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75|回复: 0

云石:为什么现在赚钱越来越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5 20: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两年,大家都有一个普遍感觉,就是赚钱越来越难——不光体制外了,就连体制内,很多地方公务员和事业编的综合收入也有所降低。

  当然,这一部分是疫情的原因。远的不说,光这近的这次额济纳旗疫情,就让一大票城市属于半停摆的紧张状态。不过,即便是没有这些疫情的时候,这几年大家日子也明显越来越不好过。

  为什么会这样?当然,从理论角度来说,这个很好解释——历史本来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俄,经济发展同样如此,走三步退一步甚至退两步,这个本来是发展的常态,而我们现在,就正好处在发展螺旋的下半弧,这种时候,一些方面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在宏观层面其实都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光理论肯定说不服人。所以我们还要从具体现实中来解释一下。

  改革开放的头三十年,尤其是入世的头十年,我们基本上都处于粗放式发展的历史阶段——大量中低端制造业从海外迁往中国,然后我们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基础设施优势、行政效率优势甚至环保低标准优势生产工业品,赚取打工费。

  这个利润当然是很微薄的。但一来当时的中国起点比较低,所以就算现在看来很微薄的利润,搁在当时,也够中国吃饱的了;另一方面,那时候全球经济都很繁荣,所以海外订单源源不断,虽然单价低,但架不住总量大——而且还不断增长,所以大量基础财富被创造出来,再经内部的各种分配,各行各业都会觉得赚钱机会多。

  只不过,08年金融危机后,这种路径已经越来越走不通了——一一方面海外需求停止逐渐萎缩,另一方面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低端打工,中国的原始积累也起来了,标准和要求相对提高,再想在这个基础上提升,光靠过去这种套路就不够用。

  当然,金融危机后的头几年,这种情况还不明显——毕竟那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在大放水,通过这种办法把繁荣又维持了一段时间;另一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后一个重量级大礼包——移动互联网崛起,中国因为抓住到了这个机遇,所以在财富创造和财富二次分配方面又吃了一把红利。

  但到最近几年,这些红利也吃尽了——靠放水吹出来的繁荣终究根基不稳,副作用也很严重——中国的房、美国的股、日欧的债,这些都被放水放成了定时炸弹,谁爆都得把自家乃至全球炸出个大窟窿。

  到这个地步,美日欧这些因为国情限制,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把泡泡往下吹;但中国是无论如何不敢再放了——不仅不敢放,还得想方设法提前拆雷,以防海外爆了把自己拉下水。

  当中国不再放水,国内经济自然就会出现麻烦——所以我们看到房地产首先就陷入颓靡。而房地产一熄火,靠给房地产贷款赚钱的银行和保险自然也就日子不好过——这也是为什么今年银地保沦为股市三傻的原因。至于房地产下游那几十个行业,就更是如此。这么多行业不振,大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薪酬自然也就受影响。

  当然,内需不行,还有海外发达国家放水和发展中国家供应链锻炼催生的订单爆发——按道理说可以靠外贸拯救一波。但实际上这一波的效益虽然确实存在,但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美元放水催涨大宗商品,大大太高了中游工业生产者的成本;同时下游消费不振,所以生产厂家又很难通过涨价来转嫁。除此之外,鉴于海外、尤其是美国的泡沫已逼近顶峰,很可能这两年就要破灭——而一旦破灭,就是经济危机甚至大萧条,所以中国方面也不愿意扩产能,以防催生内部通胀,将来泡沫破灭后还会被美国拖下水,留得一地鸡毛。

  同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其实也在当下,对经济活力构成了阶段性限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靠扩充产能赚辛苦费的模式已经越来越无以为继——一方面这些微薄利润,越来越不能满足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的继续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海外需求也已经到底,甚至接下来还有可能因为泡沫破灭和经济危机而大幅萎缩。所以,中国制造必须向中高端迈进。

  但这就触碰到了西方发达国家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禁脔。所以必然受到他们的阻扰——而阻扰的重要方式,就是贸易制裁和技术封锁。

  贸易制裁这个方式,我们可以靠内循环和一带一路等方式来想办法逐渐打破;而技术封锁,这个就只有靠我们自主创新了。

  自主创新是需要钱的,而且需要时间。走这条路,意味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予以大规模的资源投入,而且在成功之前,这些投入既不能中断,也不会有效益——至少是效益远不足以覆盖成本。

  当然,只要坚持到成功,这部分高端技术和产业所创造的财富就会被我们所拥有——再结合中国制造的基础优势,届时我们势必会在相关领域实现对西方现有产业的替代,从而获得巨大的财富增量,让民众收入水平再上一个层次。

  但这都是成功之后的事。在成功之前,我们不仅享受不到财富增量的好处,反而要为这个未来的财富增量,投入大量的资源,承担巨大的消耗。

  社会财富总量就这么多,既然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被投入到短期内只见消耗、不见产出的自主创新中,那后果,自然就是常态化经济运行体系中的财富就少了,相应的,整个社会资源就会更加紧张,大家赚钱自然也就越来越难——而这种现象,必须要坚持到自主创新大范围突破,才会有根本性改观。

  这就是现在大家觉得赚钱越来越难的根本性原因。从全球角度来说,经济危机和大萧条迫在眉睫,为了避免届时被美国拖下水,避免捧的越高、摔的越狠,我们必须提前自我约束,提前割肉拆雷。这种逻辑下,货币放水被限制,信贷扩张被限制,后果就是内需和外需的生产制造都受到限制;与此同时,为了创造财富增量的远景,也为了未来不被美国压制——进而制造出更大的灾难,所以现阶段,我们又必须在本就有限的社会资源总量中,抠一大块出来,源源不断的砸进短期内注定只见水面冒泡不见鱼儿咬钩的创新升级当中。这种情况下,经济就不会好看,反映到社会层面,就是赚钱越来越艰难。

  这也是必要的。因为不这么做,中国经济就无法突破眼前瓶颈,无法获得未来发展的空间——甚至,如果不这么做,未来有可能会因为长期的全球滞胀,和美国的疯狂绞杀,导致现有经济空间都被不断压缩。

  当然,必要归必要,但阵痛感也确实让人不好受。

  至于如何解决,首先当然是国家出手——限制资本无序扩张、清理教培、整治艺人收拾饭圈、直播带货税务清查等等,这些除了解决各行业本身问题外,也同时是国家在动手进行经济调节,财富再分配,避免财富过度集中,维持社会活力、保护普通民众的钱袋子不被各种套路收割。

  但国家不是万能的。现阶段的整体环境就是如此,政府的这一系列动作,说到底也只能存量财富调整——属于规范节流范畴,只能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要想根本解决,最终还是得靠开源,通过中国范围内的自主创新和科技突破(全人类范围内的创新突破,还得指望第四次科技革命——那个时间更久),创造出大批的财富增量,当有增长空间出来,大家赚钱才能变得更容易。

  万物皆周期,现在,我们正好同时处在人类大周期和中国小周期下方。周期可以缓释,但不可能完全熨平、对冲。而相对于海外其他国家,中国的处境看似艰难,但其实可以说是相对最好的了——咱们还有借助中国小周期的快速逆转趋势,重新回归螺旋上升的希望;而此时西方为首的绝大部分海外国家,不仅完全陷入人类大周期的滞胀阴云,自身小周期也正处在左侧曲线的上方——而且他们的曲线,比我们要陡的多、深的多、长的多,中短期内几乎看不到回转的可能。

  所以,对现在的情况,我们必须心态放稳,风物长宜放眼量,摆正心态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助推我们早日走出周期的下行线和谷底的同时,为自己在下一阶段上行周期来临之时借势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6:55 , Processed in 0.0781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