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96|回复: 0

牲产队:我们为什么要过“平安夜”?这是我听到的最好回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4 18: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平安夜,明天就是圣诞节。

  有些人很反感洋节。坚决抵制平安夜,坚决抵制圣诞节。

  在队长看来,大可不必。平安夜、圣诞节,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年轻人群体中。年轻人喜欢过节,无非就是图个热闹。

  对女孩子而言,趁着节日,可以多收一份礼物,多感受一份爱意。

  对男孩子而言,趁着节日,可以多送一份礼物,多表达一份心意。

  要是男有情,女有意,带上身份证,还能来一场干柴烈火的大碰撞。其实,不止年轻人,中年人要是浪漫一点,也能借着节日的氛围感,重温一下年轻时的激情与热爱。

  所谓的“平安夜”、“圣诞节”,只是一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借口。生活的压力很大,大家都需要一个放松的理由。

  对商家而言,这是一个创造利润的机会。只要跟节日挂上钩,消费就会起来,消费一起来,商家就有利可图。但是,值得警惕的是,洋节不能过分宣传,不能压过本民族的节日。

  对个人而言,过不过平安夜,过不过圣诞,都只是走一个流程。可是,对商家而言,若是在平安夜、圣诞节这两天,搞举国欢腾式的营销,是万万不可取的。

  外来的节日,没有本土的内涵,就是一个躯壳。躯壳不能压过本民族的精神,这是底线性问题。

  互相送一下苹果,没啥大问题,既表达了平安的祝福,还能帮助果农促销,提高农民的收入。

  那些担心洋节压过本土节日的人,其实是过分操心了。本土节日放假,圣诞节会放假吗?只要圣诞节不放假,在中华大地上,圣诞节就成为不了主流。

  中国人最讲究实用性,拜佛信教,过圣诞,背后都是实用优先。中国的神都有强烈的工具性,如财神、灶神、水神、送子观音、文曲星君等。一个神,一定要有功能性,才会得到中国人的认可。要是没有功能性,恐怕一根香都没人去烧。

  洋节也是一样。平安夜、圣诞节在中国流行,不是因为中国人信耶稣,而是它满足了中国人情感表达的功能性需求。

  平安夜、圣诞节进入中国后,已经被“中国化”了。

  在中国,这两个节的第一大存在意义就是:“玩儿!”

  过节了,大家出来一起玩儿。管它中国节,还是西方节,反正我们就是“玩儿”。它的西方内涵被彻底地“中国化”了。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在平安夜送苹果。为什么?这就是中国人玩的一个“谐音梗”。“送苹果”,等于“送平安”。

  拿西方的节,来办中国人想办的事。这是中国人最普遍的实用性心理。在这一天,西方人的感受类似于中国人过年。可是,中国人呢?各大酒店里,炮火连天,比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那天的意大利炮还要猛一万倍。

  西方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中国是酒店开房,炮火攻打平安县城。各取所需,中西内涵就完全变了。

  这能叫文化入侵吗?真正的文化入侵应该是,2亿美国人坐在家里看春晚。可是,中国人都不爱看的春晚,美国人会去看吗?

  当今中国越来越强大,春节也在海外越来越流行。可是,春节到了海外,外国人热衷的是团圆饭吗?队长可以肯定的是,舞狮表演,滚龙灯,放烟花,一定更吸引外国人。

  文化自信不是洋节进入,就高喊“文化入侵”,而春节出去,就高喊“文化出海”,这太双标,也不符合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春节出海,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压倒别人的圣诞节。别人的圣诞节进来,同样也压不倒中国人的春节。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我能让你进来,还能让你拥有中国的内涵,让你成为丰富中国人节日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不丧失本土节日文化的底色。

  对待洋节,我们无需过度抵制,也无需过度担忧。它就是一个被中国人拿来“玩儿”的工具而已。

  我们为什么要过平安夜?也许,共青团给出的答案就是最好的回答。
  这一夜,是志愿军的胜利之夜,是祖国的平安之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9 05:29 , Processed in 0.1094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