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90|回复: 0

智谷子:惊呆!一亿人口的山东,一年只净增2100人!全国人都应感谢广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6 1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形势比想象的更紧迫!

  中国生育“大溃败”,正从经济强省开始!

  日前,中国四大经济强省公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却透露出了无奈的信号:

  4省中的3省出现生育“塌陷”。

  你能想象吗?

  号称“中国最敢生”的1亿人口大省,一年时间人口自然增长数仅2100人左右。

  从“最敢生”到疲软,仿佛就在一夜之间。

  你能想象吗?

  经济上长期坐二望一,但人口自然增长却跌入“负增长区间”,紧随东三省的脚步,不愧“散装”之名。

  你能想象吗?

  共同富裕水平全国闻名,新增人口基本靠“抢”,硬是在2021年抢下了人口净增全国第一。

  幸好还有一个能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4.52‰遥遥领先全国平均0.34‰。

  以一省之力,艰难地撑起了2021年全国的人口增量,还弥补了其他地方的负增长。

  经济大省人口大比拼背后,藏着中国未来城市格局剧变的信号。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件细思极恐的事。

  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大省,去年一整年自然增长人口不到1万人,甚至连5千人都不到……

  这事,不是发生在东三省。

  而是曾号称“中国最敢生的省”山东。

  2021年,山东省全年出生人口75.04万人,死亡人口74.8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仅有0.21万人,也就是2100人左右。

  有人说,山东是全国生育的晴雨表。

  计划生育时,山东人是执行得最认真的。

  毕竟山东是国企众多的“大象经济”模式,山东人又是出了名的爱进“体制”,保住铁饭碗最要紧。

  二孩政策放开后,山东又是最勇敢、最积极的。

  你可能不知道,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国四分之一的单独二孩,都是山东人打申请要生的。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当年全国十分之一的孩子都是山东人生的。

  2016年,山东人常住人口出生率高达17.89‰,比2015年增加5.34个千分点。

  一夜之间,山东把常年居全国生育率榜单第一、第二名的西藏和新疆,都比下去了。

  2017年,山东的人口出生率高达17.54‰,位居全国之首。是排名最低的黑龙江的三倍左右。

  山东是中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希望,2016年、2017年山东出生的孩子中,二孩占比高达63%以上。

  山东省强烈的生育意愿让其他省份刮目相看。

  比如67岁高龄产妇产下5斤重女婴,创造了全国首例,这个奇迹就诞生于山东枣庄。

  最早引爆产科危机的地方之一也是山东。比如临沂,走廊和电梯间都住满了孕妇,生娃还得自带被子和折叠床。

  2021年,“三孩”政策出台后,全国人民把目光又投向了“最能生”的山东,希望山东拿下“三孩出生数冠军”。

  山东的企业也觉悟极高,青岛某企业为了鼓励员工生三胎,放出话:想生三胎的,申请批准后一律双休、取消加班,直至怀孕为止。

  成功生三胎的女员工,带薪产假一年,一次性奖励10万元,奶粉补贴每月1000块,双胞胎翻倍!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山东人不生不,彻底佛了,山东人的生育率已经连续5年下降了,就要滑出全国生育率前十。

  一切的变化是从2018年开始的:

  2016年新生儿数量:177万;

  2017年新生儿数量:174.98万;

  2018年新生儿数量:132.95万;

  2019 年新生儿数量:118.39万;

  2020年新生儿数量:103.5万;

  2021年新生儿数量:75.04万人

  ……

  短短5年,山东人的生育率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先是一飞冲天,再是急转直下,降至冰点。

  最早感知到山东人生不动的是产科。山东多家三级医院,在2019年后缩减了产科病房,有缩减了三分之一的,也有直接砍掉一半的。

  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实也没那么玄乎,山东是“孔孟之乡”,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养儿防老、儿女双全的观念浓厚,所以2016年全面二孩放开后,被压抑的生育意愿得到了释放。

  但2018年生育意愿释放殆尽后,70后、80后,能生的都生了,剩下80后、90后这批生育主力跟不上了。

  山东的人口年龄结构是“两头高、中间低”,15~64岁的人口占比仅为66.49%,是四个经济大省中唯一一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在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贵州省。

  年轻人口占比低,结婚的人数自然也就比较少。

  与此同时,山东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煤、钢等重化工业突出,新兴产业与广东、江浙差距较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弱。

  发展比较好的济南、青岛等人口聚集城市房价上涨太快,也一定程度抑制了山东人的生育意愿。

  (截图自微博)

  这几年,网上关于山东正在“东北化”的言论不少,年轻人口流出、产业结构太“重”、固守成规的“官僚病”等,都是网友们总结的“东北化”的征兆。

  不过,山东也确实很有危机感,积极展开自救。

  我的同事路口大爷就说,2021年,北方经济带头反击的领头羊,无疑是北京,而北方奋起反击的先锋,必然有山东。

  2021年,被浙江“穷追猛打”的山东,总算松了一口气,山东对浙江的GDP差距“止跌回涨”,差值从8500多亿元扩大到9579亿元。

  (图片来源:城市进化论)

  2021年,山东GDP净增10297.73亿元,总量相当于净增了一个万亿级别的西安市。

  这么看,山东确实在努力了。

  随着山东的转型升级,山东还是很有希望在经济和人口上都扳回一局的。

  看看,还有山东人在积极生三胎!

  全国人民都该感谢广东!

  2021年,整个中国大地,人口比上年末(2020年)仅增加48万人!!!

  而“负隅顽抗”,带头为国生娃,以一省之力撑起全国的新增人口大盘的,不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西藏、新疆,不是养育成本的“洼地”贵州、云南、山西。

  而是养育成本全国第五高、“人口第一大省”广东。

  2021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18.31 万人,出生率 9.35‰;死亡人口61.12万人,死亡率 4.83‰;自然增长率4.52‰。

  也就是说,自然增长人口57.19万人!!!比全国新增人口总量还要多。

  智谷趋势文章《出生率首次跌破1%,这几座英雄城市却还在为国生娃!太励志》就提到一组数据,广东凭借一省之力,包揽了2019年全国出生率TOP20城榜单的八席。

  深圳、东莞、揭阳、珠海、广州、清远、肇庆、湛江,都是为国生娃的“英雄城市”。

  (2019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前八的城市)

  没想到,两年过去了,扛起为国生娃大旗的,还是广东。

  广东,以一省撑起全国人口新增数据,还弥补了部分地方负增长。

  此处呼叫江苏人民,为广东献上膝盖!

  2021年,江苏扛不住了,人口自然增长被干到0以下,为-1.1‰,进入“负增长时代”。

  对了,有意思的细节是,它在统计公报中只公布了增长率,未像其他经济大省,大大方方公布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量。

  江苏的人口危机此前就有征兆。

  2020年4月,荔枝新闻整理全国各地级市披露的人口数据,发现全国有8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为负。

  好家伙,江苏一省贡献了5席,包括泰州、扬州、镇江、常州和无锡,全部在2020年迈入自然人口负增长行列。

  2020年,江苏好歹还守住了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0.17‰。

  作为中国经济第二大省,江苏究竟怎么啦?

  按理说,江苏这么富,养娃成本比广东还低,应该比广东更积极才是。

  而且,江苏的男女平等观念,除苏北个别地区外还是走在全国前面的。

  在全国人民还在讨论孩子跟谁姓的时候,江苏人已经率先践行“两头婚”,孩子跟谁姓都可以,婆家娘家共同抚养……

  就这条件,江苏人为何不爱生娃?

  不同于山东的“未富不生”,江苏是“已富不生”、“未生已老”。

  江苏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浙江,比广东更富。

  江苏经济发达,工业化和城镇化比较早,过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彻底,一孩观念深入人心,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

  特别是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广东比江苏低了两岁。直白地说,江苏比广东老。

  一定程度上,适婚年龄的人群也比较少。

  江苏结婚登记的人数已经五连降,2021年比2017年少了20.8万对。结婚年龄也在推迟,2021年全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31.22岁。

  江苏本地人自己生不动,剩下只能靠实力硬“抢”。

  江苏发展比广东更为均衡,13个地级市全部入围全国百强市。2021年全国百强县(市)前四强来自江苏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和常熟,总数达24个,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的龙头城市也十分强劲,“GDP万亿俱乐部”是最多的,与广东一样都有4座。

  2021年,虽然江苏的自然增长率是负的,但常住人口仍保持了增长。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0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1万人,增长0.3%。

  这证明了,江苏仍然对外来人口有吸引力。

  浙江,正野心勃勃地全面发起争夺“中国第一大省”的冲锋号。

  虽然它没有摆在台面上说,但释放的信号可以管中窥豹。

  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发生了!2021年,浙江的常住人口增长量首次超过了广东。

  2021年,广东常住人口为1.2684亿,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常住人口增量是60万。

  浙江更为凶猛,2021年有72万的常住人口增量,不仅吊打江苏、山东,还10年来首次超过此前人口增量第一的广东。

  再仔细观察发现,这72万的常住人口增量,90%是“抢”来的。

  2021年浙江全年出生人口44.9万人,死亡人口38.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00‰,远远低于广东的4.52‰,自然增长人口仅有6.5万人。

  也就是说,60多万都是省外流入的。

  而广东呢?

  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60万人,其中自然增长人口 57.19 万人,也就是说,95%都是广东人凭实力生出来的。

  浙江90%新增人口靠抢,广东95%新增人口靠生,广东赢在了内动力,浙江赢在了对外吸引力。

  浙江替代广东,正成为人口“吸铁石”。

  下面这张图更能直观看到浙江是如何超越广东的。

  要知道,人力是所有发展要素里最核心的,就如同是1,没有这个1,其它要素再多也都是0。

  为了“抢人”,浙江有多“拼”,想必大家都见识过了。

  上个月浙江发布政策,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由政府代偿。

  虽然代偿不是不用还,但浙江打得一手好广告,全国网民都知道了,要创业,去浙江!

  在争夺“存量人口时代”,浙江先发制人,向全国最年轻、最有活力、最有智慧的大学生抛出橄榄枝,这招确实高。

  难怪有网友说:广深忽然不香了,毕业想去杭州了。

  更吸引年轻人的是,浙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它提出一个核心目标是到2025年,浙江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80%,20-6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45%。

  释放了另一个信号:要致富,到浙江,搞钱保底10-50万!

  杭州甚至直接敢叫板深圳了,除了想与深圳齐肩一线城市,杭州在2019年的时候,还创了个记录:杭州以55.4万人口增量,摘下2019年度人口净增量桂冠,足足比第二名的深圳多增加了4万多人。

  广东该着急了!

  浙江的“野心”,藏都藏不住。

  开年,杭州立下flag冲刺一线城市,提出“争取跻身国内一线城市、全球城市第一方阵”。

  之后是温州、绍兴、嘉兴三地,都提出5年左右要实现GDP破万亿。

  届时,浙江将诞生起码5个万亿GDP城市:杭州宁波两个双子星,和温绍嘉3兄弟。

  目前国内万亿GDP城市最多的广东和江苏,各有只有4座。

  5个万亿GDP城市大省,浙江这是直接叫板广东、江苏啊。

  看似“野心膨胀”,细想还真不是不可能。

  比头部,浙江离广东还有差距;比腰部,即后劲,浙江明显比广东强。

  搜狐城市将经济总量超过万亿的城市划分为头部城市,位于5千亿上下的城市分为腰部城市。

  在中国四大经济强省中,腰部城市实力最强的是江苏、山东和浙江,广东的腰部是最弱的。

  浙江的腰部龙头是台州和金华,位于5千亿档位,腰线明显比广东要高。

  广东的腰部龙头城市还卡在4千亿档位,只有惠州一座,珠海、茂名、江门、中山和湛江都还卡在3千亿档位。

  此外,浙江是唯一一个所有地级市人均收入都在百强的省份,区域均衡性可见一斑,而广东的区域差距十分明显。

  从产业的角度看,浙江似乎也比广东更“新”。

  在国家公布的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浙江的“小巨人”企业数量475家,全国第一;而广东有433家,排名全国第二。

  具体到城市比拼时,深圳以169家的成绩,被宁波的182家打败。

  智谷趋势此前文章就提到过,从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来看,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似乎慢了半拍,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上,比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顶尖人才的流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15:01 , Processed in 0.1719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