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2|回复: 0

鉴茶院:俞敏洪是条好汉,但终归输给了周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4 11: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人白头,英雄迟暮,都是这世上最无可奈何的悲哀。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01

  这几天,关于俞敏洪消息刷屏了,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新东方股价已跌去了90%,市值蒸发了2000亿。

  数百亿有形和无形的资产打了水漂。

  1500个退租教学点的装修费就扔掉了70亿,

  被迫辞退的员工高达4万人。

  但是,老俞依然坚持做好了两件事情:

  把学生预收的学费全部退了,把老师应当发放的工资全部发了。

  结清款项以后,他还做出了自己能为教育界做出的最后一点贡献,

  捐掉了所有的8万套桌椅。

  你想想那个退押金要998年的小黄车,

  你想想那个靠商票白嫖和压榨供应商的某地产商,

  俞敏洪当然能算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

  然而,这条好汉是怎么输掉的呢?

  02

  想要知道俞老师是怎么输掉的,就得知道俞老师是怎么赢的。

  1962年前后,“二五计划”完成、国际局势缓和、自然灾害结束,中国迎来了一场1962-1967年的婴儿潮,这也是建国后的第二次生育高峰。
  俞敏洪就是1962年出生的,生在江苏江阴的普通农村家庭。

  父亲是木匠,母亲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姐姐是当地的赤脚医生。

  俞敏洪从小就爱读书,然而他初中毕业后却只能回农村。

  因为当时政策规定,贫下中农的子女家庭,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

  但凡是读过了书见过了外面的世面,就没有人愿意在农村终老。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八瓣,

  贫困、无知、疾病、平庸,从出生到死亡,人生一眼望得到头。

  被农村支配的恐惧,深深的刻在俞敏洪的心中。

  不理解那个年代农家子弟的渴求和无助,可以看看《从皇粮国税到房产税,背后是身份与阶层的秘密》。

  而当年户籍是不允许流动的,要跳出农门,唯一的路径是升学考出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邓公改革教育后,1978和1979,经过两次高考落榜,俞敏洪在1980年考入了北大。

  那时能考一个三本高校,都是轰动全村的大事,何况北大这样的全国顶尖。

  那他为什么,还要辞职下海呢?

  03

  八九十年代的农家子弟选工作时,

  都会青睐当老师、当医生、当技术员。

  既能发挥专业,人际环境也简单。

  一百多年来,关于饥饿和动荡的记忆已经深入国人骨髓。

  教师也算是公职,吃的是皇粮,这意味着温饱、稳定。

  俞敏洪也没有摆脱这个窠臼,北大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

  然而俞老师是学外语的,他见惯了京华风物,知晓了西洋富强。

  有别墅、有汽车、顿顿能吃肉、周末去看球的美国中产生活,在书本和现实里司空见惯。

  俞敏洪也是俊杰,又怎么可能满足于温饱和稳定,这个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何况,老婆还嫌他是个穷教书的,嫌他没钱,骂他没出息。

  在富足、充裕、自由、价值、梦想的刺激下,新东方于是启航。

  这份追求天经地义,也是那一代企业家朦胧的原动力。

  俞敏洪1962、马云1964、李彦宏1968。

  04

  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时,没有想到自己会有那么大发展。

  但他和第三次婴儿潮迎头相撞。

  1979-1992,中国迎来了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每年出生的人口高达2000万。
  绝大多数都是农村户口。

  那会的农村是什么样子?

  极个别幸运的,进城做了俞敏洪,

  大部分没机会的,进城当了农民工。

  寒门的日子很不好过,朱总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等这些人的孩子夯不啷当的长到十几岁懂事,

  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就成了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他们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导师,俞敏洪就是这样的导师。

  他说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公平,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他们需要一项强大的技能,俞敏洪给了这样的技能。

  英语是必考的科目,出国你没他不行。

  成功公式=跳出农门+考上好学校+娶个城里媳妇+出国留洋+回国外企高管。

  最典型的,就是身价10亿的打工皇帝、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

  虽然唐骏极其个别,但更大的趋势,是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

  要批量制造技术人员和都市白领。

  大学扩招、城镇化提速,英语学习和课外培训的需求井喷。

  新的经济周期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为期大约20年的库兹涅茨周期,又叫房地产周期。

  那大约2亿人的79-92一代,成就了中国的地产、汽车、建材、外贸。

  成就了万科的王石、绿城的老宋、比亚迪的王传福、富士康的郭台铭。

  当然也包括俞敏洪,新东方和地产周期同一个节拍。

  1995年,“房改”政策出台,俞敏洪创办新东方。

  1998年,商品房全面推开,新东方置办了教学大楼。

  2006年,房地产“地王”元年,新东方上市。

  2008年,四万亿出台,新东方切入中小学课后辅导的K12赛道。

  2021年,房地产周期底部,校外教培业结束。

  周期必然有起步、发展、高峰、退潮。大王在知识星球多次讲过,

  这一轮房地产周期的顶部,是2013年。
(中国这一轮的房地产周期)

  那时,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9.8%,销售面积13亿平米,平均毛利率高达30%。

  现在,净利润已跌到1-2%。

  在房地产顶部的那一年,反映新东方创业史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正式上映。

  其实2013年,也是新东方和中国教培业的顶。

  校外教培看起来和房地产不相关,但本质同频共振。

  两者都是人口红利的产物,

  两者都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

  而今,80和90都已落户都市为人父母,

  城镇化进程也告一段落。

  在新东方K12狂飙猛进的那几年间,

  新生儿的数量在断崖下滑,
  到2021年,将可能跌破年产1000万。

  是80后婴儿潮的对折。

  校外教培,不再是一个出人头地的工具,

  而要回归公益和成长的本质,

  还教育的本来面目。

  所以,不是俞老师的课程不好,

  不是新东方的桌椅板凳不新,

  而是环境变了,客户没了,周期结束了。

  俞老师是一条好汉,当年的许老板、宋卫平、王健林又岂是等闲?

  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站着把钱挣过,输给周期,不丢人。

  05

  如今的很多90后95后,一提鸡汤和激励就觉得厌烦,

  但很多人不知道,在1990-2000,是一个连鸡汤都贫瘠的年代,

  企业家茫然四顾,去听陈安之的课程,

  大量热情无处安放又期盼逆天改命的年轻人,

  得遇俞老师、王强、甚至是李阳疯狂英语,

  可能就是一句有志者事竟成,一句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就改变了他们的高考、青春、乃至人生。

  俞敏洪作为一个寒门子弟是成功的,

  他跳出了农门和困境,

  俞敏洪作为一个老师是成功的,

  他启迪了心灵和智慧。

  俞敏洪作为一个董事长也是成功的,

  他践行了诚信和价值。

  何必还去卖什么农产品呢?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那些年轻人们,路是他们自己选的。

  那些老师和员工,各人有各人的福。

  人生,拿起是一种成功,放下也是一种得到。

  教培的时代结束了,

  新的能源和科技周期却正在冉冉升起。

  在周期伟力的长河中,

  我们都是只能取一瓢饮的过客。

  心若光明,夫复何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8 18:5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