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84|回复: 0

梳子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0 00: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全国人口增加48万,这是一个让人非常吃惊的数字。

  如果把移民人口去除的话,人口实质上进入零增长。

  全国共有2862个县级行政区划,48万平均到每个县只有168人。

  当然,大多数以乡村为主的县域人口远达不到平均数,人口是不断衰减的。

  除了自然死亡,就是向城市和经济活跃地区迁徙。

  受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人口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宏观复杂性。

  从微观层面来看,也密切关系每个家庭的聚散离合、婚丧嫁娶、生老病死。

  人口,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话题。

  只有关注和重视人口数据释放出来的强烈信号,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下和面对未来,否则就是掩耳盗铃。

  经济学家任泽平持续关注和研究人口问题,可是前段时间却因此被微博禁言。

  其实,他提出的生育补贴、教育和医疗改进方案等措施并无新意,这些都是改善社会福利的通常做法。

  问题在于他抛出了一个“印钱2万亿”的噱头,产生了轰动效应,也让研究成果价值大打折扣。

  钱每年都会印的,至于怎么花、花到哪里去,这事就不需要任泽平来操心了,多说就有胁迫僭越之嫌。

  从任泽平身上,有三点值得吸取的深刻教训。

  第一,厘清人口问题的逻辑起点。

  人口问题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特殊政策长期累积的必然结果,是人的思想观念深度变化的必然结果。

  认识到这“三个必然”,有助于建立理性认知,避免制造新一轮矫枉过正。

  很明显,再也不可能倒退到过去高出生率的时代,防止人口断崖式衰减,缓慢释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爆炸式增长带来的老龄负担,优化整体人口结构,提高全民人口素质,是解决人口的核心要义。

  这里面既有数量需求,也有质量要求,还有结构问题。

  第二,确立看待人口问题的基本态度。

  人口会客观助推经济红利,但不能以此助长收割韭菜的冲动。

  维护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物质和精神幸福,是设计一切政策的原点和终极目标。

  一旦带着物化、功利化念头,就会把人当成工具、当成商品、当成交易,定然适得其反。

  比如,若怀着刺激消费、拉动房地产等目的鼓励生育,那么谁也不会上当受骗。

  把人当人看,克服逐利的盲动与贪婪,是研究人口问题的价值基石。

  第三,抉择解决人口问题的现实路径。

  宏大叙事背景,并不意味着下力过猛的一刀切和整齐划一。

  比如,乡村需要振兴,但那些人口持续流失的乡村如何振兴?

  人都没了,振兴是不可能的。

  现实的乡村凋敝,现实的人口流动,需要最大程度减少做无用功。

  解决人口问题,终究需要采取人性化措施。

  人性化,意味着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取,有所舍。

  图片

  建立以上共识后,我们简要分析具体的人口问题。

  众所周知的,一共有四个突出矛盾:

  一是老龄化问题。

  2021年底,65周岁以上老人突破2亿,未来10年还会迎来最大一波退休潮。

  寿命延长是好事,老来难的问题如何解决?

  不少地方把养老当成产业,搞了许多康养项目,最终做成功的不多。

  原因很简单,我们是未富先老。

  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康养是遥远的奢侈品。

  如果把养老当成产业,恐怕是继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后的又一陷阱。

  如何破除身份差异,均衡分配社会养老资源,建立公益式普惠式的养老服务模式,缩小养老上的贫富差距,让绝大多数人老有所养是沉甸甸需要政府兜底的责任。

  二是少子化问题。

  任泽平研究认为,现在根本不指望90后、00后生孩子。

  这确实是个客观现实,本身90后、00后人群数量就相对较少,再加上观念变化、生存压力,他们很难扛起拉动生育的重任。

  放开三胎,究竟能释放多少生育潜力,也值得打个问号。

  2021年出生1062万,只比死亡多出来48万,其中二胎贡献了40%。

  明年情况会如何?

  预估很不乐观。

  三是打光棍问题。

  现在,全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

  考虑到女性平均寿命,以及各年龄段人口等诸多因素,有专家预测,这意味着婚育期人群中,平均5个男性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

  到了婚配年龄、有结婚意愿,连配偶都找不到,让他们拿什么生孩子?

  男性的绝对过剩,除了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更重要的是,待这些人进入老年后,更是一个巨大的养老包袱。

  数以千万计的光棍,到哪里去给他们讨媳妇?

  钱能多印几张出来,大量的年轻女性到哪里去找。

  这是最大的痛点和堵点。

  除了“洋新娘”,敲破脑壳想不出更好办法。

  娶媳妇也是民生问题,开闸放水迫在眉睫。

  四是流动性问题。

  全国5.04亿人户分离,3.85亿流动人口,一代户家庭接近50%。

  流动创造机会,产生活力,大范围、长时间流动则让人乏力。

  原因很简单,流动意味着背井离乡、居无定所、家庭分裂。

  城市安不下肉身,老家放不下灵魂。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地区差异的管理壁垒,把传统家庭撕得四分五裂。

  稳定的问题都解决不好,何谈结婚、何谈生子、何谈养老?

  解决人口问题,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相信每个人对以上四个问题多少都会感同身受。

  人这一辈子,没有永恒的欢笑,也没有永恒的悲苦,只有永恒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繁衍生息、养儿育女,是最寻常不过,又最神圣无比的人类行为。

  岁月无情,余生有涯。

  敬畏自然,遵从内心。

  无论身处哪个年龄阶段、公共政策如何调整,都需要深刻洞悉社会的变化、家庭的变化、自己的变化,作出最契合天道人伦的选择。

  生几个无所谓,活多久无所谓,累不累也无所谓,重要的是热爱生活、感受幸福、拥抱希望。

  这是生而为人的高贵与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6-29 15:36 , Processed in 0.1875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