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关紧,城封死,病毒仍然防不胜防。
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来势汹汹,海外多地出现“失控”局面。
比如美国,全美1月12日单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超80万人。部分地区为了防止新冠进一步扩散,需要提供阴性检测报告才能上学上班,让新冠检测需求暴涨。
排队检测,人形长龙看不到头,冒着冷风等上1天还有可能排队中途感染。
买检测试盒,药房全面断供,一盒难求。
国内也同样因为境外输入病例和部分新增本土病例,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全员检测。
新冠检测产品供需严重失衡,一度被“淡忘”的战疫类企业,不仅在相关产品上享受了一波收益,在投资市场更是重新得到关注。
因此,新冠检测概念大火。
01
检测板块集体高潮 核酸试盒有多赚钱?
拎几个实实在在赚到了真金白银的新冠检测板块典型代表。
第一家企业是与美国子公司签订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订单的XX医疗。
据该医疗企业1月12日公告,公司美国子公司收到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发来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的订单。
纽约州订单金额为6531万美元(含运费),约合人民币4.16亿元;马萨诸塞州订单金额为1.48亿美元(含运费),约合人民币9.44亿元。
另外,与美国纽约州卫生部签署的试剂盒销售合同,合同价税合计金额为1.2亿美元(含运费),约合人民币7.64亿元。
核酸试剂盒有多值钱,每一笔订单都是以“亿元”为单位。
第二家企业是新冠检测产品在英国等地区的销售规模持续增长的XX生物。
2020年,XX生物受益于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产品,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为4.35亿元,同比增长1457.05%。
2021年1-6月可实现的营业收入区间为115,000万元至125,000万元 ,预计实现净利润为49,450万元至 53,750 万元,与2020年同期净利润相比增长 63.26%-77.46%。
净利润增速同样不是一般企业可比的。
第三家企业是最近深陷丑闻风波的xx医学。
2020年一季度,XX医学净利润仅4800万元,到2021年第一季度则飙升到5.3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023%。
2021年三季报,XX医学前三季度公司营收86.17亿元,同比增长47.87%,收入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归母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增长58.52%。
赚钱速度恐怖如斯,有些企业却赚着赚着,赚迷了眼,黑了心。
02
被利益熏黑了心 在新冠面前玩商业欺诈?
医疗巨头享受新一波疫情收益的同时,面临的供应链压力同样不小。
据13日17点最新消息,国内日增确诊病例135例。
对于安稳了好一阵的国人来说,日增135,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
这个数据之下,是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排查,更是一次又一次紧缺的试剂盒供应及紧张的人力资源。
如果说,多轮排查完之后,明明全员阴性核酸检测报告,却又冒出零星病例。随着病例增加,核酸检测效果很难不让人生疑。
很快,通报来了。
1月12日,XX医学旗下郑州临床检验中心区域负责人因引起传播病毒行为,被许昌警方立案。
区域负责人被立案调查,而郑州这家企业参与的禹州市疫情防控筛查。
这中间有很多东西值得琢磨。
很快,该医学企业声称:对于网络上出现“主动传播病毒”“丢失样本”“伪造数据”“瞒报数据”等传言不实。
是不是真正属实,我们只要等待司法机关的通报就行。
但万一是真的,你知道有多可怕吗?相当于放任病毒随便来!
这件“负责人进去了“的黑天鹅事件之后,母公司短短两天内累计几十亿资金出逃。
该企业董事长曾在2022年的新年演讲中介绍,截至2021年11月,公司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2.2亿人份,全球第一;单日核酸检测总产能130万管,全球第一。
这样一家多个全球第一的企业,却在赚了几十亿之后,栽了跟头。
积累的信任来之不易,此次事件也给整个检测行业敲响警钟。
新冠检测概念的火还在疯狂的跳动。
在股市一路高歌猛进的新冠概念企业,现在还值得关注吗?
疫情不断升温,新冠概念的火吹到什么程度才会停?
除了大火的新冠概念,还有哪些板块正在蠢蠢欲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