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009|回复: 0

环球科学:新发现揭示少吃促进长寿的原因;地球磁极曾在8400万年前发生偏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9 17: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地质学 ·

  地球磁极曾在8400万年前发生偏移

  研究重建的地球磁极振荡记录,黄色及绿色为磁极位置(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地球上,地壳和部分地幔组成的岩石圈可能会围绕液态外核发生相对转动,这被称为真极移(True polar wander,TPW)。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地磁场影响,记录下当时地磁场的方向,因此地质历史上的真极移事件会以全球性古地磁变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但由于古地磁数据还受到区域性板块运动及重磁化等因素的影响,关于地球历史上的真极移事件,尤其是约8400万年前是否发生过真极移,一直存在广泛争论。

  其中,意大利Scaglia Rossa组灰岩的古地磁记录是反对该次真极移事件存在的主要证据。然而最近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重新对意大利两处包含该组灰岩的地层剖面进行了精细、连续的采样,并得到了高分辨率古地磁证据。证据明确且有力地指示,约8400万年前,磁极曾相对岩石圈偏移了约12°,随后发生了“往返”振荡,即磁极相对移开,又快速返回到原始位置。

  · 天文学 ·

  相对论版本的MOND理论可以解释宇宙微波背景

  星系外侧的旋转速度比理论预言的更快,科学家假设看不见的暗物质提供了额外的引力。除暗物质之外,修改的牛顿动力学理论(MOND理论)也能解释星系旋转速度的异常。但MOND理论难以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分布,也难以解释由暗物质导致的引力透镜,所以几十年来MOND理论一直没能成为主流。

  近日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受到MOND理论的启发,建立了一种相对论引力理论。和MOND理论一样,该理论假设有两个场弥漫于整个宇宙,在近距离上两者表现出引力的性质,在较远距离上则与传统的广义相对论有所不同。新提出的理论与观测到的引力透镜现象相吻合,并且可以复现宇宙微波背景。研究人员表示,对引力波和星系团的观测可以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理论。

  · 动物学 ·

  禁食能巩固热量限制带来的有益效果

  热量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能促进动物的健康老龄化。最近有研究表明,每天禁食一段时间有利于代谢和延长寿命,但相关研究并没有有效地分离热量限制和禁食的作用。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的研究通过设计多种喂食方式,将热量限制和禁食的作用分隔开,并指出只禁食就能得到与热量限制类似的有益效果。

  科学家将雄性小鼠分成了三组,在16周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喂养,并同时使它们每日的热量摄入降低30%。每天,第一组小鼠(对照组)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取食物,第二组在12小时内可以获得三次等量饮食,而第三组则被训练快速消耗食物(与第二组的食物量相同),并在一天其余时间内禁食。他们发现,延长禁食的时间对于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代谢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而且“何时吃”和“吃得少”能共同促进生命体代谢等能力的提高,其中最大的功臣可能是每日长时间的禁食,不过这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天文学 ·

  人类可能已经探测到了超低频引力波

  宇宙早期的相变过程中,气泡碰撞产生超低频引力波的艺术想象图。(图片来源:Riccardo Buscicchio)

  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具有多种频率。目前,科学家尚未探测到超低频(纳赫兹级别)引力波。主要理论认为,超低频引力波产生于星系合并时超大质量黑洞群形成的双星系统;但也有理论认为,超低频引力波来源于大爆炸发生不久后的早期宇宙,例如宇宙在特定温度下经历的相变期。天文学家希望利用脉冲星计时阵列(PTA)探测超低频引力波。银河系中分布着许多毫秒脉冲星,引力波可对它们产生同步影响,使脉冲到达地球的时间出现同步残差。这种残差被地球探测后,可用以计算引力波的信息。

  在10月18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表示PTA可能已经探测到低频引力波的迹象,但仅凭PTA数据不足以区分不同的信号来源。而与欧洲航天局的盖亚任务等观测数据结合,有助于探测超低频引力波、理解早期宇宙生成和天体演化,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独特价值。

  · 神经科学 ·

  大脑是如何在城市内导航的

  来源:MIT

  两个地点之间直线段最短,但在城市里走路很难完全走直线,所以人们需要重新规划路线。如果用智能手机或GPS设备来导航,系统会根据储存的地图,优化出前往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而大脑规划路径的方式,与那些设备不一样。近日发表在《自然·计算科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大脑在导航时并没有计算“最短路径”。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分析了14000多人的55万多条日常步行路线。结果发现,人们选择的路径通常不是最短的路线,而是一开始就直接指向目的地的路线。有些时候,开始不指向目的地的路线最终反而更短,但人们很少选择那样的路线。开始时朝目的地走的导航策略叫做“基于矢量的导航”(vector-based navigation),在其他灵长类动物和昆虫中也存在。科学家认为,比起计算哪条路径更短,基于矢量的导航系统消耗的脑力更少,动物们演化出这种导航系统,是为了让大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任务中。

  · 天文学 ·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白矮星“一闪一闪”

  白矮星双星系统的艺术图(图片来源:Helena Uthas)

  白矮星是中低质量恒星在氢聚变反应结束后形成的天体。部分白矮星会与另一颗恒星组成双星系统,从其伴星吸取氢和氦,形成吸积盘,使自己变得更亮,这被称为“吸积白矮星”。吸积白矮星的光度一般是恒定的,显著的光度变化发生在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尺度上。而近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观测到一颗吸积白矮星的光度在30分钟内急剧变化。

  研究人员通过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观测白矮星双星系统TW Pictoris,发现其中白矮星的光度多次在30分钟内下降到原来的约1/3.5。低光度的模式持续一天到两个月不等,随后恢复高光度模式。在低光度模式下,白矮星的光度以1.2-2.4小时为周期进行微小的爆发。研究人员推测,光度模式的变化可能意味着白矮星不断变化的吸积速率,而低光度模式下光度的微小爆发可能是由偶发吸积事件中吸积盘物质克服了白矮星磁层势垒而引起的。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新发现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吸积天体的行为,以及磁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10月19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41 113 527例,死亡病例4 905 124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10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上海5例,云南4例,广东3例,湖南2例,福建1例,甘肃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湖南2例,广东1例,甘肃1例);本土病例9例(陕西5例,均在西安市;内蒙古2例,均在锡林郭勒盟;湖南1例,在长沙市;宁夏1例,在银川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9例,其中境外输入17例,本土2例(云南1例,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陕西1例,在西安市);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9例(境外输入18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56例(境外输入341例)。

  截至2021年10月1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3208.8万剂次。

  文:二七、韩佳桐、谢汝雨、王昱、王怡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23:1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