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立陶宛已经出现了内斗,看3点:
1, 早前立外长与交通部长递交辞呈,在等待立总理希莫尼特批复时,总统瑙塞达就直言“不用等批复,应直接走人”,此时已显分裂迹象。
2, 总统瑙塞达于1月4日承认设立“台湾代表处”是个错误后,于1月5日在推特上再次确认是“台北”而非“台湾”。
但立陶宛国会议长奇米利特-尼尔森、总理希莫尼特却在1月5日表示不同意总统看法,坚称使用“台湾”名称不是个错误。
希莫尼特还对总统的表态表示失望。
3, 瑙塞达表示,使用“台湾”这个名称,并未与他协商,但外长兰茨贝尔吉斯1月5日却表示与总统协商过,一切过程瑙塞达都知情,是总统自己前后立场不一。
……
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与总理希莫尼特团队产生了内部斗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立陶宛是“半总统制”国家,立陶宛政府运作由总统、总理及内阁部长共同运作。
职能上,他们各管一摊,总统负责外交、国家安全及紧急命令发布;总理则负责国内事务、国土安全、执行法令、维持外交关系。
所以,立陶宛实际上是一个“双总统”状态,由总统总理共同执政。并且,如今是希莫尼特所在政党在立陶宛国会处于相对多数席位,瑙塞达未必能左右希莫尼特。
这是作者在昨天内容说,立陶宛近段时间似乎出现了一定态度软化,但并不代表它就会立即转向的原因。一方面是中美博弈的大环境还在,美国对立陶宛的怂恿也还在,另一方面就是总统未必能左右总理希莫尼特。
不管它能不能左右,也不管立陶宛内部斗争结局如何,有如下3点:
1, 立陶宛转不转向,我们不是特别关心
立陶宛这个国家太小了,小到中国打出任何招数都不用担心会自伤,于是中国可以长久的持续下去,但立陶宛真能一直坚持?
好比蚂蚁与大象掰手腕,大象无所谓时间问题,十年二十年都无所谓,蚂蚁能坚持多久才是问题。
2, 教训立陶宛有着非常好的时机
欧盟也不会真的帮它,前面欧盟的表现已经很清楚。况且,值此役情特殊时期,欧盟更离不开中国这个世界制造中心。
美国除了口头支持外,也不会真的帮它。就算帮又能如何?前面特朗普动辄几千亿美元的贸易战已经尝试过,失败了。
欧美都不帮它,就注定了立陶宛只有被教训的份。
3, 立陶宛内部是否已经出现了变化
瑙塞达的一系列表态,很可能是因为两个原因:要么是立陶宛受伤较重,总统不得不出来尝试改变(只是总理希莫尼特还在头铁);要么是立陶宛国内政治出现了变化,瑙塞达开始撇清关系、推卸责任。(总统总理唱双簧?不至于吧!)
前面介绍过,立陶宛经济受损已经在慢慢出来,未来持续下去,受伤一定会更重。立陶宛现政府的支持率已跌破20%,只剩下17.3%,不论是总理希莫尼特还是外长、交通部长等人,支持率都大幅下滑,不信任度大幅上升到60%左右。
反对党也在不断发难。
若是继续持续下去,一旦立陶宛经济受伤,民生受损,一旦其资本界受伤严重,一个个金主日子不好过时,留给希莫尼特团队的路大概只有两个结局:要么解职几个人体面的回头是岸,要么在后面的大选中直接玩完,甚至直接垮台也犹未可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