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15|回复: 0

北风:天津决战奥密克戎!人类最后堡垒的前哨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0 08: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几天,国内的新冠疫情有了多点散发,多地破防的苗头。

  西安疫情,经历了前期的一些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之后,终于走向社会面清零。

  可是同一时间,河南疫情的病例数却在激增,新增病例城市也有扩散之势。

  目前浙江宁波,上海也发现了本土疫情传播链,让人欣慰的是,目前看来,高效精准的防控应该将病毒锁在了“隔离范围内”!

  今天,最让人揪心的是天津。

  天津市1月7日发现两例新冠病毒传播,在1月8日的密接者核酸排查中,发现了18例确诊病例,证明已经发生了“社区传播”。

  如果只从病例数来看,天津疫情确实应该警惕,可是也就和河南禹州,宁波北仑的“初期疫情”状况类似而已。

  可是今天早晨,天津官方确认:通过病毒测序,确认最初两例病例感染的是当今世界毒王——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从南非政府向世卫组织上报,到成为全球传播最猛的病毒,只经历了几周时间。

  而就在1月4日,奥密克戎刚刚在美国刷下了单日确诊破百万的恐怖战绩。

  从奥密克戎肆虐全球,攻克了几乎所有国家的医疗系统之后,我们都预判我国和奥密克戎的攻防战迟早要来!

  可是今天发现奥密克戎已经在天津制造了“社区传播”,这场战役比我们预计的还是要早一些。

  在我们千万人口的大城西安,刚刚被德尔塔破防,造成抗疫两年来,最大的“混乱与民意撕裂”的当下,我们能打赢奥密克戎阻击战么?

  壹,奥密克戎突袭天津!

  在南非刚刚上报“新冠病毒新变种”到世卫组织后,世卫组织罕见的在几天内就召开特别会议,给新变种命名“奥密克戎”。

  那时候北风也写了文章,可见全球专家都注意到了“奥密克戎”的恐怖危害。

  最近一段时间,境外势力为了推行“躺平有理”,“与病毒共存”,极力宣扬奥密克戎的“低毒性”,“低死亡率”,“低重症率”。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奥密克戎是刚刚发现几个月的新变种,全球任何机构和专家对它的研究都很片面,还没有毒性,重症死亡率的权威结果出来。

  更何况,作为刚刚占领全球的病毒新变种,奥密克戎的“感染痊愈后遗症”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探索研究。

  现阶段欧美关于奥密克戎“毒性低”,“低致死率”,“低重症率”都不是医学研究结果,而是“数据统计结果”。

  可是即便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奥密克戎的重症率和致死率确实只有德尔塔的三分之一左右,可是奥密克戎的传染性也是德尔塔的三倍。

  因此奥密克戎在世界多国“取代德尔塔”成为主要病毒之后,这些国家的重症率,致死率确实下降了,可是“绝对死亡人数”没有任何减缓的迹象。

  在欧美资本“适者生存”,老弱病穷随便死的防疫体系里,只要重症率,死亡率降低,不最终冲毁他们的“医疗体系”,死多少人他们是不在乎的。

  可是对于“人命第一”的我们而言,“传染性高,重症率低”的奥密克戎,是“动态清零”政策更危险的敌人。

  我前不久全网第一个写了关于宁波北仑疫情的文章《》,引起许多朋友的认同和共情。

  大家其实可以用那篇文章的方法,来分析这次天津疫情。

  这次天津疫情最初发现的两个病例,与“北仑首病例”有类似的特征。

  这次天津疫情,最先确诊的两个病例,分别是一个“补习老师”和一个“小学生”。

  两人不属于“同一学校”,也没有直接“接触史”。

  通过两人公布的流调数据,我们发现他们两人过去十四天没有离开天津的行程,也没有与“境外病例”有任何接触或者时间空间的交集。

  这两人都是“自己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就医,然后核酸检测确诊的。

  在两例病例分别确诊后,天津很快对两个病例的“密接人群”进行核酸筛查。

  结果是,通过“补习老师”,查出了她的8个小学生,以及4个学生家长是“确诊病例”。

  通过“小学生病例”,查出他的6个小学同学是“确诊病例”。

  最初的小学生病例和“补习老师”病例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但是他们的“学生确诊病例”间是有交集的,所以可以确认他们是同一个较大的“社区传播链条里的2例”。

  因此短短两天,天津奥密克戎病毒呈现出的就是20例确诊,其中15例是小学生的凶猛疫情。

  贰,“旧经验”能否打赢“新战争”?

  过去两年,我们全国各大城市的散发疫情,在我们强大的组织能力面前,都在一个月内,做到了基本扑灭。

  即便是负面舆情最多的这一轮西安疫情,反映出的问题也是其他“民生领域”,在直接对抗新冠疫情方面,西安也基本战胜了疫情。

  可见过去无论是对决初级新冠病毒,还是去年最强毒王“德尔塔变种”,我们“多轮集中筛查——分区隔离——社会面清零”的防疫经验一直是“通杀”的。

  可是从目前国外研究的“奥密克戎”传染率高,病毒逃逸特别强的特点,奥密克戎会否冲击我们这种“几千人排队几小时”集体核酸检测的“抗疫王牌政策”,存在疑问。

  我自己也经历过几轮核酸集体检测,虽然体量基层抗疫人员的辛苦,也体谅基层医疗资源的整体短缺。

  但我还是要说,从我经历的集体核酸检查来看,只能说“没有在核酸检测中发生新冠感染”真是好运!

  因为几千人密集排队,“人人戴口罩,距离1.5米”是完全靠自觉的。

  还好经验告诉我们,即便是传染力强的德尔塔病毒,过去在各大城市“集中密集多轮核酸检测”时,都没有发生“疫情扩散”。

  这次天津将是我们两年多“核酸筛查——集中隔离——社会面清零”的抗疫政策,与奥密克戎的大决战。

  这是检验我们“两年抗疫经验”应对奥密克戎是否依旧有效的关键战役!

  叁,今年世界第一“风险”是中国抗疫!

  今时今日,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不是“几乎”被新冠病毒攻克,大家束手无策。

  证实奥密克戎在天津形成“社区传播”之后,世卫组织已经确定,奥密克戎出现在了全球“所有国家”。

  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面对新冠病毒,特别是最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都已经“躺平”,差别是“主动”还是“被动”而已!

  因此许多科幻大片都曾经上演的剧情,当今世界正在真实上演。就是病毒已经在外部扩散,人类最后只有一个国家,还在顽强抵抗新冠病毒。

  无需拔高与煽情,中国已经成为人类能否抵御“奥密克戎”,人类能否最终战胜新冠的最后堡垒!

  网上也有些人说,我们中国人“能否不要那么高尚”,“对生命的道德感能否低一些”?

  在全球都已经对奥密克戎投降,选择“躺平”之后,我们孤独而艰难的“坚持清零”,还有没有意义?

  特别是这轮西安疫情,体现出从官方到民众,都对抗疫的“疏忽和疲惫”态度,在西安发生了一连串负面舆情事件,导致了个别生命逝去之后,巨大的负面舆论,也在指向“动态清零”的严格防疫政策。

  可是这轮争议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

  奥密克戎致死率低,可是乘以几倍的传染率,在美国依旧维系每天2千的死亡人数。

  我国人口是美国四倍,就算只考虑人口关系,我们选择“抗疫躺平”,每天死亡人数在一万左右。

  如果再考虑我们的人口密集程度远超美国,我们的整体医疗资源依旧不如美国,那么我们选择躺平,我们的死亡人数,一定是美国的十倍以上。

  我们如果选择防疫躺平,每年就会多增加几百万死亡人口。

  有人说:我们道德感低一些,也保经济,让人命适者生存不就行了?

  如果只是几百万数字,大家没有概念,和自己被封闭的生活,减少的收入,下降的生活质量相比,许多人内心的角落,其实是“接受遥远地方老弱病残的逝去”的。

  可是恰恰是西安抗疫,部分“负面舆情”的爆发,可见我们民众的“道德标准”已经被无限拔高了。

  我们不能允许“因为防疫大局牺牲任何一个孕妇或者一个肾透析病人”,一个都不能少,是这次的“全民民意”。

  无论做了多少工作,因为抗疫一个孕妇流产,西安的卫建委领导就必须向全民鞠躬道歉。

  因为严苛抗疫,会导致一些看病难,会有一两个孕妇流产,一两个肾透析病人延误治疗,会发生一两起猝死。

  我们的“道德感”告诉我们,决不允许,我们要和这样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坚决斗争!

  可是如果最后真的发展向“一些人倡导的佛系抗疫”,放松社会层面的防控措施,医院效仿西方只治疗重症病例,“个人防护”靠自己在家里检测,在家里隔离,最终的结果就会是重症病例冲击医疗系统。

  对医疗系统的冲击必然牵扯其他医疗资源向新冠治疗倾斜,到时候一些医院发生聚集性感染,产科医生,肾透析的医生都隔离或者重症了,到时候会有多少孕妇流产,会有多少肾透析的病人延误治疗?

  因此西安抗疫中出现的“官僚主义”问题,只能往“更好的流程和措施”方向去改革,而不能是“防疫导致生命损失,我们就要选择躺平抗疫”。

  防疫导致“个体生命的流失”,如果被恨国公知带到“那还不如选择躺平抗疫”的角度,结果必然是“群体生命的流失”。

  天津与奥密克戎的决战,是我们与全球最强“传染病种”的遭遇战,也是人类最后堡垒的守卫战!

  我们必须战胜奥密克戎,并且形成“经济少受冲击”状态下,战胜奥密克戎的经验。

  因为2022,散发疫情的冲击一直都在,我们只有一路胜利,没有改弦更张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2 02:31 , Processed in 0.1250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