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38|回复: 0

中天飞鸿:揭秘最热心做“红娘”的五位开国元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9 10: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5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

  说起“红娘”人们自然想起戏剧舞台上《西厢记》中崔莺莺的贴身丫环。“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她为崔莺莺与张君瑞牵线搭桥,传书送话,最终促成了一对神仙美眷的姻缘。后来,人们借“红娘”之名指为男女双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促使他们相识相恋、最后结为终生伴侣的人。所以“红娘”也成为了媒人的代名词。在民间也常有人将“红娘”称之为“月下老人”。

  但是,“红娘”之所以为有情人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不仅是出于一腔热心,更是见义与勇的表现;而“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的喜爱,而是中华民族一种乐于助人的美德象征。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因此,在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中有许多乐于助人的“红娘”。他们不论在枪林弹雨的战斗时期,还是在经济建设的和平岁月,他们无不在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一对对有情人的幸福。这里揭秘的是,其中五位最热心穿针引线做“红娘”的开国元勋。

  一、毛泽东成人之美,五做“月下老人”

  作为世界人民公认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既有笑看风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豪气冲天的伟人风度,也有情感丰富、乐意成人之美的普通人情怀。毛泽东一生尤其喜爱做“月下老人”。当年,尽管战斗生活十分紧张,但他始终不忘关心身边的战友和工作人员的婚姻大事。特别是他善于巧妙地运用聪明才智,促成一对对美满姻缘,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这里就说说他第一次热心做“红娘”的故事。

  1923年3月,刘少奇在江西萍乡安源领导路矿工人运动时,与何宝珍结成伉俪,毛泽东从中起了积极的牵线搭桥作用。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做“红娘”。早在1921年10月,毛泽东与在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何宝珍相识。1922年6月,因参与揭发三女师校长欧阳俊贪污腐化丑行的何宝珍被校方监禁,后来经衡阳党组织营救离校。无家可归的何宝珍在张秋之的帮助下雇小船沿湘江到长沙,借宿在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的家里。在这里,何宝珍得到毛泽东的悉心指导,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久,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杨开慧一起帮助毛泽东整理文件和材料。

  不久,在苏联学习回国的刘少奇,奉陈独秀之命来到毛泽东家里接受任务,经毛泽东介绍认识了何宝珍。当时,何宝珍刚满20岁,既端庄秀丽,又朝气蓬勃,使24岁的刘少奇心中顿生好感。观察入微的毛泽东把他们相互流露的爱慕之情,记在心里。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9月,毛泽东就派刘少奇、何宝珍二人前往安源同李立三一起领导罢工斗争。何宝珍明白毛泽东的用心,是让她在革命斗争中增进与刘少奇的相互了解,加深情感。这对有情人正如毛泽东所料,1923年4月在安源喜结良缘。婚后,何宝珍与刘少奇互相关心、爱护。何宝珍随刘少奇先后在上海、长沙、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地从事党的工作,既是情深义重的妻子,又是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因革命战争的严酷,和刘少奇共同养育的三个子女刘允斌、刘爱琴、刘允若都忍痛割爱送给了别人抚养。

  1932年冬,刘少奇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后,何宝珍根据党的决定,带着小儿子留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在这一时期,何宝珍任党领导下的全国互济总会的负责人兼营救部部长,她化名“王芬芳”,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四处奔波,争取社会力量,千方百计营救被捕同志。1933年3月,她在营救被敌人逮捕的廖承志时,因活动频繁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被国民党宪兵逮捕,押往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

  在监狱中,何宝珍受尽酷刑,从没有向敌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与狱中的共产党员一道组织难友同敌人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她还常常利用难得的放风机会,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励难友,感染同伴。一年后,由于叛徒告密,何宝珍的身份终于暴露。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何宝珍始终坚贞不屈,坚守党的机密。1934年秋,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专程来到雨花台,深情悼念何宝珍。

·1962年5月1日,周恩来与万里等领导人在北京参加“五一”节游园活动。

  二、周恩来助人为乐,促成多对革命夫妻

  周恩来在日理万机、百事繁忙之际,于琐细的生活中会挤出时间为同志和朋友做一些成人之美的事,充分彰显出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人情味。周恩来最早促成的一对革命伉俪,是战斗在上海敌人心脏的一对“假夫妻”熊瑾玎和朱端绶。

  据有关史料记载,熊瑾玎是长沙人,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奉命与比他小22岁的朱端绶同往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在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周恩来安排下,熊瑾玎与朱端绶假扮夫妻,当起了“老板”和“老板娘”,以“福兴”商号做掩护,开办了酒店和钱庄,为中共地下组织提供办公地和联络点。他们二人胆大心细、处事周密,党中央秘密机关在白色恐怖下3年未遭破坏,深得周恩来的信任与好评。

  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朝夕相处,这对“假夫妻”互生爱意,感情渐增,不知不觉中爱情之神便悄然降临。一天,熊瑾玎试探着问朱端绶:“你将来理想中的爱人,当是怎样的人?”

  朱端绶并未作正面回答,而是略微想了想,引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几句话,回答说:“我并不羡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欣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看到熊瑾玎和朱端绶朝夕相处,情谊日增,周恩来就因势利导,巧妙地做他们二人思想工作。周恩来对朱端绶说:“熊老板的年龄是大了一点,大了你很多岁,但是他那颗干革命的心是很年轻的。你们两人很般配。要是真的成为夫妻,生活在一起,一个老板,一个老板娘,相互勉励,相互配合,对于我们党的事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帮助。”

  周恩来的话捅破了一层隔在熊瑾玎和朱端绶之间的薄薄的纸。朱端绶曾在自传中深情写道:“瑾玎对我一往情深。中央组织部长周恩来曾来做我的工作。同瑾玎一起‘生活’了3个月,我看出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真心实意的人,而他从来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他的言行感动了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周恩来极力促成我们,要瑾玎请客。就在1928年中秋节那天,我们在四马路‘陶乐春’请了一桌客。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的还有李维汉同志。从此我和瑾玎携手前进,并肩战斗了45年。”

·当年贺龙与三女儿贺晓明在一起。贺晓明现在出任贺龙体育基金会主席。

  三、贺龙穿针引线,乐为革命战友做红娘

  “红二方面军女同志不多,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呀。谈恋爱结婚也是要抓住‘战机’的嘛。”作为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惟一的女将军李贞,及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甘泗淇,他们的革命业绩及威名早已传扬四海,但促成这一对革命夫妻的“红娘”大概还鲜为人知。

  据有关史料记载,长征前夕的一天,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把一个红军女战士叫到跟前,她就是出生于革命老区浏阳、参加过秋收起义、时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贺老总对她说:“中央红军长征已走很久了,我们也要开始长征了。长征很远很苦,我给你介绍个伴儿吧,他叫甘泗淇,是红十八师的政委,留苏的学生,文化高,人也很正直。”

  李贞梳着短发,个子不高,给人精明强干的感觉。她听了贺老总的话,推辞道:“长征路上这么多人,还要找什么伴儿嘛!他文化高,我却没文化,大字都识不了几个,再说,现在是长征打仗,子弹又不长眼睛,要是我负伤了,他就会担心;他负伤了,我也会担心。我看还是长征以后再说吧。”

  贺龙没再说什么,他又找到甘泗淇,说:“红六方面军有个女战士李贞,她作战勇敢,又会做饭,红二方面军女同志不多,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呀。谈恋爱结婚也是要抓住‘战机’的嘛。”

  从那一天起,李贞才知道红二方面军里有个男秀才叫甘泗淇,而甘泗淇则早已对李贞有了良好的印象。他是在一次去红军学校检查工作时见到李贞的,作为学校政治部主任的李贞当时正在操场上指挥学员唱歌。她那端庄的面孔、刚健的身姿、英武的气派,把甘泗淇深深吸引住了。回到住地,甘泗淇在日记本上悄悄地记下了:“红校,李贞……”

  在贺龙说合下,甘泗淇便经常与李贞聊天,他们谈工作、谈理想,一直谈到了爱情。李贞见这位知识渊博的首长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关心她们的工作,极为感动。为此,她还特意做了一双布鞋送给他,用旁人的话说,也算是定情礼物吧。  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使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了。终于,他们结成了一对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

·曾经参加抗美援朝的陈赓(左三)、彭德怀(右二)与金日成在一起的合影。

  四、陈赓毛遂自荐,为彭德怀寻找革命伴侣

  1938年9月,身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已过40岁,可身边连个伴侣都没有。他在延安停留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曾提醒他抓紧自己的婚事,但他总是回绝。陈赓作为彭德怀的老部下、老战友把此事早看在眼里,心中着实为他着急,决定毛遂自荐为他做一次红娘。

  一天,当着彭德怀的面,陈赓爽朗地说道:“老总啊,我这个人挺喜欢当红娘,不知你愿不愿意我当这个差使?”

  彭德怀整天大大咧咧,表面上看起来像个粗人,其实他心细着呢,一下就听出了陈赓这话里的猫腻,便坦率地说道:“陈旅长,你给别人当红娘我管不着,要是你有别的意思我可不赞成啰。”

  聪明的陈赓感觉到彭德怀话里有话,笑了笑没作回答。在彭德怀的婚姻大事上,他琢磨最多,考虑最细,因此他知道彭德怀这样说包含了难言的苦衷。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到同辈战友一个个都有了家室,他并非未曾动心,只是没有遇上机缘。

  彭德怀依旧忙里忙外,并没有意识到陈赓正紧锣密鼓地安排一些事,想给他创造机会,好让一个“意外”的邂逅帮他擦出爱情的火花。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彭德怀对女性的注意呢?这颇让陈赓伤了一番脑筋。后来,他了解到彭德怀喜欢打篮球,于是,眉头一皱,一个“骗局”便计上心来。

  不久,彭德怀从抗日前线回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闭幕那天,陈赓找到彭德怀,邀请他去观看球赛。但是,彭德怀因公务繁忙没时间,拒绝了陈赓的邀请。眼看计策要落空,陈赓便故意使气,说彭德怀不去就是官僚主义,架子大,还说要在生活会上提彭德怀的意见。

  没想到,这一激竟让彭德怀立即站起身,拉着陈赓便奔向球场。在球场边,陈赓并不看比赛,眼睛总是盯着彭德怀,想及早发现彭德怀对哪一个女队员感兴趣。无奈,比赛快结束了,彭德怀并无一个固定目标。这可把陈赓难住了。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球赛结束后,陈赓特地请彭德怀接见运动员,而自己却在一旁细心观察。球赛结束后,彭德怀在和浦安修握手时,特意夸奖浦安修球打得不错。从这握手之间,陈赓终于发现了一点“情况”,便追出门问彭德怀这帮女同志哪个最好?心直口快的彭德怀一下子就露了“馅”,他认为浦安修不错。事前做了精心准备的陈赓,此时抓住机会,向彭德怀介绍了浦安修的情况:北师大学生,读书期间就入了党,前年投奔延安的,在陕北公学教书。学问、人品,样样都好……

  彭德怀听了,眼一瞪:“我是说她球打得好,谁要你去打听这些。”陈赓此时干脆自告奋勇,提出要给彭德怀当婚姻介绍人。彭德怀这才恍然大悟,但很快便皱起了眉头。因为他觉得浦安修是个洋学生,而自己是土包子。陈赓为他鼓劲,称这才叫“土洋结合”。

  在陈赓的精心导演和牵线搭桥下,彭德怀和浦安修见了面。随后,两人交往慢慢多了起来,感情也越来越深。这一年的10月10日,彭德怀和浦安修便举行了婚礼。从此,他们患难与共,同舟共济,一起走过了几十年漫长的人生道路。

·上世纪50年代初期,肩负开发边疆重任的王震与新疆农垦战士在一起的合影。

  五、王震: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红娘”

  当年解放军在西进途中,从兰州及河西走廊招募了一批女兵,历史让这些女兵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军垦战士和兵团第一代母亲。而把她们招收进部队的,就是率领大军解放新疆的王震将军。作为新疆屯垦事业的奠基人,王震非常关心屯垦官兵的婚姻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也充分肯定了王震在解决屯垦官兵婚姻问题上的贡献。1965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毛泽东在接见解放军高级将领时,亲切地对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说:“你不但是屯兵边陲的大将军,也是一位最伟大的红娘。”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1月,王震便向中央建议,为了新疆的长治久安,必须走屯垦戍边这条路。用部队屯田,左宗棠在新疆也搞过,但没能摆脱“一代而终”的结局。为了让部队官兵能在新疆扎根,就必须让他们在新疆成家。在进新疆之前,有人怕到新疆后风俗不同、语言不通,无法安家,产生畏难情绪。王震鼓励他们说:“历史上的班超、林则徐、左宗棠都能为祖国的统一,不辞艰辛,出师西域。难道我们当今的共产党人还不如他们吗?我王震今天当着大家的面保证,我绝不会让我们的部队里出一个和尚!”于是,就有了“王震千里招新娘,八千湘女嫁新疆”的旷世传奇。

  新疆石河子市只有短短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一群从战争的硝烟中冲杀出来的军人们,在遍地布满河卵石的河滩上用汗水铸就的一座城市。位于城市中心的广场,这座用铜铸成的群像被称为"军垦第一犁",它是这座城市历史起源的标志。如果我们把剑看成是战斗者所向披靡的利器,那么铜像中开拓者们用勒进肉体里的绳索拉动的犁就是这个城市精神的象征。正是犁让这个城市迈出了它的第一步,化剑为犁,使最早踏上这片亘古荒原上的军人们的初衷。在广场的中心部位矗立着的这座铜像人物,是这座城市的孕育者,同样也是这座城市永远的记忆,他就是王震,一个当年开拓者的统帅,一个当年的拉犁者。

  据有关史料记载,1991年的盛夏,时任共和国副主席,83岁的王震,又一次回到了新疆,自1952年离开新疆,这已经是他第14次回到这里,似乎病魔已经告诉这位将军,这将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离开新疆前一天,王震动情地留下了这样一段话:“1980年我在新疆就已经说过,现在我重申,如果去见马克思,我已委托我的战友和亲人将我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和各族人民守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边疆。”

·八千湘女上天山,来自湖南参军的女战士风尘仆仆赶往新疆农垦建设第一线。

  王震与天山的结缘始于1949年。那年早春,已是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长兼政委的王震,从解放西北的战场来到河北平山县的西北坡,参加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41岁的王震是中央候补委员,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在西北坡简易的俱乐部里,毛泽东主席请这些戎装未脱的将领们看京剧,剧名为《红娘》,一曲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好戏。

  就在大家观赏京剧的那个晚上,毛泽东找到了王震。一进门主席就说,今晚台子上演出的是《红娘》,那是出好戏,那个红娘全心全意给人家做好事,很可爱。这出戏红娘是主角,你到新疆去就是演红娘,在那里唱主角,去给新疆各族人民去做好事。

  说起来在战场上,王震将军的主角唱得不少,但是转到建设上唱主角还是第一次。同样对他也是一个新课题。尽管如此,对进疆,王震依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仿佛占中国土地六分之一的那块广阔的土地已经向他展开了双臂。

  1950年的1月23日,冰天雪地中的乌鲁木齐被解放军官兵们火一样的热情融化了。随着王震的一声令下,数十万军人早已将牵拉爬犁的绳索深深地勒进了自己的肩头。

  这就是王震,走在这支队伍最前列的人。当王震和他的战士们把汗水洒在西域寒风中的时候,乌鲁木齐被感动了,除了解放军官兵,连平时没有车不出门的旧政府留用的官员也走出了温暖的家门,加入了忘我劳动的人流中。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进疆部队在天山以南,东起米兰、西到喀什,南至和田,北抵天山,环绕塔哈拉马干沙漠排兵布阵,拉开了西部荒原屯垦戍边的序幕。

  五十年代初,婚姻问题在驻疆部队是一个上上下下让人发愁的问题,它甚至已经影响到了部队的稳定。而新疆当时是男女比例极不协调,国民党新疆起义部队十万大军,平均年龄三十八岁,绝大多数的官兵家在内地,并且没有成家。而解放军部队进驻新疆的十万大军,团以下的指战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光棍汉。

  所以王震就有这么一个思路,你们在家乡过去有娃娃亲的,甚至童养媳的,或者是有沾亲带故的,你们有这样的赶快接来,我们给你们路费。

  1950年的初春,时任二军六师政委焉耆地委书记的熊晃接到了王震的电话,命令他带家眷回乌鲁木齐领受任务。一见面,王震直扑主题:你立即坐飞机到北京向中央汇报,然后南下找湖南省委,叫他们协助招一批女生进疆,不管什么成分,都要!

  熊晃临行前,王震交给他一封写给当时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的亲笔信。信中写道:“新疆人口稀少,配偶难找,部队要屯垦戍边,长期安家,不解决婚姻问题是不行的,今派熊晃同志去湖南,请你们大力协助,帮助招一批女青年,最低年龄十八岁,初高中文化程度,未婚,有过婚史,但是已经离婚离异的也行。家庭出身不管,把她们招来新疆,纺纱织布,繁衍人口,与我部队将士同建繁荣富强的新疆。”

  当黄克诚看完信中的内容的最后一段哈哈大笑,指着“繁衍人口”最后四个字说:“这个王胡子,把这话讲出去,人家女娃子,谁还去阿?”

  当时熊晃在长沙市设立一个招聘团,地点就设立在长沙市营盘街38号,这里曾经是当年辛弃疾驻兵的地方。报名者十分踊跃,不长的时间里,熊晃招到了三千多名女生。

·当年八千湘女上天山,如今成为新疆屯垦史上最为动人的浪漫故事。

  当年的女兵谢树仁说:“就是要去参军,要当个女兵,以后在学校里头,那时候没有钱,没有钱的时候就背了两升米,跟我的四个同学,家里也不知道就去了。”

  当年的女兵陶先运说:“小的时候,走了也就走了,何日是归期也没有考虑过,现在想想无数个春秋过去了,有了条件了,儿女们成家了,孙辈们就读大学了,我身体还好,回家住一段吧,可是不习惯了,已经不习惯了。我就带着两句话,故乡变异乡,异乡变成了故乡。带着两句话来安慰自己,就回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觉得还舍不得这个地方。”

  自此,十多批湘女先后入疆,八千湘女被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代母亲。八千湘女上天山成为新疆屯垦史上最为动人浪漫的故事。

  2005年12月,家乡的人为了记住八千湘女曾经的岁月,让后人知道她们只身赴天山的大行大爱,从天山之巅,采集了一块重大百吨的巨石出力在了风景优美的湘江之畔。那一天,距长沙营盘街不远的湘江之畔,人山人海,从新疆被特邀回来的一千多名湘女像英雄般的被人们簇拥着。

  继湘女入疆之后,山东、广西、江苏、上海、湖北等省市的一批油一批的女青年进入新疆,加入屯垦部队的建设事业。这样驻疆部队和地方单位的性别比例很快发生了根本变化,改写了自汉武帝以来,屯垦戍边一代而终的历史。

  王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平生下过的命令有无数道,但我最满意的就是这一道。"他说的这一道,就是动员内地妇女到新疆的事。之所以满意,王震的解释是:"既成人之美,又稳定了军心。”

  新疆方方面面的变化引起了一个人的关注,他就是张治中。这位曾经担任国民党在新疆地区的最高长官,对新疆的情况非常熟悉的人。再给王震的信中写道:“看见你那篇新疆军队生产简短总结,我心里兴奋极了,我觉得需要写一封信来诉说我心中的意见和感想,您那篇文章几乎可以说不是用笔墨写的,而是用驻新疆的全体解放军的血汗写成的。再有十年二十年的努力,新疆无疑将成为,工农业、畜牧业高度发展,高度现代化的乐园,这美丽的远景实在令人羡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8 13:4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