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68|回复: 0

北风:两会确定今年目标,比增长5.5%更重要的是这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6 19: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今天开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宣布了今年的许多目标。

  关于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长期跟读我的朋友你就会发现,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至少五篇经济文里,我都预测今年经济增长是5.5%以上或者左右。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无论是国际机构,还是国内专家,有很多“今年经济很难保5”的声音,大家也对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比较弱,我一直强调今年经济增长会在5.5%以上,许多朋友认为是“打鸡血”和“嘴炮”。

  今天两会上,我更关注的不是5.5%的增长目标,而是其他“具体任务”,确保这一指标“不是嘴炮”,而是【理性务实】的。

  壹,针对5.5%的增长目标,市场情绪还有争议!

  今天总理公布5.5%的经济增长目标之后,网络上解读的声音比较嘈杂。

  在今天公布经济目标之前,市场上一直有两股比较大的声音。

  第一股声音,是希望政府“直面保5”艰难的事实,多做社会托底的准备,这一类人群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都缺乏信心。

  第二股声音,希望政府重视当下全民“预期极度悲观”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希望政府提出6%以上或者左右的目标来提振全民的“经济信心”。

  最终国家公布5.5%的经济目标,还是偏稳健,目前透露的意愿也是“用常规政策努努力,够一够”去实现这一目标。

  这一“稳健平衡”的态度虽然符合我去年12月以来的经济预判,但是对于持有以上两种“观点的声音”来说,都是“不够”,甚至“不满意”的。

  许多人惊讶,国际环境这么困难,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越来越难把握,怎么还会有人提出6%的增长目标?那不是画大饼么?

  这些支持政府“6%经济增长”目标的人,并不是预判了新基建,“超前基建投资”,“新能源”等全新风口。

  他们希望看到“6%增长目标”,是希望看到“政府加大放水力度”的确定信号。

  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释放了“货币转向宽松”的信号之后,将近三个月,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看到“放水养鱼”的具体举措。

  就我在诸多三四线城市的调研来看,前两个月除了“二手房房贷”比去年下半年明显严格的政策有放松之外,没有看到其他货币利好的成效。

  从政府的报告来看,我们有信心用常规经济政策来实现5.5%的发展目标。

  总理强调了5.5%是高基数下的中高速增长,大家感受不太深。

  我们2012年GDP达到114.4万亿人民币,增量超过13万亿人民币,这是增长8.1%的情况下实现的。

  今年在114万亿的基础上增长只定了5.5%的目标,算上价格因素,增量很可能在10万亿以上。

  再加上今年一季度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依旧增长的“强势状态”,今年对美元可能还是升值,那么我们今年经济增量用美元算很可能超过2亿美元。

  也就是说,哪怕只是5.5%的增长,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量,也超过韩国这样全球前十的经济体。

  每年的经济增量超过一个全球前十的“国家体量”,这样的目标,“没压力是不可能”的。

  贰,比增长5.5%更重要的几大指标

  因为5.5%的增长目标早在我三个月前的经济文预判里,因此在大家都关注经济增长指标时,我更关注其他几个数据。

  第一是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这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指标”。

  在正常年份,CPI达到3%已经是较高的通胀了,不过结合去年因为疫情因素,CPI不到1%的低基数,今年3%是正常区间。

  但是这一目标“太正常”了!

  美国已经连续多月通胀超过7%,因此美国在3月宣布加息后,希望将通胀向全球传递。

  今年从全球各国的预判来看,高通胀都难以避免。我们在全国会议上承诺3%的物价涨幅,就是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绝对不会接盘“美国通胀”。

  价格指数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解答我前文给大家的一个“疑惑”,那就是去年增长8.1,为什么经济增量超过13万亿。

  今年在114万亿基础上增长5.5%,不就应该增量6万亿人民币么?何来增长10万亿的预判?

  那是因为国家目标的5.5%是不受价格因素影响的实际增速,但是最终呈现的数值,一定是包含“价格上涨”之后的实际增速。

  2021年,实际增速是8.1%,居民价格指数CPI上涨0.9%,生产价格指数PPI上涨8.1%,最终名义增速超过12.5%。

  GDP测算中,价格指数的测算公式较为复杂,我在以前的经济文里推荐过(CPI+PPI)/2的简易算法。

  因为2021年CPI是0.9%,PPI是8.1%,最终名义GDP就比实际增速高了4.5%左右。

  今年CPI增长控制目标是3%,去年PPI大涨是因为原油,大宗金属,农产品等去年增长太猛。

  按照正常规律,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去年PPI高增长基数下,今年PPI会相对温和才对。

  可是俄乌战争推高了原油和大宗金属的价格,今年PPI还可能是=暴涨的行情。

  去年我国生产价格指数PPI多个月超过10%,CPI低于1%,这其中巨大的剪刀差,让制造业中下游企业生存十分困难。

  今年预期CPI涨到3%,就代表PPI的增长能够传导到终端消费,对制造业杀伤最大的剪刀差能够显著收窄。

  可是剪刀差收窄,不代表价格因素对GDP增长的影响变小。

  我预判今年CPI在2.5%~3%,PPI在5%~6%之间,剪刀差确实缩小到3%左右了,可是对全年GDP的影响依旧在4%左右。

  这就意味着我的经济判断是今年实际增长5.5%以上,但名义增长在9.5%左右。【欢迎大家收藏和分享更多群,年底封神或打脸取关】

  许多人疑惑,你计算GDP名义增长9.5%左右有什么意义?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大家忽略的事实。

  就是从2012年经济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之后,大家习惯了经济增长逐步降低,去年的8.1%,只是因为前年只有2.2%,两年平均增速只有5.1%。

  今年的5.5%对比前两年平均增速,已经扭转了年年下跌的趋势,实现了“龙抬头”。

  另一个惊人的数据是,我国从2012~2016年,每年的GDP价格因素影响都没超过2.5%。

  尽管2012~2016年,GDP实际增速在7%~8%,但是名义增速最高勉强破10,有几年在7%~8%徘徊。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今年的经济增长很难,也很鼓舞。因为我们经常说过去二十年的经济“辉煌”难以回来,但实际上,今年的名义增速不是“递减”,而是重新超过过去十年的5~6个年份。

  因为名义增速在9.5%左右,因此我预判今年的GDP台阶不是120万亿人民币,而是增量超过10万亿,总量超过125万亿的历史台阶。

  今年一季度美元兑人民币从6.35升值到6.3,根据历史规律,我国每年的汇率是四季度升值厉害,称为“翘尾效应”。

  一季度就有这样的涨幅,全年平均汇率有可能涨到6.25,这样我国的GDP经过换算,将全球历史性的实现超过20万亿美元。

  当然,人民币平均汇率,和美元换算GDP20万亿美元,受影响的不可控因素太多,这是我的一个愿景,不像前面增长9.5%,125万亿这两个数据这么打包票,大家可以收藏,年底来验证!

  叁,军费增长时隔多年再破7的意义

  在今天公布的许多数据里,我国军费增长在2019年以来,增速重新超过7%,达到7.1%。

  这一增速,对比GDP很艰难才能实现的5.5%目标,有很多公知与恨国党直接炸了。

  今天外媒的反应还没有第一时间传回来,但可以想象,“中国军事扩张”,“中国威胁论”一定会随着7.1%的军费增长成为各国头条。

  在国内公知与恨国党的话术里,最强的一种,是占据“悲天悯人的道德制高点”。

  他们会说:一个主张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军费为什么不能转而投入到更急迫的医疗,教育,养老,妇女权益保障等领域?

  将军费增长与“民生资金紧张”尖锐对立是这些恨国党与公知的惯常套路。

  另一套就是“俄乌冲突对我国政府有促动作用,增加军费是为了发动战争”,这种观点是为了给西方舆论递刀子。

  我国军费今年增长7.1%之后,也只有1.45万亿人民币,许多人说达到了GDP的1.25%,我说这些“专家”的数学是美国老师教的。

  1.45万亿人民币,绝对低于我国今年GDP的1.2%,这几乎不是“大体量国家”的军费占比。

  美国,日本以及美国所要求的北约盟国,他们的军费占比都要超过GDP的2%以上,美国的军费常年接近GDP的4%。

  我国在扩充核武器,扩充军备上,被认为“最鹰”的老胡,他的观点也只敢建议我国军费逐步提高到2%,接近美国军费的一半,才能获得“战略平和与安全发展空间”。

  算上美国调动的北约军事资源,2%真的只能勉强求生,何况现在的占比只有1.2%,涨到2%还需要多年空间。

  当然,我只能解读成“或许为了未来几年的某一年突然暴增很多,留足空间”。

  有人将我国军费增长经过多部门,多层级测算评估协商之后的7.1%,和刚刚发生的俄乌冲突联系起来,说我国是看到了“安全威胁,急切打仗”。

  这样的鼓吹,和我一直宣扬的我们还有一个“较强的国际吸引外资周期”的观点截然相反。

  用“寻求打仗”,来达到赶跑外资的效果,这些公知真是美爹的“孝子贤孙”。

  当然,这次俄乌战争对我国的未来军费增长有没有影响呢?

  是有巨大影响的!

  相信很多网友发现了一个“大家很赞同”但是在国家层面“很危险”的民意趋势。

  对标美国和西方,我国已经不再是有“人权瑕疵”的国家,我国大政府的属性,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让我国成为“社会道德要求最高,也成本最高”的国家。

  这次俄乌冲突,我国网络上无论支持哪方,都体现出“害怕牺牲”,“反感军士死亡”的民意。

  曾几何时,虽然现在看来“不可接受”,但我小时候,老一辈都是用“中国人不怕牺牲,美国军人太怕死”来作为美国不敢开战的理由,让我获得了国家安全感。

  这次俄乌冲突,俄罗斯选择的是“高损耗的传统战争打法”。这一作战方式,在我国无论是亲俄还是反俄的,招致一致批评。

  为什么没有导弹狂轰滥炸?为什么没有察打一体无人机,各种高新科技武器发动“无人化战争”?为什么士兵牺牲战损比这么高?

  我国民间反俄的立场是:这场战争不该发生。

  我国民间亲俄的立场是:这场仗不该选择“战损比大”,伤亡高的传统打法。

  尽管在“亲俄反俄”上,网络上民意尖锐对立,但至少有一个“全民认同”,就是即便是“正义目标的战争”,我国民间也无法接受“士兵的大量伤亡”。

  这种“不愿牺牲人命”已经形成一种政治正确,我内心是反对的,但我又无法公开反对。因为我会陷入“要死你怎么不冲在第一个”的无限争论中。

  既然这种“高道德标准”已经成为社会趋势,那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如果未来想减少普通士兵的伤亡,就必须用“军费”去填。

  需要更多军费,去造导弹,造无人机,造机器狗,去推进未来的“高科技新战争”模式。

  既然我们的人命是无价的,用军费增长去换取更少牺牲自然是值得的。

  那么一些人提出的“军费不增长了,高新武器也不研发了”,向美国展现和平的意志,难道不好么?不能和平发展么?

  这些人的历史课本都白读了。

  大宋朝的钱不用来发展军备,最终的钱全部用来上交“岁币”,也免不了国家被灭,女性沦为玩物的下场。

  所谓“富宋”,在金国铁蹄之下,不过是浮渣之上的“弱宋”!

  大清王朝,经费不肯投入在北洋水师上,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投入在战败后的对日赔款上。

  今天我国不将GDP的2%投入在军费上,未来所有的100%被美欧资本随意蹂躏,予取予夺。

  14亿国人必须清醒认识到:今天2%的钱不用来自强,明天就会有100%成为别人的嫁衣!

  我们必须牢记: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15:19 , Processed in 0.3751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