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52|回复: 0

北风:搞死俞敏洪,决不是社会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4 14: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七月,国家发布“双减”政策之后,我写过几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我的立场一直是支持“国家的双减政策”,但是对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等教育龙头的“覆灭”只做“陈述性”的描述。

  哪怕是在“打到教育医疗房价”新三座大山的文章里,我也没有严厉批判过教育龙头新东方,或者新东方的“造梦者”——俞敏洪。

  最近一段时间,新东方清欠学员学费,发放离职教师工资后,决定彻底转型,离开“学科类教育”赛道,初步的“过渡选择”是农产品电商。

  这是人到中年,家业破产之后的艰难转身,满级强者武功被废之后的倔强重修。

  可是最近几个月,一直有媒体持续发布“新东方的批判文”追剿俞敏洪。

  在一份文件之前,他还是“造梦者”,让三四线孩子用一根网线享受一线城市同等名师资源,这恐怕是“教育公平的楷模”。

  一份文件之后,“学科类校外培训”被界定为不符合广大中小学生的利益,他自动认栽,离开这个赛道,何错之有?

  文件之前,俞敏洪干的是“法无禁止”的行业,一夜倾覆后,人家连选择跨行重生的资格都没有么?

  我国媒体舆论战的实力极端孱弱,但是这类“追杀”技能,又未免过强了一些。

  俞敏洪完成了学费,离职员工工资的补发后,终于在前两天走上了“最没有门槛”也最惠农的“滞销农产品电商”行业。

  就在今天,某知名媒体:“新东方不能照搬李佳琪”的标题登上热搜!

  我实在疑惑,“办教育”是什么恶贯满盈的罪行么?

  哪怕真的是原罪,人家都家业散尽转身离开了,连转行的资格都没有?

  一定要“无角度搞死”俞敏洪,才是政治正确?

  壹、“双减”下的新东方覆灭

  今年七月,国家“双减”教育新政发布之后,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龙头的市值暴跌八成。

  所谓“市值”,就是市场认可的价值。包括愿景,盈利能力,企业潜力,行业景气程度等等因素,‘教育龙头’市值暴跌八成,等于市场认为这些企业已经没有了“成长性”与未来。

  到了八月,各地政府纷纷下发“坚决执行双减政策”的落地与考核方案。对校外培训的打击力度和速度都远超预期。

  各地要求地铁公交站牌等公共资源禁止发布学科类教育的广告,封杀力度堪比“烟草”,力度远大于“电子烟”,“槟榔”,“男性障碍治疗”等行业。

  在此背景下,这些教育龙头“市值”进一步下跌,只剩下“双减”政策之前的5%。

  关于新东方和俞敏洪,我过去一直是“不吹不黑”的态度,不过看了当年创业电影《中国合伙人》以及他和马云2016年的一次“演讲对决”之后,对他观感从路人转为“略为正面”而已。

  在讲述“新东方”创业故事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黄教主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不油腻的“一次演绎”。

  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是九十年代到世纪初,中美之间火药味最浓的一段时期,民间拉横幅反美游行是政治正确。

  当年的新东方是专门“辅导中国人考托福”便于他们出国的教育培训机构。

  因此这个往美国输送中国人才的教育机构自然成为了“美奸”,被暴打,砸车,清算的对象。

  这段“偏负面”的情节为什么得以呈现不被删掉?

  因为电影制作者和审片一向严格的国家机关,也认为“被情绪左右的错误爱国”是“青春的阵痛”与“学费”。

  我们早已渡过那种国民情绪时期,该交的学费已经交给了历史。

  无论是俞敏洪与新东方,还是《中国合伙人》的创作者,都相信当年夹在“中美军事冲突边缘”的新东方是最危急时刻,未来不会再有更难得时刻。

  十几年后,俞敏洪率领新东方华丽转身,不再以“备战托福”,“出国培训”为主业,而将教育对象转为更普及的普通学生。

  在任何其他领域,当一个企业的主要经营与服务对象从少数“梦想出国”的年轻人,转为更普及,教育资源更匮乏的一代年轻人,这样的企业都能被称为“民族企业”。

  可惜这是在加剧“义务教育期内卷”的教育行业,所以转向全民学科教育的新东方,反而面临比二十年前更严重的“生死危机”。

  让俞敏洪更被大众熟知的,是他2016年和马云的一次“演讲互怼”。

  那场演讲是一个企业家年会,主题是“十位大佬的未来十年展望”。

  俞敏洪的发言先于阿里的马云。他的主要观点有两个。

  第一,十年后,小米,乐视,阿里,腾讯,都还会在,可是百年之后,这些科技龙头一定被新生的科技龙头取代。

  第二,能够维系中国百年可持续发展的只有“教育”,因此一百年后,中国教育一定在,因此新东方一定在。

  后来马云上台讲话,主题就是:指出俞敏洪讲话的两个“逻辑错误”。

  马云观点一:十年后,绝大多数的科技巨头都不存在了,互联网龙头企业很难红火超过三年。

  马云观点二:教育不等于新东方,百年之后,中国教育一定在,新东方就不一定在了。

  必须承认,今年“金句马爸爸”重新被打为“剥削马老板”,但是必须承认他对未来的认知的敏锐度与高度“远超常人”。

  他的第一个观点,没人敢说,但是很快就被证明是事实。2016年的“十位大佬”里,就包括“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和乐视。

  2016年被认为能够接替阿里电商,腾讯游戏的新业态之一,是颠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滴滴。

  2016年的“共享经济”还是最热门的“圈钱新赛道”,最火的新贵是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

  可是别说“十年”,仅仅一年后,贾老板就跑路了,两年之后摩拜被收购,ofo押金超过五年都退不回。就连颠覆传统行业的滴滴,也被颠覆。

  第一个观点验证了马云对“行业风险”的前瞻性,第二个观点则体现了他的敏锐性。

  双减政策下,新东方与好未来,猿辅导的倒下,证明了“新东方代表不了中国教育”,中国教育是千年大计,一直都在,新东方却连五年都没有熬过去。

  贰、新东方如何“转身离开”

  在国家“双减政策”发布后,去年因为疫情而关闭门店培训的教培行业寒冬,直接进入“躺尸模式”。

  七月开始,就有部分龙头,甚至是外资,外国老板背景的培训机构拖欠学员学费,老板跑路倒闭,教师工资发不出。

  到了十月份,几乎每个城市,都爆发了个别地方龙头教育机构倒闭,学院学费,教师工资拖欠的情况。

  与之相对的,行业龙头新东方多方筹资,用2000多万的现金流,返还了学员的所有学费,并且在大裁员的背景下,离职老师的所有工资全额保障。

  因此新东方的“行业退出”被全网称赞:体面!

  这个“体面”是和行业内绝大多数中外老板“跑路躲债”相对比的。

  为什么其他教培机构“资金链都断裂跑路了”,俞敏洪和新东方至今都没有爆出“资金断裂”,“拖欠学员学费”的恶劣事件呢?

  这就是“办金融”和“办教育”的差别。

  我在以前的多篇文章写过,当今的“互联网+”新业态,无论是什么传统行业,最终的发展模式,都变成了“搞金融的”。

  绝大多数的教育机构,都是利用“套路贷”的模式,大量吸取学院学费,然后野蛮扩张,最后政策之下,无以为继的跑路。

  俞敏洪和新东方资金链没有断,还能返还学员学费和离职教师工资,因为俞敏洪真的在办教育,而没有把新东方搞成“金融公司”。

  在新东方的账上,所有学员的学费,都是以“预付款”形式存在,只有学业完毕,才会成为企业正式收入,学业未完,这笔钱当然可以退款。

  在国家突然“冰封”一个行业的背景下,资金链断不断,“返款”爆不爆雷,是企业是在“干实事”还是“搞金融”的分界线。

  叁、教培行业精英如何转行?

  新东方处理完学员退费,教师工资之后,接着宣布退租全国1600家线下培训门店,同时将超过8万套培训课桌椅,无偿捐献给贫困山区。

  针对部分网友对“富豪捐献8万套课桌椅”是作秀搏同情的观点,我们只要反过来想想,“新东方捐献8万套课桌椅”上热搜了么?你知道么?你同情了么?

  8万套课桌椅,如果卖了套现,至少是几千万“改行创业启动资金”,对于市值跌到谷底的新东方,是一笔很大的现金流。

  就算往小了说,俞敏洪如果还有几十亿身价,这些“作秀课桌椅”也是身价的百分之一。

  别说百分之一,绝大多数人,不愿拿出自己身家的万分之一做慈善。

  不相信?

  我有个朋友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让你自己承担邮费的情况下,你愿意将多年不穿的衣裤寄给贫困山区么?

  如果是捐出自己的“废弃不用物品”,愿意慈善的比例还较高,可一旦要这些人再自己承担十几块的邮费,绝大多数人会本能拒绝。

  这就是人性的自然反应。

  因此没有跑路,能够清偿所有学费和工资的俞敏洪,还能够捐出8万套桌椅,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获得正面宣传。

  做完了这一切的俞敏洪和新东方,成立“优选”公司,俞敏洪带着最核心的几百位教师暂时“转战农产品”电商行业。

  这次官媒的文章标题“新东方不能照搬李佳琪”,让广大网友极为不适,带有“命令式”,“说教式”的口吻。

  其实这篇文章我细看了,这篇文章的作者观点并没有标题这么尖锐。

  只是一个“财经记者”,站位很高,口气很大,当起了俞敏洪的人生导师。

  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仅仅靠农产品电商,“新东方无法成功转型”。

  财经作者认为俞敏洪应该继续利用“教育资源”,给农民上“电商培训课”,甚至劝谏俞敏洪办一个“扎根农村农民的大学”。

  虽然“理想很高尚很饱满”,但这绝对是“天坑”。

  “规模化培训农民直播技巧”,这个费用怎么收?两大隐患,第一农民收费收高了,那么“割完城市割农民”的大帽子足够把他送进小黑屋。

  何况农产品领域,一旦“成规模成系统培训”,自媒体平台突然每个农民都掌握“推销农产品”的技巧,这是“繁荣”还是远超“社区卖菜”的内卷?

  在教育内卷的搏杀中,好不容易成功上岸的俞敏洪,现阶段只适合跟随性的做李佳琪或者罗永浩,毕竟他的加入,只是加剧了竞争。

  如果他把教育培训,正规模的引入“农产品销售”,最终导致“农产品销售内卷加剧”,他的农业电商大学,恐怕不会比马老板的“湖畔大学”长久多少。

  这篇财经文章给俞敏洪和新东方的另一个建议,是让他们竞争成人“研学”市场。

  国家这次封杀学科类校外培训,已经将这类培训机构,赶到了音乐体育等素质培训,或者成人职业,公考,考研等分支市场,如果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后期全部杀入“成人教育培训”,必然导致新领域的拥堵和内卷,这也不是啥高明的建议。

  当然,因为农产品储存周期短,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农产品的单品网络利润也过低,因此我也判断“单纯农产品电商”不足以帮助俞敏洪东山再起。

  可是我绝不会高高在上的指出俞敏洪“不能”干什么,不能成为谁!

  俞敏洪有资格有权利选择他的新赛道,选择他短期模仿的“成功模板”。

  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禁止他转行干直播。

  新东方或者俞敏洪,不符合我国教育的未来方向与全民利益,所以他们被打到,被淘汰,是时代的选择。

  但他们是无罪的!

  万亿市值的校外培训产业灰飞烟灭,是教育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可是这些“教育机构”离职转型的教师,依旧是值得尊重的“优秀人才”,而不是“臭老九”!

  我觉得他们更像是当年国企僵化,债务严重之后,必须下岗分流的员工。

  即便是对“下岗人员”再就业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和补贴支持,给于相应的培训配套。

  可是针对“教育双减”后,教培行业“精英教师”的转岗再就业,扶持配套的政策很少。

  我见到的绝大多数文章,是将“教育成本高”的恶意,倾泻到这些行业从业者身上。

  我以前的文章分析过,“教育双减”的一个核心作用,是将校外培训的优质师资力量打掉,让他们回归“公立教育”,为教育公平充实力量。

  这还是美好的愿景!

  可是“双减”政策四个月过去,有没有哪个地方政府率先出台“教育机构名师”转“公办教师”的鼓励政策?

  教育是百年大计,有没有人大代表做出“公办教师免除个人所得税”的类似议案?

  有没有城市考虑吸引“优质教培机构名师”,在人才政策,住房,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

  完全没看到任何“促进教培机构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帮扶或者刺激性文件。

  既然没有人出面“帮一把”,那就更不应该对人家“自主选择”的直播带货转行指手画脚。

  站在我的角度,我可以提一个微末的小建议:那就是新东方教师的国际视野与外语资源希望很好的应用起来。现阶段我国还没有非常专业的纯进出口的电商外贸平台。

  新东方可以自己弄平台,或者和最大的几个互联网电商谈合作,分包“纯进出口”的专业版块业务。

  如果支持新东方向“外贸领域”转型,在配套政策方面,希望类似“进博会”这样的国际展会,国家部门可以和新东方进行合作,每个细分行业或者每个城市的企业,配一个新东方名师充当与外商的翻译接洽工作,这样专业性和档次都得以提高。

  国家并不需要给新东方专门的扶持政策,可是一些“惠而不费”的支持动作,可以反映我们的市场经济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治病救人的!

  我不是教培或者外贸领域的专业人士,因此我也只能“微末建议一下”,现阶段没有人,没有机构有资格“以教俞敏洪做人”的身份说话。

  国家政策对市场进行引导和净化,是我们宏观经济调节能力强的优势,可是让“因为政策而倒下”的企业和创业者,在其他赛道获得涅槃重生的机会,也是我们市场健康与道路正确的重要标志。

  公平教育,普惠教育,这都是社会主义。但搞死想转行的俞敏洪,绝不是社会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01:15 , Processed in 0.3127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