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2|回复: 0

周小平:你好,成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4 18: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好,成都。-川人不贪安逸,而是特别能拼。很多人对蜀地的看法,其实都存有误解

  前言:我应该是一个祖祖辈辈地地道道的四川人,祖上一直在四川渠县青龙周家湾居住,小时候我以为我们住在周家湾,所以就姓周,但后来父亲告诉我,是因为我们家住在那里,所以那里才叫周家湾。这就足以说明,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姓氏与土地已经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因此不管以后在哪里,川人始终是我身上永远也抹不去的标签。

  我父亲年轻时候在西藏某地特务连工作,转业后进入中石油做勘探工作,在四川泸州工作休息期间喜欢喝点小酒听听戏,然后就喜欢上了舞台上美丽大方唱川剧的姑娘,很快两个人就结婚了。婚后,两人定居四川自贡,然后就有了我。我从17岁就离家当兵,20岁开始北漂,一直到35岁结婚时,才选择把家安在成都,于是又做了几年成都人。在成都按揭买了房子,房贷还没还完,就又要离开四川北上,成为一名天津人。

  仔细想来,这么多年我似乎还没有对自己的故乡和生活多年的成都写过什么。那么就在临别之际,写点什么吧。

  和不网红的天津相比,成都倒是一座特别网红的城市。只是,提起成都或四川,外地人都会认为这里的人生活节奏慢、喜欢打麻将、喜欢享受安逸的生活,日子比较佛系。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安逸只是川人表露在外的一种淡定从容,骨子里的川人是充满了干劲、特别能拼命,且始终敢吃苦和愿意吃苦的人。

  四川本不安逸,是勤劳能拼的川人将它打造得如此安逸。

  在四川地区,古代曾经旱涝严重,耕种困难。在雨量丰沛、山脉庞大的广西或云南,每一座大山都有水,那里的梯田可以从山脚一直开辟到山顶也不会缺水,更无须挑水上山蓄水种稻。但四川不行,四川有很多地方都是小丘陵地带,丘体很小不足以形成自身水系,所以在这些丘体上开垦出来的土地往往需要人用扁担挑着水桶到几里远的山脚水潭里挑水到山上菜地浇水才行。这一来一去的劳动量是惊人的,几亩地要浇的水,就足以累倒一个壮年男子。

  即便在古代的成都平原,也是一度水患严重。夏天雨季的时候洪涝时长淹没耕地和作物,而开春播种的时候却又经常断流缺水,成都人饱受水患折磨。当时的四川绝对称不上是天府之国,更不会是令人流连忘返的安逸之地。“蚕丛及鱼凫,人或成鱼鳖”就是古人对古代成都平原地区水患惨状的感慨。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选择弃地而去寻找新的家园,而有一群人则留了下来,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在距离成都平原不远的高景关和洛水,人们修建了一座巨大的“二王庙”,但这座庙里供奉的不是神仙妖怪,而是人,庙内常年香火不断,香客如织。这里,供奉的人就是著名的李冰父子。人们在这座庙里,不是向神仙求升官发财,也不是求家宅平安身体健康,而是纯粹的表达感恩之情。

  早在公元前256年,川人就意识到了: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战天斗地。李冰在岷江安设石人水尺进行水文观测,然后根据观测结果和下游地理测绘结果设计水利工程,然后在成都地区组织了数万人参与到了这场古代的超级工程的建设。即便放到今天来看,都江堰工程依然是令人震惊的伟大技术成就,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还在发挥着调节水利以及灌溉作物的重要作用。

  都江堰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部分组成,涝时分流泄洪,旱时蓄水保耕,庞大的都江堰工程建设完毕之后,成都才从水旱愁人的不毛之地,一跃成为了具有西南鱼米之乡之称的天府之国。

  在我曾经生活过不远的地方,打开地图全是“周家碾子”、“王家碾子”、“李家碾子”等数百个类似的地名。每年春耕的时候,都江堰就开始调水,并由专人打开水闸,然后水就能顺着分水口进入各条水渠自然流淌灌溉沿途的土地,这就让所有人都从辛苦挑水取水背水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而等到粮食收获的时候,别的地方人们还要辛苦驱赶骡马推动石碾对晒干的稻谷进行碾磨以方便食用,而住在成都平原的人们则又一次打开大水渠闸门,让都江堰分流下来的水推动一个又一个的水车竹碾对晒干的粮食进行碾磨分装。每当收获的季节,成千上万的水车竹碾一起转动,白花花的稻米就顺着石碾流了出来,蔚为壮观。成都人,从此省去了饲养骡马和驱赶畜力拉碾研磨的辛苦,可以坐在旁边聊着家常喝着茶就把活干了。成都,终于成为了人人艳羡的天府之国。

  当先进的生产力和前人不断付出的劳动建设将更多的人们从劳苦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之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终于有了“少不出川,老不离蜀”的感叹。人们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休闲娱乐,去研读诗书,去创造和追求更多的东西。上千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成都人的安逸生活,却忘记了这份安逸它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敢于战天斗地的川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辛苦付出和拼命努力换来的。

  每一圈安逸舒服的麻将背后,都有着一轮又一轮不为外人所知的辛苦和付出。都江堰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李冰父子两个人神力搬山而成,而是由李冰提出科学规划和建设蓝图,八年早期建设,以及无数代川人全力参与并不断拓展水渠网络而成。早先都江堰水渠网络所能覆盖的区域不过“数郡”,如今已覆盖多达30余个县,灌溉了超过上千万亩土地。

  在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主体工程的八年里,川人奋起相应参与,在没有发明炸药的年代,用火烧石头然后浇上冷水使之热胀冷缩后爆裂的方式,一块块地将玉垒山的巨石炸开,然后一筐筐地装筐运走。在那个没有汽车和传送带的年代,川人的先祖们用自己的肩膀一点点地移山,直到将高大的玉垒山活生生炸开一个缺口,使西边过量的江水通过这个缺口流入常年缺水的东边,这就相当于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同时为了在岷江上游建设分水堰,进一步调节内外两江水流,李冰制定了在江中心建造一座人工岛来进行拦水分流的计划,然后发动数万群众参与建设。那个年代没有吹沙造岛船,也没有重型运输设备,造岛只能通过人挑肩扛的方式,将石块装入竹筐,然后将这些竹筐用木船运至江心投放,这需要进行多达数十万次的投放,我们可以想象在运输技术落后的古代,完成这样的工程究竟有多辛苦,究竟有多危险,究竟有多劳累。我们现在已经查不到为了完成这一系列的工程到底牺牲了多少人,但肯定不会少。可是川人从未抱怨,而是在长达八年的苦战中坚持了下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屹立至今的人工分水岛群,是人类古代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和壮举。

  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天府之国,没有拼命苦战的过去,就没有休闲安逸的今天。

  都江堰只是川人治川的一个缩影,四川成为天府之国的背后,还有无数的建设奇迹在支撑。这里有雄伟的剑门关,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有险峻的古蜀米仓道,有绵延千里的茶马古道,还有穿透岩层深达上千米的古盐井,这个深度今天很多现代的小国家都无法做到,尤其是古蜀米仓道的整体建设,居然和今天四川省高速公路的四大主干道规划图高度重合。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在缺乏现代交通工具以及现代测绘仪器的古代,川人的先辈们用简陋的工具和自己的双脚,耗费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将这片巨大的土地进行了精细和详尽的科学丈量,然后规划出了贯通全川的最佳运输保障路线,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将其修建成为了令人惊叹的“米仓道”。

  在自贡,几百年前的川人就已经发明了齿轮状的钻头,在缺乏钢材和重型机器的年代利用自己的智慧将盐水井打到了1000多米的深度,是古代地质钻探的全球世界纪录,是古人工程钻探的奇迹,它不仅打穿了1000多米的地下花岗岩层,而且还克服了井喷,可燃气体泄爆等重重危险,并在几百年前就发明了盐水和天然气分离法,将抽离出来的盐水用分离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直接熬煮成盐,既降低了成本,又非常环保,无需伐木烧盐。于是,整个内陆深处的人们,都可以吃上便宜又质高的好盐。

  盐铁在古代是主要的专营必需品,掌握了盐铁就掌握了战略资源,而川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敢拼敢干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将地下上千米混合着天然气的盐水井科学开发利用,从此从吃盐困难大户,变成了可以躺赢躺吃的富足豪户,这些盐不仅可以供应川内使用,还跨省出销到西藏、云南、甘肃和贵州等地。

  灌溉耕地有都江堰自动分水闸,研磨稻谷有都江水渠自动碾子,吃盐有永不熄灭的天然气煮盐锅日夜免费熬煮,运送粮食和物资有茶马古道、米仓道等古代高速公路高效运转,至于安全防卫问题,有雄伟险峻的剑门关镇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做完了这些,川人才有了比别人更多休闲安逸的生活。

  但是安逸和休闲并不是川人的本性,安逸和休闲也不是川人的基因,川人的骨子里依然充满了对拼命努力奋斗的向往和本能,在千百年战天斗地的过程中,川人的生命基因里已经刻满了对困难的永不服输。

  在抗战和抗美援朝时期,四川青年都是全国最重要的兵源地,据《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统计,在抗战期间出川作战的士兵多达260万人,这还没有包括西康征、特种兵以及各军集团回乡补募兵力,保守估计出川作战青年至少有350余万人,有至少65万四川战士在战场上壮烈牺牲殉国。

  据各个集团军资料或回忆录显示,川兵有一个特点就是敢打硬战敢打狠战,几无逃兵,纪律严明,作战凶狠。因此在当年就有:川军从不负国,以及无川不成军的说法。抗美援朝时期同样如此,据官方统计四川人牺牲人数居全国第一,并在朝鲜政府给予的最高殊荣中,占了三分之一的席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迄今有记录在案的共19万余名志愿军烈士里,四川人就有3万余名,几乎每6个烈士里就有一个四川人。邱少云、黄继光等战斗英雄都是四川人(铜梁当年也属于四川)。

  仔细回望历史你就会发现,四川在抗战时期被入侵的严重程度相对要更少一些,所以大多数川军都是在四川之外发生的战斗中牺牲的。换句话说,他们原本可以不牺牲,他们原本可以呆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就行。但是,自私同样不是四川人的性格,国难就是川难,岂能高高挂起?川军出川赴国难,不灭日寇誓不还,壮志身死忠魂犹在。

  古巴蜀人可以远赴岷江治水,古自贡人可以远赴西藏销盐,古丈量者可以走遍全川丈量修建米仓道,古川人可以远赴剑门关镇守平安,战争时期的四川人也可以远赴全国各大战场,甚至远赴东南亚和东北亚不畏牺牲、骁勇作战,只为换得后世的安宁和太平。川人亲手打造了一个天府之国,也愿再用自己的双手将全中国都打造成更大更美好的天府之国。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四川人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劳动力输出省份之一。四川的安逸休闲生活从未阻挡川人背井离乡的脚步,只要有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家人照顾得更好,川人从来都不会在乎自己的付出,川人可以南征北战,也可以东成西就,四川人在全国劳动大军中口碑都是一流的,工头们都说,四川来的娃子们肯干、聪明、还有耐心。每一个出川奋斗的川人背后,都有一个依靠他们收入支撑的家庭。

  直到有一天,当他们告老还乡,在府南河边的坝坝里端着茶杯,搓着麻将安享天伦之乐时。许多外地游客都会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这一幕幕充满闲情逸致的生活,然后在朋友圈感叹一句:四川人就是休闲、就是安逸、就是会享受生活。对此,四川人只是微微一笑,从不解释。他们的父母安享晚年,他们的妻子健健康康,他们的子女健康长成,所以今天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安享天伦之乐,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闲情逸致,而是生命对劳动奋斗者的最终褒奖。

  川人的奋斗,总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悄然进行。父亲今年已经年过七十,如果你也喜欢垂钓或许你就总能在小河边看到许多和他一样怡然自得悠闲钓鱼的老人,他们神态淡定,幸福安逸,看起来就像是从未离开过这座城市,从未远离过天府之国一样,他们仿佛和这片土地一直都是不可分离、融为一体的。但是你很难想象,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川老人,却曾经担任过铁道兵在祖国大江南北修路,曾经带领过特务连战士在西藏高原巡守边关,又曾经为勘探石油而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全中国都留下过他奋斗的足迹。而这,就是许许多多四川人一生经历的缩影。

  安逸是四川人的皮,奋斗才是四川人的骨。

  我很幸运生在四川,成为一名四川人,但川人,永远是四海为家。即便我已经举家北上成为了新的天津人,但我身上依然流淌着四川人的血液。当年北漂时,成都还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城,如今彻底离开北上时,成都已经成为了西部发展最好的准一线城市,代表制空最先进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歼20战机,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并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我相信,天府之国未来必然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好成都,你好四川,此时此刻只能说声你好,因为讲不出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4 16:43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