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02|回复: 0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74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3 1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吕雉专权

  【原文】太后令永巷囚戚夫人①,髡钳,衣赭衣,令舂。遣使召赵王如意。使者三反,赵相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太后怒,先使人召昌。昌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帝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白话】吕雉下令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剃光头发,戴上刑具,穿着红色的囚衣,让她去舂米。派使者前去召赵王刘如意,使者往返三次,赵相周昌对使者道:“高帝将赵王托付于我,赵王现在还年少。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要召回赵王而后一并诛杀,我不敢让赵王回去。况且赵王生病了,不能奉诏前往”。吕雉大怒,先派人召周昌。待周昌抵达长安,再派人去召刘如意。刘如意奉召前来,尚未抵达长安,惠帝知道吕雉发怒,便亲自前往霸上迎接赵王,与其一同入宫,一同饮食起居。吕雉想杀赵王,却找不到机会。

  【姚注】

  ①永巷:宫中的狭长小巷,最初是供嫔妃所居住,后发展成关押宫中女犯的监狱,主事者称永巷令。

  【姚论】

  本段文字源自《汉书·外戚传》,然在转载时删减了一段话。《资治通鉴》记的是:“遣使召赵王如意。”《汉书》原文是:“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汝)?’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女子邪?’乃召赵王诛之。”由此可见,戚夫人的悲惨遭遇固然令人同情,可她自己却也多有自寻死路之举。刘邦在世时,戚夫人就因日夜啼哭以求更换太子而令吕雉对其恨之入骨。现在刘邦已死,吕雉掌权,戚夫人作为权力斗争的输家,服刑舂米亦在情理之中。此时戚夫人不去祈求胜利者的怜悯与宽容也就算了,又怎么还能再唱这样的歌去刺激吕雉呢?且歌中最后一句“当谁使告女”,这不明摆着是要与三千里之外的赵王刘如意相互串联吗?吕雉联想到近几年因废立太子之事而经历的各种心惊胆战,又焉能不将旧恨新仇叠加在一起与戚夫人母子算账?戚夫人唱这种歌,对于改善自身处境没有丝毫作用,只会害死自己,害死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194年 丁未

  汉惠帝 元年

  【原文】冬,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年少,不能蚤起;太后使人持鸩饮之。黎明,帝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①,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帝观人彘。帝见,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帝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白话】冬季,十二月,惠帝清晨出去打猎。刘如意年少,不能早起,太后便派人手持毒药逼刘如意喝下。天亮后,惠帝打猎回来,刘如意已被毒死。吕雉命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掉眼睛,熏聋耳朵,灌下哑药,令其住在厕所里,命名为“人彘”。几天之后,召惠帝前来观看人彘。惠帝一看,知道那是戚夫人,于是大哭,因而生病,一年多不能起床。派人对太后道:“这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我是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治理天下。”惠帝从此每日饮酒作乐,不再过问政事。

  【姚注】

  ①煇(xūn):同“熏”,用火灼烧。

  【原文】臣光曰: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安有守高祖之业,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残酷,遂弃国家而不恤,纵酒色以伤生!若孝惠者,可谓笃于小仁而未知大谊也。

  【白话】臣司马光认为:为人子女者,如果父母有过失,就应该劝谏;劝谏不听,就应该号啕大哭地跟随着。怎么能够守着高祖的基业,身为天下的君主,却只因母亲的残酷,就抛弃国家而不管不顾,纵情酒色以残害生命呢?像汉惠帝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执着于小的仁德,而不懂得大的道义啊。

  【姚论】

  司马光对于刘盈的批判,延续了其一贯的思维模式,即每当有在上者迫害在下者时,司马光从来不去谴责在上者的残忍狠毒,却总是对在下者吹毛求疵。当初,韩信被灭族,萧何被下狱时,未见司马光谴责刘邦的残忍寡恩,却只见司马光批评二人道:“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现在吕雉毒杀刘如意,虐杀戚夫人,又以二人之惨状刺激刘盈,却不见司马光有谴责吕雉的只字片语,竟然只会反手指责刘盈“笃于小仁而未知大谊”。

  事实上,刘盈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仁人君子。当初,戚夫人苦心夺嫡,用意就是废黜刘盈而立刘如意。可是,刘盈不但不记前仇,不加报复,却在得知吕雉欲害亲弟时竭力看护。虽古来孝悌仁义之人,亦不过如此。更为难能,因而也更为可贵的是,他的父亲是残忍寡恩的刘邦,他的母亲是狠毒变态的吕雉,这样的家庭背景居然都没有玷污刘盈的孝悌仁义。其经历与品格,几乎可以与传说中的舜帝相媲美。然舜帝有幸得遇明君尧帝的提拔赏识,刘盈却不得不屈从母亲吕雉的专横淫威,有志难伸,有德难施。

  司马光批评刘盈时所谓的“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当是出自《礼记·曲礼下》中的“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然《礼记》原文的本意是说,为人臣子的礼节,是不要在公开场合向君主谏言,需要顾及到君主的尊严和威仪。但在私下的适当场合,臣子还是需要对君主的过失提出劝谏。如果再三劝谏后君主都不听,那么臣子就该离职而去。可是子女侍奉父母,那就不一样了。一旦父母有过失,子女必须提出劝谏。如果再三劝谏后父母都不听,那么子女就只能号啕大哭地跟随。盖为人臣者,可以更换君主,为人子者,却不可以更换父母。当君主执意为恶时,臣子可以通过离职来保全自身。当父母执意为恶时,子女既不能阻挡父母,又不能断绝血缘,故而只能号泣而随,盼着父母有朝一日能回心转意。如果父母实在不能改过自新,则其所造下的恶果和债务,亦只能由子女来背负和偿还。可具体到刘盈身上,是能够套用《礼记》里这段话的吗?试问,当吕雉处心积虑地要毒杀刘如意时,难道刘盈没有劝谏过吗?当吕雉执意不听劝谏时,刘盈就与刘如意一同饮食起居,使吕雉找不到下毒的机会,这不比所谓的“号泣而随之”更难能可贵吗?可惜的是,任何两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形影不离,以至于刘如意终究丧命于吕雉之手,这难道能怪刘盈没有号泣而随吗?当吕雉残忍变态地要虐杀戚夫人时,难道刘盈没有劝谏过吗?可吕雉执意不听劝谏,刘盈又能如何呢?号啕大哭地跟着吕雉来到永巷、来到厕所,观看戚夫人是如何变成人彘的吗?我们身为局外人,可以随意地谴责吕雉的狠毒变态。但对于刘盈来说,那个恶毒的女人恰好就是自己的母亲,自己既无力阻挡她的恶行,又不能无视她的恶果,除了纵情酒色以自我麻痹外,还能怎样?在吕雉这样狠毒变态的恶母的操控下,刘盈又怎么可能积极有为地施行德政呢?

  至于吕雉,我们可以理解其对戚夫人的刻骨仇恨,我们甚至可以理解其将戚夫人置于死地,但我们不能接受其将戚夫人虐杀成“人彘”,更不能接受其将戚夫人虐杀成“人彘”后,还特意召惠帝前来观看。这就不只是基于个人仇恨和政治报复,而是存在严重的心理变态了。当组织的最高领袖存在严重的心理变态时,是没有不给组织带来严重的混乱和灾难的。

  另据《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由此可见,刘如意在惠帝的庇护下过了一个多月才被吕雉所杀,这其实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周昌在刘如意死后三年就去世,显然亦是存在有负刘邦所托以致郁郁而终的因素。

  【原文】徙淮阳王友为赵王。

  【白话】汉朝改封淮阳王刘友为赵王。

  【原文】春,正月,始作长安城西北方。

  【白话】春季,正月,开始修筑长安西北方的城墙。

  公元前193年 戊申

  汉惠帝 二年

  【原文】冬,十月,齐悼惠王来朝;饮于太后前,帝以齐王,兄也,置之上坐。太后怒,酌鸩酒置前,赐齐王为寿。齐王起,帝亦起取卮;太后恐,自起泛帝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佯醉去;问知其鸩,大恐。齐内史士说王,使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汤沐邑①。太后喜,乃罢归齐王。

  【白话】冬季,十月,齐悼惠王刘肥前来朝见,在吕雉面前一同饮酒。惠帝敬齐王是长兄,请他坐上座。吕雉大怒,命人斟来毒酒放在面前,赐给齐王,让他向吕雉祝寿。齐王起身,惠帝亦起身举起酒杯。吕雉惊恐,自己起身打翻惠帝的酒杯。齐王觉得很奇怪,遂不敢再喝,佯装醉酒而离去。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是毒酒,大为惊恐。齐国有内史名叫士(姓不详),建议齐王将齐国的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吕雉大喜,遂放齐王回国。

  【姚注】

  ①城阳郡,为刘肥统治下的齐国七郡之一。盖秦朝在原齐国领地设有四郡,分别是济北郡、临淄郡、琅邪郡和胶东郡。《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齐:徙王楚,属汉,为四郡。”意指韩信由齐王徙封楚王时,齐地就属汉朝所有,仍是四个郡的设置。《汉书·高帝纪》记:“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子肥为齐王。”其中,琅邪郡当属遗漏,因《汉书·高五王传》明确记载:“高后七年,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然城阳在原琅邪郡内,可知原琅邪郡被分成城阳和琅邪两郡;胶西在原胶东郡内,可知原胶东郡被分为胶东和胶西两郡;博阳在原济北郡内,可知原济北郡被分成济北和博阳两郡。故在刘肥封齐王时,领地大小与秦时无异,只是郡的数量由四个增加到了七个,分别是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琅邪,如下图19-1所示:
  【原文】春,正月,癸酉,有两龙见兰陵家人井中。

  【白话】春季,正月,癸酉日,有两条龙出现在兰陵(今山东兰陵西南)民众家的井中。

  【原文】陇西地震。

  【白话】陇西发生地震。

  【原文】夏,旱。

  【白话】夏季,大旱。

  【原文】郃阳侯仲薨。

  【白话】郃阳侯刘仲去世。

  【原文】酇文终侯萧何病,上亲自临视,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

  【白话】酇文终侯萧何病重,惠帝亲自前往探视,进而问道:“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替代您呢?”萧何答道:“没有谁比君主更了解臣子。”惠帝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叩首道:“陛下找对了人,臣死而无憾了。”

  【原文】秋,七月,辛未,何薨。何置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白话】秋季,七月,辛未日,萧何去世。萧何购置田宅时,必定选择穷乡僻壤。治理家务时,从不修建高墙大屋。他说:“如果后世子孙贤明,就会效法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明,家产也不会被权势之家夺走。”

  【原文】癸巳,以曹参为相国。参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惟参。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白话】癸巳日,任命曹参为相国。曹参听说萧何去世的消息,告知门客道:“赶紧收拾行李,我就要入朝为相了。”没过多久,朝廷果然派使者来召他入京。最初,曹参还是平民时,与萧何的关系很好。后来二人各为将相,彼此就有了嫌隙。等到萧何临死时,所推荐的贤者就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为相,对于政事没有变更,一律遵照当初订立的制度行事。他选拔各郡国官吏中不善言辞、质朴厚重的长者,召来作为丞相府的属官;将那些言辞苛刻、追求名声的官吏,一律排除辞退。于是,曹参日夜喝着美酒。朝中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遂都前来看望并准备谏言,可曹参就只是让他们共饮美酒。期间他们想说点什么,曹参就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各自离去,终究没有机会开口劝谏。久而久之,就成了常态。曹参看到别人有小的过失,就会替人掩饰藏匿,故而相府内平常没什么事。

  【姚论】

  这段文字源自《史记·曹相国世家》,然姚尧对于《史记》中称萧曹二人各为将相而有嫌隙的说法有所保留。盖自还定三秦以来,萧何一直留守关中,曹参一直征战在外,且长期出任韩信的部属,是不太可能与萧何产生嫌隙的。后世不少学者认为,刘邦诏定十八功侯位次时,群臣皆以曹参为第一,独刘邦采纳鄂千秋的说法而以萧何第一、曹参第二,遂使二人心生嫌隙。然曹参的食邑数高达10600户,是所有功侯中最多的;萧何虽在位次上排名第一,食邑数却只有8000户。且萧何素来恭谨,曹参清静无为,皆谦恭自抑之人,又岂会只为这前两名的排序而心生嫌隙?

  如果真要说曹参会有什么嫉恨萧何之处,那也应该是萧何长期在汉朝中央任相,曹参却只能在齐国任相。依照秦制,朝中官职以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首。既然功高第一的萧何当了丞相,那么由功高第二且身经百战的曹参出任太尉,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且刘邦为保赵王刘如意而让御史大夫周昌出任赵相时,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刘邦亦称:“吾极知其左迁。”以此推之,让原本应在汉朝中央出任太尉的曹参去诸侯国任相,属于非常明显的贬官降级,周昌尚且极不情愿的事,曹参则更不可能心满意足。可是这种不合理的情况竟然维持了长达九年之久,姚尧以为,这应该是刘邦、萧何、曹参三人早已达成的约定,即让曹参远离中央,作为萧何的接班人。所以,刘邦在临死前,告诉吕雉由曹参来接萧何的班。所以,萧何在临死前,听到惠帝有意让曹参接班时,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所以,曹参一听说萧何病死,就断言自己即将入朝为相,还催促门客赶紧收拾行李。否则的话,曹参居于数千里之外,又焉能断定吕雉的心思呢?

  【原文】参子窋为中大夫,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使窋归,以其私问参。参怒,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帝让参曰:“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又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

  【白话】曹参的儿子曹窋是中大夫,惠帝怪曹参不理政事,觉得“难道曹参在欺负我年少吗?”便命曹窋回家,私下里询问曹参是什么意思。曹参大怒,鞭笞曹窋二百下,道:“赶紧回宫侍奉陛下,这种天下大事,不是你该说的!”待到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道:“我让曹窋去劝谏您的。”曹参脱帽谢罪道:“请陛下自己审视一下,您和高皇帝相比,谁更加英明神武?”汉惠帝道:“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道:“陛下看我和萧何相比,谁更加贤能?”汉惠帝道:“您好像不如他。”曹参道:“陛下这话说得对。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您只需要垂衣拱手,我们这些臣子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法度而没有疏失,这不就行了吗?”汉惠帝道:“有道理!”

  【原文】参为相国,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

  【白话】曹参当了三年相国,百姓歌颂他道:“萧何制定法令,明确整齐划一;曹参接替相位,遵守而无疏失;执政清静无为,天下安宁统一。”

  【姚论】

  萧规曹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传为美谈,然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背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如果惠帝、曹参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问题与刘邦、萧何相同,则无改父道、萧规曹随是可以的。可如果惠帝、曹参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问题与刘邦、萧何不同,那么就必须改革变法,以解决新的时代问题,适应新的时代需要。显然,惠帝、曹参与刘邦、萧何的时代是存在许多不同之处的,可曹参却依然不得不萧规曹随,纯粹是因为当时主少国疑,太后专政,曹参任何有实质意义地改革变法都不可能成功,只会给国家带来混乱,给百姓带来痛苦,莫不如以清静无为之道来与民休息、发展经济。

  公元前192年 己酉

  汉惠帝 三年

  【原文】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白话】春季,征发长安六百里内的男女,共计十四万六千人去修筑长安城,三十天后结束工期。

  【原文】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冒顿单于。是时,冒顿方强,为书,使使遗高后,辞极亵。高后大怒,召将相大臣,议斩其使者,发兵击之。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中郎将季布曰:“哙可斩也!前匈奴围高帝于平城,汉兵三十二万,哙为上将军,不能解围。今歌吟之声未绝,伤夷者甫起,而哙欲摇动天下,妄言以十万众横行,是面谩也。且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高后曰:“善!”令大谒者张释报书,深自谦逊以谢之,并遗以车二乘,马二驷。冒顿复使使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和亲。

  【白话】汉朝册封宗室女子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当时,冒顿实力正强,写信,派使者送给吕雉,措辞极其猥亵。吕雉大怒,召集将相大臣,商议斩杀使者,发兵攻打匈奴之事。樊哙道:“臣愿意率领十万将士,横扫匈奴的领地!”中郎将季布道:“樊哙真是该杀!当初匈奴将高帝围困在平城,那时汉军有三十二万人,樊哙身为上将军,却不能解平城之围。现在,悲歌之声尚未断绝,受伤之人刚能站起,可樊哙却要动摇天下,妄称能以十万之众横扫匈奴,这是在当面欺瞒啊。况且那些夷狄之人,就像禽兽一样。听他们的好话,不足以欢喜;听他们的恶言,也不值得动怒。”吕雉道:“有道理。”遂派大谒者张释写回信,谦卑恭顺地谢绝了冒顿,并赠送两辆车、八匹马。冒顿又派使者前来致歉,道:“我们未曾听闻中国的礼仪,幸而陛下赦免我的无礼。”进而献上马匹,遂与汉朝和亲。

  【姚论】

  只看《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给读者的感觉,仿佛是先有冒顿出言无状,再有吕雉以礼相待,遂使冒顿幡然悔悟。可是,如果我们读了冒顿写信的内容以及吕雉回信的内容,就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这两封信的内容,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没有记载,只是说:“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于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但这两封信在《汉书·匈奴传》中却有着详细记载。其中,冒顿给吕雉的信是这样写的:“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意思是说,我是个孤单无依的君主,生于潮湿的沼泽之中,长在放牛牧马的平野,多次来到边境,希望游历中原。陛下一人为君,孤单无依,独自居住。现在我们两个做君主的都不快乐,没有什么可供自娱的,希望能够以各自所有的,来交换各自所没有的。”

  而吕雉给冒顿的回信是:“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意思是说,单于没有忘记我们这凋敝的国家,赐来书信,全国都深感恐惧。我退下后仔细思量,觉得自己年老气衰、齿发脱落、行走不稳。单于是误听了别人的话,不值得为我玷污了自己。敝国没有罪过,应该得到宽恕。现有御车两辆、御马八匹,奉献给您日常乘坐。”

  可以看到,冒顿给吕雉的信极度猥亵无礼,故而吕雉阅信后的大怒是可以理解的。可即便如此,骄横专擅的吕雉也不得不迫于形势而委曲求全,给冒顿写了一封极度卑微羞耻的回信。君主的羞耻,就是国家的羞耻,而大汉的这场羞耻,究竟是谁造成的呢?说到底,这不还是当年刘邦在白登之围留下的心理阴影吗?

  对于一个新兴的政权而言,经常是既有开国之战,又有立国之战。而立国之战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开国之战。所谓开国之战,就是击败其它竞争对手,获得领导中华的统治权。所谓立国之战,就是击败入侵中华的外敌,证明自己代表中华的正当性。

  五年的楚汉之争,是刘邦的开国之战,其竞争对手是项羽。击败项羽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他还需要一场立国之战来向天下证明,为什么大汉王朝是值得民众发自内心拥戴的。在这场对匈奴的立国之战中,刘邦的直接敌人是匈奴单于冒顿,竞争对手则是看似比他早一个世代、实际只比他大三岁的秦始皇。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汉朝则是第二个。秦朝只坚持十五年就灭亡了,以至于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秦灭六国是逆历史潮流,应该拨乱反正、重回封建。那么,既然秦帝国不能持久,凭什么汉帝国就可以呢?这是刘邦必须回答的问题。

  当刘邦尚在微时,可以艳羡地望着秦始皇说:“大丈夫当如此也。”等到刘邦坐到了秦始皇的位置上,就必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比秦始皇更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现在,刘邦统一天下了,也同样需要给匈奴人一个教训。不只是为了保境安民,也是为了向秦始皇致敬。遗憾的是,刘邦的这场对匈之战打得极其窝囊,他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被匈奴骑兵团团围困在白登山上,最后是用陈平之策贿赂匈奴阏氏,靠着女人吹枕边风的方式才得以侥幸逃脱。

  实际上,白登之围后的汉军主力损失不大,且韩信、彭越等名将尚在,如果刘邦能够重整旗鼓,则未必不能振衰起敝。可惜的是,刘邦已经老了,白登之围更是将他的英雄气概彻底击垮了。此后的匈奴曾多次犯边,刘邦都不敢再组织抵抗,只得采纳刘敬和亲之策,通过送重礼和嫁女儿的方式跪求匈奴高抬贵手。刘邦麾下虽有名将,却不敢再加信任起用,反而愈发猜忌多疑,将他们逐个剪除。

  卧榻之侧,容不得他人酣睡,其结果就是国境之外,必定有强敌叩关。刘邦屠杀功臣,又有什么脸面高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吕雉为虎作伥,现在蒙受匈奴的羞辱又岂非自食恶果?

  季布驳斥樊哙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樊哙想要以十万人横行匈奴,这的确是不太现实。可季布在朝堂上塑造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致使“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甚至深刻影响了汉兴以来七十年的外交政策,世人每论及匈奴必谈虎色变。对于汉朝君臣来说,每个有血性的主战派都必须回答一个令人难以直视的问题:“当年高皇帝那么英明神武,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尚且被匈奴骑兵团团围困,险些做了俘虏。你凭什么说你能打败匈奴,难道你比高皇帝还有本事?”

  因此,汉兴七十年的忍辱包羞,根子全是刘邦当年种下的。这种局面,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得以彻底扭转。为什么汉武帝非要对匈奴赶尽杀绝?因为不把这场立国之战的羞辱洗刷掉,大汉就根本无法扬名立威。也正因为那些年所受的羞辱太深太久,以至于汉武帝的复仇之战后期搞得走火入魔,最终透支了汉朝的国力,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原文】夏,五月,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摇与无诸,皆越王句践之后也,从诸侯灭秦,功多,其民便附,故立之。都东瓯,世号东瓯王。

  【白话】夏季,五月,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摇与无诸,皆为越王勾践的后裔,跟随诸侯灭秦,功劳卓著,民众依附,故而立其为王。都城设在东瓯(今浙江温州),世人称之为东瓯王。

  【原文】六月,发诸侯王、列侯徒隶二万人城长安。

  【白话】六月,征发各诸侯王、列侯属地内的囚徒和奴隶两万人修建长安城。

  【原文】秋,七月,都厩灾。

  【白话】秋季,七月,皇家的马厩起火。

  【原文】是岁,蜀湔氐反,击平之。

  【白话】这一年,蜀郡湔氐(jiān dī今四川松潘)反叛,汉朝出兵平定。

  公元前191年 庚戌

  汉惠帝 四年

  【原文】冬,十月,立皇后张氏。后,帝姊鲁元公主女也,太后欲为重亲,故以配帝。

  【白话】冬季,十月,立张氏为皇后。张皇后,是惠帝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吕雉希望亲上加亲,故将其许配给惠帝。

  【原文】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

  【白话】春季,正月,下令推举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勤劳耕作之人,免除他们的赋税劳役。

  【原文】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

  【白话】三月,甲子日,惠帝举行加冠礼,大赦天下。

  【原文】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白话】精简法令中妨碍管理百姓的条目,废除挟书律。

  【姚注】

  ①挟书律:秦始皇在焚书时施行的一项法令:“敢有挟书者族”。

  【原文】帝以朝太后于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民①。乃筑复道于武库南②。奉常叔孙通谏曰:“此高帝月出游衣冠之道也,子孙奈何乘宗庙道上行哉!”帝惧曰:“急坏之!”通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矣。愿陛下为原庙渭北,月出游之,益广宗庙,大孝之本。”上乃诏有司立原庙④。

  【白话】惠帝觉得去长乐宫朝见太后,以及平常进出往来时,都要清道扰民,遂在武库之南修建复道。奉常叔孙通劝谏道:“这是高帝每月衣冠出游的道路,子孙怎么能在宗庙要道的上方行走呢?”惠帝惊恐道:“赶紧把它拆了!”叔孙通道:“为人君主者,没有过错。现在陛下做都已经做了,百姓也都已经知道了。希望陛下能在渭水北岸再为高帝建一座庙,让高帝每月的衣冠出游都在那举行。扩大宗庙,是大孝的根本。”惠帝遂诏令有关部门再建一座高帝庙。

  【姚注】

  ①跸(bì):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后亦指帝王的车驾,如驻跸、回跸。

  ②武库:即军械库。惠帝住未央宫,吕雉住长乐宫,武库则位于两宫之间。

  ③月出游衣冠:依照礼制,每月将高帝生前穿戴过的衣冠从其陵寝中取出巡游,一直送到祭祀高帝的宗庙。惠帝命人修建复道,即双层大道,本意是让自己的车驾走上面的道路,就不需要清理下面的道路了。可叔孙通提示惠帝,这条路是高帝衣冠出游之路,为人子孙者岂能行走于祖先的衣冠之上?故惠帝惊恐,命人拆除。

  ④原庙:再建一座庙。原,再。

  【原文】臣光曰: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是以仲虺美成汤曰:“改过不吝。”傅说戒高宗曰:“无耻过作非。”由是观之,则为人君者,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今叔孙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遂非也,岂不缪哉!

  【白话】臣司马光认为:过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只有圣贤才能知错而后改过。古代的圣王,害怕自己有过错而不知,所以设置用于批评君主的诽谤之木和用于劝谏君主的敢谏之鼓,岂有畏惧百姓知道自己过错的呢?因此,仲虺赞美商王成汤道:“改正错误不吝惜。”傅说劝诫商王武丁道:“不要因过错而羞耻,不要去做坏事。”由此可见,为人君主者,本来就不是以没有过错为贤明,而是以改正过错为美德的。现在叔孙通劝谏孝惠帝,说什么“为人君主者,没有过错”,这是在教为人君主者文过饰非,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原文】长乐宫鸿台灾。①

  【白话】长乐宫的鸿台发生火灾。

  【姚注】

  ①鸿台,据《三辅黄图》记载,鸿台位于长乐宫内,是秦始皇二十七年所建,高四十丈,秦始皇曾在台上射过飞鸿,故名鸿台。

  【原文】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丙子,织室灾。

  【白话】秋季,七月,乙亥日(二十日),未央宫的藏冰室发生火灾。丙子日(二十一日),织造室发生火灾。

  公元前190年 辛亥

  汉惠帝 五年

  【原文】冬,雷;桃李华,枣实。

  【白话】冬季,打雷,桃李开花,枣树结果。

  【原文】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白话】春季,正月,再次征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共计十四万五千人修筑去长安城,三十天后结束工期。

  【原文】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水绝。

  【白话】夏季,大旱,江河水少,溪谷干涸。

  【原文】秋,八月,平阳懿侯曹参薨。

  【白话】秋季八月,平阳懿侯曹参去世。

  公元前189年 壬子

  汉惠帝 六年

  【原文】冬,十月,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白话】冬季,十月,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原文】齐悼惠王肥薨。

  【白话】齐悼惠王刘肥去世。

  【原文】夏,留文成侯张良薨。

  【白话】夏季,留文成侯张良去世。

  【原文】以周勃为太尉。

  【白话】任命周勃为太尉。

  公元前188年 癸丑

  汉惠帝 七年

  【原文】冬,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

  【白话】冬季,征发车骑兵和步兵前往荥阳,由太尉灌婴统领。

  【原文】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白话】春季,正月,辛丑日,初一,出现日食。

  【原文】夏,五月,丁卯,日有食之,既。

  【白话】夏季,五月,丁卯日,出现日全食。

  【原文】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安陵。

  【白话】秋季,八月,戊寅日,汉惠帝在未央宫驾崩。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惠帝葬于安陵。

  【原文】初,吕太后命张皇后取他人子养之,而杀其母,以为太子。既葬,太子即皇帝位,年幼;太后临朝称制。

  【白话】最初,吕太后命张皇后收他人所生之子为自己的养子,而将养子的母亲杀死,立养子为太子。惠帝下葬后,太子即皇帝位(史称“前少帝”)。因其年幼,故太后临朝,行天子之权。

  至此,《姚尧精读资治通鉴四 楚亡汉兴》的正文已经连载完毕,预计明年中出版上市,谢谢支持,敬请期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5 06:13 , Processed in 0.1093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