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900|回复: 0

环球科学:一年只有16小时!科学家发现已知公转轨道最短的气态巨行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5 17: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天文学 ·

  发现已知公转轨道最短的气态巨行星,一年只有16小时

  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现40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是热木星。这些气态巨行星和木星大小差不多,但围绕恒星公转的周期不到10天,与木星的12年公转周期形成鲜明对比。近日发表在《天文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中,天文学家报道了一颗热木星TOI-2109b,其围绕恒星公转的周期为16小时,在已知的气态巨行星中拥有最短的公转轨道。

  2020年5月,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开始观测TOI-2109,这是一颗位于武仙座南部的恒星,距离地球约855光年。对这颗恒星的凌日现象的分析表明,有一颗行星每16小时经过恒星前方一次,这颗行星被命名为TOI-2109b。进一步观测显示,TOI-2109b质量约为木星的5倍,非常靠近其恒星,因而具有超高的表面温度,其昼面温度在3500K以上;并且TOI-2109b的轨道正在慢慢靠近其恒星。研究人员希望在将来用更强大的工具观测TOI-2109b,包括即将发射的韦伯空间望远镜,以揭示它落入恒星时发生的现象。

  · 材料学 ·

  像金刚石一样坚硬的新型非晶碳材料

  高质量sp?非晶碳块材的光学照片。图片来源:吉林大学。

  碳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其原子具有不同的杂化方式,而且碳材料的性能会随碳原子杂化方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目前,非晶碳材料主要由sp?杂化的碳组成,具有与石墨相似的柔软性。然而,合成与金刚石结构相对应、几乎全部由sp?杂化碳组成的、坚硬的非晶碳材料却一直未能实现,是碳材料领域长期未能突破的科学难题。

  今日,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自然》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采用自主研发的大腔体压机超高压关键技术,以富勒烯C??为前驱体,首次成功合成出了几乎全部由sp?杂化碳组成的非晶碳材料(杂化率可达97.1%),这种块体碳材料的尺寸达到了毫米级。他们还首次给出了富勒烯C??在高温超高压区间(20-37 GPa)的反应相图。而且,他们表示,新型非晶块体碳是目前非晶材料中发现的硬度和热导率最高的材料。这项研究是超硬非晶碳材料领域的再次突破。

  · 科学家 ·

  2022年IEEE Fellow名单公布,中国内地28名学者入选

  昨日,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公布了2022年新晋IEEE Fellows名单。本次共有311名学者入选,其中有28人来自中国内地机构,包括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飞飞、百度首席技术官(CTO)王海峰、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幸等。

  IEEE建立于1963年,其会员为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科学家等学者。截至今年4月,IEEE的会员超过40万名,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IEEE Fellow(即IEEE会士)为该学会的最高等级会员,也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每年由IEEE同行专家在拥有高级(senior)或终身(life)等级的会员中遴选约300名左右,入选者为在IEEE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领域作出杰出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会员。(IEEE官网、AI科技评论)

  · 细胞生物学 ·

  借助AI寻找未知的亚细胞系统

  细胞和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之前,科学家主要用荧光蛋白质成像和生物化学(或物理学)方法研究细胞内部的细胞器和蛋白质,但这两类手段分别只能获得微米和纳米(1微米等于1000纳米)水平的数据,难以将这两类研究结果融合使用。近日,在《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整合了蛋白质互作数据库BioPlex和人类蛋白质图谱(HPA)这两个不同尺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新的细胞图谱(MuSIC 1.0)。

  MuSIC 设置 “距离” (distancing)的概念来整合两种来源的蛋白质数据,一共找到69种图像上位置靠近或者有相互作用的亚细胞系统。其中一半是此前从未发现过的。科学家随后对主要的几个系统进行了验证和确认。MuSIC开创了一种融合蛋白质不同数据的方法,接下来,他们将用这种方法探索更多人类或者其他物种的细胞类型,为研究生理、病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 天文学 ·

  含有宇宙诞生之初的锂的褐矮星

  Reid 1A和Reid1B为此次研究中的两颗褐矮星,其中Reid 1A包含有大量宇宙诞生之初就产生的锂。Reid 1A和Reid1B同时帮科学家界定褐矮星能进行锂燃烧的下界,大约为51.5倍木星质量。(图片来源:Gabriel Pérez Díaz, SMM (IAC))

  宇宙大爆炸后,宇宙中产生了氢、氦和少量的锂元素。在宇宙演化的过程中,恒星核心的核聚变,新星、超新星爆发都会摧毁锂元素。如果由原初气体形成的天体质量比木星略大,但其质量又不足以点燃核心的锂聚变,这种褐矮星就有可能将宇宙诞生之初就诞生的锂元素(原始锂)保存至今。

  近日,在一篇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杂志上的论文中,科学家利用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加那利大型望远镜(GTC,Gran Telescopio CANARIAS)——对距地球16.9光年的一颗褐矮星展开了光谱观测。研究发现,这颗褐矮星年龄达11亿年,质量超过木星的41倍。它是宇宙中最冷,最暗淡的物体,其上的原始锂含量是地球的1.3万倍。该研究同时帮科学家界定了褐矮星锂燃烧的下限,大约为51.5倍木星质量。

  · 考古学 ·

  气候变化导致良渚文化崩溃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郊,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座“水城”,也被认为是中国早期先进文明的重要证明:5000多年前,城中已有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如此高度发展的文明,却在大约4300年前突然消失,其中原因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如今,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的一项研究认为,是大规模洪水导致了良渚文化的崩溃。

  洞穴和其中的沉积物,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利用这些资源,甚至可以重建洞穴上方长达10万年的气候条件。科学家们在良渚遗址发掘现场西南的两个洞穴“神农”与“九龙”当中,采集了石笋样本。这两个洞穴位于受到东南亚季风影响的区域,因此这里的石笋可以提供良渚文化消亡时期的重要线索。石笋数据显示,在4345~4324年前有一段降水量极高的时期,这与良渚文化消亡的时期基本吻合。科学家相信,暴雨很可能导致长江及其支流发生严重洪水,就算是城中精良的水坝与运河也无法抵御那样的水量,良渚城被摧毁,人们被迫逃离。科学家分析数据后认为,这样非常潮湿的气候断断续续维持了大约300年。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11月25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59 380 413例,死亡病例5 173 924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11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上海4例,广东4例,广西4例,云南3例,山东2例,陕西2例,吉林1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7例(境外输入14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94例(境外输入368例)。

  截至2021年11月2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44278.6万剂次。

  文:孙琳钰、栗子、白德凡、王怡博、王昱、李诗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09:5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