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33|回复: 0

一棵青木: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春节给大家的特殊提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4 19: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酒,是春节的必备物,春节期间你即便不喝酒也一定会看到其他亲戚喝酒。

  头孢等抗生素,则是整个冬天的必备物,冬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只要你呼吸道出现了发炎迹象,医生就会给你开头孢。

  这两个东西单独服用都没什么,但如果一起服用就会出大事。

  酒+头孢,瞬间就会转化为毒药,死亡速度极快。

  如果你知道其中转化原理的话,那你就不会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

  而且,和酒一起搭配会产生毒性的药物,远不止头孢一家,当然原理各不一致。

  先说头孢的。

  酒精的本质是乙醇,乙醇进入人体后,会被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转化成乙醛,然后再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随后被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乙醛是值得警惕的。

  所有的醛类都有毒,甲醛乙醛丙醛都是,对人体的刺激很大。

  你的新房子为了去甲醛,折腾来折腾去,花费无数精力,如今乙醛这东西直接就跑到你的血液里了,你说身体受到的刺激能不大么。

  人喝酒后面部甚至全身潮红、心慌、恶心等等,就是因为受到了乙醛的刺激。

  人类能降解掉乙醛这种有毒物质,全部靠自身生成的乙醛脱氢酶。

  因此,当一个人体内乙醛脱氢酶的含量过少,或者分泌乙醛脱氢酶的能力不足时,这个人喝酒后就特别容易脸红,这表示体内的乙醛含量已经达到了开始刺激身体的临界点。

  因此,人类的酒量也确实是可以通过不断喝酒来“锻炼”的,因为经常喝酒会反复刺激人体内器官分泌乙醛脱氢酶的能力。

  和肌肉一样,用进废退。

  而分泌能力的上限是由基因决定的,达到上限后你再怎么锻炼都没用。

  当然,这种锻炼是没有意义的。

  你所谓的比拼酒量,实际上就是比拼自己乙醛脱氢酶的分泌能力。

  这有啥好比拼的,听起来很高级?

  当然,虽然身体可以分泌大量乙醛脱氢酶的能力并不值得夸耀,但如果你饮酒后,体内所有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被突然抑制乃至于消失,那后果会不堪设想。

  所谓酒精中毒,就是体内的乙醛数量超过了身体分泌乙醛脱氢酶的降解极限,并非乙醇中毒。

  当你饮酒后,我突然把你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废掉,那你就可以在很低饮酒量的前提下,直接酒精中毒。

  头孢家族有30多种药物,其中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都含有一种叫甲硫四氮唑侧链的成分。

  甲硫四氮唑侧链对身体本无害,但可以大幅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不能代谢,在体内聚集。

  因此,人类服用头孢类药物后喝酒,无法降解体内的乙醛,会导致乙醛在体内大量聚集,出现严重的全身潮红、心慌、恶心等反应,乃至于直接昏迷死亡。

  科学家把这个,叫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是一种用于橡胶硫化的催化剂,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接触过双硫仑这种物质的人再接触酒精,会出现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甚至可以猝死。

  于是,科学家们便把所有类似的反应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和酒都不含双硫仑,但他们的化学反应类似于双硫仑和酒精的互相作用。

  吃头孢后饮酒,双硫仑样反应出现的特别快,最早5分钟就可以出现症状,一般多在30分钟,少数1小时之内,基本没有超过1小时的。

  破坏力非常巨大,基本等同于把你喝下的酒精数量放大几十倍。

  喝下1两小酒,无伤大雅,但如果同时服用了头孢,那效果等同于你一口气喝下了几斤白酒。

  一口气喝下几斤白酒的人会是什么后果?

  送医院送晚了,就会死。

  及时送到医院,也要立刻进抢救室上呼吸机,否则还是会死。

  过量的乙醛会和体内的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导致体内细胞失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呼吸抑制、意识丧失,最终死亡。

  喝几斤引发的酒精中毒和吃头孢喝小酒产生的效果,几乎是一致的。

  药就是药,药的药效是固定的,吃这个药你就会有这个反应。

  别不当回事。

  另外,不要认为你被紧急送医了就一定能救回来,不一定的,直接送医后依然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

  给你们看看一些吃头孢和酒产生共同反应后的案例,药效惊人。

  案例一:参加朋友婚礼喝了2瓶啤酒后,因扁桃体炎前往医院进行静脉输头孢菌素治疗,输液30分钟后出现面部潮红,然后突然休克,收缩压40mm Hg,,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21岁男性喝了4两(约200毫升)白酒,前往诊所输头孢治疗感冒和发烧(纯属滥用,头孢不治感冒),突发胸痛和呼吸急促,转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三:24岁男性,喝了一瓶啤酒和100毫升白酒,静脉注射头孢菌素后,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在到达医院后死亡;

  案例四:46岁男性,聚会喝300毫升白酒,然后在私人诊所静脉输头孢治疗“气管炎”,期间突发呼吸困难,后发生休克死亡。

  案例五:24岁男性,因为“呼吸道感染”进行过头孢输液,36小时后在自己的婚礼上喝了150毫升白酒,在婚礼现场突然摔倒在地,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当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被抑制后,你喝多少酒精就会蓄积多少乙醛,一点都不会分解的,很多时候身体机能崩溃前甚至都不会给你预警,直接就倒地了,紧急送医院都救不回来。

  喝点小酒吃头孢有这么夸张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锋曾经写文章这么描述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双硫仑反应。

  当时她身上的皮脂腺囊肿破了,走路磨得有些疼,就随手拿了自己常用的抗生素“头孢呋辛酯”,根据说明书吃了一片(0.5克)。

  没想到,服下还不到两分钟,凌锋就双手发痒,几十秒后嘴也开始痒,并顺着咽部向下蔓延。凌峰第一反应认为,大事不妙!这一定是药物过敏反应!于是,她赶紧下楼让司机载她去医院。

  在车上,凌锋拿着手机想给医院打电话,但人昏昏沉沉的,视线越来越模糊,还没等找出电话号码,手机就掉了,人失去了意识。

  去到医院后,抢救医生立即实施抢救。直到抢救十几分钟后,凌锋才苏醒过来,此时血压只有60/30毫米汞柱。

  从上车昏迷到“回到人间”,整个惊险的过程只有30 分钟左右。随后,凌锋转到监护病房,血压慢慢升至120/70毫米汞柱,次日早上平安出院。

  这一切,都是因为凌峰在前一天晚上喝了半杯红葡萄酒而已。

  前一天晚上的半杯红葡萄酒外加一粒头孢,几分钟后就被送抢救室了,这么夸张啊。

  还有更夸张的。

  杭州一位阿姨在吃了酒酿丸子后去医院进行头孢输液,差点没命。

  医生认定她是酒后使用抗生素,但其实这位阿姨只是早餐的时候吃了碗酒酿丸子而已。

  够不够夸张。

  但,依然还有更夸张的。

  有人在情人节收到了女朋友送的酒心巧克力,打开后吃了两颗,然后直接进医院了。

  要不是人民日报写这事,我都不信。

  还有藿香正气水,发酵的食醋等一切含有酒精的物质,都有可能产生中毒反应。

  头孢配酒有这么可怕吗?这都快被你描述成鹤顶红了。

  那谁谁谁,从来不知道头孢配酒有毒性,也喝过酒也吃过头孢,酒酿丸子更是从来不忌,怎么就没事?

  因为不同的人,对酒精的容忍上限不一样。

  首先,如果一个人喝到了一定剂量的酒,比如说1~2两或以上,那吃头孢基本是肯定要送医院的,因为头孢会把他的饮酒量放大到几斤以上,这绝对突破了人体承受极限。

  但如果你本身可以承受1~2斤的极限,只是一瓶啤酒或者几小口葡萄酒,那自然没啥事。

  所以,同样的头孢配酒,有人没事,有人出了小事,有人直接送命。

  但对医生来说,不是说你可能没事我就认为没事,而是只要有人会出事,那我就认为会有事。

  另外,头孢和酒在人体内的代谢程度也不一样,导致很多人对头孢配酒的危害度感受也不一样。

  头孢在人体内的平均半衰期是6~8个小时,也就是你吃下的头孢在血液内的浓度,每6~8小时降低一半。

  理论上来说,你吃下的头孢,只需要一天时间,血液浓度就会降低到原来的1/8,基本等同于不存在。

  但央视却说,停药7天内也不能饮酒。

  半衰期按8个小时算,一天就只剩1/8了,为什么非要等7天?

  首先,不同人的半衰期不一样,所谓6-8个小时半衰期是平均值,不排除有人类奇葩半衰期特别长。

  比如说饮酒,人类的平均值是24小时可以消化8瓶啤酒,但有人可以做到几分钟消化一瓶啤酒,消化酒精的速度比饮酒速度还快,达到只喝啤酒永远不醉的效果。

  同样,也有人一瓶啤酒下去一天都晕乎乎的,酒精始终没有被分解完毕。

  这个叫基因的多样性。

  另外,不同人类对乙醛毒性的耐受度也不一样。

  有人天生对乙醛特别敏感,有人天生不敏感。

  就好像青霉素一样,绝大多数人都没事,但有人就是对青霉素过敏,敢输液青霉素直接就会送命。

  所以,有人只要残存一点头孢抑制了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就会有事,而有人需要很多头孢去抑制才会出事。

  这个也叫基因的多样性。

  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头孢配酒导致送命的案例不算罕见,不过也并不多。

  但头孢配酒的危害性,在于其不可预测,难以预防。

  青霉素过敏,医生会给你做皮试,过敏了你就别用青霉素。

  酒精中毒的安全线,你也可以通过日常一点点饮酒来测量,通常不会有事。

  但头孢配酒,怎么配才会安全,难以测定。

  不同人的代谢程度不一样,不同人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导致安全线无法评估。

  就算是同一个人,也许有时候吃了没事,有时候吃了就有事。

  你自己的安全线,只有拿你自己做试验测定了之后才知道,别人的经验根本无法参考。

  但这种试验你敢做吗?做一次就是送一次抢救室,运气不好就直接没命。

  在这种无法测定的前提下,如果要给绝对安全线,那就要考虑最奇葩人类的代谢速度。

  虽然基因有多样性,但毕竟有基因的极限,人再突变也不会变成猴子。

  饮酒后7天内不得吃头孢,吃头孢7天内不得饮酒,这是官方给定的绝对安全线。

  只要你没突变成猴子,还在人类基因库的范围内,在这个安全线内都是绝对安全的,因为人类至今没有发生过任何一例突破这个范围的死亡事故。

  当然,如果你突破了这个安全线,比如说吃药3天后进行饮酒,大概率不会有事,而且是极大概率不会有事。

  但你没事,甚至绝大多数人类都没事,不代表所有人都没事。

  只要没拿自己做过头孢配酒的身体试验,就有可能出事。

  概率确实很低,但你敢拿命去试吗?

  用自己宝贵的小命去测试这种要命的底线,有意义吗?

  毫无意义,所以官方直接划了7天的绝对安全线,不鼓励你去冒一丝风险。

  但如果你吃头孢后几小时内立刻进行饮酒,或者饮酒后吃头孢,且饮酒量达到1~2两这种标准。

  那你绝对会出事,官方保证,除非你突变成了猴子,脱离了人类的范畴。

  除了头孢之外,不能和酒同时服用的药物还有很多。

  光抗生素类就有一大串,这还是人民日报精简后的,只选了最重要最常见的药物。

  阿莫西林,也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其他类的药物,也有很多,有些虽然副作用不是双硫仑样反应,也不是死亡,但发生在你身上也属于严重后果。

  在医学上,酒本身就属于一种药,对身体机能具备多方面的调节功能。

  有些调节功能单独出现没事,但和药一起作用的时候就会出大事。

  比方说,酒精本身就具备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功能,会让人头晕,昏昏欲睡等。

  但很多药物,也具备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功能。

  比如说安眠药,服药目的就是让你昏昏欲睡的,如果大量饮酒后还服用安眠药。

  那就不是让你入睡了,有可能会让你一睡不醒。

  大量饮酒后吃安眠药的效果,和你一口气吃十几片乃至于几十片安眠药自杀的效果是一样的。

  常年受失眠困扰的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是死于酒后服用安眠药。

  酒精本身也具备一些降血糖的功能,如果把降血糖的药物和酒精同时服用,就可能导致血糖过低,从而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甚至昏迷等反应。

  还有些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如果和酒精服用时间接近,会导致消化道出血。

  降糖药、降压药、感冒药、安眠药、肠胃炎药、抗过敏药、抗心绞痛药等都会和酒精发生一些化学反应。

  总之,能和酒产生连锁反应的药物实在是太多太多,多到说之不尽。

  其实很多药物同时服用也会产生连锁反应,但毕竟一口气服多种药物的人是非常少见的,而且吃之前通常都会咨询医生。

  但酒精实在是太常见了,常见到很多人不认为酒精有什么药物功能,也不认为酒精能和什么药产生什么连锁不良反应。

  让普通人去记酒精和药物之间的反应列表,是记不住的。

  比如说,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这句话朗朗上口,好记,人民群众记住了吃头孢后不能饮酒。

  但实际上头孢家族有多达30多种药物,虽然绝大部分不能和酒搭配,但吃了后可以饮酒的还是有不少的。

  但你记得住吗?肯定记不住的,我把名字贴给你也没用,你要是能记得住才算见鬼了。

  而其他能和酒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的药物,至少多达数百种,对人体造成的反应千奇百怪,就算是医生都记不全。

  因此,为了省事,好记,易操作,医生们总结出一句话,叫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整个医学界都对饮酒非常反感,因为不可测的因素太多。

  只要你生了病去医院开药,医生一定让你不要饮酒,这句话的普适程度和让你注意休息,别吃辛辣海鲜和凉的食物是一样的。

  至于说不能饮酒的时间。

  别问,问就是一星期。

  医生没时间去测定你的个人体质,也不可能去测定你的体质。

  也许你没事,但万一有事呢。

  用命去试,不划算吧。

  所以,在春节期间,请大家一定注意饮酒问题。

  能和酒反应的药物太多,不反应的药物也很多,你记不住,我也记不住,所以我们其实可以根本不记,直接一刀切。

  春节期间你可以喝酒,也可以吃药,但一定要记住只要你需要吃药,就一定不能喝酒,而且最好错开几天。

  如果酒后非要用药,或者服药后非要饮酒,建议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不想这么麻烦咨询医生的话,直接记住一句话。

  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大过年的,喜气洋洋,如果吃了药,干嘛非喝那口小酒呢,实在是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

  给你所有亲戚科普一遍,希望他们春节期间不要逼着吃药的人喝酒,也不要在自己喝酒后吃药。

  最后,祝大家春节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16:0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