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24|回复: 0

大树乡长:不要担心人口红利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5 1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心未来中国人口下降,未来养老成为问题,刺激生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已经有太多的专家或者社会活动家提出了种种方案。

  坦率的讲,未来中国人口总数持续下降已成定局,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果不考虑像德国、美国那样大量引入非本土人口,又该怎么办?

  不过小镇并不太担心,毕竟人口红利本质上就是债,是债就有要还的一天,人口红利用的越多,还的时候就越痛苦。

  年轻人总会老去,当年的劳动人口有多少,就意味着未来需要供养的老龄人就有多少。客观的讲,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未来要花的一定高于早年创造的社会财富。

  因此,倒不如早点面对来得好,也借机摆脱中国几千年来的“唯人多至上”的惯性思维。

  几千年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人多力量大,但是在科技几乎没有根本进步的年代,人口和土地是绑定的,两者间的多与少的关系也就成了中国几千年最核心的社会矛盾根源。

  毕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粮食亩产一直没太大变化,数千年以来,全国平均亩产从未稳定达到100公斤。春秋战国的时候平均亩产 91市斤,宋元140市斤,然后到清前期也不过提高到155市斤。

  在这样的情况下,总人口数量是限制死的,一旦到了临界点,遇到自然灾害、战乱动荡、土地兼并就会出大问题。

  但随着人类进入20世纪,科技有了突破性的进步。

  在科技加持下农业也发生了突破性发展,新中国刚刚建立时,受百年多动乱影响,亩产仅为68.6市斤,然而到2018年已经提高到了740市斤。

  这背后是良种、化肥、农业器具、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等的巨大投入,是一整套工业、服务业基础,更是组学技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更可贵的是,这种增长是发生在我国农田质量不断下降、农业人口大量减少的背景下。

  现在,中国一年三熟的耕地已经不足15%,耕地面积北移非常明显,减少的多是东部地区好耕地,增加的却多是近些年来刚开拓的西部地区比较差的耕地。

  农村也向城市输送了几亿劳动力,并且未来预计还将有2亿人以上离开农村。

  以农业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力和人口并没有必然联系,反而随着人口的减少,科技投入增加,生产力和财富的增加,反而提高了农村人均收入。

  这还仅仅是传统农业,毕竟无论良种替代传统种子、化肥替代传统农家肥,又或者更多的技术应用,归根到底还是从土地里种东西。而现在,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打破一二产业的界限,实现工业化生产农业作物。

  前不久,小镇去了一家植物工厂,集成了人工光源、营养循环、立体栽培、环境控制、智能感应等等技术,已经打破了时空限制。

  植物工厂示意图

  空间上,一座立体农场土地利用效率可以达到1000%以上,还可以把以往传统上不能利用的地方利用起来,比如岛礁、高山、航母甚至是太空。

  时间上,植物工厂可以大大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就拿水稻为例,一般传统需要120天,而在植物工厂即使现在就已经可以压缩到60天,可以全年不停。

  这对于现在的农业生产是革命性的,当然这种植物工厂技术水平高、投入大,但工业的特点就在于,可以不断进行优化、持续降低成本和生产难度,总比在土地里耕种、靠天吃饭来的稳定。

  一座植物工厂,即使同最肥沃的黑土地作对比,生产效率也是至少数十倍,这将有希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建设用地,从根本上解决耕地红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

  当然,这还需要时间,但路子已经通了。

  但这样的未来农业,从业者就绝不是现在的传统农民了,已经成了具备现代化知识、能够适应数字化生产的工人、技术人员,仅仅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就可以在未来再释放以亿计的劳动力人口。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一直没有全面放开生育的原因,一方面全面放开也没什么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人口还有巨大的潜力。

  其实国家并不怎么担心在未来中国人口持续下降,更加重视的是如何珍惜每一个劳动力,让每一个中国人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自己的劳动效率,从而适应未来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将进一步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甚至整合出新的第四产业。

  就在前天,一份重要文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件里是这么说的: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在原来“十四五”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几个主要指标。

  比如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率要从2020年的14.7%达到45%,提高整整三倍,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规模也要从2020年的4亿增加到8亿,千兆带宽用户数要增加近10倍,林林总总的指标加在一起,意味着围绕数字经济将产生数以十万亿的市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必将远远快于人口减少速度,这才是破局之道。

  现在的问题在于,相比现实社会的突飞猛进,人的成长反而要慢得多,如何让更多的人适应未来的变化,不会因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一部分人被社会加速抛下,尤其不让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被抛下、遏制数字经济导致新的贫富分化,成为一大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镇个人认为大学教育需要更加普遍,就算调查现实已经有近三成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那也要继续加强大学教育,接没接收大学教育是截然不同的。

  而且要更加慎重地进行教育分流。现在很多地方在初中以后就进行强制分流,太多的人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将直接影响人的长期成长和就业,这是对宝贵人力资源的浪费。

  与其去思考那些“每年印2万亿刺激生育”“将社保和生几个孩子相匹配”的损招,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能加强教育,进一步延长教育时限。

  从现在的9年义务教育逐步延长到12年、15年,优先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而不是在一个孩子还仅仅15岁的时候就去学习什么就业技能,这样的教育已经是百年前的陈旧培训,远远不能适应未来对劳动力的要求。

  要分流起码要等一个人接受更长的普遍教育、等到成年后再进行,那时候的职业教育好歹还像个样子。

  同样的,要逐步将公立普惠教育向前延伸,把3-6岁的学前教育也纳入进来,现在有这么多校外培训、旅游等行业失业,完全可以做起来。

  而教育的延长,在大大增强国家发展潜力的同时,还将大幅降低养育孩子的难度,反而能促使人们选择生第二个、第三个,投资给教育不会亏的,毕竟教育才是科技的基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5 12:10 , Processed in 0.1093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