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47|回复: 0

安民:疫情会令西方彻底完结(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3 18: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三个月前,辉瑞为了推他们的单抗抗疫新药,在全球媒体上炒作疫情将于2022年2月结束的舆论,美国钟南山福奇被他们带偏,世界卫生组织亦被他们带偏,我当时说,再过些时,冬天就要来了,随着全球气温降低,美国疫情会再次起来。

  我知道美国疫情会再次起来,但我没有想过,欧美国疫情会起得这么凶。现在就是2022年元月份,美国7天平均感染数超38万,远高于以前每次疫情海啸的单日高峰数据。辉瑞为了卖新药欺骗全世界,这打脸来得如此快,更是如此之重,真是没想到。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说世界报告和没有报告出来的感染者,最终会超过65亿。大家知道,我做预测,数据判断一般都会异常谨慎,我不会没有根据地说话。我要发表某个结论,会反复地寻找那个结论的逻辑支撑,然后再推算出一个可靠的甚至是打过折的数据,这样得出一个可信的结论。

  昨天的65亿,没法印证。因为报告出来的是可以印证的,没有报告出来的,无法印证。因此,这个65个,我们可以做个估算和分解:报告出来的占1/3或1/4,没报告出来的占2/3或3/4,这样的话,最终报告出来的应该是16亿到22亿人。这个大家后面可以印证。除非病毒突然消失,否则我有这个自信。

  一些极端贫困国家,根本就不具备检测条件,因此感染了再多,也无法报告。再如印度,他们要隐瞒疫情,以便于政治稳定,便于争取选票,所以数据就只能造假。

  三、疫情对全球会造成什么影响?美国走下神坛,全球陷入动荡

  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核心问题。

  1.疫情会影响世界各国政府的选择

  对政府来说,会有无视疫情保经济和疫情重了封锁疫情轻了开放的两种选择,就是我前期文章中所谈的英国模式和韩国模式。韩国模式会引发国家经济在启动与暂停之间不断来回切换,英国模式暂时是否转向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转向,英国模式和韩国模式之间就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对疫情容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而已。如果不转向,那就是彻底的躺平;以牺牲民众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平稳甚至暂时的增长。

  英国躺平模式的核心观察点就是,重症率。即出不出现医疗资源崩溃。此时有两个选择,一是拔管,年纪大的,病情太重的,不救;年纪轻的,有希望救活的,救。二是都救,直接导致医疗系统崩溃。我判断英国会选择前一种,因为前面就是这样选择的。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尽管仍然可以蒙蔽相当部分的民众,但最终一定会打击欧美国家和人民的信心,让欧美信心溃败。

  2.疫情也会影响到民众,而民众也会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无视疫情。这在美国白人中不少见,什么都不管,跟平常一样,跟以往一样。这样的人在美国感觉会越来越多起来。第二种,逃离城市回到乡村,或辞职呆在家里。这个在越南、印度比较常见,在西方不少国家也有,比如西方缺司机,相当一部分司机就选择回家呆着,先保命。这种保命的选择,在时间面前会有两个问题:一是政府有救助,如果政府有救助或失业救济,且救济时间较长,他们的保命行为可以持续进行下去;二是如果政府没有持续的救助或持续的失业救济,一段时间后,他们不得不上班,否则无法生活。所以,第一种情况,无视疫情的人,现在在美国越来越多。该吃吃,该喝喝,该玩儿玩儿,该开玩笑照样开玩笑,疫情尽管闹得很凶,大家毕竟还得生活。因此,很多人就有种感觉,看中国人写的美国疫情的文章,感觉美国明天就要完蛋了,可接触真实的美国人,却发觉疫情再严重,他们一样过得开开心心,美国一样是很强大的样子。于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美国,一个是中国人微信中的美国,一个是大街上啥都不怕啥都不管的美国。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么说吧,再严重的疫情,美国人也要生活是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美国现在因新冠死亡85万,占全体美国人的0.252%,美国要因新冠死到340万人,才超过1%;可即使死340万,除了医护人员和火葬厂,普通美国老百姓也会无感,因为这个比例太低,人的感觉会严重滞后。当初美国感染百分之二三时,普通美国人一样无感,好像新冠在美国没有发生似地,但感染率一达到百分之五六,美国人的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当然,美国现在感染率为百分之十六七,仍有数千万美国人,特别是特朗普支持者不承认新冠,认为新冠根本没有在美国发生过。所以即使美国死亡两三百万人,你要全体美国人都哭哭啼啼地,那不可能。中国抗日战争死了3500万,中国不照样挺过来了是吧。

  开开心心地过也是一天,哭哭啼啼地过也是一天,所以多数人会选择开开心心地过的生活方式。疫情在美国社会上的影响,有,但你在太夸大了,那也是不对。

  当普通美国人身边没有人感染时,大家不认为这是个重要的流行病,当大家身边都人有感染时,比如同事,邻居,亲戚朋友感染时,大家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重。死亡也是一样。现在新冠死亡人数才占美国人口数的0.252%,你想要让美国人怕死,害怕这个,那做不到。

  所以如果我们看面上的文章,再看局部的细节,就会发现相差很大。但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

  3.疫情会影响全球生产,影响供给端,影响供应链。原因很简单,当各国有人选择保命时,就会缺少工人。比如近期纽约,缺少30%的医护人员,缺少20%的医院勤杂工,原因是他们中相当多的人称病,我个人判断有人真的累病了,也有不少医生护士怕了,他们要保命。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美国就有不少医护人员辞职不干。工厂流水线上一样的道理。当疫情严重时,会因为缺人导致生产不足,供给不足,并导致物价上涨。所以,2022年及以后,全球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中,有一个就是疫情影响工人和员工的选择,导致有些岗位招不到工,然后影响生产和供给端,影响供应链。

  因此,关于上面这些,总结如下:

  疫情爆发,一定会导致有部分民众躲起来保命,这会影响各国生产、供给和供应链,并导致通胀。但对货币政策来说,这部分的影响,加息是无效的。能影响这部分供给和通胀的,是疫情控制,而不是息口。疫情控制住了,供给自然就上来,这部分因素影响的通胀就能控制住。

  另外,还有部分人因为生存需要,因为生活要继续,一定会选择主动无视或被逼无视。这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但结果一样,都是无视,因为怎么过都是一天。

  4.2022年,全球复苏无希望。很多人一直在说全球复苏,很多国际组织在谈到2022年时,也往往谈的就是全球复苏。但我个人的判断,2022年,全球复苏可能无指望。原因就在于疫情控制不住。

  第一,疫情导致全球通胀的因素不会消失。就是疫情影响生产和供给,导致各国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这个因素不会消失。当然,在疫情控制较好的时候,可以缓解或部分缓解通胀问题。

  第二,因高通胀导致不少国家货币政策收缩,减少购债和加息,这个政策,并不会减少货币供应总量,它只能影响货币增量,即货币供应增量减少, 并不导致货币总量减少。美国货币总量要减少,得美联储缩表才成。减少购债,是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增量;加息会影响到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企业财务费用,减缓企业利润增速;利润增速下降或利润下降,会导致企业缩减投资规模,减少对上游的需求,并导致上游价格下降。同时息口的变化,会影响到股市的投资价值,因为全部股票的公允价值=利率的倒数;贷款利率起来了,这个倒数就小了,所以加息一段时间后,股市必然动荡。加息还影响到金融资本的融资成本,因为2020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金融资本在大宗商品市场驻扎,他们的成本极低,而加息会导致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资金和投机资金的成本急速上升,盈利难度增加,这会打击大宗商品市场的活跃度,影响期货价格,也会打击国外楼市,促进上游物价滑落。

  也即加息可以影响大宗市场和股市楼市的投资价值,导致物价回落,但加息无助于解决生产和供应端、供应链紧张导致的物价上涨。也就是货币政策影响不了因疫情影响导致的物价上涨,以及供应链问题导致的物价上涨,但它能够影响因货币超发导致上游炒作进而致使大宗商品炒作降温,致使期货价格下行,缓解上游通胀,也会导致楼市价格下降。也即在疫情之下,加息可以让通胀有缓解,但不可能让通胀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一旦通胀下行,全球总需求也会下行,这个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也会很明显。在全球总需求被抑制的情况下,你谈经济复苏,刚好是谈反了。

  因此,2022年到2023年,我觉得全球其他国家应该谈的不是经济复苏,而是如何不让经济滑得太厉害。

  而这些,都是疫情导致的。疫情导致有些国家封锁,导致经济收缩。疫情导致货币政策转向,导致上游资源价格下行,导致全球总需求下行,此时全球经济并不处于扩张区间,而是收缩。因此,2022年到2023年,全球经济的特点应该是滞胀区间。物价总体上是前高后低,但即使低,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因为疫情导致生产不足的因素还支撑着。所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全球经济不可能取得今年这样的增速,能够到百分之二三就不错了。欧美会更低一些。

  5.控通胀与救经济。从国家的层面,2022年上半年是货币政策转向的时间节点,美国加息,全球不少国家都会加息。但加息会导致总需求收缩,企业效益会下降,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到股市。美股不大动荡的话,美国的货币政策依然会收缩,可美国股指一旦大动荡,美国就会放松货币政策,再次出现货币政策转向。因为美股才是美国经济政策的中心。美国是消费型经济,只要美股大动荡,美国经不起美股长期不振,美股长期不振=美国消费长期收缩。所以,美股只要动荡到进入熊市的标准,美国货币政策就容易转向宽松刺激的货币政策。届时美国就会救企业,也会救民众,甚至救市场。

  但明年的重点是控制通胀,救经济可能会在2023年发生,时间节点有可能在夏秋之际前后。

  6.股指大动荡后,美国怎么救?

  加息伊始,不会导致股指大幅动荡,但连续加息一定会导致股指大幅动荡,动荡导致企业投资收益下降,这会引发股指更大的动荡。动荡的起点,应该在2023年。而消费是承受不了股指长期下跌的。故而动荡持续一段时间,宽松必然而至。动荡持续时间,半年到一年,幅度为20%到30%。

  美国下一次救市,必然选择加大印钞。这个要看股指动荡的大小,动荡越大,放水越凶,救市政策出得越多。总体上,诸如降息,增加货币供应量,美联储出面购债、购企业债、购公司股票,再如给民众发钱消费,甚至给企业输入资金等等救市政策,都有要能推出。

  以上几点,总结如下:未来两三年,美国会先解决通胀问题,就是缩减购债规模、加息,但很难进入到缩表的环节。加息到后半段,就会出现美股大动荡。而美股大动荡,会导致美国政府再度放水,总体上是救民众,救企业,救股市。这又意味着美国的货币政策再次转向。也即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美国的政策会是一个夹板政策,上有政策顶,下有政策底。美国政策就在这个顶底间来回切换。因此,美国政策的执行,向左转也好,向右转也好,总体上是不可持续的,但左右相较,是略微偏右宽松的。

  7.全球动荡会给美国收割全球的机会,也给中国金融资本出海提供机会。美元收割全球,是通过周期性的宽松和周期性的紧缩来完成的。本次美国收缩,将在2023年到2024年提供一次机会,美国金融资本一定将收割全球,中国金融资本也有进入全球抄底的机会。

  8.经济和金融大动荡,将导致全球社会大动荡。货币政策收缩期,将伴随经济收缩期,在经济收缩期,底层民众越是难以找到工作,越是难以挣到钱。本来在扩张期,他们都生活不容易,更何况收缩期。同时,金融市场的动荡,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破产。包括全球65亿人感染新冠疫情,打其中35亿为无症状感染者,则确诊人数为30亿。30亿确诊,重症比例为10%的话,就有3亿,如果三分之一付不起住院费的话,则有1亿家庭面临破产。经济收缩导致底层民众难以挣到钱+相当比例的家庭破产,将导致全球很多国家陷入社会动荡。民众只要生活艰难,底层社会就一定会陷入动荡,并带动很多国家很多城市陷入动荡。

  9.国家之间发生战争。未来两三年,一定不只有一两个国家之间会爆发战争,应该会越来越多。国家维持不下去,就会选择战争。这既是政治人物的选择,也会是民众的选择,有的时候,如果投票,两个国家之间的民众,相当多都愿意选择战争。还有就是,即使没有美国,好些国家也会爆发军事政变,有了美国之后,发生军事政变的国家会更多。美国会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在一些国家发动军事政变。

  10.美国走下神坛,但美国依然是西方实力最强的国家。我说了,美国累计感染人数会超过3.3亿,死亡人数会达到200万到300万,甚至不排除更高。金融动荡,会使美国经济增长迟滞不前,会让美国货币政策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然后就不得不向相反的方向转向,从而使得美国既不能彻底解决通胀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复苏问题,这将使得美国即使有经济复苏,也只是短暂的政策振荡型的复苏,更是弱复苏,长期经济增长,不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见到。在这个振荡型的大局面前,美国为政者会左右为难。这将会促使有真知卓见的全球精英,认识到美国的外强中干,并最终使美国走下神坛。但即使美国走下神坛,在欧美日的西方世界,美国也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一方面缘于他的体量最大,另一方面缘于美国金融资本的全球投资、全球抄底,包括他们投资中国,将给美国企业注入极为坚挺的支持力量。(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0 20:13 , Processed in 0.1876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