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63|回复: 0

刘晓博:这两座“双子城”,为何如此璀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4 20: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香港、深圳这两座“双子城”在金融业上的耀眼成绩、“同框”地位,引起了广泛关注。

  第一项成绩是:深港交易所,双双杀入全球证券交易所2021年度IPO融资额前五名!

  上图是 “德勤中国”发布的,全球证交所2021年IPO融资额前五名(以港币计算)。纳斯达克第一、纽交所第二、上交所第三、港交所第四、深交所第五。

  前一年,也就是2020年度融资额最多的全球五大证交所依次是:纳斯达克、港交所、上交所、纽交所、深交所。

  如果你查一下过去10年全球证交所融资排行,多数年份的前五名就是中美的这“2+3”交易所,排名顺序稍有变化而已。

  第二项成绩是:香港和深圳双双杀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十名。

  英国伦敦 Z/Yen 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近年来定期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在第29期榜单中,香港获得了741分,仅次于纽约、伦敦、上海,位居全球第四;深圳获得了731分,名列全球第八。

  这是深圳自2019年以来,第三次跻身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而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多数时候是全球第三、第四。

  也就是说,香港和深圳都已经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根据总部设在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的权威排名,香港和深圳还都是“世界一线城市”。

  放眼全球,两个世界一线城市、全球金融中心的中心城区,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左右,这样的“双子城”只有深港这“独一份”。

  有人曾在飞机上拍到过深圳福田中心区、河套、青马大桥、尖沙咀同框的照片,那真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感觉。

  这个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如何产生的?香港和深圳,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深港“双子城”奇迹的诞生,跟中国、世界近现代历史的演变,以及各种“偶然性”、“必然性”有密切关系。

  远,可以追溯到东西方的“相遇”和鸦片战争;近,可以追溯到世界工厂向东亚的转移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不会有“深圳奇迹”的诞生,“香港奇迹”也达不到今天的高度、广度。

  所以,深港“双子城”奇迹产生的最大背景,是中国的崛起和复兴。在这个过程中,香港、深圳扮演了“门”和“窗”的角色。

  香港是中国经济跟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络人”,全球对中国内地的投资超过60%是通过香港来进行的;中国内地对世界的投资,也有超过60%是通过香港来进行的。尤其是改革开放前20年,香港对内地经济带动作用非常大,也是内地获取外部信息的最重要渠道。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西方的哪些经验可以在中国适用,从香港是看不出来的,需要在深圳试验。

  试验过了、合适的,就在全国推广——比如土地拍卖制度、商品房制度、资本市场制度,甚至连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废止粮票油票等,都是率先在深圳试验的。试验过了、不合适的就放弃,或者修正。

  据统计,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后至少创造了1000个中国第一。深圳的很多第一,在当时都是振聋发聩的,起到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作用。

  去年,国家发改委还专门发布文件,面向全国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总共5方面47条。

  另一方面,深港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帮助、相互成就,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获得的外资绝大多数来自香港,接受的产业转移也主要来自香港,也就是所谓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深圳和香港很早构成了“前店后厂”关系,香港接单、深圳制造,然后通过香港卖到国际市场。

  香港不仅给深圳带来了订单、资金,还带来了国际市场信息和先进管理经验。深圳接单之后,面向内地招工、不断扩大再生产。“深圳模式”迅速在东南沿海复制,由此撬动了中国劳动力的大转移,以及人才“孔雀东南飞”。

  而深圳成为国内劳动力和国际资本风云际会的地方,工厂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一日千里。深圳还由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最大“熔炉”——把无数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变成了城市居民。

  截至2021年末,深圳实际生活人口超过2000万。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只有30多万人。这意味着在过去42年时间里,深圳平均每年增加将近50万居民。几乎相当于每年把一个中等县的人口搬到深圳,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奇迹。

  而给深圳创造就业机会的,让深圳能不断承载增量人口的,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香港的投资。

  过去42年里,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0664.85亿元,增长1.56万倍,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率超20%;深圳的人均GDP也从1979年的606元,增加到2021年的174629元,增长了287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在全球创新集群中名列第二(下图)。而深圳因为PCT国际专利指标非常突出,为这个集群的得分贡献最多。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在研究了4000多个经济特区之后得出结论:全球经济特区的“头号成功典范”是深圳。

  深圳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香港因素不容忽视。

  当年中央之所以在深圳“画圈”,就是因为香港在旁边。如果没有香港,深圳很难成为世界一线城市,也很难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经济特区。

  反过来,香港在发展中也很受益于深圳。

  从早期的东深供水、三趟快车,到大亚湾、岭澳核电站,香港的水、电、鲜活物资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深圳的供应和保证。

  深圳特区的设立,给港资提供了更为巨大的市场、更低的成本,让他们得以继续做大做强。港资从初期的“三来一补”,到后来的科技创新,再到深圳的基础设施,都积极参与并获得丰厚收益。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在1999年的时候以110万美元的投资获得了腾讯的20%的股份。2年后,他获利将近11倍并退出。如果这些股权拿到今天,可以获利1000亿美元,足以让李泽楷成为全球第六大富豪。

  除了腾讯,深港的资本、科技合作中还诞生了更多的世界级企业,比如顺丰控股、大疆创新等。

  顺丰控股的创始人王卫7岁从内地移民到香港,上世纪90年代初,王卫到内地寻找发展机会,看中了粤港两地商业快递需求日益增多,于是他向父母筹资十万,先在顺德、后到深圳,开启了创业历程。

  如今的顺丰控股已经是国际知名的速运公司,拥有近70架飞机,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顺丰控股的股票市值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京沪高铁、万科和浦发银行。

  上图: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全球独角兽榜》,深圳拥有的独角兽企业32家,在全球城市里名列第五。

  世界级的无人机生产商大疆创新,其创始人、核心团队主要成员都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创业。根据2022年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全球独角兽榜》,大疆创新名列全球独角兽企业第20名、中国第8名,估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

  深圳还为港交所贡献了众多优秀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2月25日收市,港股总市值为40.9万亿港币,其中深圳企业腾讯的市值为4.07万亿港币,不仅名列港股第一,还占了港股总市值的接近10%!

  最近,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金融壹账通(NYSE:OCFT)宣布,将回归香港上市。这将开启金融类中概股回归港股的浪潮,金融壹账通正是深圳企业——中国平安旗下的公司。

  除了腾讯,深圳众多的龙头企业,比如:中国平安、万科、招商银行、中集集团、比亚迪、中广核、中兴通讯、深高速、招商证券等都在香港实现了上市或第二上市。深圳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支撑香港证券市场、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深港关系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

  2021年10月,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里提出,拿出占香港总面积接近30%的300平方公里,发展北部都会区,跟深圳共同构建“双城三圈”。(见下图)

  未来的香港,将以原来的市中心——港岛、尖沙咀等区域重点发展金融、现代服务业,以北部都会区为支撑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深港将共同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位于福田河套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是重要的发力点之一。

  这意味着,香港开始全面北上,跟深圳共同打造紧密型、同城化的都市圈。

  可以简单算笔账:深港两地2021年的GDP加起来,超过5.5万亿人民币;至于深港区域汇聚的资金总量,更是达到惊人的23.5万亿人民币以上。

  深圳、香港加起来,陆地面积也只有3100平方公里。这让深港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密度、资金密度、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深港都市圈堪称“中国最强都市圈”。

  另外,香港、深圳两座城市的优势高度互补。

  比如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很强,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科技企业,但好的大学、研究机构还不够多。香港有几所世界级、亚洲一流的大学,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光纤之父”高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香港的高校、研究院所,可以给深圳的企业提供研发支撑;香港是更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可以给深圳科技企业提供面向国际市场的融资机会。

  深圳缺少顶级的医疗资源,而香港的医疗资源不仅充分国际化,而且水平非常高。

  香港之前面临产业空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难度较大。有了深圳为支撑,获取人才、技术、市场的渠道都将大大拓宽。

  香港要巩固金融中心地位,必须提升金融科技水平,而深圳在这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港交所此前已经收购过深圳的金融科技公司。

  香港虽然暂时遭遇了疫情的冲击,但有祖国的强大支持,有广东、深圳的全力配合,战胜疫情是必然的。

  回顾深港两地40多年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深圳和香港一直在相互成就,未来也必将如此!香港好,深圳更好!深圳好,香港也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2:54 , Processed in 0.5001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