵放下武器丢弃阵地。

  美媒《新闻周刊》则在报道中援引匿了多名美方官员的话称,俄军的重点是包围乌克兰军队,摧毁他们或让他们投降。这些官员还预计,基辅或将在96小时内被占领。

  然而,之后几天的局势,并不符合外界最初的预计。

  尽管俄军从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对基辅发起了夹击,包括素来以作战凶悍著称的车臣都加入了战场,但在乌克兰人的顽强抵抗之下,至今仍未能攻克基辅。

  这也让一部分人对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产生了质疑。

  另一方面,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立陶宛等多国均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其中就包括“毒刺”级地对空导弹,反坦克武器、 各种小型武器和防护装备等等。

  即乌克兰军队的武器装备,有可能在后续得到相当程度的加强。

  那么,乌克兰有可能反过来驱逐俄军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几乎没有可能。

  俄军目前受挫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普京对俄军的武器使用和战斗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为的就是要极力避免误伤民用设施。

  乌克兰目前还可以抵抗俄军的进攻,也恰恰是利用了这一点。

  按照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的说法,乌克兰军队会故意躲在民用建筑里,然后等俄军通过后,再从背后对俄军进行伏击。

  卡德罗夫认为,普京对军队的限制导致现行的战术既缓慢又无效,他已经在公开呼吁要求普京让他们放开手脚自由战斗了。

  显然,普京目前还是有所顾虑。

  但如果后续的局势真的发展到对俄罗斯非常不利的境地,乌克兰各大城市真的有可能被战火摧毁。

  俄罗斯不是没有这种能力,普京也不是没有这种胆量。

  就在27号那天,普京已要求俄罗斯国防部将(核)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了。

  从目前来看,这更像是对欧美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一种回应,是在警告北约不要参与进来。

  但这场战争已经演变成了俄罗斯的国运之战。

  如果真的把俄罗斯逼急了,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开始谈判了。

  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大概率会处于一个边打边谈的状态。

  我个人非常期望这次的俄乌冲突最终能够以谈判的方式得到解决。

  因为一旦战事陷入到最坏情况,那是真的有可能发生人道主义灾难的,那样的话就太惨烈了,从情感上就很难让人接受;而从理性角度来看,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也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和安全。

  在我看来,俄乌双方斗而不破,才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一种局面。

  但普京出不出兵,并不是中国能决定的。

  未来谈判能不能成,也不是中国能决定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事情已经变成这样了,怎么去做应对。

  以下,本文将会从俄乌的历史渊源,冲突背后各方的利益诉求,以及对中国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

  02

  开战之前,普京曾发表过一篇万字演讲。

  在这次演讲中,普京称:“乌克兰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国。乌克兰是我们自己历史,自身文化,是我们精神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句话就把乌克兰包含进了俄罗斯自身的体系之内。

  因为普京认为,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概念从来就是虚构的,是前苏联“错误”地赋予了乌克兰一种国家地位感,让乌克兰在新成立的苏联国家内自治,还把大量的土地和俄罗斯人划到了乌克兰。

  而西方的观察人士则认为,普京的这一表态,并不是想参与到俄罗斯和乌克兰错综复杂历史的讨论,只是在为开战的合理性寻找借口(即通过否认“乌克兰拥有主权国家享有的权利”,来否认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在侵犯他国主权)。

  那么,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渊源?

  这就要从古罗斯人说起。

  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都被认为是东斯拉夫人。

  但他们其实是北欧日耳曼人和东斯拉夫人的混血后代。

  起初,东斯拉夫人生活在第聂伯河(流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沿岸和东欧平原一代。

  当时东斯拉夫人的社会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国家,部落之间也经常相互攻伐,战乱不断。

  公元8世纪至10世纪,东斯拉夫人的领地上出现了一群来自北欧的“罗斯人”(也有译作“诺斯人”的)。

  罗斯在乌拉尔语中,是北方的意思。

  所以“罗斯人”的称呼,其实是用方位来对他们的代称,即“北方人”。

  由于这群罗斯人主要从事从斯德哥尔摩到君士坦丁堡一线的贸易,所以斯拉夫人也把他们称为“瓦良格人”(“瓦良格”在斯拉夫语的原意为“商人”)。

  公元862年,居住在诺夫哥罗德(位于今俄罗斯西北部)的斯拉夫人又发生了内乱。

  动荡之下,他们主动邀请了一个名叫留里克的瓦良格人酋长前来维护秩序,留里克随后带领部众登上了诺夫哥罗德王公的宝座,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注:这里的“主动邀请”一说来自史料的记载,但我个人更怀疑,这是侵略者当上了统治者之后的自我美化)。

  公元879年,留里克去世,由于当时他自己的孩子还年幼,所以他把王公的位子托付了给了族亲奥列格(可能是他的姐夫或者妹夫,因为记载模糊,已经分不清了),以换取对他孩子的保护。

  奥列格继任王公后,一路向南,快速扩张,征服了大量斯拉夫人的部落,并于公元882年攻占了基辅城(即今天乌克兰首都基辅所在地)。

  同年,奥列格把首都迁往基辅。

  自此,罗斯人在斯拉夫人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罗斯国”——基辅罗斯公国(同时期的中国已经进入到唐朝末年阶段了)。

  这是一个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但统治者其实是北欧日耳曼人(罗斯人)的东欧君主制国家(注:提到北欧日耳曼人很多人会想到维京人,但定居在西欧的维京人大多来自丹麦和挪威,而向东欧平原扩张的罗斯人主要来自瑞典)。

  但由于斯拉夫人在人口上占据多数,所以这些原本是外来者的罗斯人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和被征服的东斯拉夫人融为了一体,成为了今天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共同的祖先。

  03

  基辅罗斯公国在弗拉基米尔一世执政期间进入了鼎盛时期。

  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一世成功迎娶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公主安娜,并于同年宣布东正教为国教,史称“罗斯受洗”(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东乌克兰都信奉东正教)。

  但自十一世纪中期开始,基辅罗斯就分裂成了诸多大大小小的公国,陷入封建割据状态。

  基辅罗斯作为统一国家的存在早已名存实亡。

  蒙古人的到来,则给了它最后一击。

  1240年,拔都(成吉思汗之孙)西征时攻克基辅,古罗斯人的时代正式落下了帷幕。

  蒙古人并没有对(从基辅罗斯分裂出来的)诸罗斯公国采取直接统治,而是给予了一定的自治权,让他们成为钦察汗国的藩属国(注:钦察汗国也被称为金帐汗国,是蒙古帝国的四大汉国之一。当年成吉思汗把领地一分为四,分给了自己的4个儿子,其中钦察汗国为长子术赤一脉的封地)。

  这其中,有一个叫莫斯科公国的小国,后来发展成为了在全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俄罗斯。

  在莫斯科公国早期的发展中,非常善于投机钻营。

  时任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一方面对内大肆敛财,另一方面向蒙古人大量输送金银和美女,并且还拜钦察汗国的大汗为父,以博取其信任。

  1327年,特维尔公国发动了反抗蒙古人的起义,伊凡一世主动请缨去平定叛乱,进一步获得了蒙古人的信任。

  1328年,伊凡一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全罗斯大公”的称号,并获得了在罗斯各公国征税的权限。

  此后,莫斯科公国不断以平叛为由,兼并邻国土地,并在为蒙古人征税的同时中饱私囊,这让莫斯科公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崛起。

  与此同时,钦察汗国却走向了没落,并一分为三。

  经过几代人的等待和蓄力,1480年,时任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大帐汗国(从钦察汗国分裂出来的三个汗国之一)获得独立。

  1547年,伊凡四世把“大公”称号正式升格为“沙皇”,并将国号改称为沙皇俄国(沙皇一词来自于拉丁语caesar的俄文翻译,相当于“凯撒”),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就此开启。

  而沿着莫斯科公国发迹史的这一支古罗斯人的后代,就成为了今天的俄罗斯人。

  回顾莫斯科公国的发迹史,期间确实有不少不堪的往事(欺压同胞、拜侵略者为父,借收税中饱私囊等等),但无论如何,俄罗斯人最终还是靠着自己的实力赶走了蒙古人,并获得了独立。

  相比之下,乌克兰人的历史,则是一部被征服的历史。

  蒙古人、日耳曼人、土耳其人都侵略过他们的土地,或长或短,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

  14世纪,蒙古人陷入内乱之时,立陶宛人和波兰人趁虚而入,占领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一带。

  1385年,立陶宛大公约盖拉迎娶了波兰女王雅德维加,两国成为共主联合体,于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也被纳入了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关于立陶宛的历史,可以阅读我之前的另一篇文章《立陶宛:和中国无冤无仇,为什么却死命反华?》)。

  波兰立陶宛大公国的鼎盛时期,国土面积一度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

  但名义上波兰和立陶宛依然是两个国家,其中波兰占据了今乌克兰的领土,立陶宛则占据了白俄罗斯。

  立陶宛对白俄罗斯的统治相对温和,波兰则对乌克兰采取了高压统治,乌克兰人不仅受到了波兰贵族的欺压,还被迫改信了天主教(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乌克兰西部大多信奉天主教)。

  至此,古罗斯人分化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脉络已大致清晰。

  俄罗斯人靠着自己的力量从蒙古人手里获得了独立,而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则长期被外来者所统治,使得他们的血缘、文化和习俗产生了差异。

  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古罗斯人的分化,是几大外来势力瓜分造成的结果。

  至于最初来自北欧的日耳曼统治者,只留了下了一个“罗斯”的名号,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今天我们提起罗斯,几乎都是把它视作是对东斯拉夫人的代称。

  04

  公元1648年,因为不满波兰人的高压统治(尤其是强迫乌克兰人改信天主教导致双方矛盾不断),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发动了起义,并在乌克兰建立了哥萨克酋长国,自称全乌克兰的统治者。

  但在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的几次较量之后,哥萨克酋长国损失惨重。

  1654年,在俄罗斯人的劝说之下,哥萨克酋长国归附沙皇俄国(建立宗主关系),以换取沙俄对他们的保护。

  同年,俄波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667年,以沙俄和波兰瓜分乌克兰告终。

  这也和乌克兰自己的作死操作有关。

  就在袖赫梅利尼茨基去世后,继承者希望能从沙俄手里获取独立地位,竟然决定和俄罗斯断交,然后跑去和波兰签署了条约。

  该条约确定了乌克兰作为波兰立陶宛联邦下的一个自治体,引起了俄罗斯人的愤怒。

  于是俄罗斯人和波兰人打着打着,干脆决定停战一起瓜分乌克兰。

  1667年,双方签订了《安德鲁索沃条约》,把乌克兰东部(左岸乌克兰)划给了沙俄,乌克兰西部(右岸乌克兰)划给波兰。

  自此,乌克兰东部纳入了俄国的统治。

  而乌克兰西部则于1772年-1795年在瓜分波兰时被俄罗斯收入囊中。

  从乌克兰破碎的、断层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东西两部分在历史(被不同的外来民族征服)、宗教(西部信奉天主教,东部信奉东正教)和政治倾向(西部反俄,东部亲俄)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天然就具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沙俄解体后,乌克兰再次分裂。

  东部成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西部则再次被波兰占领。

  直到二战爆发后,苏联再次把乌克兰东部和西部整合在一起,使其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并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这里还要特别补充的一点是,德国战败之后,波兰这个国家的领土被整体向西移动了。

  因为斯大林把波兰的一部分领土,划给了乌克兰,而原属于德国的一部分领土,则被划给了波兰以作为补偿。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又把克里米亚划给了乌克兰。

  所以普京说,乌克兰的领土是俄国/苏联一手塑造出来的,这确实没错。

  在历史上,乌克兰人别说是开疆拓土了,他们连站稳脚跟都没能做到。

  乌克兰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被不同外来民族征服的血泪史。

  但你说因此就否定乌克兰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否定他们作为主权国家的资格,我认为普京的观点也过于牵强了(我个人并不赞同)。

  这里顺带还想补充的一点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我并不同情乌克兰人。

  因为清朝时期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并进行烧杀抢掠的,恰恰就是以来自乌克兰的哥萨克人为主(受沙俄雇佣)。

  他们在历史上被欺负了几百年,是因为自身实力不济,但一旦他们有了机会,就会去欺负别人。

  就是这么回事。

  05

  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恩怨,还有两件事是不得不提的。

  一是前苏联统治时期的乌克兰大饥荒。

  要知道乌克兰是天然的重要产粮区,也被称为“欧洲粮仓”,却在上世纪30年代初发生了大饥荒。

  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哪怕是比较保守的学者也认为,大饥荒至少造成了200多万乌克兰人民的死亡。

  至于大饥荒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说法。

  一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是苏联高层制定的农业政策出现了严重错误,再加上各地官员谎报收成,以及基层官吏不顾百姓死活强制征粮,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这次惨剧。

  另一种观点则比较阴谋论了,他们认为大饥荒是斯大林故意酿造的,目的是对乌克兰人进行种族清洗。

  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前一种说法。

  不管怎样,大饥荒确实发生了,所以我完全能理解为什么一部分人乌克兰人会讨厌苏联及其继任者俄罗斯。

  但不可忽视的是,苏联也给乌克兰留一下了一大笔“遗产”。

  不仅是我上文提到的领土,还包括坚实的工业基础,覆盖全民的教育体系和强大军备力量。

  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的识字率达到了99.7%,留下了3000多家军工企业,300万受过良好训练的工人,留下了著名的黑海造船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还留下了70万苏联军队和大量坦克、飞机、潜艇,以及全球排名第三的核武器。

  这样的开局,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达到的高度。

  但乌克兰政府却把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烂。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政府听取了西方的建议,采取了“休克疗法”,结果他们的经济真的休克了,国家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寡头手里。

  这一点,俄罗斯也是一样。

  但是俄罗斯的寡头垄断现象到2000年普京上台打击寡头后有所改善,而乌克兰则一直持续到现在。

  很多人此前在嘲笑,为什么乌克兰人会选一个喜剧演员当总统,因为他们此前选来选去,不管选谁,都是寡头当政。

  无论是亲西方的,还是亲俄的,全是官商勾结的寡头。

  到了2019年,乌克兰老百姓干脆决定选一个喜剧演员来试试。

  至于苏联留下的那些遗产,在短短30年间就被变卖的差不多了。

  首先是核武器。

  早在1994年,乌克兰当局就在美俄两国的共同忽悠下,签署了《关于销毁乌克兰境内全部核武器的三方协议》,换来3.3亿美元的好处费(含补偿和经济援助,钱由美国出)和美俄两国会保护乌克兰的不靠谱承诺。

  再来是航母。

  乌里杨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原本是苏联研发的第一代核动力航母,因为才开工2年,干脆被乌克兰拆成了废旧钢材来卖。

  另一艘瓦格良号航母,完工了70%左右,则被卖给了中国,成为了今天的辽宁舰。

  到了2018年,黑海造船厂干脆就破产了。

  还有著名的安东诺夫航空公司,曾在上世纪80年代成功制造了全世界载重量最大的飞机安-225运输机,但自2016年以来,这家公司就没有生产过一架系列飞机,因为该公司已濒临破产。

  而专门生产火箭和太空技术的尤兹马什机械厂和克列缅楚克钢铁厂也同样都处于破产的边缘。

  等到前苏联的遗产都败光了,乌克兰还能卖啥?

  不知道。

  在我看来,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前景,也不具备独立威胁他国的能力。

  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要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

  主要原因很多公众号和分析人士都已经说了,是因为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

  这一点,普京本人在出兵前的演讲中也专门提到。

  1990年,苏联和美国讨论德国统一问题时,美国曾向苏联领导人承诺,北约的军事存在不会向东延伸一寸。

  但美国并没有遵守承诺。

  1996年,眼看北约东扩已成既定事实,时任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又对北约东扩画下了两条“红线”,其一是加盟国的军事设施不能威胁性地向俄罗斯本土推进,其二是波罗的海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国不应该被吸纳入北约。

  但美国依然没有理会:

  1999年,波兰、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加入北约;

  2004年,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2009年,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

  2017年,黑山;

  2020年,北马其顿。

  如今北约已对俄罗斯形成了包围之势,如果乌克兰再加入会怎样?

  普京的原话是:

  “战斧式巡航导弹到达莫斯科不到35分钟,从哈尔科夫地区发射弹道导弹需要7-8分钟,超音速打击需要4-5分钟。

  这就叫,直接把刀架在了喉咙上。”

  06

  有人可能会说,人家乌克兰是个主权国家,只要他们愿意,俄罗斯凭什么不让?

  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地缘政治的影响。

  在地缘政治的理论中,有这么一句话:

  “大国对于边境线上的潜在威胁十分敏感。”

  1962年为什么会发生古巴导弹危机?

  因为当时苏联想在古巴部署导弹(在此之前,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而古巴也愿意让苏联部署导弹?

  那美国是什么反应?

  美国宁可赌上打一场核大战的风险,也绝不能接受。

  这就是地缘政治上的考量(当年中国出兵支援朝鲜也是类似的道理)。

  如果你能理解美国当初的决定,自然也就能理解普京为什么会出兵。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现在?

  毕竟北约目前并没有决定接受乌克兰的加入。

  所以,如果仅仅是为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考虑,现在并非是一个逼不得已的时机。

  这背后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诸葛亮北伐。

  从关羽大意失荆州到刘备在夷陵战败,蜀国不仅损失了大量精锐,其实控面积和人口也成为了三国中最弱的那一方。

  根据《后汉书·郡国志》中的数据,魏国下辖838城,官方编户数443万,吴国下辖218城,官方编户230万,而蜀国下辖125城,官方编户94万。

  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执意北伐?

  真是只是出于“光复汉室”的理想吗?

  我认为还有现实方面的考虑——时间不在蜀国这一边。

  魏国不仅占有更多的城市和人口,还占据了当时中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而且还占了产马区,而战马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时间拖得越长,双方在军事、经济、文化和人才水平上的差距就越大。

  所以,站在诸葛亮的角度考虑,守着现有的一亩三分地,就相当于是在坐以待毙,而北伐可以给局势带来一些变数,或许能为蜀国找到一条出路。

  类似的,普京也面临同样的难题——时间不在俄罗斯这一边。

  俄罗斯虽然在军事上依然处于全球的第一梯队,但经济已经落后太多。

  2020年,俄罗斯的GDP与中国的广东省相当。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错过了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风口,错过了5G、芯片等高端产业,他们的经济模式至今仍停留在军工和能源出口。

  未来俄罗斯的出路在哪?

  而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俄罗斯要维持现有的军事力量,都已经相当吃力。

  而比捉襟见肘更可怕的事是,你和竞争对手的差距正在不断加大,而且看不到希望在哪。

  与此如此,还不如趁现在尚有实力时,放手一搏。

  以上就是我对普京心态的一种推测。

  换言之,在我看来,普京的此次出兵,是他个人动用全部政治力量进行的一次豪赌。

  他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应该是:乌克兰军队被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力量所震慑,放弃抵抗,让俄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基辅,然后扶持一个亲俄的政权上台,并且让乌克兰新政权承认以下几点:

  1.承诺“永久中立”地位和去军事化;

  2.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

  3.承认顿巴斯地区的那两个共和国独立。

  或许普京还会有更多的目标,但以上这3点,应该是他此次出兵必须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至于西方国家的制裁和舆论的围攻,这本身就是预料之中的事。

  只要能够实现他的基本目标,这些代价对普京而言并非不可承受(本质上就是用经济代价去换取俄罗斯的战略安全)。

  但泽连斯基并没有让普京如愿。

  甚至可以说,泽连斯基的表现,出乎了全世界的意料。

  07

  根据美联社的报道,泽连斯基向美国求助后,拜登政府曾建议他离开基辅,并承诺会在他撤离过程中提供援助。

  但泽连斯基以 “战斗就在这里,我需要的是弹药,而不是搭车”拒绝了美国的提议。

  就这一点来说,泽连斯基确实表现出了国家领导人应有的责任和勇气(当然,俄罗斯曾放出消息称,泽连斯基早就跑路了,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

  在缺乏西方世界实质性援助的情况下,泽连斯基向民间发放了上万支枪支,甚至还释放了囚犯,只要他们愿意上战场。

  泽连斯基的这一系列操作,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希望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民间力量来拖垮俄军。

  很明显,他也是在赌国运。

  所以,普京遇上泽连斯基,在我看来就是赌徒遇上了赌徒。

  而且泽连斯基还非常善于做舆论动员,持续不断地在社交媒体发步推特,发布视频,其中有乌克兰军队伏击俄罗斯坦克,以及俘虏俄军士兵的内容,也有俄军摧毁乌克兰街道和建筑的视频。

  这既引发了西方民众的强烈关注,也给了乌克兰人以抗击俄军的信心。

  至少从目前来说,他的策略是相当成功的。

  乌克兰军队没有轻易被俄罗斯击溃,泽连斯基确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而随着俄军的受阻,西方各国也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就拿德国来说,泽连斯基一开始向他求助时,德国给了他5000顶钢盔,而随着战事的胶着,德国已同意向乌克兰提供500枚导弹和1000枚反坦克武器。

  除此之外,美国、荷兰、比利时、立陶宛等国都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那么,未来的局势会变得对乌克兰更有利吗?

  我的观点是恰恰相反——乌克兰的局势正变得越来越危险。

  正如文章开头说的,俄军目前进展缓慢,是因为普京还在收着打。

  毕竟普京的目的不是摧毁乌克兰,而是希望能在乌克兰建议一个亲俄的政府,然后把它作为俄罗斯自身战略的一个缓冲区;

  除此之外,普京还要考虑道义成本。

  所以从现在乌克兰流出的一些视频可以看出,俄军的装甲车和乌克兰的民用车辆有时候会同时出境。

  但如果俄军真的受到严重的挫败,这对俄罗斯和普京而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俄罗斯在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和道义成本之后,却一无所获。

  这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输掉了国运。

  而对于普京本人而言,战事的失利将会严重影响他的个人声望,不排除会在舆论和政敌的施压下下台(现在俄罗斯国内已经有一些反战示威了)。

  所以无论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来说,还是普京的个人得失来讲,这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

  那么,你觉得普京会眼睁睁看着这样的结果发生吗?

  可能在一些理性的人看来,这总比生灵涂炭要好。

  但问题是,普京是一个政治强人。

  而政治强人所做的决定,从来就不能仅仅用凭理性来预判。

  所以我个人的判断是,在最坏最坏的情况下,普京会放开手脚用重火力武器对躲在民用建筑里乌克兰军进行轰炸,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乌克兰的各大城市,将会被战火摧毁。

  我非常非常不希望事态演变成这样。

  但可惜的是,欧美已决定向乌克兰提供各种武器。

  这种行为会给泽连斯基以虚假的信心,毫无疑问是在把乌克兰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所以,我还是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能够通过谈判来解决这次的冲突。

  无论是普京也好,还是泽连斯基也好,大家各退一步,来结束战争(比如普京放弃承认顿巴斯地区的独立,泽连斯基承诺中立等等)。

  但从理性角度来讲,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更拿不到。

  所以现阶段我认为很难谈出什么结果,除非事态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08

  最后再来说说对中国的影响。

  在我看来,对中国最有利的局面是俄乌斗而不破。

  这一方面可以牵制美国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又不至于把中国拉下水。

  就在俄罗斯出兵的当天,多名外媒记者反复追问,中国是否把俄罗斯的行为视为“侵略”,以及中方持什么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反复表示:

  “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也都应当得到共同维护,这是中方一贯秉持的原则,也是各国都应该坚持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乌克兰问题有其复杂和特殊的历史经纬,理解俄方在安全问题上的合理关切。中方主张应彻底摒弃冷战思维,通过对话谈判,最终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我们希望有关当事方保持冷静和理性,致力于根据《联合国宪章原则》,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有关问题。中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欢迎并鼓励一切致力于推动外交解决的努力。”

  看起来是车轱辘话在反复的讲,但我认为这确实是中国政府的真心话。

  中国根本就不希望两边打起来。

  一来是,中国有联合俄罗斯以对抗美国的外交需要,但中国也希望尽可能和欧洲国家搞好关系。

  但战斗一旦打响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及欧美的关系就破裂了,这个时候中国哪怕相当和事佬,也会被认为没有站在他们这一边。

  这让中国背负上了额外的外交成本。

  二来是,俄乌战事打响之后,将会彻底改变欧洲人的心态,并最终让美国受益。

  过去绝大多数欧洲人都认为,战争和他们的生活无关。

  但这次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必然导致欧洲人对自身安全的认知发生变化(根据现有的一些西方民调报告,已经体现了这一点)。

  一部分有能力的精英、富豪和他们持有的资本,就会寻求一个更加安全的场所。

  而远离欧亚大陆的美国,自然会成为最受关注的目的地。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数次动乱发生后,都有大量人才和资本流向美国。

  三来是,各国还有有一种右翼势力趁着局势发生动荡而想要搞事。

  比如韩国总统候选人尹锡悦就表示,如果自己当选总统,将会在本国境内追加一套“萨德”系统。

  而安倍则在27号做客富士电视台节目时称,在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日本应当以北约五国为榜样,去讨论在日本领土部署美国的核武器。

  这些提议如果真的得到落实,将会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发现了没?

  这场远在东欧的战争,中国人并非只是看客,而是切切实实的利益相关者。

  所以,还是希望俄乌双方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只是,在西方不断拱火的情况下,志得意满的泽连斯基真的意识到乌克兰人民头顶上的危机了吗?

  而作为政治强人的普京,又是否愿意往后退一步和乌克兰达成相互的妥协呢?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我个人并不乐观。

  但依然还是期望和平尽早到来。

  这既是为了乌克兰人民,也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最后,希望这场战争不会成为一个动荡时代的开始。

  希望未来的若干年后,我们在回想起这场战争时,不会心痛地想到:

  原来时代在那一刻发生了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4 10:41 , Processed in 0.1563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