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25|回复: 0

华新语:上海试点研究生直接落户,被房地产牵引的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30 09: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新闻网报道上海试点“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

  我记得20年前,2001年初的时候,做完了一个项目,公司给大家放假一周。有位同事对我说,你怎么不把户口迁到上海来?那时候,我从青岛到上海还不满一年。我想放假一周,反正闲来也无事,于是便回到了青岛,把户口迁到了上海。

  当时以我的学历,只需缴纳人才引进正常的手续费,就可以办理落户。我记得,缴纳了一千多元,若干周之后,就成为了上海集体户口。再后来,十年之后,2011年的时候,我军工单位的博士同事,从四川毕业到上海工作,他的户口是军工单位给解决的,而他妻子的落户,却是比较困难的。

  2011年的时候,全国房价正是猛涨的时候。拿上海来说,当时落户非常困难,博士同事的妻子是本科,落户就是困难的。再后来,房价涨得差不多了,比如前几年,西安等地,推出了几乎没有门槛的落户政策,几个月之内,当地多出了几十万新市民。

  后来全国各地,杭州、宁波、武汉等地,都推出了类似的政策。人们发现,其实不是抢人才,而是抢人落户。全国各地,尤其是大城市,房价涨了许多年。近年来,房价涨不动了,房子难卖了。怎么办?以引进人才的名义,引人落户。

  有了人落户,自然有了居住需求。这个居住需求,不同于几百万乃至几千万到上海等这类大城市的快递从业人员,房产中介人员。别看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却少有买房的,大多数租房为主。因为许多人到大城市,打拼一段时间,可能回老家发展,可能换别的城市发展。

  而要留住人,让他们买房子,就需要降低户口门槛。以往上海的落户门槛,并不比北京低。但是,随着近年来,上海新生人口走下坡路,相比全国的情况,更加的走下坡路。比如2021年1月1日,上海只出生了27个新生儿。

  同天放到30年前,是将近2800个新生儿从上海各大产房里呱呱坠地。30年时间,比较1月1日同天,从将近2800人,变成了27人。这个数据,说明了上海拿1月1日数据进行比较,如今新生人口数据不及30年前的百分之一。

  没有了人口,谁来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谁来接盘房产商开发出来的动辄几万乃至一二十万每平米的房价?拿上海这个城市来看,自身生产人口的能力,极大地走了下坡路。外来填充的人口,大多数是快递从业人员和房产中介,绝大部分人是不会买房的落户的。

  所以,如今上海出台试点研究生直接落户政策,我丝毫不感到意外。甚至可能不久的将来,出台无门槛落户政策。也就是说,像西安等地那样,直接抢人落户。其实西安等地方,是有远见的。将来竞争力,首先比的是人口。

  因为全国人口生产力来看,1963年的时候,我国出生了将近3000万人,人口基数是7亿人多点。到了2020年,人口基数翻倍,到了14亿人,出生登记人口,只不过1003万人。人口基数翻倍,新生人口却近乎1963年的三分之一。

  这一去一来,相当于人口生产能力,只有1963年的六分之一。这就是目前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的人口安全难题。二胎,三胎,可以起到一点点点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善,需要找到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1992年2.5%不孕不育率,到了如今高达18%以上。

  北上广深等地,房价居高不下,如今上海出台试点研究生直接落户政策,可以理解为引进人才。我昨天与孩子骑车,经过了沿黄浦江的诸多地方。二十年前,我徒步经过的那些地方,老人们在墙根儿下晒太阳,择菜,带孩子。

  如今,那些人已经不见了,被拆迁到了远郊。取而代之的,是围起来的工地,空空旷旷。以往最人口密集的市区,曾经数百万人居住,如今好些都是没有人烟的工地、空地、待拆的房子。昨天我经过的可以居住上百万人的巨大城区,变成了没有人烟的房地产开发的地界。

  沿路有些游客,徒步的,骑共享单车的。从人流来比较,二十年前,同样的地界,我可以看到百万人在那个地界上活动:除了本地居住的,还有无数的游客。如今抛开疫情因素,地界内早已没有了原住民,即便有为数也不足以往的几十分之一。

  这样的城市发展,将地皮卖了出去,原住民被迁往了远郊,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空置的房地产开发地界。将来如果开发了出来,房价不是几万,而是一二十万每平米。这样的高房价,又能够卖给谁?无数空置的写字楼,还没租出去呢。

  这就是我目睹的二十年之怪现状。1998年第一次来上海,2000年从青岛来上海工作,2001年初正式落户上海,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城市在1998年房地产商品化浪潮之下,房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再到某些房子价格高达几十万元的发展过程。

  二十年来,人口生产力,上海相比我们中华民族,是更加走下坡路的。如今上海出台试点研究生直接落户政策,与其说是引进人才,不如说是:第一,应对人口生产力近乎高危;第二,应对房价高得离谱没有人接盘的无奈之举。

  总之,不光是上海,不光是北上广深,全国各地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来看,被房地产牵引的未来,就是没有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发展,房价不能越来越高得离谱,人口不能越来越萎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05:48 , Processed in 0.1710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