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62|回复: 1

黄凡:泡沫破灭的前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1 09: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当人们都恐惧的时候,你应该贪婪,当人们都贪婪的时候,你应该恐惧.然而,说易做难!市场高涨至泡沫破灭的前夜,往往都贪婪;市况低迷到黎明前,又都恐惧。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前两个影响深远的泡沫和破灭前夜的状态吧:

  第一个是本世纪初的美国高科技泡沫。2000年初,经过几年的持续上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涨超5000点,对应平均市盈率超过70倍。当时人们都认为,纳市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代表新生产力、代表全球的未来。投资者情绪随市况高涨,1999年的时候美国出现了457个IPO,大部分是科技股相关的,其中117家公司在上市当天股价就翻倍。

  2000年4月,就在泡沫开始爆破的前不久, 美国纳斯达克主席萨博在中国北京访问时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念、创意、智慧和管理模式成长着。科技泡沫不会爆裂,纳斯达克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他认为,纳斯达克一百种指数在近期调整后,依然比一年前翻一番,表明纳斯达克代表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潜力。 萨博笑称,每天都有人说纳斯达克的泡沫太多,要爆炸了,事实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念、创意、智慧和管理模式成长着……这是习惯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人们从未体验过的过程,而这一切是在一个制订了严格标准、透明度很高、大多数投资者具有丰富金融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市场里,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结果,萨的话音刚落,纳指的泡沫崩溃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到了2002年9月结束。历时整整2年半,股指从5000多点下跌80%至1000余点。IPO的数字锐减到2001年的76个,而没有一家公司上市当天能够翻倍。即使到了十多年后的今天,道琼斯、标普等主板指数连创新高,纳斯达克指数也仅回到4000多点。

  我们回过头看看国内的创业板,看看与当年的纳斯达克是否相似:创业板近日成功冲过1500点,经过一年多大涨,创业板指数、市值均完成翻倍,市盈率达62倍接近A股历史高点。人们认为,创业板代表中国的未来……没什么好担心的。

  第二个是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美国房地产泡沫。我们看看泡沫破灭前的2005年的数据:根据美国联邦住宅企业监管局公布,2004年美国51个州区,一年内房价上涨超过10%的有35个,其中超过20%的有6个。2004年下半年,美国全国平均房价按年计算上涨幅度是12.56%;今年第一季度上涨幅度更高,达到12.97%,4年来累计上涨50.56%,平均年涨幅超过10%,而过去半个多世纪,美国全国平均房价的年上涨幅度仅为5.5%。与此同时,美国的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也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波士顿等大城市而言,房价的上涨幅度更是令人惊奇。这些城市最近几年豪华公寓的价格上涨幅度都在100%以上。纽约曼哈顿产权公寓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53%,每平方米超过9万元人民币,顶级的达到3-40万元人民币1平方米。曼哈顿新建的两居室(两卫)、套内面积在12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起价在160万美元以上,品质好些的(包括游泳池、桑纳等健身设施)在200万美元以上,楼层高景观好的在300万美元以上,最顶级的达到近千万美元。

  一手房的强劲增长带动了二手房市场。美国全国房地产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6月份二手房销售折合成年销售达到733万套,这是继同年4月份以来第二次再创历史记录。6月份美国单家庭房屋("别墅")销售的中位线价格达到21.9万美元,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幅度高达14.7%,是过去25年来最大的。

  看了以上数据,您是否觉得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的现状高度相似?

  然而,美国当时几乎没有人担心房地产泡沫,就连保守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5月底向国会作证时,也罕见地表示“美国尚未出现全国性房地产泡沫”。事实上,当时无论是经济学家、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商或者普通百姓,都相信美国房地产泡沫不会破裂。

  有趣的是,我查到了当时(2005年)《上海证券报》的一篇中国专家撰写的文章,说的是当时中美两地房地产泡沫的比较,结论是:美国的地产泡沫比中国小,美国的很多国情决定了房地产泡沫不用担心…… 我摘录了文章的部分内容如下:

  “首先,美国房地产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美国拥有自己住宅的家庭只占家庭总量的65%(在大城市中这个比例更低),大量家庭长期依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本次房价飙升中,租金并没有大幅度上涨……

  其次,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美国不仅有产权公寓(概念和国内完全一样),还有只拥有股权而没有产权的“合作公寓”。“合作公寓”的数量大约是产权公寓的三四倍,价格却不到产权公寓的一半……

  第三,贷款渠道的多元化。除了向商业银行贷款外,美国购房者还可以从众多的专门经营房屋贷款业务的房屋贷款机构,以及数量极其庞大的贷款经纪人那里获得贷款,它们的背后则是有政府背景的,实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两大上市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美国绝大多数的房屋贷款通过上面的渠道进入二级市场,由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以及广大的投资者购买,极大地分散了风险……

  第四,贷款利率的多元化和多选择的重新贷款机制。美国除了固定利率外还有浮动利率。购房者如果选择固定利率,那么在整个贷款(比如30年)期间,无论美联储怎样调整基准利率,每月的还款数额都不会改变,有效和主动地控制了家庭的财务风险……

  第五,房地产市场的广泛性和独立性。美国房地产市场非常庞大,由数以千计的个别市场组成。在本轮房价上涨中,各地房价上涨有其不同的客观原因,例如:有的城市是由于某些类型房屋稀缺造成供不应求;有些城市是由于失业率的大幅度下降;有些州是因为移民数量的激增;有些州是由于某些产业的迅速崛起。泡沫互相之间不会“串联”,从而形成更大的泡沫……”

  总之一句话:美国房地产没泡沫。不怕!

  结果?2006年起,美国房价整体持续下跌,之后是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我们来对照一下现在说国内房价不会下跌的分析报告,看看其表述“中国特色”会支撑房价只涨不跌的论据,是否与上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两次泡沫爆破的表面导因来分析,都是加息导致资金成本上升,然后是投资标的回报率不如预期。 然而泡沫爆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任何一次泡沫都无一例外都最终会破灭的”的铁律。

  那么,让我们由资金成本和投资标的物的回报率,看看创业板和国内房地产的情况如何吧:

  2013年以来,钱荒成了常态,连被认为是无风险的银行间货币市场,短期资金成本长期处于5% 左右的水平。低风险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年收益6%以上。展望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和资金双轨制(正规银行与影子银行)的并轨,资金成本将只高不低。

  创业板60多倍市盈率对应是不足2%的投资报酬率。一贯被寄予厚望的成长性,其实也只是个传说。根据WIND数据,上证A股去年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4.29%,沪深300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33%,均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个位数利润增速。 截至1月23日,在已公布业绩预告的199家创业板公司中,仅有120家公司预增,占比刚刚六成。业绩不佳者占比近四成,其中业绩预降的公司54家,占比已过25%。

  国内大城市的房子又如何?如果按现价买房出租,租金回报率小于2%。 收回成本需50多年,还不考虑70年的土地使用期和房子的折旧了。投资报酬率真是低得可以。

  有投资者可能说,我可不管资金成本和投资报酬率,创业板和房价都在涨,投资一定没错。那么,我提醒一下,这世界上还存在着古今中外“任何一次泡沫都无一例外都最终会破灭的”的铁律。尽管人们处于贪婪状态,但是,在资金成本上升,投资标的回报率不如预期等历次泡沫破灭前夜的信号已出现时,聪明的您,是否开始感觉恐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 10: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我们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但要去优惠引进外资?


  问题背景:到2009年底,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8000多亿美元,购买其他债券至少4000亿美元。连美国媒体都惊呼,中国成了世界最富强的国家最大债主。

  另一方面,中国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引资,每年都大力引进外资,根据国家统计公报,2008年引进外资924亿美元,到2008年底,29年来共引进外资8千8百多亿美元,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通报,外资在中国资产到2007年底已经膨胀到2.11万亿美元。这种荒谬现象是怎么回事?

  2、到底物质财富是财富,还是美元欠条是财富?

  我们为什么宁愿拿物质财富低价贱卖,换来无法使用,越积越多,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是不是将所有物质财富都送走了,换来无数美元欠条,就代表我们富裕了,我们的经济就发展了?

  问题背景:29年来(1980-2008),我们人为降低人民币汇率,低价贱卖自己的物质财富,根据国际公认的购买力平价汇率法计算,我们总共拿价值40万亿美元物质财富,只换来6万亿美元商品加2万亿美元欠条,免费奉送32万亿美元(附录1)。由于我们一直贸易顺差,就没有机会在国内使用这些美元欠条,这些美元欠条还在不断增多。由于低价贱卖,我们如果拿美元欠条换回物质财富,换回的物质财富就会大幅度减少。到底是让老百姓保存价值34万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还是让国家保存2万亿美元欠条更有利于我们的国家和老百姓?



  3、为什么我们国家有钱搞出口退税,但没钱将住房、教育和医疗解决而是推向市场化,让老百姓自己解决?

  问题背景:近年来,每年搞出口退税,让出口企业降低出口商品价格贱卖,等于补贴外国消费者,每年支出5000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国家为了减少支出,将住房、教育和医疗推向市场化,让老百姓自己解决。为了增收,不断提高房价,使普通老百姓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辛苦工作都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生存问题。例如,由于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国内从事农业的农民很少,大部分农民都进城打工,却无法成为城市居民。减免农业税,实际不过减少200亿元人民币,与出口退税补贴外国消费者根本无法相比。



  4、为什么我们将物质财富出口换美元欠条,然后在国内增发人民币?为什么不能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直接在国内增发人民币?难道真正的物质财富还比不上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

  问题背景: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我们不能随意增发人民币,但是,中央银行可以增发人民币收购企业出口产品换的外汇,于是,企业出口物质财富获得外汇后,国内就增发了大量人民币购买企业的外汇。到2009年底,国家储备2.4万亿美元外汇,国内就增发了至少16万亿以上人民币。物质财富没有了,我们能增发人民币,物质财富在国内的时候,我们不能增发人民币,这是什么道理?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据说是依据手里储备的美元增发的,可是美元实际购买力是不断下降的,40年来,按照黄金价格计算,贬值幅度超过30倍。而且由于低价贱卖换来美元,使用美元换回物质财富时,换回的物质财富比卖出时要少得多。



  5、为什么不能增发人民币给老百姓,让国内资本家赚走,使国人皆大欢喜,而物质财富也都留在国内?非要将物质财富免费送到国外,人民币也奉送外国在中国的资本家,手里收点无法使用,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

  问题背景:参见上个问题,笔者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路线,对比出口拉动发展经济的。两者唯一区别是内需路线是物质财富在老百姓手里,而外需路线是物质财富送到国外,国家免费奉送大量财富之后,拿着无法使用,不断贬值的少量美元欠条(存放1百年,恐怕1%原始价值都不到,99%都被美国人骗走了)。由于国外市场控制在外国人手里,出口企业大都被外资控制,海关统计资料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出口物质财富,获得人民币的主要是外国在中国的资本家。到底这两种路线,那一种对国家和老百姓有利?西方国家发达的根本原因是提高老百姓收入,增大国内市场。没有市场,产品卖不掉,如何扩大生产,发展经济。



  6、企业和银行都交给外国人管理,这对中国有利吗?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就是人是自私的,一切都依靠外国人,靠得住吗?不知道你们家财产是否也交给外人来管理?

  问题背景:30年来,我们搞优惠引进外资,搞三减一免,减免外资各种税,出口产品还退税,使其处于竞争优势,在开放的21个行业,外资都彻底打败内资,成为外资一统天下。去年底还在布置外资兼并所剩无几的国企(附录2)。我们是否要将所有内资企业都消灭,企业都交给外资来管理?学过西方经济学的都知道,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就是人是自私的,将民生相关的企业都交给外国人,如果外国人要撤走怎么办?谷歌撤退事件,你是怎么看的?现在维持工业企业的运行,在技术上都非常复杂,一个水厂,一个电厂,都由无数机器设备组成的,关键设备或零件少一个都开动不了,企业如果都让外国人管理,有一天,他们都撤走了,你能将其马上运转起来?



  7、自己的企业都卖给外国资本家,国人都当打工仔,能致富吗?到底是做老板能致富,还是做打工仔能致富?

  问题背景:去年底,精英们还在鼓励外资投资和并购所剩无几的国企,优先给予土地和信贷。将企业都卖给外资,国人只能当打工仔。在中国当打工仔,一个农民工,都无法在城市安家,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更不用说致富了。这种方法能领导中国人民致富吗?



  8、为什么中国制定的银行法,不能借钱给自己的政府,而能借钱给敌视分裂中国的美国政府?

  问题背景:参见1995人大通过的中国银行法第29条规定,禁止央行借钱给自己的政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代表政府管理外汇储备的央行却购买美国国债8千多亿,借钱给美国政府。美国人炸中国大使馆,卖武器支持台湾分裂……敌视中国是众所周知的。如果和美国发生战争,你会借钱给美国人买枪炮弹药枪杀消灭你?这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下搞出来的荒谬法律。美国政府并不理睬这个理论,更不会立法束缚自己。08年美国危机期间,就大印美元7000亿给其救助的几家美国银行。我们为什么要采用这个荒谬理论来束缚自己?为什么看不到美日均从央行等大量借贷,甚至超过一年国民产值?



  9、由于引进外资的美元实际无法使用,等于免费将财富送给外国资本家办厂赚中国人钱,为什么不能印钱借给自己的老百姓办厂?

  问题背景:所谓引进外资,就是外国资本家拿一笔外汇,如美元到中国银行换人民币,在中国国内办厂。由于中国不使用从外资手里换来的美元,等于免费奉送财富给外国资本家办厂,而利润都归外国资本家。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钱给自己的老百姓办厂,让利润归中国人,非要送给老外?正是我们压制老百姓收入,使企业利润微薄,又优惠引进外资,挤跨内资,使国内企业彻底倒闭。



  10、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老百姓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还是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值和外汇储备?现在我国生产的物质财富完全满足国人需要,为什么要大量贱卖出口换取无法使用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同时使国内大量老百姓温饱出现问题?

  问题背景:我们生产的粮食和肉类,按人均计算,超过日本人均消费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建设的住房,按照人均计算,达到30平方米,也接近日本平均水平。我们生产的衣服供应了全世界,远远超过中国老百姓需要。可是,我们的老百姓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太低。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有4.3亿人,平均一天消费量低于7.2元,不够一个人在普通城市吃一顿快餐。普通居民,一场大病,就会倾家荡产,成为贫民。我们到底是赚一堆美元欠条就万事大吉了,还是需要为老百姓分配足够的物质财富,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问题?任何时代,如果有一定比例的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成为问题,这个国家还能稳定发展吗?(历史上无数事实都表明,将导致社会崩溃。)由于老百姓收入低,消费能力低,生产的产品过剩严重,导致生产发展也难以增加,从而经济陷入停滞。国家于是搞低汇率出口,增加生产,免费奉送敌对国家财富32万亿美元,却不管国内老百姓缺衣少食,这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2 22:59 , Processed in 0.1094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